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索(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当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高中课程中已经涵盖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师生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由于信息技术不属于高考的范围,导致学生对于比较复杂的信息技术内容缺少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一直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比较复杂和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导致缺少学生的配合的教学很难开展,教学效果不明显。在教学中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比较常用,但是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任务驱动,导致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同时讲练结合和主题教学的方法也一直在尝试中,但是由于缺少深刻的研究,缺少正确的理念,导致教学效果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1.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针对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给学生安排实践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任务,同时在任务中巩固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锻炼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中《excel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知识后,安排学生对于班级的人数等数学问题用excel进行统计和整理,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最常见和实际的问题中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
2.注重师生之间互动,提高讲练结合的效率。
提高教学的效率,首先应该保证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接受知识。例如,在学习到《计算机病毒》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这个主题进行讨论和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形成一种大家积极互动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研究问题的热情,同时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在以后的实践中也就能更好地应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能够通过情感教育,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使其能够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3.注重创新情境学的作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情景教学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首先,情景教学能够创设和谐的教学和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提高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相应的开展情境教学,注重教学问题的引入和设计,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制作简单的幻灯片》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实际任务,例如,利用幻灯片宣传本班级的特色成绩,让学生能够努力构思,为了班级的荣誉,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把班级特色和成绩正确美观地放在幻灯片中,向其他班级进行宣传,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相信在更多的实践中,在相应的情境下,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一定会稳步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在生活实践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只有更加重视,才能够保证其教学效率。所以师生不应该拿其与被纳入高考的学科进行比较,然后忽略其重要意义。在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及时更新,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保证教学水平稳定提升。
作者:徐俊忠 单位:江苏省泰兴中学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评析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一般包括为提出任务、独立探索以及完成任务等几个环节,能够有效的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缺陷,不再以说明书似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能够引导学生从具体任务入手,逐渐学会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任务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且能够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积极的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
2.主题教学法。
信息技术主题教学通常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主题教学独特形式来丰富课程的内容,在课堂中,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来设置主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等技能,由此完成教学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一节课的内容作为主题进行教学,也可以一个阶段的内容或者单元内容作为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围绕学生的生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要的目的,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3.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目前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一般是先由教师来讲解演示,随后由学生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讲练结合法的实践性强,且较为便捷,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如课堂氛围较为死板等,且此种方法只强调了操作技能,学生只能按照课本内容进行练习,无法进行综合实践操作。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法的运用
1.运用任务驱动法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前,教师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获取信息以及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水平。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的学科不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互动,且教学结果与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针对此种特点,教师就可运用任务驱动法来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围绕一个任务来学习,主动探索知识。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如Flash动画或者一个统计表格等,随后再演示制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较为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可运用PPT演示动画的主要原理,随后运用Flash软件向学生介绍操作界面,教学生运用Flash制作从第一帧运动到第五十帧的星星,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选中第一帧,在舞台中画出星星,随后在第五十帧处插入关键帧,看谁做的又快又好。在一节课中,教师仅运用十几分钟进行演示与讲解,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学生,由此便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明确信息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2.运用讲练结合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较感兴趣,但技能的训练只依靠兴趣是无法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因此教师可运用讲练结合法来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些较为有趣的情景,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算法与表示方法时”,教师就可利用Flash制作一些小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的内容应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且其中应当与本节课的内涵相关。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将正确的步骤写出来,随后教师进行总结,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具体的步骤。随后教师可为学生讲解算法的特点,教师演示后,再让学生自己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主题教学法组织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班级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于一些能力较高的学生来说,可安排一些较为困难的任务,对于一些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应当安排一些略为简单的任务,对于一些水平较差的同学来说,就应当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例如可以网页制作为主题,为每个阶层的同学都安排学习任务,如可将超链接以及表格属性等作为基础知识,将滚动字幕等设置为中层知识,将纠正网页中图片无法显示的内容作为高层知识,分别交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此便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位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丰富,且实践的内容较多,教师应当多为学生预留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更好的学习本门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可按照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刘燕娟 单位: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翻转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可称为“颠倒教室”。这里的“翻转”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的。教学过程一般都可以分为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传统教学将知识传授的阶段放在课堂之内,将知识内化阶段放在课外。一般是教学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课后通过练习、实践和作业等方式对知识进行内化。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好相反。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在线视频(如微课)等方式,并借助互联网上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知识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信息传递。知识内化阶段则是在课堂上完成。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教师答疑解惑等方式完成知识内化。相对于传统教学,课内的任务移到了课外,课外的任务移到了课内,从而实现了课堂的“翻转”。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最早的探索者应为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他在给亲属辅导功课时,将学习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站上,分享给其他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引起了很大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他的视频课程。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翻转课堂恰恰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有帮助。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呈现出很多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控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另外,学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在线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翻转课堂有利于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差距较大。传统的课堂,教师教学的步调过于统一,全体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内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不能满足全体学生需求。在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的情况下,翻转课堂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可以自由控制学习的进度和难度。课堂上,教师可以置身于学生中间,作为学生互动交流的伙伴,参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分层教学。
3.翻转课堂促进了对学生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有利于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相对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更注重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分享和交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4.翻转课堂能够减小教师的备课量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研发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安排,很多都是任务驱动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不同的任务,例如对图像、音视频处理等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难点精心制作教学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上,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同一学年的教师,不再需要重复备课,可以共享网上的在线视频和其他相关的教学资源。这样可以大大减小教师的备课量,教师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对课程的研究上,从而制作出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翻转”
信息技术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更要充分显示出理论与技能的并重,更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较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学习的手段,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下面几个步骤实现对课堂的“翻转”。
1.知识传授阶段: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完成课程信息的传递
(1)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导读。向学生明确教学内容的关键概念和主要知识点,便于学生在自学教学内容时有的放矢。设计学习内容导读时,不仅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还要注意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精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任务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体现问题的实用性和全面性,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视频处理时,设计让学生“制作电子相册”为主题的任务,学生经常拍照,对照片有处理和展示的需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通过微课程开展学习。将学习内容导读、实践性任务以及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和相关案例等录制成微课程。在微课程中,教师要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精要的讲解,详细讲解每一个操作步骤,通过演示示范,使学生能通过观看视频,掌握相关操作流程,从而顺利完成任务,完成课程信息传递。
2.知识内化阶段: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
(1)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要基于他们参与活动和完成任务的过程达成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适当指导。(2)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明确答案。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随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要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测,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3)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进行知识的内化。
3.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
在完成课堂活动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为下一轮的翻转课堂实施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李翠红 单位:承德市第二中学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要强调课堂的适用性
对于教师来说,其教授的课堂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用来进行,如此,就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例来拉近学生和课堂的距离,进而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比如,当笔者在教授“引用Excel公式”的时候,就以学校门口小超市的老板采用手工对商品利润进行计算为例,告诉同学们老板又累又麻烦还容易出错,所以委托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采用电脑进行利润计算的途径,于是很多同学就提出了通过Ex-cel来进行计算,于是我赶紧将之前准备好的Excel对应商店利润单在学生的面前展现出来,并且将商品利润的Excel公式成功地进行了引入。之所以进行知识的讲授,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知识,只有存在一定实用的需求,还能及时的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出来,而在这个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学生也就相应的将自身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因而,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本身实用联系起来。
二、重视教学艺术,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1.巧用比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处理。
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其中有很多抽象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会存在很多难度,听起来也枯燥乏味,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进行相应的形象化处理,从而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进而吸引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比如说,在教授计算机结构以及原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计算机比作成人体,人体手臂、耳朵和眼睛等就等同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体的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CPU,人体的嘴巴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如此学生也就轻松的理解外界信息通过计算机输入设备进入到CPU,然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来的过程了。
2.巧用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性。
在课堂上,笔者还经常通过进行问题的设置,来激发学生通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提高。
3.巧用练习,增强学生的实践感悟。
信息技术课有着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因而需要结合实践,才能更深入的对计算机进行理解和应用。并且,在实践的时候,教师爷更容易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从而将学生伴随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且解决。教师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练习,并且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让他们不畏犯错,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可以安排一定的拓展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但是,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材,要和学生的心理年龄符合起来。可以给每节课都起一个风趣的课题,比如笔者在教授自选Word图形一棵时,就将自己制作的《帅哥证》《靓妹证》插入进来,如此就为课堂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氛围,学生也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和学生的互动,巧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其目标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注意做到少讲精讲,多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如此,不仅能做到优劣互补,提高了学生对成功的感悟和体验,还能进一步加深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加大了自身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四、巧妙应用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信心
诸多实践表明,关爱学生的教师有着相对较好的教学成果。学生的成就感和教师的积极评价密不可分。所以,笔者在课堂教授中,十分注重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在每堂课中,笔者都会安排固定的评价时间,进行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且肯定学生作品中的每一个闪光点,笔者发现,不论那个肯定多么渺小,学生都能受到莫大的鼓励。并且,笔者在点评的时候,还会适时将那些有创意的作品向学生展示出来,及时的将示范作用树立起来,让学生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提高。
五、结语
总之,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来说,若想保证其教学效果,就需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能够将学习作为一个乐趣,所以,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乐学措施让学生从心理深处喜欢这个课程,进而将高效的“乐学”课堂构建出来。
作者:郑伟源 单位:广西贵港市木格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一、分层教学、综合评价,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操作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按学生现有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然后尽量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尽量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目标要求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操作技能、探索的积极性、审美能力、组织能力、设计能力等。多元化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好的一面。对于确实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则可进行个别辅导,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肯定学生表现得好的一面,尤其能够帮助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其自我效能感。
二、自主探究、合作感悟,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成功的经验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会使人降低效能期望。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发现有许多学生不满足书本知识,总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强烈的求知欲望。个体看到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的人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反之,如果个体看到和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遭遇失败,特别是付出很多的努力之后仍然失败了,会让他们降低自己的效能感,觉得自己也没有成功的希望。为此,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鼓励他们自己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节课给学生留下任务,让其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适时加以点拨。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更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如果直接要求学生上讲台演示操作,一些胆小的学生可能会紧张、焦虑。为此,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我采取了分组合作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完成一项任务,最后合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报刊作品。有个别基础差的学生总是找借口推脱任务,但是在小组成员的劝说和帮助之下,到最后,基本上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拿出一个完整的作品来,有些小组的作品还是相当优秀的。在这种群体性的合作学习中,个体接受了某一个任务,由于周围组员的劝说和帮助,往往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创设平台、共享资源,发展学生自我效能感
信息技术课具有应用性、实用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中学到的东西能够即时、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习《文件的下载》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网页上有许多精彩的动画,你如何利用合适的下载工具把它下载下来?略有些电脑知识的学生接这个任务时,自认小菜一碟,可动手一试才知道并不容易解决,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还有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右击下载,这样任由他们探索一番,教师再稍加点拨,就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跟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都紧密相关的技巧,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多多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最后教师有选择性地将学生的“小成果”通过打印或者上传到网络等方式进行展示或者把学生的作品用到学校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样能带给学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体验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提高、发展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都将有很大的影响。在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唐林存 单位:江苏兴化市教育局电教中心
第六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一、信息技术素养不是信息与技术的简单组合
信息技术素养是课程标准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仅仅从概念上来看,与其他学科素养并没有区别,对此概念的理解不能概念化,不能认为信息技术素养就是积累了信息、提高了技术之后就自然生成的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解与能力水准。在笔者看来,信息技术素养是内隐在学生有形的学习之后无形的东西,它能在面对信息与技术要求时自然表达出来的一种能力水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今天的高中学生具有的信息与技术知识已经很丰富,但不能认为其信息技术素养就很高,这样的矛盾凸显出信息技术教学中素养提升的迫切性。
二、基于信息与技术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学实践
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以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除了基本的知识传授之外,信息技术素养的真正落实应当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着力点。现以“信息及其特征”一课的教学,谈谈笔者的观点。“信息及其特征”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个内容,常常因为知识性过强而被教师忽略,加上学生也感觉太多的知识识记而没有上机操作的机会,自然不会感兴趣。这实际上折射出信息技术素养提高面临的困难。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知难而进。首先,拉近高科技信息与生活信息的距离。当前进入高中的学生已经经过多年的信息与技术的洗礼,谈到信息技术,想到的便是通信卫星、互联网等,而很少想到身边就有更为丰富的信息。因此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让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更为全面,而这正是信息技术素养的最为基本的东西。其次,寻找生活中的“信息”。生活中的信息与高新技术下的信息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课本上的文字图形、课堂上教师展示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上的In-ternet自不必说,早晨妈妈喊起床的声音、上下课时的铃声、上到第四课时肚子饿得咕咕叫的声音也是丰富的信息源。再次,在上面两步的基础上,开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信息存在于哪儿呢“”有没有载体的信息呢”,这些问题可以将学生的认识导向“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且信息在依附的载体之间往往是可以传递或转换的;通过“信息具有哪些功能”的问题讨论,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在于其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于其能够促进人们在生活中的物质和能量的生产与使用;而当笔者向学生介绍曾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时,学生可以从中深刻意识到信息的经济、社会、政治甚至是军事价值。最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延伸。延伸有两个方向:一是学生的学习生活范围;二是学生所不太熟悉的信息技术世界。在前者的努力中,笔者通过某次考试成绩的计算,让学生认识到针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的计算,可以发现平均值、极差等数据对一个班级某个学科的精准把握;而对于后者,笔者则将大数据思想向学生传递,以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信息把握得越准,组合得越科学,其所能发挥的功能也就越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就不再是大量且无序的纯粹的信息,而是信息的有机组合,也是信息功能的进一步发掘。当学生认识到信息是具有丰富的功能时,他们信息技术素养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三、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师生教学关系再思考
将信息技术素养当成是教学的重心,那就会发现实际教学中师生教学关系需要重构。一方面教师不能完全充当信息技术的讲授者,因为那将意味着信息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这与信息技术教学所依赖的信息社会背景中信息传递的双向性是不一致的;另一方面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对于教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甚至是斟别的过程,笔者以为学生如果具有了这样的意识,那就意味着对信息有了理性思考,也就不至于看到什么夺人眼球的信息就随手转发的情形了。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师生建立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信息与技术进行现代意义的加工,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
作者:王栋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