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且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着充分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其在教育领域也越发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课程不被重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思想陈旧、学科内容建设偏失等问题。文章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入手,逐步分析上述问题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状思考;能力培养;学科建设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教育不仅存在于高等教育中,而是需要在中小学阶段就进行一定的基础培养。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开启了广大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兴趣、夯实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阶段,重要性不言而喻。遥想1984年2月,当时年仅13岁的李劲在上海市展览馆举办的十年科技成果展上,给前来参观的邓小平同志演示如何进行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句对我国推进信息技术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话从此传遍大江南北。与此同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不仅需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等国家级顶层战略,信息化的作用和发展同样不可或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逐渐出现新的变化、新的问题并引发新的思考。2017年5月12日,永恒之蓝病毒在全球范围大爆发,超过一百个国家、几十万名用户中毒,经济损失已经达到几十亿美元之巨,严重影响到众多行业的正常运营。我国无论是个人、学校,还是社会团体,都表现出防范意识不足和低效应对措施,这说明了我国当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的挑战,我们要加强紧迫性,在中小学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并且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重要文件。曾经的计算机教学纳入课程建设体系中,正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自开展以来,呈现出与之前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大部分中小学师生难以快速适应。在不断深化、推进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逐渐产生了一些问题。
1.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重视度不足
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检(监)测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在其中。社会各界最关注教学质量检(监)测结果,而忽视学生重要的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不容易实行简单、有效的考核,类似于音乐教学、体育教学、美育教学,容易被社会各界忽视。对于大部分地区,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或者社会、家长、学生,主要关注的重点还是中考、高考等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了能够成功并且理想地完成升学任务,家长舍弃对子女的全面培养,学生自己舍弃自我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殊不知,这样会带来更大的隐患。如果没能在德育、体育等进行充分学习,那么以后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社会存在道德严重缺失,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缺少应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而寻求进步或者进一步发展、深造受阻。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偏重于某些学科。总而言之,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不重视和误解严重影响了此学科的正常发展。
2.学科内容建设存在偏失
尽管信息技术课程早已从简单的计算机课升华为更加全面、更加重要的信息技术课程,但是许多人仍然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计算机课。事实上,信息技术课程的范围和重要性要远远大于计算机课,其课程名称的变动充分体现了教学核心思想的变动,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学习,升华到了对整个信息技术的学习。从总体趋势来看,是从技术论升华到了文化素养论,这种教学核心思想上的变动,充分诠释了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在国际教育信息化整体趋势下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内容大部分是关于技术操作的知识讲解,对于如何把握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处理信息讲述得不够具体、充分。在演示教材中的技术操作,解答学生不明白或者存在的问题之后,并没有适当的教学环境来诠释信息的把握、获取、分析、处理等,并且在考核中难以用具体指标衡量学生的学习,导致考核近乎于无。这些细节使得师生产生误解,导致存在严重的偏向计算机操作,信息能力培养不足的教学现状,偏离了最初的教学核心思想。
3.师资力量配置不合理
当前许多学校缺少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虽然近些年有所改观,但大趋势仍不容乐观。一段时间内,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缺失甚至会成为常态化。部分学校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计算机课,委派非专业教师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为上满教学课时,出现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师兼课的现象。在缺乏“行家里手”的情况下,出现了信息技术教学水平降低、师资力量薄弱,不能够完成推行信息化目的的情况。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同时也存在毫无基础,半知半解的学生。当前的教学任务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的,没有能够达到因为某一科目、某些学生较为优秀或者某些学生基础较差而进行分班教学的程度。如果继续讲解基础内容,那么已经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会产生不耐烦的心理,可能使其对此课程失去兴趣;如果不讲解基础内容,直接提高教学难度,那么基础较差的学生听不懂,也会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兴趣,不利于此课程的教与学。上述情况广泛存在。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面对和处理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慢慢探索。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思考
在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后,面对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矛盾,教师应该充分进行思考,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吸收一些新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将其有创造、有想法的引入到课堂上。
1.强调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家长、学生,存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偏见和忽视。从高等教育和社会工作的需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执行国家顶层战略“一带一路”,信息化的作用日益显著,对这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需要学生更多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大背景下的能力要求,对于逐渐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处境有利,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意识到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一线教师更要充分宣传,引起大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让他们充分学习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知识。
2.纠正学科内容建设的偏失
在当前使用的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对于技术操作的知识讲解,可能对如何把握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讲解还不够具体、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存在基础上的差异性,遇到这种复杂的教学情况,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此困境之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一些学科平台,借鉴优质教学资源,完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及教学占用太多演示时间,使得培养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核心教学思想不能充分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笔者认为将这部分内容放在课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为合适。借鉴引用的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教师录制教学视频,通过网络等通信方式,使得在没有课堂学习或者学习能力较弱、需要重复学习的学生能够反复观看视频,进行知识的强化、复习。课后自主学习完成之后,上课时间教师为学生进行答疑,这种教学方式既颠覆了班级授课,又遵循班级学习。在翻转模式中,教师可以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不同基础级别的教学和答疑指导,充分让学生了解到操作技术不代表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和应用才是需要学习的东西。
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面对信息技术教学日益凸显的地位,强化师资力量、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必不可少。一方面,学校可以引进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建议当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且专业相关的教师再次深造学习,使其能够充分胜任教学任务。信息技术教学组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师资力量的目标。在信息化建设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能够更加高效的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导学生,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如何充分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并且养成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是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向阳.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基础教育研究,2012(12).
[2]蒋碧波,石文星.浅谈信息技术及其教育技术意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0(11).
[3]季红岩,李兴保.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7).
作者:陈卫 单位:安徽省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安徽省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当今时代,我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倘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从教材实际出发,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德育渗透,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便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结合教材,发掘德育教育因素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渗透,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只有拥护国家的各项准则,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例如,在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把我国在此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及成绩告诉学生,让他们对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就感到自豪,增加爱国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渗透习惯养成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计算机认识时的相关知识学习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开机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三)渗透合作学习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去完成任务,以此锻炼学生策划组织方面的特长,人际关系的处理等。例如,微机教室是一人一机的格局,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教师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让学生能够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二、提高教师修养,寓德育于课堂之中
(一)提高教师自身德育渗透意识
教师本身就是学生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在课堂示范和指导过程中,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从德育角度讲,教师的榜样作用至少有三方面: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系统目录中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形象,以此提高自身的德育渗透思想和修养。
(二)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课堂中氛围是和谐的、鲜活的,有生命活力的。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作者:赵英聪 单位:贵州省威宁县岔河镇恰西小学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不断兴起并深入到千家万户,信息技术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专业性学科,其中有晦涩难懂的部分,为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教学时也应更加贴近生活以便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本文就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展开阐述,论述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新课标对信息技术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旨在提高学生解决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21世纪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时要将生活中的事件与课堂中的理论教学相互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对知识的渴求度,将理论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培养。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增强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十分强的学科,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此时将生活中的事例融入到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自身认知范围内对知识进行了解,再加上教师的解读,学习效率不言而喻,这样一来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更加深刻。
(二)提高学生积极程度,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时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进而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对该门学科进行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让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自主学习,在其中不仅能够锻炼其学习能力,还能够使其认知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使教学效率得到逐步提高。
(三)丰富教学素材,扩大教学范围
根据该门学科的特点来看,该门学科具有大量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在对该门学科进行学习时会产生一定的疲倦心理。若在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使教学的素材得到丰富。以多样的形式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展现,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对生活事例进行剖析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的范围得到扩大,一举两得。
(四)实现学有所用,强化素质教育
学以致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对该门课程展开生活化教学是对这一目标的良好贯彻。在教学中加入生活化内容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能够使其综合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体现
(一)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经验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进行画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画图工具和学生使用的文具进行结合讲解,加深学生对画图工具的理解,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对画图工具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利用生活经验,合理挖掘教学内容
在对该门学科展开教学时,通过一些生活经验来使课堂内容更加深刻,将生活中的常识和教学进行合理的联系,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增强。例如在对电子邮件的收发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话和短信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将这两种不同的联系方式相互比较,让学生掌握一种新的联系方式。在课程进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发邮件的方式来进行课程的教授,让课堂更具趣味性,加强小学生对电子邮件的认识,进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三)强化课外学习,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当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发放任务来使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例如,在学习对网络的运用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查阅到的资料编辑成文档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教师的邮箱,如此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还促使学生对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学生能够综合使用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将其转化为自身生活的财富,进而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其日后的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将抽象的理论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的实践性,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理解的深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其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得到解决,进而使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更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岚.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3):21-21.
作者:郑娜 单位: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实验小学海河路校区
第四篇: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表现的新形式,以短而精的优势,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就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例,对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为电教教材的一种类型---电视教材中就经常出现“用电视图像与声音去呈现教学内容,并且用电视录像技术进行记录、存储与重放”,这种教学的特点就是内容单一,时间也相对较短,作为教师讲课的辅助,因为当时条件的有限,这种形式(片断化知识、碎片化知识)没有大规模进入学校的课堂。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基于对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率先提出微课概念,随着国内外对微课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
1微课基本特点
根据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解释:微课,又称为微课程,就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时间短。微课的时间一般都限制在了5min~10min,在这段时间里学习者的注意力可以保持完全的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就得到了保证。(2)内容少。微课的内容一般为一个知识点、一个案例、一个实验或者一种技能等。可以针对单一的学习内容做深入细致的讲解,避免了满堂灌的知识片面化,也弥补了课堂当中无法针对某些知识或技能进行深化讲解的缺陷。(3)容量小。资源总体容量一般不超过100M,便于学习者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进行移动学习,而且还可以反复观看学习。(4)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目前微课的呈现主要以视频为载体,既有用摄像机、手机录制的视频,也有用录屏软件录制的视频,还有用专业软件编辑的视频,使得学习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教师在讲台上对知识进行罗列讲解,学生被动听讲,听得昏昏沉沉、云里雾里,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2)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差异。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一样,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操作有些无师自通,有的则零基础。由于学生基础能力差异较大,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课堂上总会忽略一部分的学生。(3)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基本上都是教师讲或演示,没有顾虑到学生的进度,学生的疑问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4)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失。信息技术的教育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而目前的课堂是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缺少自主探究的机会。
3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1)以微视频为主要内容的微课,加上相应的教学设计和辅助资源等构成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真实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2)微课的内容单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般只涉及一个知识点、一个案例或是一种技能,所以微课的认知负荷小,不要求对教学内容做到面面俱到,但也不是片面化地强调某一知识点,忽视本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它可以被纳入到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做为对某些知识讲解的资源。(3)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发育完全,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而微课的时间短,正好弥补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缺点,抓住小学生在短时间的高度注意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4)减轻教师重复教学的压力,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课时多还要兼顾学校的信息化硬件的管理与维护,有些学校的师资配备还不够,给一线教师教学带来繁重的课业压力。将微课引入到平常的教学中,利用微课能反复观看的特点,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微课的设计和维护管理工作中来。(5)微课资源一般都可以放在网络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仅课中可以观看学习,对于一些课上没能弄明白的知识,课后可以很方便地网上或是下载到本地学习,遇到有问题的可以与教师网上互动,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
4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能和成人相比,小学生学习时专注力差,很持续学习,所以我们不能照搬可汗学院的做法,他们面对的是高中生,我们不能要求小学生像高中生那样去学习,在微课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2)微课学习内容要有趣。小学生学习和中学生学习不同在于小学生更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如果只是单纯的教师讲解或演示,与课堂教学没有差异,学生自然不愿意学习,所以建议采用动画教学的方式来讲解或演示,即将真人授课视频做成Flash动画,绘声绘色的动画微视频更能获得学生们的青睐。例如在讲授苏教版五年级信息技术《初识LOGO》一课时,用一小段的LOGO语言编写精美的图形的视频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课堂学习为主,课后学习为辅。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情况是放学后等待学生的是大量的作业和各式各样的兴趣提高班,学生课后根本没有时间或精力来关注信息技术,还有许多家庭不具备学习微课所需的设备,所以信息技术学科在应用微课时,我的建议是在课堂中,学生们自学微课,教师答疑解惑。这样做既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时获得学情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能解决学习设备问题,而且还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管,最关键是的不增加学生课后负担。当然如果学生有条件的话,可以将微课随身携带或带回家中,当他们需要学习时,即可再次学习这些微课。(4)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与监管。正因为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要进行关注,例如提醒学生微视频学习时间不能太久,避免影响视力;学完微课后,不能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玩游戏等等。在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形势下,微课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学一线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并且以其自身独特的特点立于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在进行微课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联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际,促进微课和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最终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作者: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