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项目学习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指出,在信息技术课程演示文稿章节的教学中,尝试项目学习的探索。本文以“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为例,分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信息技术教学在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总结中围绕课程内容,就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转变和提升进行论述,分析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剖析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和教学特色的形成,阐述项目学习模式在学科教育目标实现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学习;教学课例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都提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用基于项目的形式,围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项目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主动地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基于《纲要》的指引和对七年级学生学情的认识,本文选取《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这一章节,以“我的成长秀”为主题,系统分析演示文稿制作的一般流程、重要知识和关键技术。重点观察学生在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总结三个阶段中的表现,分析项目学习效果。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技术的过程中能应用已有的经验,在用技术的过程中可以继续体验和探究,在信息获取、加工、处理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合作探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能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项目准备——选择主题,分组分工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这一章节对应《纲要》中的“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以WPS演示为主要工具,系统分析演示文稿制作的一般流程、重要知识和关键技术。七年级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较强,团队合作意识渐浓,参与学校、社会生活的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创作完整的演示文稿作品是对学生思维的整理。项目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驱动问题,是一个教师或学生提出的引发活动的问题或难题。结合“我的成长秀”主题和前期的调研,确定了四个项目微主题,展现学生成长历程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别是回望小学、班级介绍、主题演讲、竞聘求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项目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更好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进行分析和比较,自然引入WPS演示,为设计和制作作品做好铺垫。“项目内容的选择是有效学习的关键,项目小组的合理构成是顺利完成项目的基础,项目活动的周全计划是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1]确定项目主题后,组织学生2~4人自由组合、自愿搭配,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特长、能力等因素组织调配,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提高。项目首先确立组长,统筹规划,引领项目小组的全体成员参与项目计划的制订,可以设计项目分工安排表(如表1所示),确定项目的流程和任务分配,小组协商确定每个人在组内的工作职责,特别是设计、展示、演说环节,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二、项目实施——引导启发,团队协作
项目的实施是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核心,也是形成学习成果、展示汇报的关键环节。教师提供自主探究的学案、微课、学习网站等学习支架,做好协作交流的指引和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指导,监控每组项目的进度,提供个别化指导,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组长的引领下进行项目的探究和实施。“引水方知开源不易。”教师在项目实施前向学生做了一个自己成长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教师演示文稿的结构、标题、媒体对象、风格和演说内容间的关联。教师亲自展示“WPS演示”作品,让学生充分感知演示文稿使讲述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作用,感受“WPS演示”在多媒体制作方面的强大优势,为项目实施结果的呈现做了一个示范。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对学生清晰演示文稿的制作脉络、引领项目成果的完成、构建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相关主题素材、学案和项目分工安排表,合作交流、主动探究,逐步形成项目成果。活动过程中,学生确定小标题,记录关键词,提出遇到的难题(如超链接导航作用、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打包输出等),再通过组内探究、参考学案或是向老师寻求帮助。教师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每组的进度和问题,予以点拨。比如有小组在设计时搜集了过多的文字内容呈现在作品中;有小组为了让作品有个性,设置文字的字体、颜色样式过多;有小组的图片未进行后期加工。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已有的操作经验与知识储备,把握好指导的“度”。比如有小组演示文稿作品的画面都是图文版式,教师可以引导这组同学如何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用声音、视频增强演示文稿的多媒体表达效果,调动听众的视听感官,引起听众的共鸣,实现演讲的目的;有小组行动力很强,添加好内容后,就认为完成作品的设计了,这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美化演示文稿,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活跃现场演讲的氛围,同时要鼓励学生增强敢于接受难题的信心,必要时拓展对问题的理解,强化认知,利于知识目标的达成。
三、项目总结——展示汇报,交流评价
项目总结是学生对自我认识、学习过程、经验成绩的提炼和升华。学生在自我总结中整理自己学习的过程,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同伴的总结中观察同伴身上和作品中的独特之处和创新之处,学习他人的经验和长处,完善自我,这本身也是一次成长。经过美化、完善后,各小组按照分工演示汇报作品,分享彼此的制作成果。学生们结合教师呈现的项目学习评价表(如表2所示)进行自评、互评。经过项目实施这一环节后,学生交流的内容往往会突破评价表的内容,构图的技巧、颜色的搭配、关键词的选取、背景音乐的设置、视频格式与软件的兼容等问题,学生都有关注和发现。这是一个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完整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目标达成能力、创新能力、成果作品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总结。
四、教学效果反思
项目学习法中,教师对课堂活动的组织推动、对生成性问题的应变回应、对学习小组的即时评价、与各组的互动沟通等都是一项考验。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在多种资源的帮助下,以策划者、组织者、设计者的身份,通过观察、探究、交流、展示、分享等方式完成一件成熟的作品,也是一项尝试。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中,信息技术意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能力。
1.学生的核心素养逐层提升
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比较稳定的兴趣爱好、日趋完善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经历了项目学习的完整过程。组长协调,组员参与,人人有任务,人人做贡献,为了共同完成这个项目献计献策,在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中,不断尝试、不断探究。项目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得到了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增长,锻炼了学生归纳、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精神,提升了个人成就感和效能感,在合作学习中又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2.教师的教学特色逐渐显现
在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实践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同时也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鼓励者,指导学生设计和实施项目,建议或提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自由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尚未理解的难题,教师就要参与到项目中,成为学生的学习同伴共同探讨,启发学生的思维。“教育者在参与专业发展和跨学科教学时,在与同行小组分享中也收益良多”[2]。教师也要在项目学习实践后进行课程教与学资料的整理汇总,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和效果,形成项目学习的宝贵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3.学科的教育目标逐步实现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学习模式,引导着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突出学习的研究性和实践性、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每个学生在项目学习中都能得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升,这对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团队合作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项目学习融合了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顺应了新课程纲要的教学理念,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给师生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新的变化。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今后将继续探究项目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更多课程内容的应用和课堂效果的评价,逐步完善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任倩.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信息与电脑,2017(19):212-214.
[2][美]L•约翰逊,[美]S•亚当斯贝克尔,[美]M•卡明斯.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基础教育版)开放学习研究[J].白晓晶,张春华,吴莎莎,译.奥斯汀,德克萨斯:新媒体联盟,2016.
作者:张海燕 单位:南通市竹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