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性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真正的自主性来自思维的驱动
几乎不需要像其他学科那样努力,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生自主性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也如上所说,这种自主性更多地来自一种本能,一种小学生固有的爱玩的本能。笔者以为,真正的自主性应当是思维驱动下的自主性,应当是围绕学习内容并努力达成学习目标的自主性。以《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教学为例,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是一个基本操作,因为基本,所以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可操作性。笔者以为发挥其中的自主性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脱离课本的情况下去尝试。事实表明,一半左右的四年级学生是可以尝试的,不少学生在其他活动中已经具有这样的经验二是让相对不熟悉的学生先去自主学习课本,然后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作太多的讲解,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去构思自己的操作,然后去实践,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询问同学或教师。这也是自主性的一种体现。笔者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让他们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连续的,激发了有效的自主性,实现了面向个体的教学目标。
二、发挥基于直觉兴趣的自主性作用
笔者强调自主性必须由学生的思维来驱动,并不是说不需要小学生那种基于直觉兴趣的自主性,恰恰相反,笔者对这种自主性高度重视。为了行文方便,笔者将学生基于直觉兴趣的自主性称作“先天自主性”,将思维驱动下的自主性称为“后天自主性”。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依靠先天自主性,生成后天自主性的好时机,要充分发挥先天自主性的作用。在上面举的例子当中,让部分学生基于原有的经验去尝试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学生其实是非常乐意的,因为这个过程中可以表现他们的本领,显然这是基于直觉需要的自主性。事实上在教学中,还可以让他们对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这个时候他们就带有“用自己熟练的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本领”去帮助他人的任务驱动心理。事实证明,这个时候几乎不需要任何的提醒,他们就能踊跃地表现——表现的背后正是自主心理在起作用。又如,在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时候,寻找两种设置幻灯片背景的途径——背景对话框以及应用设计模板,是主要的教学内容。这两个途径相对不容易发现,学生摸索的时候可能会有困难。那么,这一内容可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呢?笔者进行了尝试。首先,给学生呈现背景为白色的幻灯片,这是学生熟悉的。然后给出背景为绿色渐变色的幻灯片,两者对比之下,学生显然会对第二个幻灯片文件感兴趣。于是笔者让学生讨论,这样的结果可能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有学生问:会不会是在文字的后面插了一幅图?于是笔者将幻灯片调入编辑模式,然后让学生到前面来鼠标进行点击尝试,结果学生发现怎么样都不能让背景移动,这说明不是一幅图片。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想:有没有可能是幻灯片的背景是可以设置的呢?猜想过程尽量让学生自主发生,猜想的结果也不要急着评价。只要学生在自主思考就行。最后,让学生将研究对象锁定在幻灯片本身,并去自主寻找有没有针对幻灯片背景的操作。操作无非就是编辑菜单下拉后的观察与尝试,以及在幻灯片上单击右键以寻找背景设置等。这是应用软件操作中的常用思路,而在这样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的这一思路。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是可行的,尽管时间可能长了一些,但学生生成的知识对于以后相关知识的学习起到很强的基础性作用。
三、自主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
自主性是属于学生的,自主性作用下的学生学习难免带有一些盲目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自主性学习的结果就是学习主题容易偏离。因此,回避这些盲目性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回避了盲目性,才可以让信息技术的教学走向高效。笔者的经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而且应当是一种“巧”引导。怎样才叫巧呢?笔者上述第一点的教学细节是一个例子。其实所谓的巧,无非是以学生的思维为基础,沿着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去引导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怎么做。“巧”引导作用下学生的思维是平缓上升的,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最恰当的思维方式。
作者:章宏如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