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探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领导重视不够。
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不会很重视。大家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很模糊,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身兼数职,不受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二)缺乏考核机制。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考试课程,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健全的考核制度。大多学生都是抱着一种娱乐放松的心态上课,注意力不稳定,淡化课堂纪律,对考核成绩不以为然,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方法不合理。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老师对课程的认识不明确,观念滞后,优质教学资源的短缺,没有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供参考。某些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没有兴趣。
(四)学生信息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操作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只需几分钟就能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常会“吃不饱”,剩余时间会无所事事。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到”,认为老师上课的进度太快,自己跟不上,甚至有个别学生需要老师单独指导。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策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有些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加深和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名副其实的设计师和解惑者。只要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和探索教学方法,合理地处理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并负责地着眼学生一生的发展,一定会摸索出一套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这一支持终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评价制度,建立好的评价机制。
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综合考虑,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即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做好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后实施评价的准备,把对学生的全程评价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进行理论性教学,而且要进行实践性教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尽可能科学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一些难以量化的外在因素降到最低。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的课堂纪律、学生平时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考核要科学全面。
(三)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片区学校的作用,构建教研网络,各学科教研员在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基础上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体体信息技术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整合。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教育信息化,设备是基础,观念是关键,制度是保障,应用是途径,互动是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加强课堂管理、合理组织安排教学设计、完善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李泽波 单位:玉屏县大龙中学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兴趣模式实践探索
一、反思与探索教学模式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种方法是教师通过反思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教师要改变原有教学思路,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而得到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自我反思和不断探索,制定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在休息时间多阅读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书籍,使教师了解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可以与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探讨,讨教一些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模式。
二、提高学生能力,制订教学计划
(一)实践教学
通过教学生学习查询信息、发送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让学生对能够运用于生活中,是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要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首先就要对计算机有所了解。想快速掌握计算机技术,就要在实践中进行练习,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双效结合。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象征,随着未来科技运用越来越普遍,先进计算机是每个学校都应具备的。教科书所教授的使用计算机方法较为枯燥,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降低,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应该采取实践与教学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既能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书本上的内容,又能让学生能够实际进行操作,加深学生记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校应设置电脑房,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二课“装扮桌面”时,通过演示设置桌面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对自己的电脑进行设置,并对学生设置出来的桌面背景与屏幕保护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样是在小学三年级下第一单元中,教师在教授第四课“童年趣事”时,学生通过教师事先准备的捉蝴蝶视频片段,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比如在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卡通人物,出现了多少只蝴蝶。并将卡通人物及数字的英文单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键盘上的字母,完成英文单词的拼写,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通过卡通人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二)制订教学计划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对教学计划的要求。制订各种各样的教学计划,运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式,通过灵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小学生本身就具备活泼的性格和富有想象的大脑。打破陈规,制订新的教学计划,不仅锻炼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而且锻炼学生的大脑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制订主题教学计划,在各种主题教学中,学生根据主题的特性,配合教师,使教学氛围得到提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加深了师生关系,也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课“玩转鼠标”内容时,采用绘画主题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鼠标绘画出自己的作品,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同时提高鼠标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自主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主题,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
三、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创新精神是新课程目标里最新提出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这样不仅埋没了小学生创造力,而且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能够大胆创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比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小树苗快快长”时,通过教师教授如何使用画图程序,让学生运用画图程序,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用不同的绘画工具,画出一幅美丽的风景。在熟练掌握计算机绘画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根据画图程序中的圆圈、三角、直线等图形进行绘画,通过思考画出想象的作品,比如房子、汽车或者一些漂亮的图形,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升协作能力,营造学习氛围
在教授学生书本上内容的同时,也要举办一些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加深所学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友谊关系。教师在教授小学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第11课“晒晒我的作品”内容时,学生通过之前学习的图形绘画技能,绘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进行绘画比赛,让每位同学对自己所绘画出的作品进行解说,并对绘画作品进行投票,选出最好的作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提升自我意识,得到其他学生的欣赏,增强学生创作才能。在赛后,同学可以互相对绘画技巧进行探讨,将自己掌握的技能分享给其他同学,虚心学习其他学生的绘画技能,提升自己使用计算机绘画的水平。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开拓学生的思想,而且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课堂兴趣,提升班级凝聚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也是每个教师在课堂中应教授的内容。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一起完成任务,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展示队友们之间的默契,团结友爱,提升学生的团队荣誉感。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感受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制定奖励制度
(一)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教师在教授学生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强化学生自身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进行打字竞赛,通过“金山打字通”软件,让学生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哪些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打字任务,在比赛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比赛,提升学生竞争意识。在比赛结束后,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也要对其他进行表扬,不要学生产生落差感。在教授小学生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网上赏西湖”时,通过教授学生如何从网页上,粘贴文字到WORD文档里,并且在课堂上演示怎样插入艺术字,用艺术字做文章的题目,将图片插入文档中,选择环绕方式,完成一篇文章的制作。以竞赛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在网络上找寻感兴趣的文章,并用艺术字体和图片对文章进行装饰。将小组作品展现出来,对运用得当的小组给予奖励,对其他参与的学生给予鼓励,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制定奖励制度
在教师开展的课堂活动中,制定奖励制度,对优秀的个人及小组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每位学生都在为奖励而努力完成任务。采用随堂小测与课堂提问的方式,累计学生的成绩,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在学生掌握知识时,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教师应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奖励。奖励无关多少、无关大小。即使是一颗小红花,能够让小学生得到满足。在活动结束后,学生应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进行总结,教师应对活动产生影响,活动中产生好的和坏的现象进行总结。在不断探索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六、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会让家长产生担忧,感觉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知识。然而趣味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家长与教师的双重努力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让家长了解趣味教学模式,改变对趣味模式的观念,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就要变得更加紧密。一方面回答家长对趣味教学的疑惑,另一方面引导家长对趣味教学的观念,多以国外为例,在吸取发达国家发展技术的同时,要吸取其教育模式,从而转变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现在每个家庭中都有电脑,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课后作业,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在教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文明小使者”时,让学生通过课堂上学会的幻灯片的制作方式,与家长一起制作出关于社会文明礼节的幻灯片。有些家长并不会制作幻灯片,学生可以教家长如何制作幻灯片,家长在与孩子一起制作幻灯片时,能够了解孩子在课堂上所学的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而且拉近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家长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七、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决定了小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为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做了良好铺垫。教师通过不同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活跃教学气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以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培养信息人才,为科技时代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胡艳 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五常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重视教学模式改革
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由于缺少应试的压力,本应在教学中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没有高度重视这一学科,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师生互动性较差。教师只顾自己讲解,无论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是实践操作内容的教学,没有充分兼顾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参与性,教学活动演变为教师的独角戏,这会挫伤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二是学生主动性不足。由于缺少教师启发引导的氛围和自主学习的平台,许多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主动深入研究的思维不够活跃,也不能在学习活动中踊跃提出观点,深入研究各种软件的运用,教学活动较沉闷。三是运用灵活性滞后。信息技术学科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无论是word排版输入还是电子表格的运用,以及电子邮箱使用等,这些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在运用上慢人一拍,不能将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四是教学拓展性不足。许多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完全局限于课堂,在课外活动组织方面缺少研究、缺乏载体,不能有效地将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信息技术学习联系起来,导致教学空间狭隘,从而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提高。正因为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理念方法等较陈旧落后,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兴趣低下,不能充满兴趣地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而且目标实现度低,对于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
二、以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面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广大教师要注重分析研究,特别是要深入推动改革工作,让信息技术教学更生动活泼,成为学生能力素养提高的有力抓手。
1.展示信息技术广阔前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特别是近一百年来计算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人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进度快速前行。离开了信息技术,人类将会停止甚至倒退,计算机教学应当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时代就要重视。国家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有其深刻的意义,教师要以信息技术的广阔前景为学生勾勒出发展的蓝图,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对自己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从而调动他们生动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出示了信息技术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如当前航空航天技术,从航天飞机到宇宙飞船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否则脱离人类掌控的这些飞船,将会成为天空中游荡的垃圾。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智能化生产技术,在当前各行各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促进功能,通过这样的广阔前景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
2.强化师生互动,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
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拘泥常规模式,要打造生动活泼课堂。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只要进行恰当的引导,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有效调动,而且只要学生在有了一定的平台,相互之间的合作探究就会有效深入。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是上机操作教学时间,鼓励学生按照四人一组组建合作小组进行互动探究。例如WPS文档相关教学之后出示一组操作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作文,可以是自己创作的,也可以是其他地方看到的,将文字输入进去,按照制定要求设置页面,设置行间距、字间距、字体大小、字体颜色等。完成这样的输入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查看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且推选出一幅作品插入图像进行美观设计,然后在全班进行演示评比。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更体现了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所形成的集思广益效果。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更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鼓励学生尝试自我实践,提高培养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密切,这一点应当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相关内容的教学之后,可以鼓励他们学以致用,并且自我提高运用的范围深度。例如在申请电子邮箱及收发电子邮件等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申请电子邮箱,进行申请程序的简要指点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独立开展申请活动,可以用自己姓名的字母,加上生日数字等形式,申请163邮箱、126邮箱及雅虎邮箱、搜狐邮箱等。学生经过自己的研究并申请到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邮箱,兴趣得到激发,同时也培养探究能力。其次,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相互发送电子邮件,建立通讯录,以后有了好的资料可以通过邮箱相互发送,便于开展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共享。许多学生还准备和亲戚朋友之间相互交换电子邮箱,以后在节日时候发送祝福,既环保又方便,信息技术所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学生实现了课堂学习内容与实践运用的有效融合,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4.运用课外活动形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现在小学生家庭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家庭都购置了电脑、开通了网络,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科学上网、绿色上网,使网络电脑成为学生成长的好助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课外拓展活动指导是重要的路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外组织专题研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技巧,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高。
三、结语
针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一些不足,广大教师应当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认真分析细致研究,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能力素养提高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凌娜 单位: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分析
一、微课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的特点
1.时间短暂。
微课教学时间短,视频时间限制在十分钟以内。这项做法是符合科学教学的,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45分钟的听课时间对他们来说容易产生精神疲劳。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可以在小学生注意力还未分散之前,就简明扼要地把知识点讲解清楚。甚至可以在课前预习或者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就可以通过微课预习或者复习重要知识点。例如,在学习Word的新建、编辑以及保存时,单纯的口头描述很难使小学生现象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为大家演示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操作方法。
2.重点突出。
在传统课堂和视频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平时讲课内容的记录,虽然使小学生仿佛置身于课堂一样,但是在冗长的讲课中只有两三个、甚至是一个知识点。传统课堂讲解的知识点不多,却使学生精神严重疲劳。而微课则是对课堂进行了浓缩的精华课堂,一个微课中只讲述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案例。通过对某个案例的深入讲解,使学生懂得举一反三的道理,能在短短几分钟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的制作时,小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学习图片的插入和编辑,在观看演示操作时学生会看到插入的下拉菜单中除了图片还会有图表、声音、背景音乐以及影片等选项。这样他们就会自己学习在Powerpoint中加入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信息载体,在学习中不断探寻新知识。
3.形式多样。
微课教学方式的类型繁多,可供所有学科教学使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在教师讲授电脑操作或软件使用方法时,可以先进行口头讲述,然后使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类或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类等微课形式进行演示和实践。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的简单制作时,可以课前先给同学们播放一部微课动画。动画可以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兴趣,以动画的形式向他们讲解Flash动画的基本作图工具及方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小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微课应用于教学中的优化设计
1.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微课辅助教学。
虽然微课有很多教学优点,但是教师不可以让小学生完全依赖微课进行学习。作为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微课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对微课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注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同时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避免学生因微课的存在而轻视课堂学习,赞扬他们的优秀表现并提出需要提高的方面。在发挥微课辅助作用的同时,减少或预防其负面影响的发生。
2.增加师生交流,积极指导。
由于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水平。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时常监督和指导,对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并加强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练习。例如,在进行文件夹的创建和编辑的教学中,对于早就接触过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是最简单的。但是对于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只有跟着老师的演示步骤一点点地学习,他们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操作实践进行一定的监控,并与他们进行相应的交流与指导,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3.创造实践机会,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的学习离不开实际的操作应用,如果仅仅通过微课讲解或教师课上讲解学习,无异于纸上谈兵。在课堂外的时间适当给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或小任务,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巩固课堂信息技术知识,另一方面为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空间,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Powerpoint时,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制作简单的幻灯片,其内容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布置的,也可以是同学们自己感兴趣的。Powerpoint的内容或主题不是最关键的,教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同学们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总结
微课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资源,在激起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也成为他们的贴身家教。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推动者,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同时要辩证地对待微课的使用,正确引导学生对微课的态度,使微课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锻炼计算机操作与创新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作者:陈静静单位:江苏阜宁县益北小学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策略探究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是在现代教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现代教学当中一直在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正确思维方式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信息技术教学作为现代创新教育模式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兴趣之后,才会充满好奇心地去学习信息知识,并且会主动去探究其中的各种问题。学生的信息素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比如,学生在学习画图功能的各种基本操作之时,很多学生刚开始感兴趣,但是新鲜劲已过就会开始感到厌倦,这个时候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把自己的兴趣保持下去,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烈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变化大的时期,这就要求在教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是单一的方式恐怕不会有持久的效果。我经常采用讲述童话故事的方法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画图的兴趣,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运用多媒体屏幕去展示一些图画,而后以图画为背景开始讲述故事。这样,学生就能一步一步地被激发出来画图的兴趣,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二、锻炼创新能力,鼓励个性展现
现代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要有创新的能力,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去教学,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所谓的创新能力就是针对各种教学问题有与众不同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称之为个性色彩,这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积极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观点,并且积极参与各种课堂的互动活动。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创新能力虽然与个性展现在一定程度上很相似,不过还不能完全画等号,但是这两者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途径改进方向是一致的。例如,在幻灯片制作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们需要用到“PowerPoint”软件,这个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大,但是学生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却总是千篇一律,大都是没有新意的抄袭或者模仿作品。尽管学生的作品雷同率很高,还是要从中找出创新和个性闪光点,并且高调地去展示给其他的学生看,而后还要组织学生去积极交流自己的创作思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参与意识,同时也会大大增强学生对新事物大胆尝试的勇气,敢于展现极具自己个性的看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能力逐渐提升。
三、运用分层教学方式,突出扩散性教学理念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具有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两个特点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教学方式的运用。分层教学是从传统教学理念中发展而来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现代化教学模式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课程实施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大大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探索欲望不同,所以对信息教学课程的接受能力也会表现出来不同的层次,分层教学方式的运用正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由于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挖掘一题多变和一法多用的教学内容去引导学生向着多个方向去扩散思考,进而挖掘学生心中潜在的创造因子,让他们自己学会去发现问题,然后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扩散性和独立性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分层教学方式与扩散性思维教学理念的融合运用,可以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育是当前培养小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项重要课程,现代人也必须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去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还不是十分合理,其实践的效果不能完全达到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改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技术课程有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其教学方法在改进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两个特点,选择与其特点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独立能力的最终教育目的。
作者:阎奎 单位:江苏扬州市邗江区汊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