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思考(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思考(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思考(8篇)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微课探讨

摘要:

随着微课时代的到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微课教学的有效应用,将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本文将对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就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为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供有效对策。

关键词:

微课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教学设计 策略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趣味性较强,但因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对所有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很难将注意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上。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其社会竞争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解决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主导方向。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采用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

传统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课堂教学沉闷而枯燥。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将教学知识点以丰富的视频画面展现出来,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授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对微课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所有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进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条件。在微课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完成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以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减少重复教学情况的出现

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水平有限,导致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利用微视频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少内容重复出现的频率,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追求。在实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的情况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为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素养,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原则

1.加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之后,将会获得更多参与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机会,可以让学生获得主动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创造条件。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原则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将更为生动和灵活,可以逐步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2.以学习目标为导向。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总归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活动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逐步地开展教学活动。在确立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等,以确保学习目标的可行性。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教学设计就需要以此为依据,有步骤地组织、安排学习活动,以使学习目标通过实践来实现其自身价值。3.趣味性原则。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挖掘知识点的深层次内容,以丰富微课视频教学资源,为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供支持。基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去探究信息技术教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

(二)微课教学设计

根据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教学解析,以确保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微课的设计内容,适时地提出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对拼音打字常见错误微课设计时,课前将学生常见的打字错误做成PPT,让学生了解常见错字的拼写难点,然后再播放打字员常见打字拼写错误微课视频,让学生对常见错误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易于出现打字错误的生字进行总结,并就常见问题提出规避方法。之后,让学生进行打字练习,逐一地检查学生的指法以及确定打字的速度,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微课的形式有多种,主要由教师的授课习惯决定。在对微课的运用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做游戏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利用微课视频资源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以使学生充分地掌握教学内容。

三、总结

微课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微视频可以单独使用,作为学生独立学习的方式之一,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解决传统教学难题,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专业素养。

作者:李娜 单位:青岛市胶州市胶莱小学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应用实践

摘要: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表现形式,在教育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应用。新课程的改革对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将微课充分地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开放,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是目前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研究探讨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微课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 实践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近些年来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与学习方式,以自身短小精炼的优势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微课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较好地实现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

一、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目前微课主要以微视频课程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微课时间较短,但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非常明显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大的好奇心,但是自制能力较差,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呈现形式,短小精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相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第二,减轻教师重复性工作。信息技术教师一般带同年级多个班,同一节课、同一知识要重复讲解多次,很容易产生厌烦感。微课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地淋漓尽致,教师通过微课可以构建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学习,既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又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教师成为微课的设计者与指导者,而学生则成为自主学习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次数,这样就使得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加具有自主性与针对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有助于开展分层与异步式的学习。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学习能力、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小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微课的出现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实现重复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实现了分层与异步的学习方式,缩短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实践研究

微课教学涉及到了几种教学方式,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最合适的方式就是“课堂翻转”,即学生在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利用微课进行自学,然后进行相应的交流与讨论。将微课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在具体的微课设计时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习内容的设计

以“驾驭键盘”一课为例,老师需分析本课的重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计学习内容。比如老师可以将一些有趣的口诀与打字姿势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欣赏口诀的同时掌握正确的打字和击键姿势。在微课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应确保语言表述清晰准确,并在语气中注意强调重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正确打字姿势的学习。教师在设计微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分析什么样的知识点适合用微课让学生自学,什么样的知识点需要老师示范讲解,切不可为了用微课而微课。

(二)创建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生在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时,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比如在学习LOGO语言《定义过程》时,学生要通过微课掌握定义过程的步骤和理解程序模块化的概念,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通过创建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帮助学生利用好微课来掌握知识,具体可以包括学习的目标、任务、练习、建议与问题、反思等各项内容。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建立,能够使学生们更加明确学习的内容,更好地利用微课开展自主学习,同时也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及时地解决。

(三)教学活动具体流程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具体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前半节,这部分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阶段主要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可以记录下自己的疑问与收获,然后可以通过测试练习来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在这个阶段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与帮助。第二部分是课堂后半节,老师可以组织进行交流与讨论,针对学生的问题与疑虑做出详细的讲解,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此外,教师应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与不足,进而及时地改正,完善微课教学。

(四)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应对学生的具体表现作出反馈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具体情况、参与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作品优缺点的评价。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会使用微课进行自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成熟,小学生们习惯了老师讲解示范他们模仿的学习模式,而不习惯看微课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将微课与课堂教学充分有效地整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周莹 单位:南京市栖霞区栖霞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郑贤.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5,(04).

[2]余一梅.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08).

[3]熊开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9).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策略探析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工作的必要技能。但是不论是小学教学还是初中教学,对于信息技术教学都不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初高中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压力。本文从信息素养角度讨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献言献策。

关键词:

信息素养 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 策略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其特点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一门技能,那么对信息素养又有多少了解呢?首先说一下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素养是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所综合起来的一种道德约束。它具有高效性、选择性、批判性、实践性和延续性五大特征。高效性是指获取信息有很多途径,选择性是指信息的采用具有一定主次,批判性是指信息是否有效需要自己判断,实践性是指信息技术的熟练需要实践完成,延续性是指信息能力可以使人终生受益。

二、基于信息素养视角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

1.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构建新型的课堂模式。信息技术课堂上是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提升信息素养的主要方法。那么怎样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呢?第一,需要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如果仅仅是口传心授的方法,则肯定不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充分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教学绘图工具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其他学生绘图过程的视频,从而使学生有初步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绘图软件的兴趣。第二,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特点很突出的课程,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两个人用一台电脑进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弥补一个人学习枯燥的不足。

2.完善评价标准,给予学生更多的信息素养发展机会。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评价一个学生不仅是由教师评价,还有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所以评价的多元化是以后发展的趋势。那么关于评价标准应该如何完善呢?首先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评价比重比较高的应该是学生的操作性,教师可以从学生平时的练习及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加以评价,同学之间可以通过平时的一些竞赛或者其他活动进行评价。其次应当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这一点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笔试,就是常见的考试,还有一种是口试和现场操作,由教师准备多道题目,学生随机抽取,进行口头解答或者是现场实践操作,并且整个过程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屏幕进行展示,教师和学生同时评价。最后的评价是综合评价,不仅是学生的课程,而且有平时的竞赛成绩和其他等。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就可以全面发展,并且多方同时评价,使学生的评价更全面,也更真实,学生可以全方位地了解自身不足等。

3.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是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但是并不代表其他课堂就不重要,要和其他课程相结合,注重和其他的学科整合,在所有的课堂上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学科相对比较少,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以外,其他学科分类基本较少,所以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比较简单。比如在学习键盘的时候,可以和英语的字母学习相结合;在学习word的时候,可以和学生的作文和日记相结合;在学习画图软件的时候,可以和美术课程相结合。总之,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尽可能地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可以把对其他学科的兴趣转移到信息技术上,更可以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转移到其他学科上,做到学业上不偏科,多学科共同发展。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空间。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单纯的学习理论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误区,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在学习理论的时候,和操作同时进行,比如在学习office办公软件使用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每个按钮的功能的时候进行操作演示,并且展现一下操作以后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教师在讲解信息技术操作的时候,要使语言通俗易懂,照顾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避免各种陌生的专业词汇让学生失去兴趣。

三、总结

总之,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环境决定了信息技术是每一位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但是目前从小学就不注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的低下是当前很多人的通病,原因是信息素养不是从小培养的,而是在上了大学以后通过一些不得不进行的工作自学得到的,信息素养没有受到系统性的训练,导致这种问题的存在。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当从小学开始,只有从小学培养,学生才不会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迷失方向,使自己不会误入歧途,做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作者:曾娜 单位:南靖县高新园区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黄丽衡.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13,06:114-116.

[2]甘耀明.基于活动体验的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2:52-54.

[3]陈俊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503.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设计及应用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微课现在已经是最为有快捷及方便的教学方式,可以对实体课堂中的难点和疑点有所弥补。基于此,本文对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微课 小学 信息技术 设计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庞大的数据和信息需要进行处理,这就要求不断地有新技术出现,以此来将庞大的数据处理好。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和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时候,微课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微课设计制作的要求

如今,关于微课开发和设计的评价有很多,2012年中国微课大赛官网就刊登了详细的评价体系:①选题设计———简便明了;②教学内容———科学严谨,层次分明;③评价标准———规范、完整、真实、有效;④教学成果———高效、新颖、创新。2013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对微课设计又提出了新的标准,即创新、明确、简便、技术和集中。所有的微课评价体系都给我们设计制作微课提供一些基础信息,然而这些评价都是针对比赛而提出的,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来说显得标准过高,因此作者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实状况,制定了以下几点标准。①选题设计———根据课程标准选定一项学习目标;②教学内容设计———选择的视频或者图片一定要简单明了;③规范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科学规范教学;④时间要求———微课视频或者图片的播放时间一定要控制在8分钟以内,从而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微课设计和制作程序

1.设计微课

设计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知识的难易来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从而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清楚的掌握教学内容,依据知识点的内容来设计微课。设计微课的时候,开头可以采取提出疑问或者是设置悬念的形似,以此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紧接着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切实可行的授课形式。比如,学习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发展演变过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口述或者使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来引入教学内容,通过演示的方式实现教学,接着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课后复习题。

2.制作微课

制作微课的形式有很多,依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不同来制作多种形式的微课。假如是教师口述型的教学形式,可以使用录像机将其记录下来,使用视频软件来对其进行后期处理,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插入视频或者是图片。假如是播放幻灯片或者是演示文稿的教学形式,可以使用录屏软件来将教师播放或者演示的内容记录下来,使用麦克风来记录教师的讲课内容,还可以使用制图工具或者是手写板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三、微课的应用形式

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学生学习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有三种应用形式。第一,基于纯微课的自主式学习,这种应用形式是将设计开发的微课资源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和在线,构建微课资源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自主选择微课开展学习和实践。这样的学习形式比较适合教师对学生掌握某一种知识的强化训练,同时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也比较适合使用这种学习形式。第二,依托活动的任务,开展驱动式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的框架是以主题学习为单元,将包含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融入到微课资源里,将综合性主题探究学习内容完成以后,驱动学生使用微课资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种学习形式比较适合于单元性的综合探究学习和多课时学习。第三,针对常规的嵌入式教学形式,微课可以当作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嵌入式学习的最佳化。比如,将微课嵌入到练习、授课和导入中,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是教师的播放学习,这样可以高效地降低教师的重复性教学,教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从而实现学生的异步式学习模式。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微课不仅要有好的制作及设计,还要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效果。随着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和运用能力,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作者:李三平 单位: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井恒.“微课”热效应后的冷思考: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01).

[2]胡敏.让“微课”走进信息技术课堂[J].教书育人,2013,(34).

[3]唐军,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3,(09).

[4]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04).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创新和科学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作用,特别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新课标标准,对与信息技术课堂相符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和应用,以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计算机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全世界的教育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国内学生比那些发达国家中的学生动手能力要差很多,小学信息技术就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这就需要教学学生找到一些合理的教学策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课堂中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对此,笔者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以下几种教学策略进行了讨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常都会对一些枯燥乏味的操作程序进行罗列,而学生就被限制在此框架当中,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教师会根据考试成绩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此种评价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小学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认真选取,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计算机知识学习中,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譬如:学习打字指法是较为枯燥的一节课,假如教师开始就向学生介绍手指摆放的位置以及一些指法要点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学得非常困难,进而不愿意进行指法练习。这时,教师可以应用游戏方式来教授学生打字指法,首先,让所有学生比赛玩《金山打字通》,接下来看谁获得的成绩最好,这样学生会从“青蛙过河”等一些游戏中发觉,自己想要成为获胜者,就先要学好打字的指法。然后,教师再对指法练习进行讲解,这时学生就会认真的听讲。通过长时间的不断练习,学生就会轻松顺利的玩此游戏。这样学生不但对计算机学习产生了热情,还能够在没有别人看管下学习计算机知识。虽然应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但也会使学生沉迷在游戏当中耽误学习,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的选取游戏方式以及严格控制活动的时间,选取的游戏是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且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必须及时指出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让他们做出改正。

二、实践教学

小学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知识的时候,首先向学生讲解一些基础知识,然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和发挥空间;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计算机教学,让学生可以应用已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讲解《插入超链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一些没有链接的作品进行演示,然后向学生提问:“我们现在只能按照顺序进行一一的演示,如果想要播放其中某一张演示文稿,我们该怎么办?”最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有的学生会认真看书,希望从书中寻找答案,有的学生在和同桌讨论,并不断地进行尝试,此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适当的给予学生相应指点,让学生轻松的掌握超级链接这节的知识内容以及操作方法。

三、对学科进行整合

计算机能够促使学习内容以及学生方式发生改变,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丰富。想要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就需要结合其他学科来进行计算机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自觉的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讲解Word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应用计算机来写作文,然后再进行相应的修改;在教授学生上网的时候,可以将语文、自然等众多学科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查找。譬如: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从网上查询一些被污染过的水果、鱼以及蔬菜等食品的照片或者是视频,在课上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最后让学生利用Word给生产食品的人员和广大消费着提出建议,形成一个图文并茂作品。

四、分组合作教学

应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通常一组有2人到3人,每一组中都有学习成绩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及时对个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此环节当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处理好自己和学生间的关系,尽量让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譬如:在讲解《输入文字》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怎样才能既快又准确的进行文字输入呢?”,然后让第一组的学生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第二组学生应用全拼和简拼相结合的方式一个词一个词的输入。第三组学生应用全拼的方式一个词一个词的输入。第四组学生以简拼的方式一个词一个词的输入。这时可以进行第一场比赛,让四个组同时输入同一段文字,然后组和组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打字速度最快的为第四组,打字最慢的为第一组。当然,打字速度的快慢不但和打字方法有着密切关系,还和熟练程度有关,当这场比赛完成后,很多学生有些不服气。所以,教师又组织了第二场比赛,让一个组当中的学生分别应用这四种输入方法对同一段新文字进行输入,然后自己和自己对比,发现第四种输入方法虽然快,可却有着实际的不同,并发现这四种输入方法中全、简相结合这种方法较为适合学生使用。

五、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这门特殊的学科,只要我们可以认真的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然后再对计算机教学策略进行设计,就一定会获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雪权 单位:四平市平东路第二小学校

第六篇: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析

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与传统的以案定教、以教定教不同的是,以学定教准确地突出学生主体,真正注重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因而在提高教学实效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多从自身角度出发,未充分考虑学情,如学生的信息技术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因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实效也难以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拟结合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如何将以学定教理念作为指导,全面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一、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课堂

以学定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这其中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入课堂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信息学习内容加工成情境模式,以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学习佳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学习。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考虑情境内容与信息学习的衔接,还要考虑情境是否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等。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信息技术《感知生长——数字农植园》这一课时,教师以教学情境引出相关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两张包菜的对比图片,一张包菜的图片长势非常好,而另一张则生长得非常差,让人没有购买与进食的欲望。然后,教师再设计与情境图片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生长差异呢?有学生说“与阳光有关系,长势不好的包菜应该是阳光不充足”;也有学生说“与水分有关系,如果在种植过程中水分不足,长势也不会好”。在讨论完这个问题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提问:“一般来说,农民伯伯都是下地去观察农作物的生长。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你认为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去感知农作物的生长呢?”学生讨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字农植园,有远程摄像头、温度计、湿度计等等,顺势引出“农民伯伯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逐步引出数字农植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维层层深入。在实施中,教师以问题为载体,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体验学习,主动思考,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设计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以学定教,主要是引导教师根据学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信息学习任务,以任务催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信息技术《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一课时,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传统的“先教”再引导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在本节课中,教师主要是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探索新知识,然后再集中讲解。1.在网上搜索图片,筛选你喜欢的一张,插入幻灯片中,调整图片大小和位置,并在文本框中输入与图片对应的文字。2.打开PowerPoint,插入剪贴画,并在文本框输入与图片对应的文字。3.打开PowerPoint,插入自选图形,并在文本框中输入与图片对应的文字。设计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上机操作完成,自己摸索,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掌握本课的知识。在自主探究时间结束后,教师并未直接检查学习结果,而是与学生互动:你学会插入几种图片?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请积极踊跃的学生上前操作、示范,让学生体验“小老师”的角色,享受成功的喜悦感。

三、引进微课教学,给予学生全新体验

微视频教学是信息技术与移动化时代的产物,也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趋势与潮流。在以学定教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引进新颖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引进微课教学,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开启全新的课堂教学时代,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促进自我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信息技术《彩色世界》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微课,以微课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次微课的设计是针对“SETPC设置画笔颜色”这一知识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设置方法,并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微视频中,详细地介绍了SETPC设置画笔颜色的方法与步骤,主要分为:SETPC颜色代码、工具栏法、菜单法。在微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再引出与微视频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提问:“怎样改回默认的画笔和背景颜色?当画笔的颜色和画纸的颜色相同时,能否画出图形?为什么?”问题一出,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信息技术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以“微”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呈现与视频内容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学得更深入、更具体。对于课堂上还未能完全吸收知识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下载微视频到移动设备、电脑客户端等,以方便课后继续学习,直到了解消化为止。

四、引导实践操作,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完对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后,设计实践活动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习的内容,高效完成,从而促进自我得到提高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实践活动要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教师也可以融入一定的竞争元素,从而引导学生高效完成实践活动任务。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信息技术《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一课时,教师在学习各种插入图形的方法后,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活动任务:请同学们以“中秋节”为主题,利用PowerPoint制作图文并茂的PPT。要求:图片紧密贴合“中秋节”这一主题,文字可以是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也可以是中秋节的庆祝方式等,排版美观、大方。奖励方法:班级内成立“评委团”,根据实践活动要求,以及创意角度等,评选出最优秀的中秋节PPT作品,并颁发“笔记本”作为奖励。这个实践活动灵活性强,学生可以结合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操作完成。在这个实践案例中,教师遵循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活动中融入竞争元素,设计奖励方法驱动学生创新完成,从而催生创意、个性作品。总之,面对教育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教师必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以学定教理念,并将其作为指导理念,优化课堂教学,以全面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吴晓丹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小学

第七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实施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运用非常广泛,信息技术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改革当中一个重要的项目,“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其教学实践中应用也很普遍。顾名思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指把整个学习的过程放置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灌输者变为问题启发者,学生也会从知识传输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思考者。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基于问题的课堂教育被广泛采用,课堂设问更是众多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手段,但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做更加深入的研究,积极探索两者更好的结合点,寻找最有效的融合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课堂设问,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年龄段,在这个年龄区间内学生都有非常好的形象思维,所以容易对直观性的东西形成深刻的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喜欢凭借直觉去完成学习的过程。直觉往往是靠不住的,所以学生凭借直觉去学习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容易出错的,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只一点去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通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来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构建出来自身的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例如,在Excel格式的教学过程中,在一张表格的日期列中去输入相应的日期,学生们一定会根据直觉直接输入,可是输完之后就会发现日期列中会出现“######”,然后重复之前的操作,结果还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疑问。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并且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汊河小学阎奎导学生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继续去寻找正确的设置方法,最终整个过程完成之后学生自然会对整个学习的过程印象更加深刻,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好。巧用课堂设问、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灵活运用的体现,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新的研究方向。

二、淡化教师主导地位,调动学生主观潜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太过突出,学生只能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而不是自主地去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行为,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过分地强调了教师作为言传身教者的主导地位,却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知识获取者的主人地位。学生长期作为知识灌输的被动接受者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找不到学习的乐趣,“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改变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的形态,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将会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内涵,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其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都还不够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还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能完全将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当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运用当中问题的提出者还是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去引导学生解决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满足信息技术的教学需求,合理的诱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出来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中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而且从其实践性的特点出发,教师完全可以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精彩的问题。

三、调动学习积极性,强调思维开放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主导其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元素,而兴趣来源于求知欲所催生的好奇心,“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去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人都有求知欲,尤其是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其求知欲较之其他人更加强烈,所以对获取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却不能完全把握学生的此种心理,往往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长期面对这样枯燥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越来越差。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新颖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相对比较强的课程,所以学习过程很多时候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的,并且学习的过程也具备很强的灵活性,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开放性思维。由于每一个学生本身的层次不一样,所以在信息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问题去各自解决,这是不现实的,对于学生来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这个时候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素质才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正确途径。

四、结语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善问不善答”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并且要不断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精心设置问题,抓准课堂时机及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作为小学教师还要勤于反思并且善于总结,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时间认知,进而把“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更好地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更好地引用。

作者:阎奎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汊河小学

第八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层教学应用

摘要:

现阶段,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但是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相对较强的实践性,若仍然以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最终的教学效果将难以保证。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将分层教学应用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显著。本文就分层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

分层教学 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分层教学主要是指任课教师按照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情况以及个性情况,为了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储备前提下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备课以及分层施教等方法,积极引导以及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获得新知识,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一、分层教学之前的分层准备

(一)针对学生进行分层准备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差异主要在于学生的原有计算机水平。因此,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应做好教学前的摸底工作,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谈、制定调查表、开展集体讨论以及个别聊天等方式,从中获取相应的有价值信息。在调查过程中,主要内容应包括接触电脑的途径、上网时间、计算机培训等,为教学前分层备课打下了良好基础。例如,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电脑的,自己家里是否有电脑,电脑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与功能键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上网吗,或者是否参加过相应的计算机竞赛与培训。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划分成特长生、普通生以及急需帮助生。

(二)针对备课实施分层准备

从某种程度上讲,备课思路关系到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在备课过程中借助对学生的分层,可以使备课目的更加明确。针对特长生,可以寻找部分竞赛类以及超出课本外的难度相对较高的知识进行讲解;针对普通生,则可以借助课后习题进行课堂小练习;针对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讲,应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对其进行补差,从基础的鼠标学起。而且在备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将先前需要掌握的基础操作知识进行重点介绍,在练习设置方面也要重视基础型知识的练习,查缺补漏,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教材研究,然后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分层备课是其前提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教学的难点,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精心备课,并合理选择多种课堂提问的方式,应在备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科学设计好问题,从而使自己在分层教学期间做到有的放矢。总之,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应备学生。

二、分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后进生可以基本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中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使他们可以掌握到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任务。例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控制面板”需完成哪些功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稍加指导,特长生就能够明白,因为该部分内容已经在资源管理器一节中涉及过。再比如说,在“我的电脑”一节中的复制操作、移动操作、建立操作、删除文件或者是文件夹操作等,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中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针对特长生以“放”为主,教师要耐心给予其相应指导,从而使他们可以回忆起教师是怎样教的,并做到“扶”中有“放”。针对普通学生或者是急需帮助的学生来说,需要以“扶”为主,进而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熟练掌握所学内容。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接受相应的新知识,对于特长生来讲,需要对其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在打开控制面板过程中,可以采用哪几种打开方式等。针对普通学生,应指导其多操作以及多巩固;针对急需帮助的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讲授知识进行适当转化,对其讲解快捷键操作等。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使普通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了其自学能力,适应了现代化素质教育的个性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三、分层指导学生进行上机练习

上机课属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验证,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上机课学习中心理上存在着一定差异,急需帮助学生解决在对待计算机的时候脑子里一团糟,而特长生则会如鱼得水。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高度肯定,针对特长生应指导其顺利完成操作任务,并相应地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在上机操作指导过程中,应要求他们在准确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针对急需帮助的学生,教师应分解单项进行指导练习,针对不同知识掌握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比如在用电子表格进行自动计算的讲授过程中,针对特长生需要讲授一些各种函数的具体操作技巧与跨表格数据计算等,对于普通生可以指导其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逐步操作,然后不看书操作,而对于急需帮助学生来讲,应就函数操作步骤进行分析,然后由教师亲自操作进行指导练习。

四、加强分层教学的分层评价管理

在分层教学的评价期间,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实际导向功能以及激励功能。例如针对急需帮助的学生应以鼓励以及肯定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以及自信心。针对特长生应以鼓励以及竞争为主,重在培养其竞争意识以及创造力。教师必须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实际特点情况,借助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以及操作活动的记录情况作为分层评价标准实施分层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爱好以及意志情感,促进学生智商以及情商协调发展。分层教学理论应用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能够使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情况,面向所有学生,并积极鼓励其主动投入到实际学习活动中,进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准定位,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此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期间的分层教学还可以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之间非常容易形成相对融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功意识,为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一项可行性以及专业性都相对较强的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在分层教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分层教学前的分层准备管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分层指导上级练习以及加强分层评价管理等途径,促进分层教学模式的科学应用。

作者:刘炳荣 单位:四川省汉源县教师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于英杰.分层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18).

[2]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08).

[3]王中生.浅谈分层教学法在中小学武术课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2).

[4]郑瑞瑞.微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4,(12).

[5]吴紫燕.微课分层教学在高一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