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分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很多时候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生到电脑机房里,电脑一打开,老师利用总机给大家示范一下课堂中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自由活动了。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变得简单化,学生并没有真正领会到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2)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信息理论方面的知识也是相对缺乏的,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训也比较少。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需求和知识传授方面不够全面,仅限于表面的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实践性。(3)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性操作的知识深度不够,教材不确定,模式不统一。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性的方法
1.学校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性,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全校教师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围绕如何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教学质量来展开,加强教学汇报工作。比如,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进度、遇到的问题等,积极进行汇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课前备课的工作,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积极与学生交流学习,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积极组织各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理论的传播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2.教师在教材的运用上要体现活学活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性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努力,特别是对教材的使用上,要注意对现有教材的挖掘,灵活地进行教学。比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教学的方法,通过一个个灵活的教学任务,把课本中的知识穿插于活动中,鼓励学生多动手,通过现有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充分发挥创新的能力。或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项任务的完成,提高学生学习的信息和兴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3.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差异性指导的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个体学习知识差异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理性地选择任务,保证学生实践性的提高,有层次、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巡视,对于出现问题的小组或者组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并通过引导给予有效的处理问题的思路,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能力相对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必要的关注,保证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不掉队,并在一段时间后,让能力差的学生跟上,保证班级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保证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避免一部分人有事做而另一部分人则无聊闲着。
4.合理的评价,积极地鼓励学生
课堂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要积极地从好的方面进行表扬,在学生中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教师要欣赏学生,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对于缺点要中肯地指出,并鼓励学生勇敢地去克服,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提高完善的能力。
5.要重视小组合作的实践性
小组合作是提高实践性的重要方法,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不能盲目地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接受知识双方面进行考虑,小组合作要有明确的分工,有一个合理的小组合作的机制,教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小组合作主要是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为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奠定基础。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性,只有根植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学会和学生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氛围,保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作者:张江南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三中学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网络合作学习
一、网络合作化学习的含义
网络合作化学习就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和基本硬件为基础,以具体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们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协商讨论的新型学习方法。网络合作化学习以其网络化的特点,突破了旧的学习方式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问题,方便了同学们的具体交流合作。此外,同学们还可以随时搜索、学习和保存自己的学习资料。
二、网络合作化学习的意义
就网络合作化学习的意义而言,它打破了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不受距离的约束而和其他同学进行问题的讨论,这样方便了小组进行问题的交流。这样,学生们可以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认识到自身的思想局限性,进而通过彼此思想的碰撞和冲击来反思和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改进思维能力很重要。而且,学生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交换和分享学习资料就显得十分方便。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问题,进而在网络上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了解其他同学对这一问题不同的认识和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对问题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三、网络合作化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准备阶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小组,每小组的人数不确定,但尽量不要过多,并根据小组中成员的特点把不同的角色分给各个小组成员。紧接着,根据每个同学的学习实际和教师的教学要求,确定小组今后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这样给小组网络化学习提供了学习压力和动力。因为教师在学习中起引导作用,所以教师要结合学习小组和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具体的网络操作,为基本的网络化合作学习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施阶段
在网络合作化学习的实施阶段首先要做的是落实计划,积极组建网络小组,在明确老师所定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后,各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要详细分工、互相合作和双向监督。例如,教师在“二进位制”的教学过程中,提前在网络上给每个网络小组分配好任务,而且要求小组要在本课时内完成一组二进位制的转化题目。小组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为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会进行详细分工,大家各自查找自己负责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讨论,最终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小组学生的情况,及时提醒学生,这样能对小组的合作化学习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最后,就是提交成绩,学生可以上传到网页上,也可以口头表达。如,在小组讨论完有关“信息有什么价值”这一问题后,小组成员要对这一方面的成绩进行总结,从而把小组的讨论结果反馈给老师。但是如果教师没有要求小组在课堂上直接口头表达讨论结果,小组成员就可以把本次讨论结果上传到班级网页上,这样既是对整个讨论结果的展示,也是对小组工作的肯定。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络合作化学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便利,但在网络合作化学习普及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存在的很多问题。大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观念是陈旧的,就他们的观念而言,学生接受的学习应该是机械的“填鸭式”学习,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式的合作和讨论,所以不支持学生合作式的学习。加上部分教师认为这只是单纯的网络学习或小组学习,不需要讲究步骤和过程,这样的话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很难发挥小组合作的指导作用。
四、结语
总之,网络合作化学习方式的应用,有利于目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推动新课改走向深入。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使现代教育理论、网络信心技术和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同时,网络合作化学习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为其以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我们也可以在其他的领域尝试网络合作学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整体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作者:张宁 单位: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渐渐被提出,各个学校都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信息技术的地位渐渐明确,但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没有被列入高考考试科目中,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再加上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缺乏趣味,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想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先后出现过很多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要理性对待,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教学。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
(一)创设任务式的教学方法
创设任务式的教学方法指的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组成小组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PPT教学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PPT制作,教师在课堂上先进行简单的PPT制作演示,这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行组队,制作关于家乡的PPT制作,学生就会积极的搜集关于家乡的图片和介绍文字,再放在一起讨论学习,制作PPT。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积极地投入自己的任务中,一方面学会了基本的PPT制作步骤,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对自己家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促进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讲与练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首先讲解知识要领,再通过学生的练习来锻炼学生的掌握程度,这是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讲与练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讲解知识,学生练习的方式,学生能够很好的练习所需的信息技术,所以这一教学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很广。但由于讲与练的教学方法,老师是课堂的主导,使得课堂变得沉闷,不够活跃,同时学生一味地练习操作流程,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
(三)联系式的教学方法
联系式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注意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找寻各知识的共同点,让学生在这些联系中找到学习的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记忆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各知识。但由于各知识的联系很难被发现,教学时就很难把所有的知识串在一起,所以联系式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正确认识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教学方法,讲与练和任务式教学方法只是众多教学中的一些代表,面对众多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存在,总有适合它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明白没有什么教学方法时万能的,必须学会创新统筹。拥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面对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科学运用
面对教学方法的复杂,教师必须学会科学的应用,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面对不同的情况,教师要学会科学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面对不同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例如,面对重操作的知识时,教师选择讲与练的教学方法就会比任务式效果好得多。所以,教师要学会科学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三)注重实践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要注意选取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学生多动手,多上机练习,在不断地练习中熟练的掌握知识,这样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显著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在高考科目中,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课堂效率就必须提高。所以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实践,学会创新,做到创新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作者:张雅琪 单位: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探究
一、微课概述
微课主要是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主体、环节、某个知识点制作教学视频,通常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主要是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设置,能让人反复观看和学习,使各种学习层次和认知水平的人们进行自主听课与练习。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灵活,具有鲜明的教学主体和针对性,方便制作和上传,符合个性化教学理念的要求。
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以培养高中生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当前高中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课时较少,受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占据很多时间,练习的任务就留在了课下。遇到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时,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单纯听理论不能进行练习,会降低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理论很快就被遗忘,课下进行上机时经常不知如何操作,不可能将每个环节与重难点较好掌握,造成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只能学到简单的上网和游戏等皮毛,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失去了应有之义。微课的教学方式弥补了上述矛盾,为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搭建了一个科技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平台,让学生在课下自主选择和重复播放想学习的主题视频,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
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对策
微课是教学内容的片段,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仍然要以常规课堂教学为主,让微课围绕教学任务和目标服务,辅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微课应用过程中,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灵活制作合理的微课视频,寻找到符合自己学情的教学策略。
(一)选择信息技术教材的重难点
作为微课制作主题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非常丰富,而微课时间大约控制在8—10分钟内,因此,教师选择和制作了合理的微课内容,等于让学生将教师请到课下和家中进行辅导。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例如VB中的穷举法教学中,循环嵌套的使用不容易理解,仅靠课堂教师讲解效果无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教师可以针对具体问题转换成穷举法编写代码的方法制成微课,专门功课如何进行循环嵌套,让学生观察动画演示明确循环嵌套结构和运行原理。
(二)微课要渗透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理念和科学方法
微课的应用必须符合新课改精神,在讲授重难点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自主学习理念,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微课尽量符合学生自己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制作微课不仅辅助学生进行复习,还要让学生能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探索,对照着微课讲解进行动手操作尝试。当不明白时可以随时暂停视频,还可以重复观看关键知识点,将实在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在课堂中提问教师,课堂上的学习和提问将变得有的放矢,有利于师生双方进行良好高效的互动,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容量大、技术环节繁琐复杂,但是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制作PowerPoint中的图文排版、剪辑音频、转换音频格式、截取视频画面、剪辑视频片段等微视频,让学生在微课的示范下进行操作练习,课后再对照微课进行针对性的查缺补漏和巩固提高,发挥微课在学生自主性、移动性学习和操作中的引导作用。
(三)充分发挥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各阶段的应用价值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录制时间最好不超过8分钟,因为信息技术是理论性和操作性相统一的课程,过长将导致学生有意注意力下降,影响听课和练习效果。教师的设计应该精心,事前写出教案,使每句话都简明扼要并且用词精准。首先,高中生都已经学会上网技术,教师可以在开课前为学生阐述清楚微课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生正确使用微课的应用方法,通过共享网页和QQ群,让学生下载或者网上在线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恰当运用微课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大屏幕统一观摩微课讲解,将节约下来的时间用于进行课堂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微课展示的问题进行学习,有难度的知识可以小组讨论与交流,讨论明白后小组呈现结果,如果遇到难题可以标明,由教师引导和点拨学生,再进行针对性讲解。课堂中可以运用微课进行专题训练和测试。课下,教师可以总结课堂教学结果,将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制作针对性的微课,进行课后补充,让学生结合自己存在的不同问题自主选择微课的利用情况。
(四)将微课作为分层教学和高效教学资源
高中生的认知与能力、兴趣、性格差异很大,不同家庭和环境下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和了解程度不同,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微课设置,促进全体学生自由发展。教师在制作信息技术微课前要重视对自己学生的了解和分析,充分考虑到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使每个梯度的学生都能进步和提高。教师可以按照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将知识点划分为易、中、难三个等级,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愿望和能力的微课,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微课具有碎片化的特征,将课堂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精悍的片段,因此教师要使信息技术微课设计更加细化,使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每一步骤都让学生熟练掌握,否则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体技术操作。例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中,讲解电子报刊制作时,涉及到众多设计流程,学生不能一下全记清楚,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一个个小型微课,将教师的操作和讲授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在QQ群共享中选择和播放。
四、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微课电子信息库
每个高中都应该不断丰富和完善电子信息库,将本校各个学情和阶段制作的微课视频留起来,一方面学生可以随时运用微课来配合教学,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更加良好,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另一方面给今后教学和其他教师作为参考,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二)增强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微课能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思考机会,让学生通过预习、练习、复习、巩固教学成果,降低了信息技术学习的枯燥性和抽象性,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微课教学改变传统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足,使信息技术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观念。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微课展示,让学生真正发挥了自主性和创造性,潜移默化中训练了自己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学生在微课学习中,逐步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学会自觉整合知识点,在操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理论,在小组合作中加深了相互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挥微课在其中的积极作用,精心设计和制作微课,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应该在微课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实践精神,让微课配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更好地提高和成长。
作者:连成强 单位:福建省建阳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应用
一、打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奠定合作基础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教师首先要创造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因为封闭性的问题很难引起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往往都是独立完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就要创造开放性的课堂环境,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图片的编辑,首先给出一张照片,然后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利用照片编辑器完成照片的编辑。那么在编辑过程中,因为学生之间的审美是不一样的,所以就能集合大家的意见,从而更好地完成照片的编辑。因此,要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就要创造开放性的课堂环境。
二、加强学生的分工合作,提高合作效率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要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效率,确保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就要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指导性功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分工。例如在进行wps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一篇文章的编辑,在文章中必须有字体的变化,还要插入图片及水印等。那么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时首先就要分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分工进行指导。例如按照这个任务,那么小组首先要有一个资料收集员,负责收集文章的资料;其次小组要有一位技术操作员,对收集好的资料进行相应编辑;最后,小组还应该有一位演讲员,负责向学生讲述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学生可以根据任务的轻重决定每位角色的人数,比如资料收集员的任务比较重,那么资料收集员就可以有两位,然后共同收集资料。所以要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分工,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合作效率。
三、加强组内组间讨论,提高认识
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之所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因为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能接触不同观点和看法,从而学到更多知识。“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即使一位学生的知识丰富度不高,那么三位学生的知识加起来就非常丰富,因为不同的学生所拥有的知识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实现学生间的知识积累,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首先,学生要做好小组内讨论,因为在进行明确分工之前,小组内需要讨论老师布置的主题,讨论应该如何完成,应该收集那些资料,应该如何进行排版,等等。只有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小组所完成的作品,才能更出色,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和老师的注意力。在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之间还应该进行相互沟通交流,相互交流对方在完成任务时所使用的技术。例如,A小组不懂如何在文章中添加水印,而B小组就在自己小组的文章中添加水印,那么A小组的学生就可以向B小组的学生请教,从而加强小组对于水印添加的操作,提高小组的技术水平。另外,在进行小组间的沟通交流中,每个小组都可以发表自己对对方小组的作品的建议和看法,从而更好地提高作品的完美性。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各种知识和技术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四、完善评价机制,增强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因为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肯定评价,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比如在进行作品点评时,教师要对学生完成这个作品的过程进行点评,不能仅仅点评结果。例如即使A小组的作品并没有很完美,但是A小组在完成这个作品的过程中是非常努力的,小组内的学生也很积极地参与讨论,而且A小组的演讲员表现得非常好,将自己小组的作品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所以老师对于这个小组的评价就可以是:小组非常团结,每位成员都非常努力完成作品,即使小组作品不够完美,不够演讲员的出色演讲也为该作品增加不少分数。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有效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完善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作者:李春鹏 单位: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一中学
第六篇: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特征
信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接受到的一种东西,它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而信息素养也成为了当代人一种必备的素养。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除了需要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信息搜集、辨别以及处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将可触摸到的信息成品,分解成一步步的信息技术,以至于最终能够通过自我实践创造出独特的信息成品。由此可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极具实践性以及操作性的课程,它主要是通过网络操作,将众多知识点综合运用,从而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能力,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行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走入信息技术世界的引导者
正如名句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驱动学生摆脱陌生,积极主动走进信息技术的世界;兴趣可以驱动学生摆脱懒惰,在一个无意识的自我激励之下奋力搜寻相关的知识;兴趣可以驱动学生提高创造性,在不断的深入探索之下渴望更为高端的知识构造。因此,激发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无疑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之时,身为教师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学生心理,通过心理的认识展开符合学生的教学。如对高中生的教学,他们尚未接触过多的世界,往往对未知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以及探索的欲望,虽然对于电脑来说,随着它的普及,家家户户都设置了一台电脑,但是无疑极少的学生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关的信息技术,因此,这一课程对于他们来说仍是未知领域,因此教师便可一次为切点,对激发学生兴趣做一个良好的引导。例如,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堂课,由于教材的第一章节主要为理论性知识,在传统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往往采用板书等形式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讲解,这容易在最初便让学生产生这门课程十分无聊枯燥的想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暂缓直接进入主题的做法,而是依托自己丰富的信息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打开电脑,进入信息的世界,感悟信息的魅力。譬如教师可以先进行备案,通过有趣的名人故事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信息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如黑客大规模入侵等趣味传闻,这一阶段可以稍作夸张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步一步打开电脑,搜寻网络上的一些潮流信息,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优质变化,随后再进行系统的介绍。这一步步的引导正是帮助学生开启信息技术大门的步骤,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程进行铺垫。
(二)交流是教与学的基础,是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的基石
教学的改革与传统教学与众不同的一点必定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除了在有限的上课时间,教师与学生间进行少数必要的简单交流之外,绝大部分时间课堂教学都呈现教师独自一人在讲台上不断的讲解,学生在下面进行单方面的接收,两者毫无交流,教学刻板无趣,长此以往,学生在听课时容易开小差,导致课堂效率差。特别是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在电脑屏幕的阻隔之下,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特别是当讲解到信息技术当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之时,教师需要尤为注意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促使学生认真听讲。例如,以“双机互连”为例,我们在上课之前,就可以准备两个篮子,在一个篮子中放上几枚鸡蛋。然后对学生提问“我们要怎样才能将这个篮子中的鸡蛋放到另一个篮子之中呢?”在我的问题抛出之后,学生有的回答用手拿,有的回答用勺子舀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再与学生进行互动“,那么,两台计算机之间,又怎样才能实现双机互连呢?”在“篮子与鸡蛋”的交流基础之上,我们再将U盘、硬盘等作用与优点等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三、创新是科技的立足之本,是学生深入信息技术的根本
信息日新月异,仅仅拥有固定的知识毫无疑问不符合当下时代的发展速度,而创新则是将已有的知识通过升华转变成新的知识,并且在创新过程中,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加透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是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一种考核实践,也是帮助学生培养灵活学习终生学习的一种极佳的方法。另一方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也是极其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教育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谓是一举多得。以“计算机网络”为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习惯于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进行学习,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我们可以在课堂之上要求学生对局域网进行设置,进而激发学生深入信息技术学习的探究欲望。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下进行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是对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一种考核,更是一种机遇。身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把握课堂,利用所能利用的一切资源为学生营造最有优质的课堂教学,并且在教学当中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素养,带给学生更完善的信息技术学习。
作者:龚雪 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