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究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探究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摘要:建构“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展开,鼓励学生独立探究,激发矛盾冲突,尝试解决问题。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历经思维冲突,质疑与反质疑,从而具体感知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奥妙。在进行独立探究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有条不紊地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会不断得到进步与提高。本文对如何开展“引导探究”教学法的具体策略展开深度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维能力;“引导探究”教学法;应用研究

“引导探究”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引导探究”式教学法的重点是以生为本,把学生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体,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问题的独立探究能力。教师利用日常教学工具为学生搭建独立探究平台,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问题中充分思考,并采用多元实践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理性冲突

在“引导探究”教学法的实施中,情境的创设有助于让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在具体情景中分析看待问题,学生就会以理论为辅、以实践为主,在不断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践验证中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引发争论,启迪思维,从而进行深度探究性思考。在教学“PPT制作”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摸索。在课堂教学前期,注重引导学生对“PPT”的操作进行一些认知,学生在初步掌握PPT制作的知识后,教师可以适时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如“专题答辩”,学生都会想到进行答辩时,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有精美的PPT作为辅助答辩的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中国历史”的课题,学生可以针对课题搜集素材,并把选择好的素材插入“音频”,是PPT最吸引眼球的关键点,学生可以依据所掌握的内容,选用插入超链接的形式进行应用。此时,就选用何种方式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插入超链接在点击时,步骤有些烦琐,在应用中还会出现点不开的情况”,因此便提出设想,是否可以将音频文件直接插入到演示文稿中。学生在上述情境问题中,开始寻找操作方法。在不断尝试中,学生发现在插入菜单中,点击媒体选项组,选择“视频”,点击插入,所选定的音频便能插入到所制作的演示文稿中,这样在实际应用时,能更精准、高效。

二、搜集信息,自主解决问题

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让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摒弃原有直接提问的方式,而采用主动收集信息、主动探索的解决方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高。例如,在“Word”编辑学习时,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过程后,开始尝试利用Word解决实际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发现仍有许多课本中没有讲解到的内容,如何编辑特殊符号,应用数学、化学等公式,在编辑相关Word文档时,直接输入则出现了“乱码”现象。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寻求解决方案,学生则会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收集,在收集过程中,学生发现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是编辑方式出现了问题,可以在菜单栏中寻到“插入—公式”,便会弹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便能完成所需编辑的数学公式,再次点开文档时,不会再出现乱码的现象。在应用快捷键时,学生普遍认为在编辑文本文档时,单纯地依赖鼠标,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便考虑是否可以采用快捷键的形式,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搜集信息中,了解到F4为重复上一次操作,F6是在文档和任务窗格或其他Word窗格之间切换,F12为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对于快捷键的应用,学生通过信息收集的方式了解到更多的功能,并熟悉操作过程,在实际应用时,就能有效提高效率。信息技术内容具有时效性特点,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要通过不断收集信息的方式来弥补课本教材的局限性。学生只有养成“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才能够游刃有余。

三、动手操作,寻求最佳方案

信息技术涉及最多的就是具体的操作过程。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首先是基础,其次是应用。针对实际使用,通常解决办法不会仅局限于一种方式,许多问题都有多样化的求解方式。因此,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探究多元解决方式中,发掘最佳方案,以此来养成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例如,在“应用Excel”模块学习时,学生针对如何“求和”,产生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实际探究中,学生获取多种解决方案,如可采用鼠标勾选到需要求和的数据范围,点击工具栏中的求和热键,就能得出结果;也可在空白单元格内输入公式=sum(X:X);还可以直接在工作表程序最下方的自定义标签栏中直接查看求和值,或者应用单元格直接输入算数公式。方法类型有多种可供学生选择,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根本目的,笔者选用不同数据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不同问题类型中发现,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也有劣势,实际应用中还需针对不同的情况再去选择具体应用。动手操作的教学策略,目的是引导学生采用具体实践的方式来感知方案的可行性。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引导学生从学会操作到最简单操作的提升阶段,其目的也是在不断优化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四、社会实践,升华学科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目的不是片面追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也不仅仅是传授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而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接轨,升华学科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例如,以“国际禁烟日”为契机,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制作相关海报,并进行展览,此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设计中,首先要懂得多渠道获取信息素材用于海报的制作,在网络上下载相关的材料,以及获取一些符合情境的图片。学生在操作中,还会遇到许多未知的技术问题,如“如何制作精美图片”“如何调试图片的滤镜和去水印”,学生在摸索中选定PS软件,作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工具。在排版设计PPT作为设计平台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交流互助的探究形式来攻克技术上的难点,从而设计出精美的海报。应用“引导探究”教学法,要充分奠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成为知识的辅助者和思想的引导者。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历经思维冲突,质疑与反质疑,从而具体感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奥义。在进行独立探究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才能够有条不紊地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发展。

五、结束语

运用“引导探究”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学习,完成了探究的过程,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洪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34-35.

[2]孙锋.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安徽教育科研,2018(02):11-12.

作者:蔡玲玲 单位:南通市通州区家纺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