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述(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述(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述(3篇)

第一篇:翻转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摘要: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运用。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促进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熟悉,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水平。翻转课堂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思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促使教师制定合适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措施

翻转课堂的实施使得教师传统思维得到转变,把从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核心,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运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带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巩固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促进了学生对于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水平。

一、翻转课堂的概述及作用

翻转课堂作为现代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其核心理念是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的信息技术有着很大的推动性,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内,能够更主动更专注地学习,从而得到更深层的知识理解。信息技术的课程中心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基本操作与熟练运用,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交流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解,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阻碍减少,对学习中的合作探究能够更深入问题的本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堂内容,更熟练地进行知识的运用,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二、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思维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对于翻转课堂的利用率不是很高,觉得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不能更好地利用,所以对于这种课堂教学方法的信任度不高。所以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时,首先就是对于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把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管理学习。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握不足,在学生进行教学时给予学生充足的讲解时间,仔细倾听,在学生讲解后再进行引导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还可以分层教学,将问题按照学生特点进行分层设计,教师及时进行纠正引导,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的产生和全面发展。

三、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各方面的认知程度还比较浅薄,自控能力也比较差,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的情感状态积极乐观,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优良的教学环境,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给予学生学习中的引导、生活中的帮助,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良好地发展,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四、制定合适方法进行教学

由于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的学习得不到重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时间也比较少,这就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分析出有效性的学习内容,不要只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繁杂性,还要注意课程的延续性。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视频,在课程开始时让学生观看,起到对于课程预习的目的,利用有趣味性的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运用的实际掌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先定一个可以达成的小目标,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慢慢增加学习目标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够跟上学习的整体进度。

五、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位置发生转变,使得原来的教学模式也得到改变。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保证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学生的自控能力得到加强,对于时间的利用率更高。教师不光要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还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反思问题,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自身在课堂中的位置,使学生对于课堂中的内容能做到提前预习、自我分析、深度研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分析,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综合素质提高。教师也可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五个小组,提出合理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鼓励学生进行内部检查,自我分析得出问题与结论,教师加以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更熟练地把握教材内容。培养出学生积极合作的能力、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得到积极的发展,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与目标。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更好地把握课堂内容,更顺畅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在翻转课堂融入各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能力加强,综合素质提高。翻转课堂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教学思维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利用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自控、自制能力,使得学生的身份发生改变,让学生更具有责任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知识运用、方法制定等独立自主自我制定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殷飞,王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

[2]李贵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6(7).

[3]何光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南北桥,2017(6).

[4]杨真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7

作者:朱畋畋 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新城区实验学校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思考

摘要:在信息技术时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让信息技术课程高效地展开,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不断创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切实做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式构建工作。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教学模式,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方案,在这样的方案指导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要从整合的角度出发

这些年来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具体教学模式的问题,教育界有很多的争论,各种模式之间互相排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各种模式都有优缺点,如果能够相互整合的话,就可能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效果。而且这种整合不仅包括模式之间的整合,也包括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也能够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素材。首先要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要点,明确目标,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机整合,充分研究教材,在教材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模式的整合工作。要让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教材的基本特点,让新的知识和技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为了实现整合式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统一部署和教学计划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在任务设计方面体现出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要逐渐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可以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同样的知识点、同样的技能,在完成同样的任务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而在任务设计初期,我会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启发引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多一些交流、沟通、启发,进一步强调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精神,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不同个体能力的开发和拓展。

二、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的顺序进行调整

教材是教学实践的指挥棒,教学大纲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纲领性作用。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同,有些学生可能之前接触过某一部分的学科知识,所以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教学顺序,而不必拘泥于教材的原有顺序,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Word版面设计时,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输入一段文字编辑排版,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降低学习兴趣。又如,对没有电脑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以先教他们如何上网,如何使用鼠标、键盘,如何浏览网站,如何存盘,如何复制文件等,待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后,再讲授版面设计等较深、较难掌握的内容。

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积极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前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潜能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要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调动他们各种感官的参与,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兴趣浓厚,就会有更多的自主学习行为,所以教师要注重将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提高,从而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学习。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爱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爱好。”浓厚的学习爱好,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可以说,爱好是探求知识熟悉事物的推动力。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会对某一问题的关注上升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突出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地方。例如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实际上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教师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搜索功能,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什么问题比较感兴趣,是不是特别想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者是更多的信息,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就可以教给学生进行信息搜索的方法。由于前期经过了铺垫,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就会更加认真,而且在掌握了基本方法之后,他们很快就会运用其探索更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表现得非常活跃,非常积极。所以,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特点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也会借助信息搜索这个工具,更好地探究各个领域的学科知识,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不同的领域有更加深入的探索,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将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要体现出学科的特点,只有讲解是不够的,更多的还要在讲解的同时,或者是讲解之后让学生学会操作,只有经过操作,他们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很多时候不经过操作,学生就不能够真正地理解相关知识。如教学Word文字处理、图形处理时,教师先结合演示讲解文字处理和图形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教师在此期间进行课堂巡视,以便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提出问题或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帮助解决。如果发现有的学生很快地完成了任务项目,就可以给他们提出更多的任务安排,以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为分层次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信息基础。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要趋于合理、趋于科学化,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水平改革创新教学实践工作。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从宏观上掌握这门学科的特点,做好教学计划。对于教学的具体方式,要不断创新改革,以提升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向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4).

[2]杭晓峰.创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路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3(3).

作者:孙春玲 单位:河北省任县任城镇北街小学

第三篇:伙伴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

摘要:在小学阶段开设的所有学科中,信息技术因其特殊性,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差别性和一定的技术性,经过长期的实验发现,“伙伴教学”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中是值得借鉴的。现就“伙伴教学”的具体定义和作用、教学策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伙伴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小学是教育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是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知度、熟练度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知识把握度还不够强,认识机能还不够成熟,所以一种简单而高效的“伙伴教学”方式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中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一、“伙伴教学”的定义和作用

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教学与学多是师生“一对一”的模式,而“伙伴教学”是一种比较活跃且多类型化的高效教学模式。“伙伴教学”即是一种学习活动,是学生在课堂之中或者课堂之外进行的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这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在“伙伴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流没有距离感,“小老师”儿童化的语言也便于理解、消化,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无形中也能增加学习的乐趣。信息技术中的“伙伴教学”是在这些小学生之间建立起来的一个特殊的学习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学生中的“小老师”是那些对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也就是“小高手”。他们利用课外空闲时间,帮助知识掌握薄弱、操作技能欠佳的同学提高。这种既存在伙伴关系,又带有师生色彩的友好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了教师授课压力,也有效改善了班级这个小团体间的友谊,对小学生今后的人格形成,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伙伴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进程相对紧张的小学生群体,时间非常宝贵。“小老师”在接受培训及对其他同学进行辅导时,必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想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本身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自己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机会也会被占用,“小老师”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的收获并不是很大。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性,学习经验也比较欠缺,在辅导其他同学时,会出现对疑难问题难以解决或者理解不深刻的情况,尤其是在比较困难的信息技术教学上。

三、“伙伴教学”教学策略

(一)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前提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基础知识的。在进行“伙伴教学”之前,应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效是不一致的,但是基础知识的把握可以在同一起点上。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授,比如《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甘教版)》相关的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认识、Windows窗口操作、文字处理、电脑绘画等最基本的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只有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操作技能相对娴熟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展开“伙伴教学”的模式。

(二)注意观察,精心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平时教学中,应仔细观察,通过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上机操作表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发现并挑选适合进行学习辅导的学生(小高手)。在确定好“小老师”之后,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和辅导,并不定期对他们进行考察,确保挑选出来的学生能够完成辅导的任务。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教学互动,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学演示、作业点评,或者利用广播教学软件在教师机上进行教学任务完成过程的演示讲解。以培养这些“小高手”帮扶其他同学的能力。

(三)完善辅导机制、增加辅导内容

因为学生之间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各自擅长的知识点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所以改变辅导机制很有必要。比如,张三同学擅长Windows操作,可以专门培训Windows模块;李四同学擅长word文档编辑或者表格制作,可以专门培训这方面的知识点;王五同学在电脑绘画方面有独到的悟性和天赋,可以在电脑绘画方面进行专门培养。在实施“伙伴教学”活动中可以分别安排他们辅导相关部分的知识点。此外,还应注意到在推进这一模式时注重整体发展、共同学习、成果共享。在这些学生中,可以尝试进行高一级的“伙伴教学”。知识点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只有确立一个整体的、科学的、兼容并包的辅导机制,才能有效提高班级这个团体学习的整体效果。

(四)明确学习目标及任务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很容易出现混乱、散漫、无的放矢的现象。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和相应的教学任务,这就是共同的“目标”。比如,在“伙伴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能够正确把握并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点是共同的辅导目标,所以在不同的教学中,都应该贯彻“基础掌握—高级知识学习—实际操作训练—再高级学习”这一主线,如Windows基础知识学习到计算机实际操作再到进一步拓展课外知识这一过程。总之,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各个领域都要自己去了解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小学教学具有性质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独特性,这是一种大规模的学习活动而非单一的学习群体。学习目的不具备单一性和利益化,但又是十分必要的学习活动,是受益终生的学习过程。“伙伴教学”在现今教学中的运用还未完全普及或趋于成熟,存在的一些问题急需信息技术教师研究解决,如果在这一策略实施过程中,能够设计一个比较全面的、可行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将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丽霞,张立新.“伙伴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3(1).

[2]陈德镖.小学信息技术课同桌互助式学习的研究方案[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3).

作者:冯延平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会馆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