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简述(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简述(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简述(10篇)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困境

【摘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基础课程,并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的教学工作显得日益重要。但是,由于小学生其年龄和性格特点的影响或者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等,往往在实践中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为了打破这一实践困境,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策略,以期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基础性课程,理应受到小学教师的重视,并且,新课程改革中曾要求在确保学生文化知识有效传递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将我们的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以下笔者将重点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困境,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困境

1.课堂玩游戏现象屡见不鲜。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玩游戏的现象并非一次两次,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部分学生是一旦被教师发现之后,虽然当下承认错误的态度十分“诚恳”,但是当教师转身走后,便又如雨后春笋般恢复如初,更有甚者,对待教师的批评、建议根本无动于衷,教师在不在面前都是一样的玩游戏。如此,怎谈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

2.计算机操作能力易出现两个极端化现象。有的小学生由于自身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较强,因此,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很容易便能熟练掌握,这些学生在掌握到知识后,教师只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便可以自行预习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这些小学生完全可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行实践操作,从而学习越来越好。而对于部分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稍有欠缺的学生来说,他们一旦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快乐,便会逐渐失去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如此只会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习能力两极分化。

3.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浏览网页和QQ闲聊。闲逛网页和QQ聊天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直屡禁不止的现象,为此许多教师感到头痛不已,在课堂上他们无视课堂纪律,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便会趁机在电脑上浏览诸如明星、游戏等网站,根本不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或者是利用QQ聊天工具与好友聊天,以至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良策

1.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生活实践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如果文章的开篇部分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那么这个问题就会带领着我们读完这篇文章,反之,我们将会放弃阅读。这一道理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也是十分恰当的,要想让小学生顺着教师的心意完整的、静心的上完这节信息技术课,那么教师就应当积极为小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2.展开小组合作探讨,解决操作实际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一些理论性的课堂讲述往往难以理解或者说缺乏兴趣,但是这一时期的小学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喜爱交朋友,他们对于友谊有着强烈的渴望,并且还会在课下比较谁的朋友更多。那么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喜爱交友的心理,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收获到友谊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解决因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而导致的学习失落、自卑的心理困境,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3.多采用激励式语言评价学生。小学生为了在课堂上获取教师的表扬和赞赏,往往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表现得非常踊跃,有可能他们回答的不正确,但是这种积极参与的勇气理应得到教师的表扬。只要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教师的认可和赞赏,便会更加努力的培养教师的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在失败中收获经验、总结教训,进而在下一次的发言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综合原因导致了实践教学存在多方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实践困境,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教师应当首先结合生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是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有效讨论中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是积极采用激励性教学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进而促进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有效提高。

作者:于国晨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孙方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情境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许春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浙江教育技术,2009:3.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索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使学生有秩序地学习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几乎每节课都要去微机室上,为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我一般会这样做:首先,在课前3分钟用教师机上的控制软件远程开启学生机,然后去教室带学生上课。每学期我都会安排三位学生组织其他学生有序去微机室。上课时,规定除了教师指定的“小老师”以外,其他人不许随便离开座位。观看演示操作要认真并注意倾听,操作时间一到,教师拍手示意,学生也随教师掌声节奏拍手,并准备下一环节的学习。快下课时,教师机给学生机60秒的关机时间,学生保存作业,并按要求摆放物品,小组长检查合格,有序走出教室。

二、明确知识的用途和本节课的任务,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学生才能有效的学习,比如,学生在学习《红外传感机器人》时,我让学生先看两个场地,一个是前避障场地,一个是“顺墙”行走场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是智能机器人在水平方向进入第一个场地内部,由垂直方向出来,第二个任务是智能机器人可以分别顺着自己左侧的墙或右侧的墙行走,学生在明确任务后,就可以对机器人的行走路径做出分析,然后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并进行机器人仿真。这种任务驱动方式的学习,效率比较高,在信息技术课上也经常使用。

三、给出知识脉络,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学习

对于知识点较多的课,我们可以借助概念图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实现知识的建构。如,在《认识计算机》一课中,我就发现这一课的知识点较多。内容涉及计算机的作用、组成、种类,其中计算机的作用涉及到在学习、娱乐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组成又涉及到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硬件分为主机和外设,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计算机的种类又介绍了“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声电脑。于是,在上这节课时,我让学生结合幻灯片作计算机作用的介绍,又用视频给学生介绍了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学习,我用概念图软件逐层逐个节点打开,引导学生来介绍相关部分的知识,我做适当补充和小结,计算机种类的知识由学生结合幻灯片和课本作介绍,最后用一张包括全课知识点的概念图引导学生做课堂小结。这节课上下来,教师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学生在回忆这节课时,头脑里就有两张概念图,很方便地实现知识的梳理与建构。

四、用心加工教材,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

1.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能够与许多学科进行整合,比如跟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在Word软件的学习时,经常会用到语文书上的文章或学生作文进行加工处理;用电脑绘画时少不了要用到美术的构图原理、远近关系等知识。

2.贴近学生生活。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进行教学,学生们学习起来觉得很亲切,愿意学,学习效率自然很高。在教学网页制作部分时,我从各班班主任那里要来许多照片,挑了一些做成幻灯片,上课时我让学生看着幻灯片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活,学生们很激动。于是,我提议学生们做“我的小学生活”的网站,以纪念自己的童年时光,学生们愉快地答应了。我又提出要求:每个网页放上不同的内容,其中可以包括“我的学校”、“我的老师同学”、“通讯录”、“我的教室”、“我的作业”、“运动会”、“义卖活动”等,网站在这一单元学完时做完,教师提供图片素材和背景音乐《友谊地久天长》。学生在单元结束时果然做完了网站,送给自己一份很棒的毕业礼物。

3.有趣的游戏。在信息技术课上,有难度的知识点可以想办法,用做游戏的方式诱导学生来学习。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两个窗口同时打开,进行选定、剪切、粘贴操作时,学生学起来有点费事,我想了办法:“给自己的许愿树上挂礼物,看看谁的礼物多”,学生们一听很高兴,睁大眼睛认真看老师操作。于是,他们很快学会了在有“礼物”的画图窗口,选择透明效果,把“礼物”剪切过来,到有“许愿树”的画图窗口粘贴,玩得很开心,而我的教学难点也轻松突破了。

作者:李明容 单位: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游戏教学法应用

【摘要】

小学信息教学课程的增加,是小学教育适应时展的表现,小学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所以小学院校应加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力度,而游戏教学法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个,理应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信息技术;小学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有效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小学教育事业。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数据信息环境及多媒体环境下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学教育,还形成了专门的学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游戏教学方法一直是小学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现代高科技技术、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因受到网络时代、数据信息时代和多媒体时代的影响,具有信息技术性、媒体传播性等特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游戏教学法,不但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泼好动和注意力分散是大多数小学的特点,而游戏教学法的教学原理及教育理念,就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及效率提高的教学过程,所以游戏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对科学信息知识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本身就具有神奇色彩,这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有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刊用有效激发学生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游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游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导入环节的应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因具有较强的时代,其教学难度增加是,使很多小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及信心,所以老师应好好把握课堂的导入阶段,争取在这个阶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要求老师要在导入阶段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方法导入教学内容。具体的游戏应用过程是先确定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游戏,然后利用当代高科技技术制定游戏规则,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游戏。例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鼠标”知识及技能教学,老师可以先根据鼠标特点、该课堂的教学目的及学生对鼠标的理解程度来选取游戏(如鼠标功能抢答游戏、打地鼠游戏和“扫雷”等鼠标点击性游戏),然后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发糖、文具和小红花等),最后根据游戏中学生的兴趣取向进行下一步教学,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如何应用鼠标”。

2.游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环节。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提高,这要求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不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水平,还要求老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提高学生对信息技知识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当先进的游戏教学法是“电脑游戏”教学方式,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信息技术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电脑游戏”是游戏教学的一种新趋势,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方式,最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环节。例如,“指法”和“键盘输入”的教学,老师可以课程教学目的的,从电脑上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电脑游戏”,如打地鼠、警察抓小偷、蜘蛛字牌、俄罗斯方块等指法技术含量高的电脑游戏,以此提高学生对“指法”和“键盘输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效加强他们对“指法”和“键盘输入”专业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轻松的学习到“指法”和“键盘输入”专业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小学教育体系发生了改变,最为明显的是小学信息教学课程的增加。随着新课改及素质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改革与创新。游戏教学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它不但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于新冉 单位:济宁市任城区长沟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晓策.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94-95.

[2]沈陵江.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182.

[3]陈蕾.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3:7908-7910+7921.

第四篇:新课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析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进行教学设计,使他们能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主动分析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有效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结合游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环节探究新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运用,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例如,在让学生练习打字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打字小游戏:从屏幕的最上边飘下几个气球,气球上写有汉字或字母,学生敲击正确后,气球爆炸;敲击不正确时,气球不发生变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比一比气球爆炸个数最多的学生。在好胜心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了游戏中,通过游戏环节提高了他们的打字速度,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给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让他们通过努力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进行,在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的同时,注重任务的实效性,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任务,有效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的探究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他们把完成学习任务当成一项挑战,积极地探究新知识,并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作为学习的切入点,通过探究、分析等学习过程有效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给word文档插入图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学习任务:设计一篇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自主学习和思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有效解决了问题,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在以学习任务驱动下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能力进行深入挖掘,有效完成了重点内容的学习,使他们的探究能力获得提高,让他们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产生了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效进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也发生了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主动分析教材中的新知识,通过分析和思考掌握较为简单的知识。对于较为复杂的内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在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申请电子邮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并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操作步骤进行,通过申请邮箱名、填写注册资料、点击提交按钮完成注册。在注册邮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邮箱名,并把申请成功的邮箱地址记下来。对于没有成功注册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认真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找到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地方,再次进行操作,成功的完成邮箱注册。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操作、分析、成功注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学会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展了合作探究学习,在进行独立思考的同时,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中的每个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通过讨论分析,他们能结合小组同学的多种思路进行综合考虑,找到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法,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走进论坛》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网络对学生的好与坏。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有不良的影响,长时间的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的学生认为网络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料,任何信息都能通过网络进行查阅和学习,为学习提供了便利。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都能根据自己运用网络的经验进行交流,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倾听过程中,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其他学生的叙述进行分析和对比,充分发挥思维的活跃性。在总结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网络的作用,通过学生分别是非能力的作用,让他们通过网络学习对他们有益的知识,避免接触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通过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认识。

五、信息技术和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各个学科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让学生用word进行文字输入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输入学过的古诗。在设置版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并结合美术知识为版面绘画插图。通过和学科结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发挥探究积极性,有效提高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上机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上机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支持下提高操作能力,促进他们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新课改下的高效教学。

作者:江静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摘要】

小组合作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本文小组合作的理念为出发点,分析小组合作在实践教学的常见问题,研讨小组合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小组合作;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开展计算机、网络等科学技术上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信息技术教学是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特性,是培养实践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是以集体荣誉为目标,相互协作,对学习问题进行共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取长补短,改变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从而使教学质量提高。

1.小组合作的理念

小组合作是以学生共同体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学生人数必须要达到一人以上,为了学习目标,相互协作,解决学习上的问题[1]。合作小组不同于班级分组管理,班级分组人员众多,有十到二十多位,教学管理困难,不便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既要有小组管理人员,也要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所以,小组成员的人应该以四到五人为宜。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授课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教师提出学习问题,帮助学生组建合作小组,共同对学习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维护各自的小组的荣誉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学习任务。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分析小组合作在实践教学的常见问题

2.1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均衡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差异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往往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对于学习小组的组成要么采取就近原则,要么采取优劣分离原则。就近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安排座位相邻的几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由于学生之间比较熟悉,合作小组往往陷入打闹的局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2]。优劣分离原则,是指教师为了照顾学习能力优异的学生不被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影响,往往将优异的一方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将差劲的一方学生组成合作小组,长此以往,这种方式将两方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悬殊。

2.2小组合作的不真实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在小学,学生好动和闲聊是天性,导致合作小组的组成往往趋于形式化,无法落实到位。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教师提出学习问题后,安排组成的学习小组看似积极参与,激情讨论,实则在旁闲聊,对于学习问题置之不理。这种状况下,很容易造成学生态度散漫,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成绩不高。

3.小组合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的意见和建议

3.1合理科学地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平衡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学习态度等情况是最清楚的,因而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不能随意分配,应该根据这些情况,采用互补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完善性格、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3]。例如,在学习《初识画图》时,教师应该将两至三名爱好学习的学生带领一名不爱好学习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通过爱好学习的学生的积极参与制作,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不爱好学习的的学生,有效地调动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与小组成员共同制作和完成画图修饰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富有集体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2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小组合作

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是提升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的重要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的机会,从而使合作小组的学习水平整体提高。例如,在学习《填充颜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小明有一件透明而没有颜色的衣服,但是他不敢穿出去,他希望同学们能帮他在衣服上填充颜色的场景,再将已经是极好的衣服简图下发到各个合作小组中,让合作小组的成员完成填充颜色的任务。如此一来,因为设计场景的有趣性能够很好地调动各组员的思考和创造,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3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力

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很好地加强合作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同时增加合作小组外部的竞争力。这种激励机制,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集体的荣誉感。例如,在学习《键盘的输入》这一课时,对于坐姿准确,手法得当的合作小组成员,教师应该对其给予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结语】

小组合作是以团队精神为主,强调学生对集体负责,为小组荣誉而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教师运用好合作小组的学习方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成绩,还能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更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吴芳莉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育才北辰学校

【参考文献】

【1】熊妲.让信息技术教学变得高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05)

【2】陈火德.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11)

【3】戎丽娜.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研,2014(06)

第六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电脑绘画创新

[摘要]

电脑绘画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点,其具有综合性,也具有培养创新思维的功能。设计良好的情境以让学生大胆想象,通过丰富的联想进行创新,并最终通过作品来表达思维结果,是一个完整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电脑绘画;创新思维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电脑绘画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要求。对此,我认为利用电脑绘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创新思维恰恰是小学阶段最需要培养的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意识的探究。

一、创新思维在良好的情境中萌芽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面对电脑绘画这一需要同时具有计算机绘画软件使用基础与绘画基础的活动而言,教师需要在情境创设的时候既需要关注情境的有效性和情境的宽松性。情境的有效性,其是指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某种程度上讲首先就表现为意识的创新。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包括教育在内)而逐渐消失,这也是学生越大创新能力越不足的重要原因。而信息技术课堂上的电脑绘画课,就是要通过情境的提供,让学生的创新意识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良好的情境本身又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例如我在一次电脑绘画比赛中,给学生拟定了一个“水下生活”的主题,同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里的水下世界视频,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创作。结果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这个情境点燃了,他们充分想象,并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勾勒、填色,整个过程非常投入,而所画作品也非常有创意。情境的宽松性,是指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能力充分表现出来,因为小学生相对胆小,课堂上过于严肃的氛围会让学生紧张,而学生一紧张,就会大大地限制学生发挥创造力。这一点其实不仅仅表现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也表现在所有的学习过程中,因此这里只提出,就不展开叙述了。

二、创新思维在丰富的联想中生根

联想能力本身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在电脑绘画中,需要的就是学生的联想能力,因为学生所画的对象并不会真的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而是学生受情境的刺激,并通过自身的联想而想象出来的一种画面(具体以表象的形式存在)。而这一过程,恰恰可以为创新思维从萌芽走向生根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上面所举的“水下生活”的例子中,学生联想的角度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是从水下生活的主体展开联想的,有的想象是水下的鱼的生活,于是构思了很多种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但具有各种各样的超能力的鱼;也有的是将自己想象成可以生活在水下的人,然后想象了水下的很多生活所必需的场所,如水下房子,水下交通工具等。还有的对水下生活的场景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有的设计的是不同各类的鱼在水下举行音乐会,有的想象的是各种各样的美人鱼举行选美大赛,还有的想象的是全体水下鱼在举办奥运会……分析学生的这些想象可以发现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将生活中的情形移植到水下去;二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想象新的情形。这样的想象过程,就是学生有效地将思维中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情境所刺激的想象与电脑绘画的要求联系在一起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来说,具有培元固本的作用。我在电脑绘画教学中特别重视的一个环节,就是不仅要求学生设计、作画,还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这样的过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意思,而描述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学生的思维清晰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可以将学生处于萌芽状态、模糊状态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更加能够在记忆中持久地存在。这就是所谓“生根”。

三、创新思维在优秀的作品中开花

创新思维真正转换为学生的一种能力,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将这个过程比作创新思维开花的过程。电脑绘画的最终呈现形式,就是在电脑上用绘画软件创作出一个个优秀的作品,作品所代表的就是学生的全部创新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不能将学生所创作的画视作一个静态的作品,而应当看作是一个动态思维的产物,没有之前的情境刺激与充分想象,是不可能得出这样的一个个作品的。而就算是作品本身,其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凝练,因为我在教学中发现,就算到了最终的作品形成阶段,在线条处理与颜色选择的时候,还是存在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的。因为此前学生所有的思维,都要通过线条与颜色呈现出来,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是思维形式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设计、修改、再设计的过程,一个作品如何最好地表现自己的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而很显然的是这个挑战,本身就是创新思维由蕊变花的过程。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作者:刘卫生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新安小学

第七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的应用

摘要:

新课程理念把有效教学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这就对其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新的教学目标需求。微课的出现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就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生动有趣等特点,将其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还可做到因材施教,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应用微课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微课在导入环节的应用

课前导入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新课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兴趣为中心设计导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积极性,从而将学生的思维与目光聚集到课堂中来,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奠定基础。而微课具有生动、有趣等特点,如果将其应用到导入环节,就可为学生播放一段趣味性强的、富有新奇感的视频,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聚拢到课堂中来。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辑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就可用微课导入新课。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事先从网络上摘选一些经典动画,将其配音进行编辑,提高语言的趣味性与生动性。然后在课堂导入环节将配音编辑后的动画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对编辑后声音的兴趣,并追问教师是怎样做到的。此时,教师可趁机导入新课,自然将学生对微课视频的兴趣转移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微课在教学环节的应用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十分丰富,要想在有限的课时中事无巨细地把所有内容讲给学生,是很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深度解读教材,列出重点与难点,在此基础上将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解析,就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与解答,并将以上内容汇集到一起制作成微课视频。在正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学需求及时将微课视频穿插进来,使学生通过微课学习精准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大大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预留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制作课程表》一课时,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该全面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插入表格与简单编辑表格”,教学难点是“表格列”,这对初学信息技术的学生来说要想快速掌握还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将重点与难点的操作步骤渗透到教师操作过程中,并录制成视频制作成微课,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可借助直观、生动的微课视频对有些难度的教学内容有更精准、透彻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微课教学还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只要教师将微课上传到教学网站上,学生就可通过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将微课随时随地下载,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从而以第二课堂的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微课在课后训练中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应同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训练题目,使学生在课后训练中逐渐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不断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兴趣爱好等有较大差异,教材中“一刀切”的训练题目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训练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提前对学生全面了解,并依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习题,将其汇集在一起设计成微课上传到学校的教学网站上,供学生自主选择与训练,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训练活动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输入文字》一课后,教师就可用微课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后训练题目,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后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可将文字输入任务以“录入你喜欢的童话故事”“打字游戏”“写给爸妈的一封信”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尽可能满足各种性格学生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在Word文档中输入文字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文字输入的技巧与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法,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优化。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大胆探究微课应用策略,并积极将其应用到课堂活动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切实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作者:顾晓俊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城西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熊开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

[2]杨丽.微课让孩子成为主角——浅谈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

[3]刘欣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5,(6).

第八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线协作实践

摘要:

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工具时,要本着科学、实效的原则。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构建,通过小组合作、集体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扩宽学习思路与途径,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创造了条件。本文将对基于在线协作平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在线协作平台在教学应用中的实际效果,从而为在线协作平台在实际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在线协作平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在线协作平台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落到实处,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借助在线协作平台,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的教学模式,为丰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教学工具创造了条件。

一、在线协作平台的特点

(一)功能更加全面,可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要

在线协作平台相较于传统教学,功能更加全面,同时教学内容和资源更加丰富,可满足不同学科教学的需要。另外,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在线协作平台,可随时向学生传输相关内容。学生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的目的性更强,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在线协作平台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交流与协作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相互学习中进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在线协作平台反映的情况,实时地指导和监督学生,为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创造了条件。

(三)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通过在线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日渐频繁,而这种友好的往来不仅会递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感,更愿意亲近老师。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也会逐渐形成互帮群体,学习资源的共享频率会逐渐提升,这对于建立和谐的班集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线协作平台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充分地借助这一有利优势,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线协作平台的提出与应用,打破了传统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集体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知识,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开辟了新的途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同时还要学会捕捉、评判和利用有效信息,从而使专业技能学习满足实践的运用需要。在线协作平台可以让学生获得所需的大量的信息,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在加工整合各种学习资源之后,最后判定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合法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会逐渐累积并形成,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在线协作平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除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之外,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渗透,要求人们必须了解和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小学生因年龄较小,操作能力较差,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传统教学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让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变成了单纯的模式演示室。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失去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兴趣。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应用在线协作平台,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探究,通过交流与协作,不断突破自我,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在线协作平台十分必要。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运用在线协作平台的实践实例分析

本文将以教材中《美丽家园》为例,引导学生完成PPT的设计与制作,鉴于学生都为本地人,作品会存在高度的重复,所以将研究课题延伸为我最喜欢的动画电影。教师在上课之前,利用导入式的教学模式提出一系列的文图,如同学们都看过哪些动画电影?里面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回答,进而引出我最喜欢的动画电影的主题,之后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几组,讨论PPT的制作与呈现,之后将讨论的结果告之教师。教师进入维客平台,展示各组讨论的结果,之后,向学生展示一个成品的动画电影的PPT,展示完毕后,向学生讲述并演练动画电影PPT制作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并按照作品的评价标准进行操作。小组分工制作PPT作品,通过公共平台获取或传递各种素材资料,教师根据制作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班级讲解。因课上时间有限,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下完成作品,通过维客平台,每天查看进度。完成作品后,将作品传到百度云网盘,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作品成果并讲解,之后教师进行综合评比。学生通过在线协作平台的帮助,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兴趣等都有显著的提高。由此可以说明,在线协作平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很有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在线协作平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构建了可交流、沟通和合作的学习环境,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也让学生在合作中积极地探索学习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毕晓 单位: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第九篇:小学生活化信息技术教学实施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了提高人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在我国的小学教育系统中就已经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小学信息技术的开设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教育要从现代化、信息化以及科学化发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凸现出来我国当前教育的时代性和实用性。但是,就我国来说,信息技术的课程的教学尚处于一个新兴领域,相关的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因此,这就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开展有效的教学。由于,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因此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成为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以期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进行相应的探究,从更加体现出信息技术教学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措施

所谓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就是将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熟悉的生活场景理解信息技术,并且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小学信息技术生活能够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性,将书本上一些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增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究

1.1加强学生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理解:

严格地说来,信息技术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部分,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空”,摸不着头脑。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只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加大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难度。但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生活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用生活资源配合信息技术理论,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知识灌输式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输,而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性。[1]这种单方面的知识传播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可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思想信息技术的学习。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现生活化,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对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处理,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1.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学习能够深化学生的意识,能够让学生学习和接触到更多的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更能够让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在生活中学习、吸收。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全面了解,了解信息技术的规律以及信息技术生活的现象,在生活当中形成自身的感悟,进而更为全面地对学生实施信息技术影响,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具体实施

2.1利用生活时间为引导,开展信息生活化教学: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对网络都有所接触。特别是智能手机以及各种电子终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下,学生接触到的网络事物也就更多。很多情况下,网络已经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当前很多学生或多或少都会玩儿一点网路游戏,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游戏作为出发点,开展教学。如在教学《设置动画效果》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从网络游戏中获取灵感,让学生在游戏动画效果中提取相关的动画动作,加以移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效果。

2.2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服务与生活:

信息技术归根到底是一门工具类学科,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服务生活,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所以,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中,为自己的生活服务[2]。如在学习《收发电子邮件》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注册一个电子邮箱,让学生给自己的老师,同学发送邮件。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

2.3设置生活教学情境:

设置生活教学情境是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和具有相关内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更加清晰和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word文档编辑时,教师就可以创新一个生活情境,比如让学生制作一张课表或是班级的点名册,在制作课表和点名册的是时候,相关的WORD编辑文档都有所涉及,通过教师的点拨,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word应用技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新时期背景下的重点教学科目,充分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更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所以,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生活化开展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

作者:宋廷学 柳士笑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保太镇华村完小

参考文献

[1]陈新.信息技术结合生活实际辅助性教学策略支持下的美术教学[J].美与时代(中旬),2014,09:67-68.

[2]杨玲.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3:109-111.

第十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网络素养培养

摘要:

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进一步的广泛化,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网络素养就成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这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于小学生网络素养进行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网络素养;思考

1前言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于网络素养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网络中的部分内容会对于学生的人格以及行为有所影响,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于小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生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2创设信息氛围,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对小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行良好的培养,才能够使得他们在强烈信息的激发下产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且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这就能够使得教师很好的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出他们的自觉性,并且不断加强所筛选出的良好信息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将其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以先对于网络进行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网络的神奇魅力,再通过及时的引导,带领学生走入到网络世界之中,从而感受时代的发展,以及当前社会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遍性以及依赖性。并加强小学生对于网络重要性以及实用性的认识,将网络带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首先先对于局域网中的资源进行共享,从而让学生通过网页进入到教师所设置的老师信箱,让学生感受到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并且加强学生对于网页内容的参与,不断使得学生的网页分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3寓教于乐,切实加强信息处理基本技能的培养

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是小学生信息技能以及信息教育的起点,学生不断学习从而加入到网络环境之中,首先我们就应该加强小学生对于输入以及编辑功能的学习,并且教小学生如何对于信息进行搜索,从而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不断将自己搜索出来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的学习之中。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从而实现寓教于乐,例如教师可以对于金山打字通这一软件进行运用,从而利用打字游戏来增强学生对于打字的兴趣,长期的练习就可以使得小学生的指法进一步熟练,从而在游戏中得到练习。并且在对于复制粘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控制学生的机器,将学生的名字打入,并选择复制这一功能,再粘贴出许多该学生的名字,从而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从中找到趣味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一寓教于乐的方法不仅使得学生更好的对于自身的兴趣进行了激发,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对于学习中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快速的搜索,真正的提升学生对于信息获取的能力,并将网络的积极一面带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之中。当前社会中对于聊天软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十分便捷,教师可以帮助每个学生进行账号申请,从而提升学生在网络上的信息交流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良好的参与到网上聊天以及网上论坛之中。

4文明用网,加强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

即要求学生在对于网络进行运用的时候加强合法性、合理性,更好的加入到社会热点问题中,并且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合理的价值。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一些道德低下的人利用网络这一渠道进行发泄,并经常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加强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加强学生对于是非进行分辨的能力,从而对于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进行认识和抵制,并且加强学生对于相关网络要求的遵守,从而实现文明用网。

5提高小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核心任务

在对于小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学过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并且融入新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仅有所学习,也对于从前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例如在母亲节前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对于网上电子贺卡进行制作,并通过打印或者网上发送给自己的母亲。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并利用信息库中的图片,结合着有自己想法的文字进行设计,从而将自己的心意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表达,从而送给母亲。在这一过程中就对于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进行了锻炼。创造性在信息技术以及固有的信息和资料中进行使用,能够使得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很大程度的对于自身的信息素养进行提升,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也得以促进。学生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相关的素质不仅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要求,也能够使得小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对于信息技术进行使用,不断加强自身的网络素养,从而在网络中获取良好的信息。

6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对于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提升,只有良好的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进行培养,才能够使得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良好的对于网络进行运用,将信息素养作为中心从而对于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开展,并且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成为今后信息社会中能够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作者:丁文胜 单位:平邑县保太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严佩宜.基于网络的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教育信息技术》.2012年9期.

[2]闫向群.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效率.《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7期.

[3]查德清.浅谈“杂工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困惑和出路.《信息教研周刊》.2012年5期.

[4]邱涛.小学德育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模式探讨.《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