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简析(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简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简析(5篇)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的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微课凭借其时间短、不受时空限制、内容目标集中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对于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很少。故之,本文对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旨在改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一、微课在新授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抽象、晦涩难懂的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信息技术学习难度更大,自然学习费时,效率不高。采用微课教学,教师将预习就能掌握的知识点要求学生通过看书去理解。而将学生难理解、抽象的重点和难点留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结合图片、动画等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比如,以《遨游因特网》教学为例,因特网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凭空去想象“网”是个什么样的事物,仅知道有了它就可以上网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此时,教师通过制定导学单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再根据抽象的知识点制作微课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先给学生发放导学单,并指导学生怎样用微课学习,上课后留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之后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完微视频后,对学习的任务进行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由的讨论,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总,对于疑难问题由教师来进行解答。在本次教学中,教师没有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讲解,而是通过微课和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来掌握基础的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有针对性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最后通过课堂测评的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效。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操作讲评课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操作讲评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检测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日常观察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和理论理解中出现错误最多的部分进行微视频的制作,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播放微视频,促使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操作的方法纠正自己在计算机操作中的问题,明确自己出错的根源,最后,教师再通过类似任务的布置,巩固学生对信息技术操作的掌握程度。比如,在《绘制图形》的讲评课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绘制的新图形将原来的图形完全遮住的情况,对于图形层的设置以及组合的设置操作经常会出现先后次序的问题,导致最后不能出现需要的图形效果。首先,教师给学生观看微视频,让学生通过微视频的观看了解在绘制图形方面出现错误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提出自己的疑问,由教师对问题进行汇总,并讲解纠正错误操作的方法。此外,教师还给学生准备了相应题目的训练,巩固学生对绘制图形操作技能的掌握。

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复习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都是学生学过的知识点,能够设计好一堂优质的复习课对于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点的概述,有的学生会觉得太简单,没有新意,对于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直接对难点和疑点进行讲解,有的学生就会跟不上。鉴于这样的实际考量,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主要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范围以及学习的目标,并将复习的知识形成网络知识构架展示给学生,从而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比如,在《电子奖状我来绘》复习课中,其目标就是掌握基本的页面设计,学会插入艺术字、外部图片作背景等的操作,其重点是艺术字和背景图片的设置,难点是艺术字的调整和图片的版式等。学生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将复习的内容知识点巩固一遍,然后观看微视频,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通过教师展示网状知识点检测复习中的遗漏点,最后,通过教师布置的操作题检测复习的效果。复习课中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在复习时,容易遗漏,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时,将教师制作好的微课要进行反复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复习成效。

综上所述,微课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补充,是传统教学的辅助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进行微课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总结,以期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寻求微课高效教学的最佳契合点。

作者:成洁 单位:江苏建湖县恒济中心小学

第二篇:云课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摘要: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远程计算机技术逐渐向大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云课堂作为新兴的教育模式也逐步地活跃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将云课堂技术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场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在分析云课堂概念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云课堂技术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的可信度和操作性,即云课堂技术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云课堂;契合度

近年来,云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已经被云科技浸透。云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比如用户的私密性管理不到位。无论怎样,云科技都切实地转变着我们的工作观念,包括教育系统。有学者就提出了将云课堂技术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本文在阐释云课堂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云课堂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契合度。

一、云课堂概念

简单地说,云课堂就是依托云计算技术,在网络上搭建一个高质量的、动态性的、超越时空性的课堂资源分享平台。具体来说,云课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或优势:

1.开放性

一是受众群体的广泛,只要是在同一局域网就可以享受到学习资源。二是学习资源输入输出渠道的开放,知名教师授课资源是不断更新的。

2.优质性

一是学习资源的质量高,大部分是名师教学;二是学习资源的可选择性,比如同是讲小学信息技术的资源会有很多名师教学,这也是一种竞争性。

3.互动性

云课堂教学实现的互动是客户终端者、资源授予者和课堂教师三者之间对教学内容的探讨交流。

4.实时性

云课堂平台是实时开放的,也就是说任何时间段都能进入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这对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补充,同时对课堂教学在时间上能作出灵活的安排。当然云课堂技术还存在一些弊端,如资金投入量大,适用范围局限于有条件的城市地区,广大的农村地区资金和技术都不能支持云课堂的运用,存在使用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等。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在探索新兴的教学模式,那么,云课堂技术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间有多大的契合度呢?

二、云课堂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契合度分析

笔者认为一个事物与另外一个事物契合程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性质的共性是否存在,二是事物之间的融合程度,即事物的信度和效度如何。云课堂作为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其性质与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很大程度的共性。笔者主要分析云课堂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信度和效度。

1.信度分析

云课堂技术的信度分析主要涉及它的可接受程度、可靠性及其稳定性或者说是发展趋势。(1)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一些基础性、简易性的概念和操作,而且针对小学生群体课堂形式应该是生动有趣、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教学。云课堂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容易吸引小学生,从而使他们关注教学的内容。(2)云课堂技术的可靠性主要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可靠性,硬件设备的可靠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涉及一些初步的电脑操作、软件的应用、键盘的认知,因此,云课堂教学资源能够生动形象地将这些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视觉和感官上的双重冲击更容易达到教学的效果。(3)云课堂技术的稳定性分析主要是考虑云课堂能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巩固和扩展,其发展会不会断层的问题。从社会科技不断进步上看,云技术会不断发展。因此,云课堂自身也会不断更新;从小学生角度分析,现阶段的小学生是在一个信息科技时代,他们也逐步熟悉电子产品、移动终端,云课堂技术对他们来说是应然之物。

2.效度分析

云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效度测量主要涉及内容的效度、准则效度和反馈效度。(1)内容效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是一些基础性的重点性的概念、操作。云课堂技术是一个资源竞争的平台,因此,小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选择自身喜欢的教师教学,这是对传统“一对多”教学模式的革新。(2)准则效度。即云课堂在某地区适用是否能推而广之在其他地区运用。云课堂技术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在城市小学中有条件有资源可以开展。但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适用。有些贫苦地区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异常匮乏,甚至没有最基本教学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推广云课堂无疑是超越了现实基础。因此,云课堂技术在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理性对待。(3)反馈效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由于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在计算机教室进行上机操作。因此,检验云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考查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在技术上可以将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反馈给云端系统。比如,考查学生对键盘的认知能力,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将得分分布情况反馈到个人云端系统,并自动生成教学重点和方向。云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它在信度和效度方面的优点,要大胆尝试,勇于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不能忽视其运用存在的一些限制条件,要理性对待。

作者:彭玉静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戴圩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周素梅.中小学云课堂解决方案:以延庆县中小学云教室建设方案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20-22.

[2]李磊.初中信息技术云课堂的设计分析[J].才智,2015(25):201.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法科学设计

【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包含的内容丰富,实用性极强,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它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拓展学生思维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必须精选教学方法,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科学性。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法

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拓展学生思维域度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有其自身特点,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媒体介入,启动感知引擎

(一)激发兴趣

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要想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借助游戏、竞赛,让学习内容更具趣味性,学习形式更具多元性,确保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更高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创新设计,采取多种激趣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知识的掌握也才会更牢固。

(二)厘清思路

要想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感知课程内容,教师首先要厘清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只有教师厘清了教学设计思路,才能让学生清楚整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开展教学。在小学信息教学中,知识之间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一节课的内容一般会与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既可以夯实所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对现学知识产生兴趣。也可以围绕关键问题进行引导,通过问题将整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在学习《画圆》时,教师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图的有关知识,掌握了一些画图工具的使用技巧,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国宝熊猫。”学生通过旧知识进入新课的学习。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外形,同时思考画大熊猫可能会用到哪些工具,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问:“我们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画?”教师演示,并让学生思考:“计算机绘画与手工绘画有哪些区别?”教师重点演示熊猫头部的画法,总结画图方法,并向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在教师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中明确了画圆的方法。

二、任务驱动,实现自主学习

(一)明确问题

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一系列“学习实践”任务,利用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是任务驱动型教法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只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习效率才会提升。

(二)主动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探究,主动获得知识。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更能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学习《“我的电脑”窗口》时,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打开计算机,并双击“我的电脑”图标,导入新课:“点击后,桌面出现了一个长方形区域,这就是所谓的窗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窗口组成和基本操作。”接着教师演示、讲解窗口各部分名称:“窗口的第一行被称为标题栏,它会显示窗口名称,第二行是菜单栏,菜单栏有对各种操作的菜单命令,窗口的右上角有几个按钮,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猜测讨论,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最右边有一个叉号,这应该是关闭的意思吧。”还有的学生说:“靠左的那个键那么小,而旁边的那个键显示的是一个大框,应该有一个是缩小键,一个是最大键,变小的肯定就是最小化键,大框则是还原成最大状态的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

三、合作互动,构筑交流平台

(一)示范展演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为了能让学生直观、有序地学习知识,充分感知教材,教师的示范展演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示范展演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言语描述、具体操作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体系,达到理解、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具体展演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优势,对计算机实行人为控制,模拟某些现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观察方法,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技能。教师的示范展演必须规范、科学、简便,这样学生才能看懂、理解,也才能确保学生实践操作的高效性。

(二)实践操作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就能达到“不教”的目的。实践操作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过程中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具备了多实践、多操作的理论基础,教师只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发挥就可以了。遇到较难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合作交流,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适当指导。在学习《初识画图》时,教师激趣导入新课:“大家喜欢画画吗?平时都是在纸上画,大家想知道在计算机上画出来的画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随后出示优秀绘画作品课件。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启动记事本方法,让学生展演。教师接着引导:“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启动‘图画’工具?”教师请学生在电脑上试一试,学生认真操作。教师在介绍完“画图”界面后,为学生演示画图方法、调整画布方法,最后退出“画图”。教师布置画图任务,学生利用“画图”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四、评价小结,提升思维能力

(一)教师评价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要正确对待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存在的差异,不能统一标准,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用多元化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2]可以设置三级评价目标,让不同阶段学生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实现弹性评价。此外,教师评价要贯穿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始终,尤其是课堂小结部分。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部分学生仍然理不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师通过小结评价,再次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整节课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二)学生总结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是对学习过程进行的归纳反思、回顾提升。学生在总结过程中,要明确知识要点、重点难点、易错点,掌握学习方向,从整体上把握课堂学习。学生总结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厘清所学知识结构层次,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体系。在学习《调整图形》时,教师激情引趣,导入新课:“一群辛勤的小蜜蜂在花园中采蜜,多光荣啊!把它们画出来吧!”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解重点知识,点拨学习难点。在拓展延伸、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利用任务进行训练:“用‘拉伸’或‘扭曲’变换出大小不同的蜜蜂,并总结这两种方式的不同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选取不同效果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总结。有的学生说:“‘拉伸’的这只蜜蜂,它与原来的图形比例是100%,现在垂直和水平框中的数值都小于100%,说明图形缩小了。调整图形还可以用到旋转和翻转,在进行操作时,必须首先选取图形再进行操作。这样其他图形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不选取图形,整幅图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调整图形时该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法丰富多样,教学手段日益灵活,教师不能固守成规,要根据教学实际需求适时改变教学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法等具体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作者:董自廉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大岭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何秋华.优化“任务”设计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

[2]王华刚.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探究

摘要:

微课作为一种依托于网络技术的新兴的课程模式,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小学时期的兴趣课程,微课在其课堂上的应用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活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上有很强的应用意义,其具体应用也需要一定的策略,就此做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

随着近年来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然进入了网络时代,资源共享、实时交流等成为新的追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微课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在应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微课指的是依托于网络媒体,用视频的方式设计的课程。微课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短小精悍,一个视频的时间很短,而内容却十分浓缩和集中,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微课的课堂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信息技术是小学时期的一门兴趣类课程,它不像文化课那样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在教学信息技术知识时需要时不时做演示,比较零散,因此更加适合使用微课教学。将微课这一模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能够减轻自身的负担,同时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提升自己的积极性,这样,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提升。由于微课是依托于视频这一载体的,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课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教师必须要采取正确的策略,才能够开发出更加有趣有用的微课课程,提升课堂质量。

一、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意义

1.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心智还不是特别成熟,他们往往无法在一节课上集中精力来听讲,往往容易走神和开小差。在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下,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一个课程视频的时间很短,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高效地讲完课程的知识点。而且,微课视频这种课程形式本来就比较受小学生的欢迎,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采用微课视频的形式来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认真听讲,课堂效率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2.有利于从小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老师和父母过多的指导下,如今的小学生往往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上过于依赖他人,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而采用微课的模式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视频的学习,学习完后再自己反思和思考,体悟课程的内容,对于不懂的问题,学生再进行探索和思考。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地降低了,他们依靠自己的思维和能力来学习,并且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他们日后的学习。

3.有利于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时期,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学习差异,学生之间的能力层次和接受能力等都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师进行统一的教学,势必会因为层次不均导致学习差异的产生,降低了教学效果。而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一些,更加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多看几遍视频,从视频教学中寻求答案。如果仍然有搞不懂的问题,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互动的方式及时与同学不定时地交流,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调整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加具有适应性、实效性等特点。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

1.注重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是学习一门课程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事半功倍。在确定第二天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应该要提前一天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进行新课程的预习,并且记录下自己在预习时的收获以及自己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可以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提出来进行讨论和解答。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在第二天进行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快地进入状态,对于微课视频中教学的内容也能有一个更好的掌握和了解,这样,微课视频取得的教学成效就会大大增加了。

2.注重设计合理有效的视频

微课视频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难点,也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微课视频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视频的时候要注意拆分知识点,用一个微课视频来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分解式的讲解,这样学生听起来、看起来更加有效明白。例如,对于“输入文字”这一块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微课视频,向学生详细讲解电脑键盘,讲解汉字输入的方法以及特殊标点的一些特殊用法等情况。通过这样精细化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这一课时的内容,并且记忆深刻,学习成效会大大提高。

3.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

在使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后,教师并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了。教师应该参与到课堂中,观察学生们学习的情况。维持课堂秩序,同时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小学生在进行微课视频学习时可能会因为新奇或者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有些吵闹,教师要及时维持课堂的秩序,管理好学生们,保证学生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在学生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提出一些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了教师的参与,学生学习微课视频的时候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微课的应用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微课的应用能够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该要设计好微课视频,并且加强对学生的辅助作用。

作者:吕芹芹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建平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熊开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5).

[2]宁鑫,魏淑娟.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4(10).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激趣优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同时应该注重给予学生更多实际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强化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一、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游戏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游戏。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要求教师应该注重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开展游戏教学法。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教师应该加强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和了解,把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例如,在学习《键盘操作》的时候,为了避免枯燥地利用键盘图示让学生了解键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打字游戏,使学生逐渐熟悉键盘的每个按键。例如常见的熟悉键盘打字游戏有打地鼠、青蛙过河和拯救苹果等。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保证。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学习键盘打字知识的过程中,很好地实现了在玩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可以使其求知欲望得到有效的激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也是这样,通过借助小学生对于一些美好事物的向往,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能够明确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目标,学习有了方向,学习的效率也就会大大提升。例如,在学习《ACDsee》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出一副带有瑕疵的照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假如这张照片没有瑕疵,那么会是什么样子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都会想要去掉照片的瑕疵,想要使照片变得更美。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出ACDsee,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相关图片编辑知识。学生在求知欲望的驱动下,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三、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组织其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能够降低学生心理的学习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针对信息技术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认识WORD软件》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在课件上展示一段文字,其中文字的大小不同,格式不同,颜色也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Word软件把这些字体变得更加美观,最后进行小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利用WORD中的知识来美化字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从而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四、组织信息技术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具有好胜心,尤其是小学生,对于胜利的渴望更加强烈。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竞赛。使学生在好胜心的驱动下,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竞赛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例如,在锻炼学生打字速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打字竞赛,布置相同的任务量,然后看看哪位同学能够以最快的时间最准确的方式完成打字任务。通过这样的竞赛方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会得到有效的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同时,学生在竞赛中展现出的不足,会成为学生之后学习的动力。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小学,增强学生的认同感,那么会使教学效率快速提高。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研究,找到其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点,从而有效开展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例如,在学习《制作表格》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班级课表的表格。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每个学生把相同的内容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激趣法、合作探究激趣法、创设情境和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中,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雍雯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