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引入游戏化模式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体现与时代同步的显著特征,担负着提高青少年信息技术素养及促进综合能力发展的双重目标。教学工作要始终体现课改要求,适应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向着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提升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首先,游戏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受应试理念的影响及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单调枯燥的影响,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度不高,心理上存在应付倾向。这种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自身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没有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将游戏化模式引入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改进与创新,教学活动以游戏这一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特别是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的初中生而言,游戏化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参与探究欲望,教学活动处于轻松和谐的氛围之中。其次,游戏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各学科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重要方面。信息技术学科比其他学科具有更多操作性资源,教学目标中能力培养占有重要位置,采取游戏化教学模式比直接讲解示范更能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将操作要求融入游戏环节,学生在开展学习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巩固操作要点,而且游戏活动具有交互性、团队性,多名学生一起进行游戏训练活动,更能集中大家智慧感悟和提高对相关操作技能的掌握。另外,游戏化教学模式有利于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架构。传统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教师习惯采取讲解示范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界限明确标示出来,成为单向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架构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吻合。采取游戏化教学模式,学生既要听取教师的讲解,更要开展动手操作,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自主探究,游戏教学模式既可以增强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兴趣,同时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合理性分布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打破单向灌输架构,让学生带着兴趣融入学习活动,自主开展操作训练,等等,有助于构建素质化信息技术课堂。
二、初中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实施的要点分析
将游戏化模式引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中拥有较高的教学技巧,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心理,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模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立足整册教材,统筹设计游戏化教学方案。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模式要体现适宜性原则,并非每一章节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游戏化模式,只有进行筛选、甄别,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模式得到科学有效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局限于一个章节的具体内容,要站在整册教材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哪些内容适宜运用游戏化方式,整册教材教学中总体把握运用的次数与频率,并且对游戏化教学效果进行预评估,最大限度地提高这一教学模式运用的实际成效。
2.融入教学重点,发挥游戏化模式促进功能。
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深化学生理解和掌握效果,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在游戏化模式运用中一定要将教学重点融入进去,将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游戏操作训练的过程,与教学重点难点突破过程实现同步。如在Word相关文档内容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工具栏各项功能的用法,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活动,首先向学生出示一篇文档(里面字间距、行间距及字体等设置较为混乱),接下来出示具体要求,如字体字号、行间距字间距等,要求学生开展“找一找错误”小游戏活动。这样的找错误小游戏活动看似在找错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相关工具栏功能运用于对这一片错误文档的检测之中。找错趣味小游戏活动以学生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最先找出全部错误的小组胜出。竞争性氛围对学生学习兴趣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他们兴趣盎然,除了找出错误种类和数量之外,还在最后按照指定要求重新编排,实现巩固提高的作用。这样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能起到调节气氛、凸显重点和深化理解的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彰显游戏化活动巩固效果。
初中信息技术学习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操作能力,除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游戏化模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与课内外结合,让游戏化学习活动向学生课后学习生活延伸,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巨大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兴趣和巩固效果。如在电子表格内容教学之后,笔者指导学生课后开展家庭生活,运用小游戏活动帮助父母完整记录一个月的各项家庭开支,然后在月底通过筛选与统计等功能对自己家庭一个月的开支情况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自己尝试做一个“家庭月度开支分析报告”。这样的游戏化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在记录和整理过程中训练电子表格的各种功能与用法,更对家庭开支有更为清楚的认识,许多学生撰写的分析报告还充满趣味性,如专门提出爸爸抽烟的开支超过妈妈化妆品的开支,妈妈强烈要求爸爸控制吸烟等。游戏化教学模式具有更好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只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得当,可以在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成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作者:叶文婧 单位:新沂市第四中学
第二篇: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诸多特点,这主要体现在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1.1教学强调实践性:
教学强调实践性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首要特点。这意味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对于课程的参与性以及实践性进行提升。除此之外,教学强调实践性还意味着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也需要基于实际的实践效果和实践能力来进行。另外,教学强调实践性还体现在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开展应当以促进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发展为根本目标和和根本要务,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往往会要求教师要合理的培养初中学生使其具有信息加工能力,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1.2教学模式不断优化:
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也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所具有的重要特性。在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能够对于过去传统评价模式之中不足以及缺陷进行认真的分析并且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改正。除此之外,在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自身的评价模式也处于不停的变化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以便能够达到优化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目的并且能够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最终达到预想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另外,在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其教学模式往往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自身获得信息的能力,并且以使学生能够具有很强的信息分析能力为教学模式的发展目标,因此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做到学以致用。
1.3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的优越性之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由于和新兴技术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动手性,因此这相比初中其他大多数纯理论性的课程更加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且更加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众所周知主动学习要比被动学习效果好,因此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操作十分快捷则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来使得初中学生更加充分的意识到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神奇效果以及巨大的作用,因此在这一前提下采取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就有着很高的必要性了。
2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包括了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坚持激发学生兴趣、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增强学生创造能力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分析。
2.1坚持激发学生兴趣:
坚持激发学生兴趣是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坚持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让初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兴趣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从而能够使得初中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亲身的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在坚持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当初中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乐趣之后,学生也就会自然而然对信息技术学习更加渴望和向往。另外,在坚持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PPT,了解WORD文档等种种有趣功能后,信息技术教师就能够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优化,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2.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于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的过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改变“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但是学生仅仅是接受信息技术知识被动的一方”的传统的教学认知,既这种老旧的教学认知本质上并不利于初中学生实施有效地学习。除此之外,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仅仅是依靠教师自身的讲解是根本不够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要求学生们实施自主学习以及互动学习并且当初中学生遇到了不明白或者不懂问题时,需要学生及时和主动地咨询老师,教师应当主动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长期提升。
2.3增强学生创造能力:
增强学生创造能力是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增强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使学生真正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缓解压力、适度放松,从而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实现没有负担以及没有压力的信息技术学习。除此之外,在增强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初中学生多进行自主的创造和发挥,从而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发挥出来。另外,在增强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要求学生们能够主动寻找以及发现自身的信息优势,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可靠性和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3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初中信息教学策略的日益进步,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对于这一课程的特性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通过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来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作者:董延华 单位:大连市第五十中学
第三篇:学习风格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视觉型/言语型、感悟型/直觉型学习风格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指导
1.1视觉型学习者
视觉型学习者的特点是对所看到的事物擅长于记忆在脑海中,他们记忆事物时会首先构建一个视觉性的图式。在实施教学中学习内容出现图表、图片、图像、影片、流程图等的时候,学习效果会很好。他们可以借助书本自学,但如果长期处在只有文字的环境中会容易遗忘所学的东西,因此要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还需要常做、勤记笔记。
1.2言语型学习者
言语型学习者擅长从文字的和口头的解释中获取信息。当教学内容以文字、音频、声画兼备的视频影片呈现的时候,学习效果会很好。他们主要是通过口语交流以及教师的口头讲解来学习,他们通过听录音带、听讲解和课堂上的讨论时会受益匪浅。视觉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当视觉与听觉共同获取信息的时候,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两种类型的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类型有所不同,但也有交叉。通过多年教学观察及对学生的学习风格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属于视觉型学习者,教师上课时要多提供图像图表、视频动画等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1.3感悟型学习者
感悟型学习者喜欢学习事实,喜欢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他们对细节很有耐心,很喜欢做一些现成的工作,讨厌复杂及突发状况,讨厌在课堂上测试以前没有讲解过的内容。
1.4直觉型学习者
直觉型学习者倾向于发现某种可能性和事物间的关系。他们创新力更强,不喜欢重复喜欢革新,更擅长于掌握新概念,更能理解抽象的数学公式。感悟型学习者更实际和仔细,直觉型学习者工作、学习效率更快,更有创新性。假如一个班的学习者大部分是感悟型的,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多选一些与学习者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设置教学情境时也最好与他们的生活有所交集。比如笔者在讲解关于Word“板式美化”这节课时,就设置了学校文学期刊《新叶》招聘编辑员的学习情境,选择学生自己写的作文进行排版,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感悟型的学生,他们对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可以把一节课所学的概念以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另外,这一类学生创新力较差,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或者布置一些发散性的任务。比如笔者在讲授自定义动画这一节内容时,设置了“新龟兔赛跑”这一学习情境,并鼓励大家大胆设想,在第二次比赛中,谁会是获胜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想象的故事内容完善幻灯片,并将获胜者的图片插入到“领奖台”上。直觉型学习者学习速度更快,更具有创新性,但是容易忽视细节,课堂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其对细节的把握。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富含细节的学习任务对他们进行测试。另外,他们喜欢学习新概念,抽象思维能力更强,却不喜欢重复以前内容,这点容易好高骛远,贪多嚼不烂,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适当复习以前内容,防止他们对旧知识的遗忘。
2综合型/序列型学习风格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指导
2.1综合性学习者
综合性学习者的思维属于发散式思维,他们喜欢跳跃式思考问题、喜欢挑战新生事物、习惯性地大踏步学习,并喜爱收集没有任何关联的知识材料,而重新进行逻辑堆砌,他们思维敏捷,善于快速解决复杂的问题,主要解决方式是抓住问题主要线索,跟从自己的思维指引,工作方式新、奇、特。
2.2序列型学习者
序列型学习者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所在,他们希望每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强烈、密切的逻辑关系,然后按照线性步骤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属于会聚型的思考者。假如一个班的学生大部分是序列型的学习者,那么教师需要格外注意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组织教学内容时尽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按照事物发展规律组织教学内容、按照类别组织教学内容(先介绍类的概念,再介绍类中个的概念)、按照远近组织教学内容(先从学习者身边的事情着手,再演变到离学习者较远的层次)、按照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组织教学内容。综合型学习者喜欢全局思考,希望学习之初能有一个宏观蓝图,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组织成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在课堂导入时出示给学习者。目前的课本教材与课程大纲等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编排的,此种教育方式适宜序列型学习者使用。教师的授课方式大都采用的是循序渐进式,并不适合综合型学习者,因为对于综合型学习者而言,他们的学习路径是跳跃性的。教师可以提供给他们相应教学内容的电子课件、网络课程或者自己录制的微课程以满足他们非线性学习的需要。
3活跃型/沉思型学习风格对教学方法选择的指导
活跃型学习者活跃型学习者喜欢积极做一些事来掌握信息,更喜欢集体工作,喜欢在竞争的气氛中学习。他们的典型特点是快而粗。沉思型学习者沉思型学习者更喜欢安静地思考问题,他们反应慢但是准确性高,面对问题时常常用充足的时间权衡各种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能延迟满足,更容易抗拒诱惑。活跃型与沉思型学习者都乐意在合作的氛围中学习,因此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适合他们,分组时要注意两种学习者数量的均衡分配。对于活跃型学习者,小组间的竞争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但要注意给沉思者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在给学生分配任务做练习时,注意任务量的分配,活跃型做题快但是容易出错,教师要注意提醒他们放慢速度,提高准确度,并且多给他们布置一些选做题,防止他们完成任务后无事可做。对于沉思型学习者教师要注意少分配任务,防止他们产生焦虑情绪,并注意提醒他们提高做题速度。另外,活跃型学习者难以忍受延迟满足,当他们完成一个任务时,教师注意对其进行奖励,比如口头表扬或者发一些小红花等,否则他们很快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沉思型学习者性格一般内向,容易淹没在人群中。教师需要给他们特别的关注,最好单独的与他们进行交流与帮助。
4结语
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在当前大班教学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可能全方位顾及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但是教师需要有学习风格的意识,充分的发掘、完善和发展学生的学习风格。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便会收获有差异的成功。
作者:訾白云 单位:淄博市临淄区金山中学
第四篇:高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一、当代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模式过于落后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目前,大多数教师仍然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进行灌输。这些教师将学生视为信息技术知识的容器,单向传递学科知识,很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具有经验的信息技术教师,安于现状,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高效率地记忆知识。一些年轻教师乐于创新,但很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更新与进步。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作为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去向。目前,许多初中学生表示他们喜欢信息技术学科,但不喜欢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活动。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信息技术,让他们有机会在网络平台上认识更加广阔的世界。计算机,更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方式。学生想要更多地了解计算机操作方法,进入计算机世界中。但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教师死板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不到计算机学习的魅力,也无暇进行自主学习。学习主体兴趣的不足,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题。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的改革,关系着初中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关系着当代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提出几点看法:
(一)端正教学理念,实现学科之间互利共赢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于社会进步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技术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也应当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得到学校管理者的支持,更需要得到一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肯定。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创新意识与进取心,接受学校安排的信息技术教育任务,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荣幸。要构建高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自己肯定自己,再赢得其他学科教师的肯定。初中学校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支持,设置合理的课时,并杜绝一切占用信息技术课时的情况发生。让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和平相处,肯定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在线教学模式,肯定他们的付出与创新,让教师建立正确的教学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快速发展的今天,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那样死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大的突出,学生有机会进行自主探究。作为新时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科独有的魅力。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挥机房优势,组织学生开展在线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自主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地位。加大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改革力度,会促进教学模式的快速优化。自主探究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情境教学方法等,都是有利于课堂效率提高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讲解《制作作文选———制作正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Word创作图书的正文,掌握设置页眉、页脚的方法以及分页符的用法。当代初中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教师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制作个性化的作文选。教师给予学生信任,学生会获得信息学习的动力,开拓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创新教学内容,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较快,大多数初中所用的信息技术教材过于陈旧,内容不符合当代信息技术的特点。许多教材中的计算机系统仍然以WindowXP为载体,而这是现实生活中已经明确被淘汰的电脑系统。程序设计,应当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很少讲解VB知识,学生只能在课堂中了解一些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点以及知识的基本结构。通过课堂所学,学生根本不能开展程序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的脱节,影响了课堂活动的魅力。当代信息技术教师要大胆引入新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将程序设计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程序设计学习可以编制出一些自己的程序作品,让信息技术课更有意义。教师鼓励学生每学期自主制作一个程序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比赛,有利于教学内容创新,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创新评价手段,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在传统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下,许多初中学生从小学开始,为了应付各类考试而学习。如果考试考得好,他们会得到家长与教师的赞扬。考得不好,则会成为同学们的笑柄。要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就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而课堂评价手段的改革,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优势,让学生有课堂存在感与学习成就感。学习主体学习兴趣的激发,自然会促进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与选择时,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受。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就要利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自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运动去获取学科知识。敢于创新,乐于服务,才能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发展。
作者:孙秋林 单位:昆山市正仪中学
第五篇:初中翻转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到了学生手中,通过学生在课外对于知识的学习而提炼出的相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相关解答,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但是,在提问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需要做到的是不仅仅对于问题的解答,同时也需要对于问题的提出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盲点和难点,以提供学生相关联的问题指导和困惑解答。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不再教师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内容的场所,而变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与交流的场所,在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外的学习过程中整理的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对于问题进行求解,真正做到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顺应时展的教学模式,互联网上各种视频教程层出不穷,相关的知识在网络当中可以轻松获取,可以方便学生自由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随着信息化社会步伐的加快,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也在面临着改革的岔路口,信息技术课堂也在经受着信息化的改造。同时,更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也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和计算机带来的方便和变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最适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模式之一,因为在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同时,学生也能够熟悉计算机操作,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学习。同时,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学习的能力,以实现日后离开校园的终身学习。新课标还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点又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不谋而合。而一个成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对学生提供课外的在线教学,一个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不仅需要涵盖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教师在视频过程中,思路和表达方式都清晰流畅,这种视频不仅可以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也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同时,在由于初中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所以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知识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学习成果课堂展示。例如,在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Excel中函数的应用”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完成相关的任务,将“任务驱动法”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中来,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对于整个过程的核心环节,即课堂上的“吸收内化”集中作出努力,学生在课前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充满挫败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其他同学消除掉这些未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的挫败感,在研究中学习,寓教于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制胜法宝。
三、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顺应信息化社会进程逐渐推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于教学模式的一种大胆创新。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在共同研究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吸收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了无比的契合性与有效性,真正做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作者:戴由松 单位:宜春市铜鼓县大?中学
第六篇:3A思维导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一、“3A”思维导图的概念
简单来说,“3A”思维导图就是通过在线协作的方式,形成集体思维导图,充分展现用户的交互和协作优势,并经由资源功能的,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除此之外,通过“3A”思维导图模式可全面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还可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和思路,为学生营造更好地协作学习氛围,提升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通过发散性和可视化的特点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3A”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协作学习中的应用
(一)将“3A”思维导图运用到师生的知识网络构建中
“3A”思维导图模式的运用,有助于帮助信息技术教师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教学知识体系,对推动课程知识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科学性和系统性。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与考试大纲、教材等相关内容进行结合,使其能够将该年度或者整个学期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形成“3A”思维导图,再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明确主次关系,是教学内容的导图能够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进而通过协作学习更好的把握重难点内容。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学生打开“3A”思维导图软件,对个人的观点进行总结,使之形成“3A”思维导图,再组织学生对形成的“3A”思维导图发表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不断完善、修正“3A”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带动,逐渐掌握了相关教学知识。此外,在整个导图的构建中,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带着任务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得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和训练思维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将“3A”思维导图运用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中
在信息技术教室的环境下,多媒体网络可帮助教室更好地掌握学生的“3A”思维导图制作情况和协作学习开展情况。教师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部分的“3A”思维导图知识模块,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层面上,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一个正面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回答和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出现了问题,教师可予以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问题,享受信息技术学习带来的乐趣。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大的空间。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网页知识,我提前准备了一个网页课件,由学生通过协作模式自行探究,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一个“3A”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对导图内容进行修改,在完成分支之后再将自学的成果补上,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他们对网络知识的好奇心,同时还可为教师“3A”思维导图的制作提供更加直接的意见,更利于教师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将“3A”思维导图用于师生知识的梳理中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有计划、有意识的将“3A”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重点对本节课上所学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回顾,首先需要让需要让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该课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并能够成功完成“3A”思维导图的制作,教师可在成形的“3A”思维导图上根据不同重点添加上相应的颜色,帮助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也能够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3A”思维导图在复习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的回忆起相关知识点,使之形成网络化和概括化,确保学生能够更加长期的保留知识和深入理解知识,同时还有利于在新问题产生时,进行知识迁移。
三、结语
“3A”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协作模式下,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知识,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使其能够在自我探究中感受到信息技术课堂的乐趣,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作者:张若愚 单位:宜兴市电化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