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分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本文针对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其进行培养的必要性,并且对于怎样才能有效促进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高职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在我国高职大学生当中,贫困学生占到了百分之二十左右,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在生活学习中都能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贫困大学生出现了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他们的精神面貌,还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偏执心理以及人格的不健全。而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显示,一个人如果具有积极的观念,就会具备比一般人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并且在面对压力、损失时也会更加淡定和轻松,就算是处于再差的社会环境也可以应对自如。而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组织系统、积极人格特质就是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的三个内容。所以,高职学院对贫困学生不能仅仅进行经济救助,还应该提供心理救助,而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怎样展开,就是我们应该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进行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贫困生的异常心理
1.1焦虑过多
人们在预感到会出现不利情景时产生的一种综合情绪体验就是焦虑,其中包括不安、恐惧、紧张、担忧等等,焦虑是一种非常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经过相关调查发现,在贫困生当中存在焦虑倾向的学生占到了百分之二十二,并且在焦虑水平上,贫困和非贫困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贫困生的焦虑来自几个方面,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学校,还有的来自社会。来自学校的焦虑是因为贫困生希望自己能够在大学校园中全面发展,会参加很多的活动,加入很多的社团,但是贫困生一般都会勤工俭学以减轻经济压力,还要好好学习以减轻学业压力,所以很难平衡好几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焦虑心理。来自家庭的焦虑一般都是因为经济上的困难,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很大,在压力下就更想在学业上好好表现,但是却不一定能实现,从而产生焦虑心理。来自社会的焦虑则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上,通常贫困生都是肩负着整个家庭的希望,所以为了更早地分担家庭的重担,贫困生都是希望尽早顺利就业,由于家庭条件所限,贫困生的人脉资源、就业经费都很缺乏,就业困难就会很大。在遭遇多次失败之后,贫困生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失落感,焦虑心理也就随之产生。
1.2盲目的自尊
有些贫困生因为自己寒酸的外表和贫寒的家境而自卑,从而产生较强的自尊心,甚至是虚荣心,在和老师、同学的交往过程中过度敏感,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甚至认为这种帮助侮辱了他的人格。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有虚荣的表现,比如在生活费并不充足的情况下,节衣缩食购买一些昂贵的名牌服装,为了在他人面前证明自己并不寒酸。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缩小和同学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融入同学们当中。但是这些现象恰恰反映出了贫困生脆弱的内心,需要得到关心和呵护。
1.3恋爱困惑
到了大学之后,同学们都来自全国各地,同学之间因为各自家庭经济情况的较大区别,在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上都会有很大的差距,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贫困生的心理失衡,特别是在学生恋爱之后,就会产生很多的恋爱困惑。贫困大学生通常因为生活费的不充足,就不能通过物质方面来表现和装饰自己,比如,贫困的男生没有多余的钱买礼物来讨异性的欢心,而女生则是没有钱来买好看的衣服和化妆品。因此,一些贫困学生处在恋爱的矛盾困惑中,难免会在恋爱中遭遇挫折和失败,这样就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从而造成贫困生不敢再去追求爱情,甚至会回避与异性交往。
1.4不良的人际关系
通常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人际交往范围都很狭窄,对人际关系也都很敏感,只能被动进行人际交往。通过相关调查显示,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贫困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和同学们相处,而百分之三十二的贫困学生则不愿意主动和别人交往。因为存在自卑心理,这些学生往往游离于集体之外,有一些贫困生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施舍,所以在内心深处就设置了一道屏障来防御别人。而有些贫困生因为害怕自己的家庭情况被别人问及和了解,就会尽量回避和别人的交流。与此同时,贫困生在其他学生的眼中,通常都被标签化了,认为贫困生都是敏感自我、肤浅无知、羞怯懦弱的。通过这种标签的长期影响,贫困生也会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认识,从而逐渐失去自信心,不愿意甚至是不敢在把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表达出来,逐渐失去和人交往的兴趣和信心,最终导致自我封闭。而这样更加强化了关于贫困生肤浅、羞怯、敏感的认识和评价,从而使别人对贫困生的偏见加深,更加排斥他们。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贫困生受到排斥,变成了一个更加孤立的群体。
2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必要性
预防是一种措施,是为了尽早了解问题从而减少问题可能会造成的消极后果或者是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而采取的措施,这也是积极心理学所提出的一项理论。促进健康就是指通过个体能力的增强,使他们在生活中自觉采取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的风格。也就是说,为了使个体保持心理健康,预防和促进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个体的发展,促进健康更加有效。而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高职贫困生,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努力学习并且发展自我,因为他们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想提高高职贫困生的整体素质,发挥贫困学生的个体潜能,只关注他们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只有在满足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会产生足够的活力以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这是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低层次的需求满足程度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相较而言,较低层次的一些需要(如安全、生理等方面)受到贫困的影响会更加直接和容易。但是,马洛斯同时还提出了,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内可能会受到各种需要的激励,而个人差异会影响到人的层次需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产生变化。虽然并没有很多贫困对个体心理积极影响的实证研究,但是有些研究显示,贫困可以使个体产生一些优秀品质,使他们学会怎样积极、成熟地面对贫困的状况,保留一些传统美德,如吃苦耐劳、奋发图强、明辨是非、勤俭节约等。所以,对高职贫困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3.1注重团体教育
我们根据贫困生群体的一些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形式,让他们能够认识自己、调节情绪、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这种形式就是团体教育训练。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行为上的问题,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有效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够进行全面、和谐及充分的发展,这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且这也为贫困学生的个体行为提供了引导,有效激发了他们的生活动力,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项议题。
3.2注重有效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制造机会鼓励其他同学主动走近贫困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且了解他们的生活。还应该鼓励贫困生走出自己的圈子,和其他同学积极交流和互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群体活动,缓解他们的压力,增强他们的自我悦纳感和人际交往的自信心。要理解、包容和接纳贫困生的一些缺点;肯定、赏识和赞扬他们的优秀品质。
3.3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
积极的人格品质是由积极的体验形成的,而积极体验则是在积极的环境中产生的。积极心理学认为比起心理问题的解决,帮助人养成积极的品质更加重要,积极人格品质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对美的欣赏、公平、好学、感恩和宽恕等等,必须具备积极的认识和积极的心态才能拥有这些积极的人格品质。所以,对贫困生加以必要培养,就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家庭贫困是现实,但是这种困难并不是由他们造成的,所以不需要为了这些问题而自卑,也不需要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的困难,相反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此外,要让贫困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迎接生活的挑战;让他们学会感恩,克服自卑感,积极培养自己的积极品质,从而使自己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作者:邓如涛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4BXSZ017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性高职学院贫困学生心理援助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林金辉.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教育[J].教育研究,2003(8).
[2]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医学与社会,2003.16(1):52-54.
[3]齐平,项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及其实践.医学教育,2004(3):18-19
第二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内容提要]
新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足发展与和谐校园、和谐新疆的构建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新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
新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大学校园自杀事件及极端行为逐年增多,“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随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新疆各高职院校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中,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制度建设等因素不同程度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新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足发展与和谐校园、和谐新疆的构建急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一、新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专业型教师队伍稀缺
通过访谈、走访、调查了解到,目前新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管理职能型队伍,主要挂靠团委、学生工作处或宣传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专、兼职教师和各二级学院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共同担任;二是业务教学队伍,主要挂靠在教学业务部门(思想政治教学部、马列部和基础教学部)。85%以上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类型都归在第一种类型(管理职能型队伍),挂靠在教学业务部门的不足15%,笔者学校就属于这一类;三是专业型教师队伍,这种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独立设置的专业型教师队伍几乎没有,而这种类型恰恰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长足发展和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
(二)兼职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因专业型教师队伍欠缺、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半由兼职教师来完成,而兼职教师基本是一线政治辅导员或是其他学科的专任教师,他们因专业素质普遍较低而难以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乏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沉淀和积累。这些兼职教师或学思想政治教育,或学中文,甚至有些还是学汽车、物流、会计等专业的,只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曾被学校派出参加过短期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缺乏深厚、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较高的心理咨询技能技巧和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工作中只能流于表面,不能系统深层次的帮助到学生。二是自身的心理素养不够成熟、内心不够强大。这些兼职教师“80后”居多,甚至还有“90后”,年龄小、经历少、阅历浅、缺乏挫折磨练,自己刚从校门走出,正向着教师的角色转变,尚需自我调整和完善,而此时,学生管理工作繁忙琐碎,自我成长与工作上的双重压力使得自身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和困惑,他们也同样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又如何能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指导师呢?
(三)专兼职教师比例严重失调
新疆部分高职院校配备了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建设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但在这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比例严重失调,且队伍不稳定。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师生比应是1:3000,条件充分的学校可以提高到1:2000,而新疆高职院校基本小于1:6000,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严重短缺,同时这些专职教师还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其次,面对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学生数量庞大;第三,要策划、组织、指导、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9月迎新”、新生心理普查等活动。这些活动使得专职教师应接不暇,力不从心。除此之外,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队伍还时常发生变化,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这些都直接制约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四)少数民族教师甚少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新疆各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大约占据50%左右。而据调查,新疆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中,汉族教师约占85%以上,少数民族教师人数不足15%,有的学校甚至更低,这种比例明显和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不匹配。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中发现:由于民族区域、特点、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困惑、冲突以及心理问题也具有民族特点。要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好是由具有相同特点的少数民族老师来咨询和指导解决,但目前新疆各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少数民族老师很少,这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成长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严重影响和谐新疆的构建。
(五)专业角色认同不够
各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认可和重视,对其专业性的角色定位认识很模糊,没有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条件。如:部分持有心理咨询师证的专兼职教师无法定期适时地进行能力提升培训,缺乏个人发展条件;心理咨询中心功能室的建设不到位,资金没有严格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生均10元投入;又如心理咨询师值班费(含心理咨询)的核算,能否和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值班费相提并论,缺乏明确专业标准。
二、对新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独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
因新疆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尤其是内地高校相比,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应有针对性、实效性,在机构隶属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就得给力。一是独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不从属任何学工管理机构或教学业务部门,与团委学生工作处并驾齐驱,由学校主管领导直接负责,工作职能辐射二级学院学生管理部门;二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职能,在组织建设、业务培训、活动策划与实施、资金使用、人员调配等方面具有一定自主权和管理权,保障其工作通道顺畅有序;三是建立并完善三级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班级心理朋辈团队。这样,可充分激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其愿意施展能力与才干,更好地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二)切合实际,按师生比规定配齐专职教师人数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至少为1:3000,但据了解,有的高职院校万名学生才配备了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离上级部门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相距甚远。各高职院校应保证足够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在专职教师的配置上,应按照“少量、精干”的原则,可按师生比1∶3000比例的规定或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
(三)提高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素养
对于绝大部分新疆高职院校来说,在短时间内配齐配足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是不太现实的,那就需要从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着手,毕竟他们还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但是一定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多方面培养与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与技巧。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选聘一定要把好入门关,首先考虑的是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或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的人员;其次考虑对心理学有兴趣、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富有责任心并且自身心理状态良好的人员。选拔好人员后,还要加强对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与管理,要尽快对他们进行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的短期强化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方法,迅速进入工作角色,顺利开展工作,后期鼓励他们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严格管理与考核,将其工作业绩与收入挂钩,激励他们努力投入心理健康教育事业。
(四)加强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培养
新疆区域性的特点,促使在新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必须考虑:首先要按民汉学生比例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少数民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少数民族教师更了解本民族学生的文化、理想信仰、思维特点、风土人情、情绪反映,工作中更容易上手,实效性更强;其次,加强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培养,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做好少数民族教师业务发展规划,不定期对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和培养,一是对心理学理论知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等基础知识的培训,二是对心理咨询技能、技巧、方法等技术性知识的培训,使得他们不仅拥有系统的基础型知识,而且拥有扎实的技能型知识。最后,少数民族教师必须通过专业资格审查才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之,要想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加正规和有效的心理帮助和援助,在新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心理健康师资团队是必不可少的。
(五)专业角色作用的发挥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关键是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角色作用。领导重视与支持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角色定位,一是学校领导干部要清楚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提高人才专业素质、综合素养、职业规划能力的重要举措,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着本质区别;三是明确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角色定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目标、方式、时间,进一步清楚他们工作地点、服务对象和专业技术上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只有领导重视了,加大投入,才能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心理健康教师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给他们的工作成效进行正确评估和认同。
作者:刘幼群 张之琼 沈洁 单位: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1号,2001年3月.
[2]宋歌.对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3):159-161,178.
[3]孙英.加强新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7(3):42-44,55.
[4]谢飞,张洁婷.浅谈当前高校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J].商业文化,2010,(8):239-239
第三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
【内容摘要】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理念下,除职业能力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本文基于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视角指出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高职教育;职业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6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6YB192)阶段性成果。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以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见长,旨在为国家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其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心理教育等都是缺一不可的。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决定了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心理健康素质作为人才的基础素质必须得到重视,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是促进其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要开辟校企合作、因地制宜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路径,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
一、高职院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高职院校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专业教学与实践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心理素质。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以不屈的精神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考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职业素质决定了其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坚韧、勇于担当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开创校园特色,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及提升办学声誉,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要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大方向,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做好心理课程教学、心理活动及普查管理、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等工作,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高职院校相对比较重视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于心理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将学生的人格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高职院校管理层和有关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特点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重视对部分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但对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预防工作却有所忽视。即使一些高职院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但其具体的教育工作不够规范,心理教育机构设制、人员配备、经费使用、场所建立等还缺乏一定的保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难以顺利开展。
(二)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尽管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大学和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有关政策和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堪忧。有实际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设立心理健康课程的高职院校中定期对心理工作进行考核的仅占约70%。说明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不够重视。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缺乏较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甚至有的院校没有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而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课程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制约了课程教育效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的欠缺也会导致其专业水平和咨询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影响心理健康健康的实际效果。
(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不畅通。一是部分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为选修课,课时安排不够合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不畅通。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不到位,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为了修学分不得不上心理健康课,教育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二是部分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二者在教育目标和工作方法上是有区别的。三是有的高职院校尚未建立班级心理保健员制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缺乏了解,反馈渠道不畅通。
三、基于职业素质培养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要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一是高职院校应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专门的心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统筹领导和管理把关。二是健全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如建立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展“普测建档、课程教学、咨询辅导、专题活动”等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和在宿舍设置心理信息员,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心理动态。这种心理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要全面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之成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转变以往“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养”的育人观念,培养出既拥有精湛职业技能又兼具良好职业素养的现代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是高职生顺利实现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保障,学生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除了重视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生涯规划,还应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容广泛,包括职业态度、职业兴趣、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包括智能要素和心理要素。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帮助其适应未来岗位工作需求。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高职院校一是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要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要增加心理健康教师的数量,在招聘人才时要进行严格考核,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二是建立心理健康教师考核机制,针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学水平、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确保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结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必须协调配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学校要积极整合校内资源,构建心理健康教学与咨询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学院—院系—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二是家长要重视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三是政府及社会团体协助高职院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岗位环境中的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其职业心理素养,为提高其职业素质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不容忽视,高职院校要结合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情况,积极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提高其职业素质。
作者:王美娟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应金萍,徐竞,庄朝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15:67~73
[2]郭沁荣.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J].学理论,2012,12
[3]杨丹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探究[J].知音•励志,2016,19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普及,网络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丰富,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充斥在网络环境中。高职学生作为年轻人,接触网络较多,而在这个年龄段,正是心理素质建设的重要阶段。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网络给高职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作对比,提出了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可以塑造高职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由此可以促进我国下一代的整体综合素质,也为我国下一代的发展铺好基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网络环境;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真人图书馆’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编号:2015SJB324)成果。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职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生活和娱乐。网络内容丰富、开放、自由,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可以正确引导并加以利用,网络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但是形形色色的网络内容吸引了更多的高职学生沉迷其中,甚至一些学生沉迷网游不能自拔,既耽误了学业,也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自我控制力比较薄弱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难以抵抗诱惑,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来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教育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给高职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网络信息的多样性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网络环境各种各样,内容也丰富多彩,既包含学习方面,又包含生活、工作甚至是娱乐方面。网络信息丰富,知识涵盖范围广,可以有效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加上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迅速性,使得一些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广泛传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和方法,可以有效辅助学生学习。
(二)网络空间自由开放。网络有其自身所具备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学习、开放交流,这有助于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容易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可以学到好多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弥补了学校授课的不足。
二、网络给高职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世界使学生内心空虚。由于网络世界有其自身的虚幻性,使得一些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甚至违法的事件也充斥在网络信息中。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不成熟,也缺乏判断的能力,很难明辨是非,因此,一些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学生大多数内心充满好奇,对未知的世界或者事情都想尝试,因此特别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甚至是上当受骗,使得学生内心世界空虚,缺乏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充实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二)学生过度沉迷网络。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一般都有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容易沉迷网络,尤其是一些网络游戏,经常掺杂着暴力、色情等内容,容易误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是情感世界。高职学生本应该是青春活泼的年轻人,却因为沉迷网络,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内心世界也越来越空虚,极容易导致学生心理扭曲,产生不自信、自卑心理,甚至容易出现精神恍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误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由于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各种正面、负面的信息都有,一些不法之徒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高职学生人生观不明确的特点对其进行迷惑和误导,比如一些邪教组织,经过一些包装,扭曲事实,将好的说成不好的,邪恶的说成善良的。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难以正确分辨是非曲直,容易被利用,从而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完全颠倒黑白,不分善恶,给学生的一生造成特别大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危害社会,危害人类,破坏社会和谐。
三、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净化网络内容和网络环境。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应该携手净化网络环境,明确网络警察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坚决将色情、暴力等违法信息消除干净,给网民一个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抵制不良诱惑,拒绝不法网络信息和网络内容,同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同时教职员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正确指导学生科学上网,家长也应时刻关注和关爱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不良因素也及时切除,争取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干净、积极向上的网络学习环境和网络生活娱乐的环境。
(二)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室。学校要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室,由于网络自身的便捷性和隐秘性,可以有效促进网上心理咨询室的发展。由于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一些羞涩难以当面向别人倾诉自己内心的疑惑和问题,可以向网上心理咨询室求助,因为网络不需要面对面,不需要互相认识,又有效保证了学生的隐私,使得学生可以没有任何顾忌地进行心理咨询。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课外生活,寓教于乐,多结交朋友,学会分享快乐和忧伤,从而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顺畅了,自然不会造成心理负担,也可以锻炼学生自信乐观的心理素质。
(三)开设网络心理辅导课。鼓励开展网络心理辅导课,可以请一些名师教授传授提升自我心理素质的方法,在授课中尽量理论结合案例,举例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的领会和吸收。同时还要讲解一些人际交往的案例和有利于沟通交流的方法,鼓励学生加强人际关系培养,从而获得更多的朋友,也学会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小秘密,不要自己闷在心里,形成心理负担。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看待人和事,积极生活和学习,不要偏信网络信息。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政府和部门要完善相关网络的法律法规,严厉惩罚违反网络秩序的行为,并且规范上网行为和网络信息内容,发现不法信息要及时处理,从根源上解决网络违法案件,同时网络管理员要加强审核,不要让违法的内容出现在网络中,尤其是高职学生经常使用的网页,软件,或者相关板块里。坚决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同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大家人人抵制违法网络信息,给网民建立绿色的网络环境。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信地生活和学习,学会表达内心的情感,将生活和学习安排的丰富多彩。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作为新时代的新媒体,其传递信息的速度快,内容广泛,由此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乃至娱乐都离不开网络,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加上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在现代生活工作中,更加难以脱离网络。现如今是一个信息的时代,网络的作用日益凸显,高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依然离不开网络环境,网络在帮助高职学生学习的同时,也逐渐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中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如何抵制不良诱惑,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社会密切关注的话题。本文也从不同角度剖析了网络给高职学生带来的利和弊,同时提出了有效利用网络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帮助高职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王超逸 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惠红.网络环境下“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求知导刊,2016,9
[2]周燕.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8
[3]焦彩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8
[4]郭志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策略[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5]田超琼,郭云飞,陈军娟.构建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时代教育,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