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想要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就应当从课程的准备阶段来编写学案,而不只是考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本文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原则与措施方面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案导学 实践 研究
1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发展,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要具备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的作用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实际意义,并以此来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进行授课时,首先要确保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让学会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立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很好接受相关的知识,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最终实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这样也就达到了“学案导学”的教学目标[1]。
3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3.1要遵循细致化的原则
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要做到根据教材中的实际内容进行划分,并将较为简单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讲述。而对于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分解,并利用几节课的时间来制定教学内容。如在学习“Excel公式引用地址”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细致化的原则,将其引用方式进行分解,这样学生就对这一知识点产生足够的认识,最终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内涵。
3.2要遵循提问式的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采用“满堂灌”或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但是这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则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将一些知识点采用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也就实现了从简单到繁复的转变。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网上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学生都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向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互联网的作用,从而让学生积极动脑,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
3.3要遵循阶梯式的原则
教师在制定“学案导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的难易程度来进行控制,这也成为“学案导学”的阶梯式结构,将各个知识点由简入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接受,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如在学生学习“电子表格软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制作出不同的学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案导学”应用措施
4.1适当引入新的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由于涵盖面比较广,所以教师在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适当地融入一些新知识。如在学生学习“图表功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图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将自己所制作的学案展示给学生,再向学生进行讲解,并教会学生制作表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求知欲,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4.2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水平,所以学生在通过学案的引导以后,就能实现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如在讲述“Windows初步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制定出一份较为简单的学案,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中内容来辅助学习相关的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学生创建出更大的学习空间[3]。
4.3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要适当地鼓励学生,让学生进行互相沟通与交流,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如学生在学习“防止计算机病毒与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内容,并在学案中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前自行找一些材料,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商讨出解决计算机病毒与维护知识产权相关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习中就能够进行更多的沟通,同时还能延伸学生的视野。
5结语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秀华 单位:靖江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任明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应用的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3,(2):104-107.
[2]袁宏杰.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刊),2013,(7):110.
[3]刘玉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应用的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13,(3):136-137.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合作学习探究
摘要: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是对新课改生本理念的有效体现,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对新课改生本理念的突出体现,也是提高高中生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的有效途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符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符合高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增强,适应当今社会对合作型人才的需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紧扣新课标,选择合作论题
选择紧扣新课标的合作论题是实现有效合作的基础。首先,要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避免信息技术教学的独立化。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态度、合作品质,提高合作能力。再次,要选择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与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例如,为提高学生制作PPT的技能,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关于节能、环保为主题的宣传片。让学生利用网络、相机等工具从生活中获取有关环境污染的素材,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既了解了环保知识,又掌握了制作方法,加深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在合作中,制作技能、方法、思想可以得到相互交流与借鉴。最后,要设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论题,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网页制作技能后,让学生合作制作他们感兴趣的历年高考试题及反映高考人数与现状的网站,也可以让学生使用Photoshop对小组成员的照片进行美化、评选等。通过合作,有效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技能与合作能力。
二、营造合作学习氛围,保障师生、生生合作的有效性
一是师生合作。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可以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师要以学生合作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与交流,师生平等的氛围能够促进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发挥。在课外,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兴趣小组的探究活动,与学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学生每次的网络作业都要做到及时反馈与回复,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并提供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学习与借鉴。二是生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应该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常态。和谐的生生合作形式,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相互帮助与相互质疑的沟通与合作中,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在相互合作的历练中,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与平台。
三、充分利用信息环境,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在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可以保障每个教学环节都在任务目标的驱动下促进学生学习,也是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让学生以“家乡旅游资源”为主题进行网站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确定主题,规划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体。通过小组合作创意、设计信息呈现方式等来合作完成任务。教师可给学生以引导,比如,整理、收集、制作好相关城市的旅游资源专题网站,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小组交流,明确任务计划、具体分工,然后学生搜集网络素材,各组成员可以交流自己选取的素材,开展合作设计制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小组的创造力,制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在互动合作的信息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合作能力。
四、采取多种合作形式,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合作形式。例如,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以及辩论赛等。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新课改中关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话题,例如,让学生对本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情况、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状况、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这些问题可以以学生合作的形式加以解决,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观察、访谈等形式合作采集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注重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合作的品质与能力。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与探究动力。例如,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及作用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鼠标、键盘、主机、集成线、路由器等硬件设施,将各角色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教学的直观形象性,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学习的自信。
五、总结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且利用信息环境组织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合作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作者:席辉 单位:吉林市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工作指导中心
参考文献:
[1]石焱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才智,2013,(18).
[2]龚春林.浅析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教学周刊,2012,(11).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一直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关键问题,构建新型的、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方能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接下来的发展打下牢固基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从多方面入手,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这包括重新弄清师生各自身份的正确定位问题,明白教师与学生各自的本职工作、存在目的与追求目标是什么,重新审视教与学两端的正确身份;也包括师生之间的联动与相互作用的正确方式方法,以及如何在师生相互契合间获取最高的教学效率;还包括有关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师生模式问题的各种创新型设想,即对师生模式的改革与讨论。这多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必须逐一分析讨论,方能正确把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教学 新型师生关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师生关系问题,一直是关系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仍非学生学习工作的重心,因此在师生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和多样,构建师生关系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会更加繁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是要弄清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和分析,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目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无非是以下几点:首先是学生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一现象的存在较为普遍,很多高中生漠视信息技术课程,在课堂上缺乏对这门课程的正确认识,将信息技术课堂作为放松压力和补习其他课程的“自修”时间;其次是教师队伍责任感有待加强,教师往往缺乏对课堂的良好掌控,忽视自身的重要作用;第三是教学模式僵化、师生关系陈旧化,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课堂效率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条不紊地开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工作,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案例作为突破口,根据上述问题,分三个方面进行构建。针对部分教师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准确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应当从矫正教师、学生自身定位这一方面开展工作,让教师与学生拥有正确的自身定位,明确自身的责任与身份;针对课堂效率低下,缺乏控制力的问题,我们要讨论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课堂运作模式来进行有效解决,探讨建立一种师生联动的新型课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针对课程僵化、知识体系僵化、师生关系僵化的问题,我们要放眼未来,从宏观的改革的角度来探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提出创新性的改革设想,来打破过往陈旧的,不符合课程需要和时代需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将从这三方面入手,对各个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逐个阐述与分析。
1明确师生身份定位,打破陈旧身份认识
师生关系的基础问题是师生双方对各自身份的认识与定位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往往堪比“父”,教师的言行学生必须是服从和认同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属于从属关系,教师来主导课堂模式,知识结构,乃至可以随意处置和惩罚学生,甚至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这种师生关系存在其合理性,但着眼现在,放眼未来,这种身份定位自然是存在着极大问题的。我们目前的高中师生定位,虽然告别了我国传统师生关系的畸形因素,但仍然无法告别其带来的深远影响,教师的自我定位往往仍然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掌管者;而学生的自我定位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受管制者,这种身份定位不仅使双方关系无法得到彻底的修正和改善,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新型的身份定位,新型的身份的自我建立,对教师来说,首先要克服高高在上和说一不二的教学态度,奉行以知识为本,教师学生都是知识的学习者的基本态度;同时,不能丢掉教师责任感,话语权的让步不代表责任感的丢失,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着普遍的由于话语权难以掌握,导致教师责任感随之丢失,甚至失去了对课堂最基本的把控力的现象,一方面学生与教师对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是由主科教师抢课占课、信息技术老师主动让课的行为造成的。因此,教师的自我责任感的把持是更加必要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培养对这一课程的责任感,要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裨益,有强烈的引导意识和园丁情怀。另外,教师的自我定位中不能少了学习因素,教师也是知识的学生,教师的定位中带有学习精神和学习元素,就能以此为基础,更好地调整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的健康构建。对于学生来说,与教师相反的是,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寻找尊师重道的传统,现在的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存在着看菜下饭的现象,教师严厉、考试压力较大的科目便由于畏惧或压力而进行服从;教师温和、考试压力较小的科目便不放在眼里,缺乏尊重与自律意识。因此,要调整学生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识,要先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尊重、对自我的约束能力入手,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方面的自我定位,也是一种人格的塑造。此外,学生要有自由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摆脱填鸭式教育的被动接受态度,对待知识不仅要尊重,更要有消化能力和反思能力,灵活掌握知识,敢于进行质疑。学生需要将自我定位为知识的学习者和丰富者,每个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在帮助教师和整个知识体系进行实践性丰富,学生要认识到自我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自我塑造的过程,同样也是集思广益、重塑知识的过程。此外,教育大环境和家庭大环境的导向作用也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他对教与学的双方的自我定位的影响也是较大的。在上学初期,我国的普遍现象是家长叮嘱学生在校听教师的,做一名好学生,学生在上学之前变成为了教育的被动承受者,甚至是暴力承受者,而教师则被公众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教育主动者,甚至是施暴者,这种默认了的教与学双方的定位,必须要进行改革,加大教育科学的宣传力度,让大环境接受新型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模式,不再进行错误的舆论引导和环境引导。对于教师和学生自我定位的重建,是我们接下来建设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教师与学生都能对自我有正确定位的前提下,才谈得上新型合理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自我定位的培养,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而言都是一个需要充分时间的任务,并且这一过程是需要具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和自觉性的,对于没有相关意识的教师或学生群体,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诱导和合理的沟通方式进行,路漫漫其修远兮,打基础的过程自然是需要足够的耐心,但同样也要对教师团体和学生团体充满信心,合理引导,加大宣传力度,进行相关讲座和培训,进行模范宣传和表彰等等,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对师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的培养。
2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和联动关系,构建新型课堂
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职责与定位之后,我们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必然是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和联动关系,在师生之间形成创新性的交流方式与沟通纽带,以课堂为载体,以教育方式、授课模式、考试方式的变革为主要方法,通过师生之间对话方式与相处方式的变革,来直接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时,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也要兼顾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性质与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师生关系的构建。具体而言,我们首先需要找到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学模式和师生联动关系的需求,以及根据这些需要我们所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此外还要注意到在实行这一工作的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也要在考虑范围之内。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和联动关系的工作上,我们可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立完善合理,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模式,对课堂模式的探索工作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早有开展,一些经验丰富的信息技术一线教师也对此作了很多相关努力,在这里我们只强调几个方面,一方面是要保持课堂对知识的敏感性,对一个新知识点的提出,要敏捷地进行思考与质疑,无论是来自教师还是来自学生,都应以讨论的姿态来对待正在接受的知识体系,这种敏感性是师生关系走向新路线的关键精神,我们想要建立知识至上,互动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课堂氛围无疑是大有必要的。其次是要建立良好的教前准备与教后工作,师生之间的交流并非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前教师可以接受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选择,课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困惑进行咨询和辅导,并且除传授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外生活等领域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从而将师生关系的调节从课堂中延伸出来,延伸到课前与课后。第三是要建立健康的教考关系,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必要方式是不能废除的,但在考试存在的同时要注意教考关系的调节,学生普遍惧怕考试,考试成绩不理想对学生来说是痛苦和打击,这就是由教考方式不得当造成的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只是一种自我检验和知识梳理,属于教育的另一种方式,因此我们需要一方面改革考试形式和分数评定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在对待成绩的态度上做调整和改变,这一点需要教师带头做好,方能影响学生。在做到以上几点课堂模式构建方案的同时,也要兼顾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相应调整,首先要理解高中信息技术的实用性,高中信息技术所传授的知识,除信息技术基本理论之外,就是比较实用的应用处理技术,由于这种实用性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课堂实践与课后运用两个方面,仅仅掌握知识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日后解决难题,进行处理工作的工具,才是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目的。其次要注意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构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与普通文化课程不同,这门课程的开始,其思维意义是大于其知识意义的,也就是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最重要的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于新科技、新事物的敏感度,同时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因此,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这一点,教师的教学工作要以启发为主,以精神为核心,以知识为基本点,扎扎实实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工作。此外,教师的课堂教育要有理论支撑,有所借鉴、掌握方法。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懂得目前先进实用的课堂联动技巧与方法,充分发挥引导性教育思路和教育方式的作用,利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进行教学工作,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传授的效果,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兴趣,更新学生的知识接受理念,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传递自由、灵活、创新、自信的教育精神,将教育理论所带来的实用作用与精神力量传递到我们的师生联动过程中去,在一堂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程案例中,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完美结合。总而言之,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和联动关系,构建新型课堂,是我们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一步,也是其核心内容,在理清自我定位的基础上,通过以上谈到的举措来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质与特殊要求,方能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走出踏实一步。
3未来的发展构想,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的发展前景
前文我们梳理了新型师生关系模式构建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即师生各自的身份定位于自我意识的培养,以及如何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通成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接下来我们将在这两方面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对未来新型师生关系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这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这种教育氛围具有一系列良好有益的特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新型关系得以构建,会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通畅,教育者可以用更多讲述的方式来传授知识,作为高中信息技术的一线教师,我们未来得以更好地将信息技术科技和信息技术知识理论用讲述的方式吸引学生倾听,让学生在倾听和引导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对信息技术科学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获得于自身有益的知识。此外,抛开知识传播层面,从学生人格培养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新型的师生关系所形成的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以及人人具有话语权的教育精神,使学生不仅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精髓有所把握,也对其人格成长与个性形成是一种无形的塑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氛围与交流方式,同样有助于学生对于科学自由态度的形成和对未来人际关系处理上的信心培养与个性成熟。其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无疑会为我国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培养人才,带来福音。众所周知,由于前文所提到的,由不良师生关系引起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效率变得低下,教育效果很不明显,我们的教育目的一旦没有达成,那么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就微乎其微,一方面占用了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知识的时间,同时也没有获得正确有益的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师生关系作为其中的关键点,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无疑可以改善这种尴尬的教育局面和教育现状,让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可以真正达成,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我国信息技术领域源源不断输入人才打好基础。高中信息技术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培养对信息技术兴趣的主要奠基阶段,若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而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培养其浓厚的信息技术兴趣与打好了相关基础,那么在选择大学主修方向的时候,信息技术无疑会成为学生所考虑的主要方向之一,也即是说,这一环节关系到我国未来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与信息技术发展前景,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无疑为我国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较为光明的前景。第三,在看到上述两个光明前景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最首要遇到的问题是旧式师生关系所遗留下来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冲击,过往的教育方式延续了数十年,其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无论是教师队伍还是学生队伍,要做到彻底的革新和彻底的接受,都是有较大难度的,因此我们需要从教师队伍入手,做到教师队伍的高度统一,培养新教师新思维,帮助老教师进行思维模式转变,只有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得到统一,才能起到良好的带动学生的效果。还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新型师生关系自由度与纪律性难以相互协调,强调一方面就会无意间忽视另一方面,对此,我们需要发挥上文所提到的教育理论的作用,用良好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案例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通过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习著名教育理论家的理论构想,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效把握课堂的自由度与掌控度。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保持敏感性,对新的信息技术热点进行讨论分析和研究,虽然不是一线信息技术研究工作者,但也要保持常用常新的信息技术思维,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可以说,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重要的一环,对教师开展集中的、定期的培训,以先进带集体,以新带老,以老带新,都是培养教师队伍的良好方式,值得我们借鉴。总而言之,我们需要看到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所带来的良好前景与巨大利益,也需要认识到这种新型关系建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对未来师生关系发展可能型的展望,也是建成高中信息技术新型师生关系了的重要环节,根据这种展望,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不竭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患于未然,做好困难准备工作。同时,根据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来反思和不断丰富之前的构想,也可以使之成为良好循环,从而使这项工作得到良好的有益的进展。
4总结
总之,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关键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以本文的讨论为参考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立建设工作。构建新型的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方能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接下来的发展打下牢固基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多个方面,首先需要重新弄清师生各自身份的正确定位问题,明白教师与学生各自的本职工作、存在目的与追求目标是什么,重新审视教与学两端的正确身份;同时要找到师生之间联动与相互作用的正确方式方法,以及如何在师生相互契合间获取最高的教学效率;还包括有关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师生模式问题的各种创新型设想,即对师生模式的改革与讨论。这无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多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必须逐一分析讨论,方能正确把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式方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无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而言,或是对师生关系构建的探索而言,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相关的讨论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作者:陈?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1](美)R.M.加涅(R.M.Gagne)等著,皮连生,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天国.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7).
[3]巫芳俊.新课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4]赵代娜.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以及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1).
[5]吕小利.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1).
[6]矫翠芝.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7]占强运.国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浅析及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5).
[8]邵帅.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12).
[9]周仕东,王书伟,郑长龙.美国PADI: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模式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6(07).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教学法应用
摘要:
任务教学法是由建构主义教学法衍生而来,在新课改背景下,其广泛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程当中,意义深远。本文将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 任务教学 应用
一、前言
实践证明,任务教学法的应用使得传统意义上“教师讲与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发生了积极转变,其能够将学生放置于教学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交流协作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有机融合计算机学科与相关理论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程当中可有效采用任务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完成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
二、任务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实现任务的灵活选取,紧抓学生学习兴趣点
首先,尽可能认真选择任务。在高中技术信息教学中,基于学生生活、学习现状或者是其可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完成任务选取。高中校园每年都会举办英语节、文艺节等各类活动,教师可全面利用活动有效设置任务,譬如,在活动来临之际要求学生进行班级文化名片制作,使之能够充分掌握加工编辑图像的方法。其次,根据时事热点完成任务的合理设置。一般来说,时事热点主要指的是广播里面天天播放,新闻里时刻关注且街头巷尾广泛热议的相关话题。高中生学业压力普遍较重,了解时事的时间明显缺乏,其内心十分希望全面了解社会动态,基于此布置相关任务,有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能,同时促进其见识的增长。最后,参考其他学科展开任务设置。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类型学科,合理规避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全面涉猎地理及美术、天文及历史、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手段趋向于多元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譬如说,可整合信息技术与化学设置教学任务,即运用Flash动画针对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实验实施优化模拟。
2.明确设计相关教学任务,保障任务的可操作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把总教学目标划分为多个小任务,以各个任务的不断完成促进整体学习目标的实现。譬如,针对“Word的图文混排”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将一张制作完成的卡片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基于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者是自己搜索所得的素材,根据样品完成贺卡制作,必须做到合理布局,并正确运用色彩,在此进程中,引导学生分步完成,循序渐进,确保课堂目标顺利实现。除此之外,设计任务时要求信息技术任务必须拥有可操作性,对比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可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上机教学中,教师边讲述边操作,并指导学生上机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就“网上下载文件”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通过演示,采用下载软件进行网络文件下载,指导学生实操,使之切实掌握实用的文件下载手段。
3.设计任务注重难易程度,确保任务符合学生特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任务,综合考虑学生兴趣及能力、认知水平等。在此应注意,任务设计中应尽可能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与创新开拓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效获取,切实增强其信息技术能力。同时,结合各个层次学生实际需求,划分任务难度,设计梯度等级,使教师与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余地,突显教学活动多元化特征。譬如,纵观高中程序设计课程,能够结合教材并运用“编程语言”开展教学,VisualBasic即“编程语言”拥有较强可视性,为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工具,在其窗体中进行人机界面设计简单易行,让学生程序设计更具趣味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必须面向所有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均获得提高,然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结合学生特征,分层设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此外,任务教学进程中,教师只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多种方法来完成任务,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三、结语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教育形势。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应用任务教学手法,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增强学生计算机实操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成效。
作者:钟康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黄欣武.任务教学法在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
[2]格桑卓玛.析任务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3).
[3]孙明海.高中信息技术任务教学法应用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3).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析
摘要:
本文着手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应用探究,结合我国当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几点高中小组合作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措施,为我国今后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正确参考。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我国综合素质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提供良好的铺垫,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受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实践授课过程中往往会暴漏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我国新课改形势的不断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应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在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教学模式推动下,有效提高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1健全教学评价机制
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会采取强迫性的手段,利用题海战术与生硬的知识灌输模式进行教学,一度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逐渐转变为被动式的生硬知识灌输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渐表现出厌学、畏惧与烦躁的情绪,对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在相应优化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模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由教师制定课堂学习任务,班级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与探究,以此,培养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探讨中彼此学习、彼此成长,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班级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优质学习环境中开展课堂文化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是我国培养网络教学新环境的基础,在实践环节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2完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者在高中信息教学中需要明确把握的重点内容,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实际质量,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创设,通过确定明确、合理化的课堂教学目标,切实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高中院校在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应积极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更加优质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逐步完善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自主、积极的向着学习目标不断迈进。2014年4月,我校高中各个年级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与引导,以培养教师创新能力为目标,在为期3周的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了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导下实现了多样化、趣味化的信息技术学习。同时,我校还专门聘请了教学辅导人员对在校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创新能力的引导与开发,为我校今后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进一步完善了我校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更为我校在新课改形势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信息技术课程属于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在了解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方法,使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充分实现兴趣引导下的高效化课堂学习。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创新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兴趣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与信息技术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合理化的小组分配,使各个小组中的学生逐渐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实现主动学习,以兴趣为核心教学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信息技术课堂知识。
4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针对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与创新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做到正确安排信息技术活动项目,以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活动与课程知识探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获得减压与放松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培养过程中,应积极发展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巩固与强化,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以课堂主人翁的身份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实现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未来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应不断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更加科学化与高效化的教学模式,为我国培养更多、更加优秀、更加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郎嘉辰 单位:阿荣旗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进出.教学模式创新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信息技术教育,2013,12(09):23-24.
[2]杨剑锋.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西北科技大学院报,2012,23(07):23-25.
[3]何伟.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问题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院报,2012,12(07):33-25.
第六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摘要:
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当中,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教学方法,同时对突破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愉快的学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的介绍以及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字:
多媒体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 运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主要趋势。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其独特的优势提供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听觉的感受,改变了传统的、跟不上时展步伐、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高度融合的综合性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具备的实践要求,也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最多的学科。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学校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众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板书这一单一的方式进行讲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新机遇。“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同时获得、处理、存储、展示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的技术,包括: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从多媒体技术的定义来看,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石的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概括起来来说,多媒体技术就是运用计算机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交互式的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使得不同类型的媒体技术具有逻辑性的构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交互连接的系统。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指具有信息载体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数字化、实时化的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声、图的技术。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概括为以下三点:
1.处理、传送在内容上相互联系的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2.交互式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单项的或双向的传输。
3.网络连接。多媒体技术信息的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而不是通过CD-ROM等存储载体进行传输。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意义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交互式,即利用多媒体技术输入、输出媒体信息,使得人与计算机双向交换、传递信息,让人对媒体信息有一个积极的反应、及时的反馈,这种信息的交互互动,使得教学形式更加灵活。相比较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板书较为单板、缺乏灵活性的弊端不断显露,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的感官生动、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直接显示出现代教学的独特优势:
1.多媒体技术的实时传达性,可以展示传统教学课堂无法展示的学习内容,更加形象化的介绍教学内容,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庞大的多媒体信息系统,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3.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连接,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教学。
4.多媒体技术教学集合了多种优秀资源,更加规范统一。
5.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减轻了教师板书的工作量,让教师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在制定、组织教学内容上。
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1.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展现出独特的有利方面,但多媒体教学终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不能将其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依旧需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情感沟通交流,用自身的影响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水平。
2.教学课件制作得当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为教学内容服务,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理解知识,而不应只强调课件的美观漂亮,而忽视内容的精确简洁,也不应该过分的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将大量的声音、图片、视频堆砌,使教学内容不明确。例如在讲解《图像加工与处理》这一教学内容时,我首先明确本篇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如何抠图、制作文字、更换图片背景,所以在课件上,我着重展示了PS中新建图层、魔棒工具的使用、建立蒙版、使用文字工具这些具体的操作流程,运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学生很快的可以自己操作实践。
3.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水平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先进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师的素质的要求要更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学习自身专业知识以外,还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不断学习、研究、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中涉及到的相关硬件设备以及软件设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学习。同时高中学校也应定期的组织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4.明确教学目的
在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出现的一直现象是教师片面的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技术,那么,学生就可以学习好信息技术这门课,所以缺乏教学的目的性,将大量的媒体信息进行堆砌,混乱了教学内容,反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的辅助性教学方式,对教学起促进作用,而非主导作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
5.集学生的智慧于课件的制作
高中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让学生加入到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当中,不仅更有利于学生对课件内容的理解,而且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补充,教师要端正对多媒体教学的态度,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以及运用于教学中的独特优势,结合本学科的具体实际,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服务。
作者:刘雪 单位:江苏省丰县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06,(03).
[2]王义民,韩国英.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3,(9).
第七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思考
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抓手,更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肢体”。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在教学目标上不打折扣,在教学效果上不玩“空手道”。
一、深化认识,逐步构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是时代对高中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信息技术不仅是学校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必须逐步确立其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要实现这一目标,只靠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尚须相关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更新观念,甚至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考试杠杆作用,以此来提升学生自身的认识高度,能正确对待信息技术课程,促使其得到真正地落实。
二、转变观念,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质量。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来自于领导,领导重视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观念,真正打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旧角色观念,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补充新知识,为学生能够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准备;其次要转变思维认知观念。在信息时代,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也退”。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柏拉图告诉我们,当教师非常狭隘地集中于回顾信息时,教师不过是创造了“模仿者”和“追随者”,而不是艺术家。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任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而不是教他们思考什么。所以,信息技术教师不断要努力找到信息的关联和共鸣,让信息不再变得沉闷无趣,也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
三、讲求实效,勇于创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它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结果评价等方面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必须具有众多其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不仅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质量,也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要体现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观念改变了还不行,还必须从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下功夫。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和方法都应做到:以学生的主动构建为学习动机、以学生的任务实现为整个课堂教学主线。
1.要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师先演示(大约30分钟左右),演示完后要求学生照着老师讲的题进行练习,这是目前绝大多数信息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最好的应试方法。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学生真的就成为“机器”了,他们可以不做任何思考,只要认真听讲准能把练习全部做对,真正做到“教什么会什么”,其他的一概不考虑。要改变这种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观念,还学生学习的自由,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
2.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都不能认为是最佳的,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有其不足,都要求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以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提高才是选择方法的最基本宗旨。例如,在Frontpage网页设计的学习中,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因为该软件的应用绝大部分与Word的操作是相同的,所以让同学们自己上网,观察别人的网页,然后设定自己的主题,根据自己的构想设计网页,最后是作品展示,小组交流与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点评和引导,不作具体的讲授,具体的一些操作由同学在班上进行分享和交流,老师也只扮演一个参与者。从上面教学案例不难看出,在任何一节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佳效果,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统筹运用。在诸多教学方法中,以某一种教学方法为主线,其他教学方法辅助于该教学方法,互相配合,共同作用。比如,在Frontpage网页设计的学习中,首先老师给学生制定任务:“观察别人的网页并制作自己的网页”。根据任务学生们就要通过观察别人的网页,制定自己的主题,然后上网查找资料,制作网页,完成作品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它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制定任务、执行任务和任务完成,其中组合了自学,讨论,合作,启发和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总结
总之,要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重视程度是基础,观念改变是根本,方法的正确运用才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对经典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选择性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要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积累一定的经验,对应用较普遍和较成功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总结和推广,对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为进一步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努力。
作者:斯琴夫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
第八篇:高中信息技术多元评价法应用研究
摘要:
新课改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讲解,还要重视起学生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这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多元评价法的产生和应用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多元评价法 信息技术 应用 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单一的评价方式很难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指导,因此,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多元评价法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难以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究实践,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通过单一的笔试和上机测试的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很多不足之处,常常造成任课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测试成绩,一味地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是势在必行的[1]。
二、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多元评价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教学内容大多为信息技术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这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习,以及熟练地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从而为学生后期的上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类课程的评价主体应为教师和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则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该实施分层评价,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导,也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学生能够得到不同角度的建议和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得到不断的优化。
2.多元评价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实践课程主要是讲解一些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信息加工等内容。这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操作当中,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巩固和利用,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演示,或是与同学进行讨论和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对于这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师应该遵循多变性、准确性、灵活性等原则,要着重考查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进步[2]。根据这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可以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弥补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积极地开展互评,引导学生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和评价,吸取别人身上的优点,从而使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多元评价法在综合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标准和目标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就需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探究两种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3]。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探究内容和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通过教师的评价和鼓励,不断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综合探究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学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多元评价法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在教学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多元评价法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也能够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评价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多种评价形式有机结合,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且使自身得到不断的完善。
作者:王秀华 单位: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屈胜春.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11):72—73.
[2]贺艳辉.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4,23(27):114—115.
[3]王敏.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2(03):122—136.
第九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学案导学法应用
21世纪是科学的世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各个企业所利用。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全面地教学,已然成为当代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教育事业正在经历着重大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很难满足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所以,为了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满足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现代教育的全新亮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正说明了这一观点。本文通过对学案导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实践探究,以此来说明学案导学法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一、何为学案导学法及其意义
1.何为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法是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被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那么究竟什么是学案导学法?所谓学案导学法,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强调当代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学案导学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同,其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地了解课堂知识。学案导学法是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2.学案导学的意义
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方案,学生通过教师学案的设计,充分理解教材,认真掌握重点,根据学案中涉及的重点难点,进行探究和谈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教师根据学生的阐述,结合教材和学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学习。学案导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另一方面更满足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开发,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观有很大作用。教师通过学案导学法,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案导学法的运用,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甚至对于社会而言都是可行有效的,是教育事业创新的有效成果。
二、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法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说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现如今,无论哪个行业,信息技术都随处可见。因此,加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成为当代教育所关注的重点话题。那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教育界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学案导学的提出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具体说明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方法进行教学。
1.制定学案导学内容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解析,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学案导学。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准确地把握好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案设计。在学案设计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应该进行正确引导。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因特网的服务功能》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E-mail、FTP、WWW等信息内容进行设计,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有目标地解析,从而掌握因特网的服务功能。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课堂知识点进行一味地灌输,学生没有操作时间和操作经验,对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也只是了解大概,并没有得到实践。而学案导学法正好打破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案内容进行自行操作和自主探究,对不理解的知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大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学案中有关于Excel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对Excel的操作进行了解,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Excel的透视分析、进行数据整合、进行公式书写等。
3.解疑重点难点知识
学案导学并不是通过分发学案,让学生进行漫无目的地学习,在学案导学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正确地进行知识解析,如果学生在解析过程中出现偏题情况,教师要及时更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Photoshop”的运用,Photoshop可以说拥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学生对于它的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对于图片、照片的处理。但是,如果对Photoshop进行更深层次的解析,学生可能会出现疑虑。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Photoshop的明确讲解,带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其强大的功能。
三、总结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不只是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学生形成科学、创新的思维有很大帮助。
作者:赵媛媛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
第十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网络技术训练系统开发设计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教学设计能力直接成为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衡量标准。特别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变得非常重要,但目前信息技术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待解决,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套较完善的训练系统。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技术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网络技术训练系统 教学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
教学设计理念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是西方多个国家发展起来的实践性科学教学理念,它已成为当代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如今,随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广,高中信息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成为直接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就现状来看,我国对信息技术技能训练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明显不足,所以我们应积极强化信息技术技能训练教学设计,设计出完善的信息技术训练系统,从而达到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提升的目的。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将相应的信息技术、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以此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它是最终实现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完善和优化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直接充分体现出相应的教学理论,并且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②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来完成某些特定的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学方法。③属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结构的一种稳定的形式。[1]④采用信息技术来组织并实施相对具体化的学习过程的途径和方式。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模式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做中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方案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主题和论题教学模式以及群体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还有GBS教学模式(Goal-basedScenarios的简称,即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等等。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技术训练系统的功能设计
1.设计训练系统的结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技术训练系统主要是由前台训练、注册登录、后台管理等几个方面组成。其中,前台训练系统不仅包括介绍系统内容、帮助学生学习理论两个方面,还包括下载素材以及演练和分析相关案例,同时,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可点击案例视频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2.设计训练系统的理论模型
网络技术训练系统是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平台,能够帮助教师设计一系列的技能训练活动。例如,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不仅可以直接通过案例演练的形式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技能训练,还可以借助这一模式分析出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案例,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质量和水平。[2]在该系统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的形式寻求案例、视频等帮助,以此学习和借鉴相应的教学设计经验。另外,该系统还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设计素材的下载功能,用来有效地丰富其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并帮助教师开拓出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
3.设计训练系统的结构体系
需要充分结合分布式DNA应用结构模型以及信息技术训练系统的理论模型来组合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结构体系。这项系统主要包括了B/S模式,也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的有效模式,以及数据访问层、表现层和业务逻辑层,等等。其中,表现层主要是展现给学生的演练和分析相关案例,同时,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可点击案例视频来进行更节目,即学生使用系统时的画面;业务逻辑层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操作分析,主要是处理数据层的相关逻辑;数据层具体是针对相关数据库来进行操作,如数据库中的删除、添加,以及更新、修改、查找等。进行区分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实现软件设计的最初思想。
四、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技术训练系统的开发和实现
1.开发环境及技术
开发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MicrosoftWindowsXPProfessiona操作系统、IIS5.1的Web服务器;浏览器主要是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9.0版本、具体操作通过SQLServer2012数据库系统;制作网页的工具主要是AdobePhotoshopCS6、AdobeDreamweaverCS6、AdobeFlashCS6Profession等。系统的开发平台则是借助MierosoftVisualStudio.NET集成开发环境以及C#语言等。开发技术主要采用ASP.NET技术,这项技术是由微软公司推出的,是全新的、以B/S为基础框架的动态Web开发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多种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不过,对于ASP技术来说,其在开发效率、平台等多个方面并不存在相关性,并且安全性的优势也非常显著。[3]
2.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
在网络技术训练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前台功能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两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前台管理。首先前台管理需要注册,注册的信息主要包括用户账号、密码、真实姓名以及电子邮箱,等等。注册完成之后,直接使用用户账号和密码登录即可跳转到访问界面。用户登录后,先看到的是系统的内容介绍信息,这一界面主要是通过系统介绍的图文表示,其中并不涉及C语言和后台数据库的内容,只是包含了系统设计的开发目的、内容以及使用注释。然后点击进入教学设计理论中,这本身属于一个学习的模块,由教学理论、设计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等几个部分组成,真正做到了对教学和学习的详细划分。最后是案例演练和案例视频分析,这主要是以案例演练和案例视频观摩来形成整个训练的过程,如右上图所示。
3.测试及反馈
测试工作首先要考虑到测试的环境及测试人员的来源,其必须是参与到系统测试中所选取的对象,并以此作为测试研究的群体。而所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教育教学功能测试等,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其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性能测试则具体涉及系统的执行效率、稳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然后针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准确、快速地反馈测试信息。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技术训练系统的设计主要包含设计训练系统的结构、设计训练系统的理论模型以及设计训练系统的结构体系等,在具体的开发和实习中不仅需要注重开发技术,做好功能模块的设计,而且要做好测试和反馈工作,从而构建出完善的网络技术训练系统。
作者:熊剑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他依尔•尤努斯.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14(03):38.
[2]骆泽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5):162.
[3]翁凌峰.浅析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