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心理机构不规范、师生配比不足、教育内容枯燥、网络平台利用率低等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理念和原则,结合线上线下二元模式,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中心,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依托,以“网络平台、干预体系、互助联盟、普及教育”四大模块为载体,构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互联网+;网络平台;建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自30多年前开始之后,经过萌芽、探索、初步发展、快速发展阶段,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出台,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1]。“互联网+”时代鼓励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期需要结合新的需求、新的变化,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一)心理机构发展速度快,但建设不规范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自1988年以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因为大部分高校按照要求而设立。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差异较大,各校发展不平衡。有一些是硬件配备不足,有一些机构命名不规范,有一些没有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配置专业人员(即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不小于1:4000),还有一些没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二)心理教育队伍庞大,但教师不够专业
高等职业院校一般没有设置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以下人员担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基本上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不多。
(三)教育内容单一,学生认可度低
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都会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很多活动内容比较枯燥,有特色的活动较少,学生记忆深刻的活动不多,心理咨询普及率不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将近80%的同学首先向朋友倾诉求助,仅2.5%的同学会向心理咨询师咨询。有些同学表示,有时候去咨询室找老师的时候,老师太忙或不在,长此以往,学生就对心理咨询失去信心。
(四)心理教育意识良好,但保障不到位
高校各级部门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但是大部分人还停留在意识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很多保障措施没有到位。例如,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科学认识,仅当教育就是照本宣科或谈心聊天;有一些学校心理课程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员分开管理,对心理从业人员缺少发展和激励考核机制;学校和各二级学院缺乏配套的资金支持;有一些还在场地和设备方面存在问题。
(五)网络心理平台良莠不齐
每个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和特点,虽然国家要求各高校建立网络平台,但是很多平台没有校本特色,或者购买的商业平台不能满足管理需要。有些平台仅用于心理信息,有一些仅用于咨询或测试。在各大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没有考虑心理教育这个方面,造成信息零碎化,使用频率不高,没有联动作用。
二、构建“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要求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与、教育部等共22个部委联合发文,出台《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到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可见我国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二)“互联网+”的时代要求
互联网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其中手机网民7.24亿,占比96.3%,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2]。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互联网+”的提出带动了各个传统行业的快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也需要创新教育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焕发出新活力。如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迈向新时代。
(三)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虽然经过多年的普及教育,大家都了解了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但是同学们对线下心理援助还是有所避讳,他们有网上交流的心理需求。网络平台的隐匿性、平等性和开放性,使广大学生更喜欢在网络上交流信息。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碍于脸面不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面对面地咨询,更愿意通过网络表达情感。在网络上他们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构建“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必要的。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理念与原则
(一)设计理念
国家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党政领导,共同参与。“互联网+”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加强朋辈心理辅导,构建适合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幸福的学科,致力于培养人们以积极的视角和心态来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事情[3]。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领心理健康教育,会让教育者更加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注重培养学生潜在的积极力量。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需要教育者转变传统消极心理的处理方式,用更加积极的眼光和态度处理学生事务。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不会仅仅关注人们的问题行为,注重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21世纪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再以心理疾病为中心,更加注重关注同学们的发展心理,与人本主义提倡的理念一致。朋辈心理辅导改变了以往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活动的情况,让对心理学有兴趣且乐于助人的学生加入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充分发挥同学们在心理教育方面的主动性。在网络上更能发挥朋辈组织的作用,由于同学们的年龄和生活背景类似,遇到的问题也差不多,所以同伴的心理引导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共鸣[4]。“互联网+”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互联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优势,结合线上线下二元模式,依据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面向对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依托,以“网络平台、干预体系、互助联盟、普及教育”四大模块为载体,构建符合发展要求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基本原则
1.保密性原则。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管是线上进行还是线下进行,对于学生的心理档案都需要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制度的保密原则。在网络平台上,必须加强技术保密和人员管理,确保学生相关信息不外露。2.平等互助原则。心理教育强调每个人都是有意识、有思想的人,就算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老师和其他的同学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通过尊重来访者的感受获得他们的尊重,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咨询关系。模式还强调朋辈辅导需要同学们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共同参与。3.开放性原则。模式注重发展性心理教育,所以在整个体系中通过多种渠道开放交流平台,在做好信息保密的同时,也可以让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助。4.全员参与原则。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多的只是辅导员和心理教师参与,模式需要全体教职人员、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人人关心关注心理健康,全方位多维度监督,真的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馈。5.实用性原则。模式的设计强调实用性,使用简洁方便的方式让每一个主体参与进来,特别增强网络平台的使用率,让平台可以更加适合高校的管理和普及。
四、“互联网+”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内容
“互联网+”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心理学结合,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依托,以学生为本,以“普及教育、干预体系、互助联盟、网络平台”四大模块为载体,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图1所示。
(一)干预体系:七级联动心理监控
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基础保障,高职院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依托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构建由寝室长、心理委员、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师(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家长、心理医生(医疗机构)等七级构成的联盟监控系统,如图2所示,平时由寝室长观察记录寝室成员的心理晴雨表,每周由心理委员汇总上报班级同学的基本心理情况,当同学出现异常时,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由不同层面的援助人员介入。与此同时,同学们平时的心理成长状态和危机干预情况都需要通过网络平台记录,实现学生心理档案的实时、动态管理。
(二)网络平台:连接载体
模式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依托校内网,对接教务系统学生基本的学籍信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搭建符合管理和教育要求的平台模块。1.心理档案管理。在国外,学生自入学开始就有相应的心理档案,在他们学习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查询到相关的记录。在国内,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但是建档工作相对薄弱。本平台在学生入学时就对接教务信息,通过心理普测和自测建立学生最初的心理档案,在大学期间随时记录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有异常的同学,需要详细记录异常情况、干预措施和效果等内容,完善学生的心理档案。管理人员还可以对心理档案进行分类管理。2.心理干预管理。大学生心理干预七级联动监控体系需要依托网络平台进行报送和管理。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制定上报表格,人工填写汇总,每个月上报,信息会出现延时和记录不全,也不方便后期查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报送管理,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在外实习的毕业生更方便。心理干预管理给予不同级别的人不同的权限,利用热点统计和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筛选,将有异常的学生及时通知相关的干预人员,以便快速地做出反馈和干预。网络平台可以让干预体系做到全覆盖、高效和及时。3.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网络心理咨询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咨询的对象是人,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合理的咨询关系[5][6]。但是在网络上,咨询者既真实又虚幻,咨询师在咨询时需要全方位了解咨询者的情况,但是网络咨询时看不到对方的表情,所以有时候可能会接收一些错误信息。本平台的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在所有在校学生的心理档案基础上,只要有同学通过网络咨询,咨询师都可以快速查阅到该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可以根据以往的历史情况进行鉴别。网络咨询可以根据学校安排,给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排班,提供QQ、微信、BBS、留言、邮件等可以咨询的方式,当有学生通过以上方式咨询时,智能链接该生的心理档案,给咨询师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咨询结束后,咨询师通过网络及时将咨询情况记入学生心理档案。4.心理互助分享。朋辈心理辅导在美国非常普遍,它是指经过选拔和培训的非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向同龄人提供帮助的过程,当然这些朋辈咨询师需要受到专业人士的督导[7]。在国内,朋辈组织比较落后,由于高职院校基本上没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所以朋辈咨询师更是参差不齐,但是朋辈咨询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又有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心理互助分享模块通过网络平台设置情绪宣泄墙或留言板,同学们可以将困惑或情绪写在上面,朋辈咨询师或其他同学看到后可以提供意见建议。当发现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时,第一时间反馈给专业人士。5.心理案例库。虽然网络心理咨询和心理互助分享都可以给同学们提供答疑解惑的渠道,但是同学们有时需要一些更加快捷的答案,心理案例模块建立一个大学生心理案例库,囊括各种不同的贴合学生实际的案例描述和心理解答,同学们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查找到相关内容的案例分析。6.心理知识家园。心理知识家园模块提供一些心理书、心理电影、心理游戏、心理美文、心理常识及心理调试技巧等方面的内容,通过APP和微博、微信公众号推送。7.网上心理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很多大学已经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互联网时代,更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秀资源进行授课。本模块可以提供网上心理课程的接口,将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相结合,整合多样化的心理课程资源,让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知识。
(三)互助联盟:运行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希望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需要全员参与。根据学校实际成立心理部、心理协会、朋辈组织等相关组织,选拔对心理知识感兴趣且有胜任能力的同学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让他们以同龄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同学们认识自我,快乐成长。线下采用不同的主题设定互助小组开展活动,线上依托网络建立心理互助QQ、互助微信、互助微博、互助邮箱、互助论坛等同学们比较喜欢的平台,在这些平台里除了受过训练的同学给予答疑解惑外,其他热心同学也可以积极参与提供帮助,形成“助人自助,快乐成长”的氛围。
(四)普及教育:基础保障
大学生心理健康基础普及教育在课堂,学校除了开设必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外,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选修课,例如积极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影片赏析、性心理、消费心理学和拖延心理学等。课程设计时引入互联网思维,利用蓝墨云班课、雨课堂、云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打造精彩的课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除了基础课堂教学以外,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讲座、心理宣传品设计大赛、心理电影展播、心理团体素质拓展、心理沙盘游戏和心理主题班会等,通过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体验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五、结语
国内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资源匮乏、内容枯燥、信息延时、机构不健全、系统集成性差等问题。“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学生的真正心理需求,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所有参与主体组成联盟战线,实时监控心理动态,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帮助学生实现助人自助、积极快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曦,陈少平.近三十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综述[J].武夷学院学报,2015(10):59-66.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8].
[3]刘艳,蒋索.学校环境中的积极行为支持———一种可借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0-30.
[4]何思彤,葛鲁嘉.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时代转向的理论条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40-43.
[5]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6):81-86,111.
[6]王佳利.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58-60.
[7]周莉,雷雳.美国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5):51-53.
作者:陈娜 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性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尤其民办高职院校。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性,借以推动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标志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则从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教育活动体系建设和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五个方面做了更进一步详细的规定。[1]从现状看,公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态势良好,民办教育普遍滞后,民办高职更甚。这与我国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相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学历层次以专科为主,大陆在2008年秋季才开始四年制本科教育,且录取线一直较低,属于第四批。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招生一直存在录取率高,报到率低的主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就业结构矛盾越发突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1999年大学扩招后的600多所“专升本”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职业技术学院,做现代职业教育,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2]高职教育渐受学界关注。国家教育部对民办高职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也越规范化。在发达地区,民办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响应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但由于各种原因,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同度较低,同时民办院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民办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展缓慢。但民办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
现有研究基本上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为:新生入学适应、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等。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的特殊性,使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一些特殊性:
(一)认同感低
民办高职院校录取线低,社会认同度低。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在校生数密切相关,在学生管理上采取“宽进宽出”策略,从而影响了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部分的导致了社会对民办高职教育的歧视。民办高职院校是高校录取的最后批次,且经常第一次录取不足,进行补录。对学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入学适应上,民办高职院校很多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较低,特别是与本科院校尤其是公办院校的同学攀比后,进一步降低自我认同感。而这会影响学生的在校表现。2.在就业问题上,高职毕业生只有学历证书没有学位证书,民办高职多数是大专学历,学生会遭遇学历歧视。这种情况也导致学生认同感低,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在校三年浪费时间和金钱,拖欠学费,放弃毕业证。面对这种情况,有学界人士提出为高职生设立工学学位。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这样一种方式和仪式,提升高职生认同感,同时期望纠正社会观念、消除职教歧视。
(二)人际关系复杂化
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一直为社会所诟病。生源素质问题多样化,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是:1.民办高职录取线低,学生易被贴上“差生”标签。除了极少数学生是自身特殊原因,极个别是发挥失常外,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很多学生将精力转向社会交往方面,他们往往是中学教师眼中的“差生”,但相较于“优等生”,他们更善于人际交往。2.民办高职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在校内交往的问题。他们的一些昔日好友已经踏入社会,所以人际交往会涉及一些与社会人员的情感纠葛和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
(三)情感问题多样化
大学生的情感问题,最受关注的是恋爱问题。民办高职生的恋爱问题比较多样化:1.大学同学间的恋爱问题。2.中学时代所受的恋爱创伤。3.中学时代的恋爱关系在大学新环境经历分手、“劈腿”,另一半未能继续学业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惑等。
(四)学业抉择更现实化
职业教育的职业倾向明晰,专业设置也是极力迎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民办高职生及其父母对于专业选择更多考虑职业的前景,而不是个人兴趣和爱好,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矛盾冲突。有学生也会因为有其他职业方面的选择而中途放弃学业。
二、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上述原因,呈现出以下特殊性。
(一)心理健康工作面对问题的特殊性
1.民办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使得民办高职心理健康工作者相较于其他普通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会面临一些特殊问题。2.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是中学里的所谓“差生”,在以高考升学率为指挥棒的教育环境中,他们很难受到重视和欢迎。因此有些人在中学时期对于教师的态度就少了些许尊重和崇拜,有些甚至对教师有抵触情绪,进入高校后他们更期望教师用一种走下讲台、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民办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工作中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了解他们在网络等高科技世界里的流行用语。3.很多高职生是来自于农村,相对而言,传统文化、习俗观念在农村力量比较大,俗语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也需要更多的去了解当地传统风俗习惯和观念。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缺乏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近30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民办教育的发展晚了近10年,且由于体制和资金来源方面的限制,民办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配备相对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体现在数量上,师生比相较于美国1999——2000的1:1681.5[3],台湾的1:1500,香港的1:1000,师资力量显得严重不足。[4]一些高校采用辅导员作为兼职人员的方式来弥补师资力量不完善的状态,但是在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相当不稳定,经过一些尝试性改革,有些民办高校用班主任来代替大部分辅导员,以寻求学生工作人员的稳定性,但是这些专业课教师兼任的班主任,本身教学任务繁重,学生事务性工作多,很难有精力顾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体现在质量上,在我国,民办高职教育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引进高质量的人才,而现有的专业工作人员也很少有机会在专业上得到再培训和提升。一些非专业的兼职人员很少有得到专业培训,对待学生问题更多的是采用德育工作方式或者自身经历等进行说教,少数对心理健康工作比较热心的兼职人员也只是能做到初步的倾听和理解。这种状况部分的导致了学生对心理健康工作的不认可,也使得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帮助。
(三)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和支持贫乏
民办高职教育由于条件有限,招生、教学、就业是优先考虑的方面。一些民办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开设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也配备了心理咨询室,但很难达到专业化的要求,只能因陋就简,心理测试的软硬件也欠缺。心理咨询以个体咨询为主,一些心理健康校园活动、团体活动很难开展,有些也只是流于形式,在学生中不能真正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三、展望
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造成的,只能通过各界人士不断努力去推动它向前发展。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讨论:
(一)微观层面
1.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要在现有条件下不断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和技巧,丰富课堂内容,并通过积极开展工作获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努力推动心理活动月,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等的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2.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去开展对学生的服务,例如,微信、QQ、E-mail等。也可与校外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合作机制,转介有需要的学生。3.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开展相关培训,利用朋辈辅导的力量,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形成心理健康预警机制。4某些特殊情况,必要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积极沟通,双方配合。
(二)宏观层面
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引导,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育部办公厅,2011(02)
[2]冯铁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政策建议.湖北大学学报,2008(11).
作者:李红梅 单位:广东南方职业学校
第三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更加严格。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学校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我国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求青少年有较强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更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办事能力。当今社会上出现这样一个现象:高职学历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安全感,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不当,严重的会有严重的抑郁症问题。还有的高职学生价值观扭曲,做出一些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会讨论现阶段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然后分析在新媒体时代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最后对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提出建议,帮助当代大学生有良好的心态用心生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创新研究
引言
我国的大学生分为高职生和本科生两类学生,高职生是国家为了培养高能力,有一定技能的学生,本科学生是国家为了培养出高素质高修养的学生。但高职的学历较本科低一层,所以有的高职学生心理会产生自卑心理,感觉自已作为高职生会被轻视看不起。有的高职生情绪易波动,叛逆心理强烈,对与一些事情很敏感,易冲动,这样的心理素质会导致他们做出不合理的行为。近年来,高职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做出自杀、抑郁、杀人、强劫等恶劣性质的事情,这一问题引起全社的关注,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能快乐健康的走好人生路。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高校领导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的培养。
1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每个人都会有青春期。青春期的叛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要进行心理安全教育的指导,将叛逆的学生拉回正轨,以便健康成长。大学生成熟向比较强,但自我健康意识较差,一不小心便会沾染“黄赌毒”勾结社会不良少年。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教育,很可能会误了他的一生,不仅是对学生本人的一种伤害,更是对社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心理安全教育在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是引导大学生走向正轨的重要引擎。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恋爱观
大学生谈恋爱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新法规的,大学生结婚福利多多。但大学时代的恋爱能走到最后的有多少,三分热度是怎样的存在?男孩和女孩分手了,女孩痛不欲生,割腕,跳楼,喝药,各种方式手段,为了一个人,结束自己的大好人生。这就需要发挥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珍爱生命,生命是父母给的,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放弃生命,不值得。如果女孩懂得了相关心理安全教育知识,就不会轻举妄动,做出死的决定。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父母和朋友的伤害。因此,早日学习心理安全健康教育知识,珍惜生命,让生活丰富多彩。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对未来充满信心
大学,也许不是你中意的学校,但野心一定要有。来到大学,陌生的环境,同学的攀比。你的梦想早已抛之脑后,在心里安全教育知识里,你知道了人性的弱点,知道了人存活的意义,懂得了生存的价值,那就是不让将来的我后悔曾经颓废的自己。在心里安全教育知识学习后,你开始奋发向上,努力使自己更优秀。是的,你成功了,成为了人人向往的成功人士。因为你的不自暴自弃,因为你的坚持,更是那份执着的心,让你成为幻想中的自己。学学生安全教育知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自信成长,杜绝不良嗜好,使自己更加优秀,书写人生的巅峰之作。
(4)解决学生的心理自卑问题,对自己有信心
大学时代的学生都有较强的攀比心理,攀比心理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自卑问题,女生因自己没有好的化妆品,漂亮的衣服而自卑,男生因自己没有金钱而感到自卑,这些自卑心理如果不改变,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有位高职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大学第一次走出家乡。看到城市里形形色色的人们,不禁悲叹自己的命运。别人穿着名牌,自己穿着地摊货。别人化着精致的妆容,自己像是天鹅湖里的丑小鸭。从此,再也不与人交流。有天,学校开展了关于心理安全教育的讲座,讲座上举的各种例子使同学豁然开朗。女孩觉悟了。每个地区的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也许我的不协调正是这发达城市的一股清流。穿名牌怎么了,能抵御风寒即可;化妆怎么了,内在气质才更重要。我是丑小鸭,但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
2利用多媒体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的措施
(1)利用多媒体网络为学生设置心情交换站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网络的发展,让人们能更快更准确的了解到社会问题,人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社交软件可以有效和家人朋友进行沟通,增进感情。在高职校园里,学校领导可以在学校设计心灵交换站这样一个平台,每个同学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在这个平台进行讨论。可以匿名讨论,这样既保护了同学的隐私,也增加了平台的安全性。同学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吐槽出自己最近的烦心事,可以让别的同学给自己提供解决办法。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会解决学生的遇到的问题,也能让学生通过解决别人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当同学们利用这个平台及时的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他的心情就会舒畅,就会因减少心理问题做出不合理的事情发生。
(2)建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导中心
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导中心由学校职能负责人、各学院负责人和专职心理教师组成,总体负责全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指导中心要积极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加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及环境建设,对兼职心理辅导员和全院阳光天使进行专业培训,开展丰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经常汇报,反应学生的情况,做好工作总结。
(3)在班级内成立阳光天使小组
每班设男、女阳光天使各一名。阳光天使作为班委会成员,负责对本班学生进行心理知识宣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向所在学院的心理咨询指导中心汇报。各班阳光天使要密切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每月需要定期对本班同学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排查,要主动与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接触。要特别关注那些因学习、生活、情感等问题引起情绪波动大、行为反常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目前承受压力的状况。并将可能存在的心理隐患向学院领导汇报。
3结语
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高校领导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了,他的价值观就会正确,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的指路灯。心理健康也有利于让学生有开朗的性格,良好的面对生活的态度。高职院校的领导一定要合理利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用多媒体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向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4):62~63+67.
[2]万虎.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0):143~144.
[3]赵驰轩.创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0(33):86~88.
[4]蒋灵芝.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4).
作者:王国苏 单位:运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