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包括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的培养等。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良好习惯;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养成教育。所谓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不但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其具有的优势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和他人和谐相处的习惯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长期的教育实践表明,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首先,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各方面的发展还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很多的行为方式还没有定型,因此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的强,在这个时期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成效。其次,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都相对较差,因此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而对其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引导其逐步提升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强大的助力[1]。对于学生而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除了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之外,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一旦形成了习惯,就会逐步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自然行为,终身受用无穷。总之,良好的习惯不但能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还能够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进行教学。首先,当学生进入计算机教室后,教师就要对其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确保其能够按照秩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例如,学生要严格按照秩序依次进入计算机教室中、有序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课程结束时能够将物品井然有序地归位并有序离开计算机教室。其次,教师在开展正式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及时要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设备的各项操作规范,以此逐步养成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如正确的开关机方法及规范的操作方法等。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不但能够有效延长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在此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行为意识的培养,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行为意识,才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爱护计算机设备的良好行为习惯。目前,我国很多的中小学为了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求而购置了大量的计算机设备,这些计算机设备不但是重要的教学设备,也是重要的学习设备,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好相关的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爱护计算机设备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对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德育。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各种不良的信息,这些不良信息都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文明的上机习惯,让学生不去浏览不文明的网站和信息,同时将德育全面渗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其次,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现实生活中这个网络违法行为或由网瘾引发的不良后果。另外,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时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即便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也要遵循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原则,坚持文明待人,坚持使用礼貌用语[2]。
(三)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的培养
人们无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与他人的相互协作,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在一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尤为重要。近年来,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教学领域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通过合作学习,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需要通过集体合作来完成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作品赏析与制作”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同时确保各学习小组的水平一致,然后引导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展开积极的合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当各个小组利用绘图软件创作并完成了各自的图画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自我评价,然后通过讨论对图画进行相关的完善,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信息技术水平一般的学生能够虚心向教师和同学进行请教之外,还要引导信息技术水平较好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帮助其他同学,从而实现共同的进步。
(四)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因此单纯地依靠课堂学习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于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课时毕竟有限,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又要使教学能够满足时展的需求,因此教师的教学压力相当繁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其逐步树立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学生介绍一下当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为学生介绍一些当今较为流行的网络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势,以此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形成,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能够自主地在课后阅读相关的信息技术书籍。在此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信息技术书籍,也可以鼓励学生从网络上自主搜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不但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还能够有效促进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能够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必然会对其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强大的助力。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云晓.良好的习惯:人生的基石[J].师道,2004(3):24-25.
[2]吴晓霞.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的实践探究分析[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作者:柯超杰 单位:东莞市大朗镇三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