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6篇)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应用

【内容摘要】

微信公众号目前已经成为了当下社会咨询传播和舆论主导的重要媒介之一,学院自2015年6月开始,通过与成都了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学院微信公众号对学院内师生认证后就对内通讯和管理功能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在此基础之上,期望能够从单纯的信息与收集的功能中延展到学生工作的各个方向。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学院已有的微信平台基础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可以涉及的功能设计、应用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

微信平台;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拓展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6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的作用及实践研究”(编号:CJSFZ16-23)成果。

一、微信公众号在高校二级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新媒体已经是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个性形成、咨询收集都在新媒体的渗透下发生质的改变。在新媒体背景下根据新媒体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与改变,及时把握其特点,对于开展学生工作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极为重要。任鹏飞在2010年发表的文章中总结到,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满了机遇,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开放性强、灵活性和快捷性高、多变性和平等性的丰富以及自主性提高都促使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新的契机和可能性[1]。当然,不可忽略的事同样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面临着负面影响的危机,其中包括海量资讯信息对于无批判性思维和甄别能力的大学生而言很容易造成迷惘和迷茫,使其心理的感知判断与心理认同中产生迷茫,同样还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在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冲击下自我定位的丧失、与现实生活脱节、盲目自大或自卑等一系列问题[2]。微信公众号作为近两年兴起的新媒体平台之一,在近五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在2015年徐祖亮等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建设》中根据大学生对于微信公众号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平台的五大体系,分别是活动体系、服务体系、知识体系、互助体系以及危机预警和干预体系[3]。随着微信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所占成分不断加深,各大高校、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及其他二级单位均为所在单位开设微信公众号,而显然,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平台搭建中,高校二级学院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位功能以及宣传侧重各不相同。在宣传工作方面,二级学院的微信公众号主要以学院新闻动态和工作安排为主,具有学院特征性和学科特征性,而其在学生工作范畴中,覆盖面涵盖了学生活动、学科竞赛、奖助学贷和心理健康等多个范畴,而学校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则具有高度专业性。以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微信公众号为例,其推送消息多针对学生在学期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需求与状态,针对性地对心理健康中心相关工作以及心理知识进行普及和宣传,对于基本的心理咨询预约进行介绍和提供渠道。在对内功能方面,二级学院具有学生群体更集中化、辅导员对其微信订阅者了解程度更高的特点。二级学院因为其机构特点,其微信公众号关注对象多为学院在读学生,根据“成都大学建工学院”微信公众号2016年6月的抽样调查显示,有效关注者(即关注公众号后会点击阅读公众号推送)71.62%为在读本学院学生,19.59%为已毕业校友,剩下10%的成员包括本学院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在读其他学院学生。由此可见,二级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主体是学院在读学生。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关注者为全校范围的同学,由于腾讯公司在微信平台管理后台中的设置,所有关注者均以昵称作为显示代码,对于内容掌握和对象管理上存在着个体信息不齐备,不易点对点针对性开展工作,这也为心理教育工作开展设置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学院从2015年6月开始,与成都了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与其开发的微信管理平台进行链接,通过学生实名认证和学号绑定,结合表单推送和收集,将学院微信公众号功能进行扩展。经过一年的平台建设和用户推广,目前我院在读学生中共计绑定人数2,004人,其中2015级与2016级绑定率超过80%。通过前期摸索,对于今后学院微信平台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前景。

二、微信平台在高校二级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一)活动体系建设学院在开展相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组织相关的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情景剧大赛组织和开展等相关活动。在活动宣传方面可以通过传统微信平台消息推送的方式进行宣传和传播,而在学生活动报名时,通过微信平台拓展功能表单收集和提交,来进行高效的报名信息收集和相关意向调查,同时由于学院微信平台的实名制特征,可以通过学生绑定的手机号第一时间与学生取得联系,在活动开展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对象宣传的针对性,如针对新生开展的心理适应性活动、针对毕业生开展的毕业前心理调适讲座、针对在读学生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不同主题的活动,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区别推送消息,这也极大提高了活动宣传投入产出的性价比。

(二)服务体系打造。二级学院层面上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体系主要在于收集学生诉求并及时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取得联系和帮助。在这一方面,通过微信平台的实施调研和单向匿名特征(即学生提交诉求对于其所在班级和群体为匿名状态,而对于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则是实名对接),一方面能够确保学生在相对于自由的氛围中能够将其诉求自由地传达到学院层面,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学院在接收到相应信息的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对应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开展相应工作中具有高效、实时、准确的功能特征。

(三)危机预警和干预体系。在第二点功能的基础之上,当学院层面第一时间收取到具有危险信号的学生反馈或需求的时候,可以通过实名制信息第一时间联系到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班主任、同寝室同学以及其相关的社会支持体系成员,将其情况第一时间进行通报说明并且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有可能存在在生活中无法自由表达其诉求和所面临的心理危机,而微信平台的单向匿名表单功能能够为其提供一个相对而言自由和便捷的发泄渠道,同时也利于学院相关工作老师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和资料。在这种情况之下,学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较以往处于相对主动的局面,而不再是学生发生了危机事件之后心理中心和二级学院再前往开展相应工作的“救火”局面。

三、微信平台对内功能拓展推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宣传力度不足。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学院学生在关注微信公众号之后,对于原生微信公众号功能和拓展后公众号功能缺乏清晰的认识与理解。这一方面源于两个系统的整合和信息推送时共享同一公众号渠道的物理原因,另一方面也源于平台使用时间过短、宣传力度不足。因此,在未来功能推广和应用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平台的宣传力度,包括学生实名制绑定率提高、功能宣传和应用率提高,可以利用的渠道包括在学生干部中的推广、新生入学教育时的专题讲座、学院网站和微博的协助推广等。

(二)缺乏专门的运营团队。如果想要达到能够实时关注学生提交表单动态并及时分析整理,学院需要设立专门的运营团队来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建设和推广,这包括招募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团队建设和管理,并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分工和培训。

(三)联动机制不完善。在第二点的基础之上,要建立相应的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基于前期收集到的信息,设置上传下达的完善机制,并提前拟定危机发生时的联动机制和应对策略,以达到结合网络通讯和现实应对的目的。

综上,功能拓展后的二级学院微信公众号具有针对性强、实时度高、信息收集和推广便捷等特点,在未来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将逐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这也为高校学生工作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作为二级学院,如何妥善应用微信公众平台,高效开展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内的学生工作,则对学院学生工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网络宣传管理的能力以及相关工作技巧,才能够更好地将微信平台结合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与时代同行,为学生心理健康更好地保驾护航。

作者:舒愉棉 谢沣 徐涛 曾思澄 李烽 单位:

【参考文献】

[1]任鹏飞.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J].计算机与网络,2010,16

[2]冯志勇.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中国报业,2011,22

[3]徐祖亮,王健慧,王雅.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建设[A].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

【摘要】

新一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而当代大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也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好的影响,从而也会影响他们个人的自身发展,而引起这些问题的因素很多。本文将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寻求五个解决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原因;措施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对一个人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以及亲友之间的关系,邻里是否和睦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改变着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心理环境,自然对于大学生这个心理敏感的群体来说,影响更为深远[1]。当代大学生都生在新社会,长在新时期,家中老人和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正常的期待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添上举足轻重的一笔,同时家中父母的不和睦、争吵,甚至是家庭暴力都会影响到正常心理的形成[2]。

2.学校因素。现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多数都是应试教育,因此当代大学生都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同时在他们经历过的的中小学很大程度上都是重教轻德的教育,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忽视了他们在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同时在高中时期是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压力最大的时期,而这一阶段的他们有很多都没有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反而是让他们将这些在不知不觉中带到的了大学,也在影响着他们大学的生活,和自身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3.自身因素。大学生最为新一代的群体和社会力量,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而在他们追求个性和梦想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挫折和问题,而往往很多大学生都无法正确的面对和解决这些困难和挫折,从而会跟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行为都埋下了不小的隐患,甚至是他们会做出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更甚者会做出违反法律法规,危害他人健康和社会安全的事件。

4.社会因素。大学生之前生活和生长的环境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单纯的,而当他们升入大学后都开始或多或少的接受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他们会因生活环境和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差异,而使自己自己无法理解和接受,从而无法纾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和苦闷,也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可能会随波逐流,跟随着不好的社会现象和有一些不好习惯的人群,去做一些不利于自身成长发育的事情,从而也会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产生影响,不仅如此不好的心理状况也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改进措施

1.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邀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都有大批的新生被邀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2.加强当代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通过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很多都是因为自身承受不住来自生活、学习、工作、情感、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而做出的一些偏激的行为。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应该是我们主要的教育工作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心理讲座,组织学生们观看一些心理视频,甚至是组织他们自己编排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小短剧,让他们自己深入的去了解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何正确的去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也要让他们知道,当他们自己无法处理这些问题时应该怎样处理,怎样像自己身边的人去寻求帮助。

3.利用新媒体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个时代是互联网的新时代,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自然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他们日常的生活学习、购物出行、游玩都离不开互联网,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手机、网络、数据、wifi都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是他们绝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在与这些电子产品在打交道,同时他们也善于借助这些媒介,从网络上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去接触新鲜事物,去与他们的同学朋友联系沟通,他们也善于利用网络去拓展自己的人际圈子,去进行人际间的交往,自然,对于他们来说,网络上的事物比起死板的书本上的东西,更易于让他们去接受。

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希望作为我们未来社会和国家支柱的大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也有抗压和抵制压力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让这些问题可以渐渐的远离大学生,任重而道远。

作者:尚璐璐 单位:滨州学院生命科学系

参考文献:

[1]崔浩.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J].社会视野,2015(31):162-163.

[2]许同海,雷歧锁,王波,田新民.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及对策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3]杨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2).

[4]房超,刘凤娥.澳大利亚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建设的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0(01).

[5]刘放鸣.略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06).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近年来,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道德建设对于后期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有关部门针对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本要求》,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育,将现实实例应用到教育教学中,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同时为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心理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体验式教学进行了相关的背景分析,阐述了在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策略。

关键词:

民办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

相关数据表明,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近年来民办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其作为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中。由于没有采取适合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仍然突出。为改善这一现状,科研人员改革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增进自我认知,增强情绪管理能力的同时,加强引导他们的健康成长。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体验为教学核心的一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的新型教学手段,既能帮助学生走出现实的困境,又能加强大学生对生命健康的需求,从而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体系。

1体验式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体验式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是科研教育工作者针对当下社会格局,提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素质发展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其中心理课程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体验性,即该教育课程能否具有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体验效果以及体验心得。因此,为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教师们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生活情景,还原现实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建构教育意义。同时,体验式教学手段还具有以下意义:首先,教师们通过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减少心理问题与心理冲突的产生;其次,开展体验式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体验的动机,还可以产生深刻的心灵感受,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出困境的新途径;最后,教师们通过对相关因心理产生严重问题的案例分析,能加深学生的心理建设,让学生们更加尊重、关怀生命,提升生命意识,因此体验式教学改革还是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需要。

2体验式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

2.1教学目标的实现存在问题

当前,在我国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只有极少数的民办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基础性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的课程教育,采用体验式教学手段,提升心理道德建设,实现心理健康课的应用性。仍有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手段,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心理成长,制约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2.2教师队伍的专业程度不够

在体验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普通高等院校或省级教育院校的任课教师基本都是由经过系统体验式教学培训、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心理学教授担任的,而民办院系因为无法负担较为高昂的费用,因此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课老师通常是内部学院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在教学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心理感受与发展需求,不能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效用。

2.3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高

当前,素质教育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在体验式教学的热身、体验、分享这三个环节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主体作用。避免出现被动参与、敷衍了事、少数参与的状况,开展相关的重要性培训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体验式教学改革的推进策略

3.1转变理念

为保障我国民办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构建情景教学,在保障优化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强化体验环节,合理安排课时,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2深化理解

在体验式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确保推进的重要基础就是要深化理解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因此,教师们必须加强相关理解,避免因狭隘的观念造成严重的后果,不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与玩游戏等同。教师们必须加强基础专业素养,具备丰富的知识技能,熟悉教学规律,充分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能调动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体验式教学水平。

3.3整合资源

民办大学由于其自身特性的制约,在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中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为加强体验式教学改革,教育部门应该针对教学目标,整合相关资源,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协作,统筹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体验式教学的专业素养与技能,引导教师将心理健康理论与体验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精诚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弥补自身不足,从而打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实现教学目标。

3.4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有效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充分调动教师体验式教学的积极性,保障预期效果。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考察知识的掌握情况,采取实景模拟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创建生活情景,进行综合考察,以此提高考核的科学性。

4结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相关基础道德建设,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

作者:白雪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慧.在体验中建构价值观之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4,(2):68-70.

[2]柳友荣,吴桂翎.回归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0,(9):83-85.

[3]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7,(1):48-54

第四篇:团体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摘要】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各个高校也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本文从团体心理咨询出发,简单介绍了其理论基础及其目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希望将来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更加广泛地运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关键词】

团体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运用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承载着社会高期望值的群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加剧,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从1994年我国第一次在国家政策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到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这一系列政策都表明国家正在不断加强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体心理咨询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知识、理论与技术,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1]团体心理咨询的主要特征有:第一,目标性。每个团体心理咨询都有其特定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以心理学理论及社会实践为依据,设计出专业的团体方案。团体内成员通过参与方案中的互动性活动,重新建立积极的态度、认知和行为,达到预设目标。第二,互动性。在团体心理咨询中,团体内的成员是相互交流,彼此启发的。成员之间的认知、经验、态度也是互相影响的。只有通过互动的形式,成员之间才能共同努力,为达到目标而共同进步,使个体在团体的互动中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满足和团体的动力。

二、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

1.团体动力学理论

团体动力学是20世纪30年代末心理学家勒温创立的。他的研究发现,团体中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都必将导致整体内其他部分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只有形成良好的团体氛围才能给团体成员带来积极的影响。团体动力学理论对团体心理辅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团体心理咨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描述了如何组建有效的团体,创建了和谐的团体气氛,提供了促进团体成员成长发展的环境,以及指导组织者如何发挥它的作用。[2]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学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中,人们仅通过观察和模仿就可学习到新的行为方式。在团体心理咨询中通过创设充满理解和信任的环境,在观察学习中使个体行为发生改变,促使团体成员的成长。

3.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有没过精神分析学家柏恩在1957年创立。该理论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和研究,非常适合于团体咨询。在团体心理咨询中,成员可以观察到他人的变化与示范,逐渐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3]

4.个人中心治疗理论

个人中心治疗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创立发展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其主要观点就是认为人都是积极向上、值得信任、追求自我实现的。只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理解、信任和爱,每个人都可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努力改变它们[4]。个人中心治疗理论为团体心理咨询中创造和谐、温暖的团体氛围打下了基础。

三、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1.新生入学适应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其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如果大一新生生对这些新的变化难以适应,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开展以新生入学适应为主题的团体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新生减低对环境的陌生感,尽快融入集体,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2.大学生自我认知

正确的自我认知,可以帮助个体形成良好的人格。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是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逐步累积获得的。在团体心理咨询中,成员之间互相为镜,看到自己眼中的我与别人眼中的我之间的差距。在与他人的对照中更全面的了解自己,明晰自我的优点和缺点,正确认知自我。而合理的自我认知,也有助于大学生对自我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

3.人际关系训练

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大部分心理问题与其人际关系有关[5]。而解决人际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团体心理咨询。以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团体心理咨询,其过程中会有许多模拟现实人际交往实例的活动,成员通过对日常交往互动的真实再现以及成员间的学习,进行认知重组,形成新的交往模式,改善其人际交往能力。

4.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结合自我认知进行合理职业定位,帮助其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团体中的互动还能帮助大学生明晰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有利于职业理想的实现。

四、结语

团体心理咨询在我国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运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时间也较短。所以高校在将团体心理咨询运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运用还不够广泛,团体咨询辅导人员专业性不强等。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进行团体心理咨询的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的心理知识、方法和技术。同时也要求高校心理咨询教师要不断进行团体心理咨询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扩大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陈姣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20).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吴少怡.大学生团体辅导与团体训练[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4]栗文敏.团体心理咨询在大一新生入学适应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1):16-19.

[5]李丽娜,王聪哲,杨绍清.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实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454-1455.

第五篇:团体音乐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2011年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立项者:钟代琴,项目编号:11SB067,项目名称:即兴表达的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以团体音乐治疗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开展的“音乐成长工作坊”团体辅导,以音乐的听、唱、奏、律动等方式开展,使学生能深入的体验、互动、感受,有利于更好地心灵成长。这种新模式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显著,对于塑造大学生优良心理素质和艺术修养有很好创新性和发展优势。

【关键词】

团体音乐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坊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集心理学、音乐学、医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学校、医院、康复中心等各个行业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音乐治疗的方法可以通过听、唱、奏、创作、律动等一系列与音乐体验有关的活动,帮助同学们达到健康和成长的目的。特别是以工作坊形式开展的团体音乐治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者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团队活动中相互作用、彼此交往、探索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并最终获得身心的快速成长。这种方法以音乐活动体验为载体,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实施团体辅导,既贴近青年人热爱音乐的特性,还能有效的避免团队成员防御过重的弊端,十分符合当下大学生需求。通过“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实践证明,团体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应用的优势和特点。

一、“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活动方案设计

(一)“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开展的基础条件和设施

场地要求:一间带有活动椅子的室内教室;多媒体设备:电脑、音响、耳麦、话筒等;团体音乐治疗相关乐器:旋律性乐器:吉它、竖笛、口琴等;节奏性乐器:大小不同的鼓、双响筒、沙锤、木鱼、三角铁、锣、钹、铃鼓等;

(二)“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甄选团员要求及目标

工作坊性质是成长性团体辅导,甄选团体成员的考虑因素:1.志愿参加者2.成长动机强3.与他人相处自在4.无明显身心疾病5.参加动机与团体性质符合6.热爱音乐愿意参与此类型团体活动。目标:本工作坊旨在以音乐为载体,让参与者通过体验、互动、分享各类音乐治疗活动,达到缓解压力、调整不良情绪、增强人际交往,从而进一步促进身心成长,以更好的状态适应大学生活。

(三)“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开展的总体方案

工作坊以“音乐常相伴,快乐共成长”为题,组建学生心灵成长团队,精心设计活动大纲,以音乐聆听、即兴演奏、歌曲讨论等各种音乐治疗形式,开展5次不同主题的团体工作坊,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

二、“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案例分析及应用价值

“音乐成长之旅”团体音乐治疗工作坊,以听、唱、奏、律动等音乐治疗形式,通过“音乐引导想象”、“编写个人音乐史”“即兴演奏演唱”等不同主题的团体活动,使学生在音乐体验和互动中,提升沟通能力、增强人际交往、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全面成长。案例一:音乐引导想象—缓解压力、认识自我在工作坊中,两次运用接受式音乐治疗中的“音乐引导想象”,第一次应用引导性音乐想象中的音乐“安全岛”技术,在音乐选择上通常以舒缓优美的旋律为主,想象的引导也以美好大自然场景和良好的自然体验为重点,让同学们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建立强化安全感;第二次延伸“安全岛”技术,进行全面完整的音乐引导想象(GIM),所以在音乐的编排上也有所变化和深入,以放松音乐—自然场景音乐(海上航行)—交响音乐组合成完整的GIM。在音乐的聆听中,海上航行的音乐能引导参与者朝着心灵深处出发,放松音乐与古典交响音乐结合能有效的探索深层次自我意识状态,这种音乐排列能让来访者对自我状态和目标有更为清晰的感受,十分有利于自我认知。在小组分享中,大家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讲到,两次音乐引导想象是两次不一样的旅程,我们在森林、海边尽情的翱翔,感觉很放松,仿佛忘掉了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有的谈到第二次的音乐引导想象印象很深刻,大船带领着我登上了一个神秘的岛屿,岛上有房子、花草,有热闹的市集,人们在美丽的岛上快乐的生活;还有同学讲到,在海洋中前进,感觉自己很渺小,海面的前方有一层雾霾,让我看不清前进的方向。同学们在音乐中体验和感受,在分享和分析中了解自我状态,这种方法对于进一步探索自我意识,用音乐去积极建立自我实现的功能系统有很好的作用。案例二:编辑个人音乐史—畅谈成长、相互陪伴编辑个人音乐史是接受式音乐治疗“歌曲讨论”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参与者用音乐的方式回忆人生的不同阶段,并在团队分享中相互认识、熟悉、支持。编辑个人音乐史,一般让同学们谈几个和歌曲有关的问题。如1.小时候(最早记忆)听什么歌曲?2.小学时候听过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歌曲?3.中学时代最喜爱的歌曲?4、.现阶段最喜欢音乐风格或歌曲?5.音乐在你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什么时候常听音乐?等等。在大家分享的过程中,播放参与者所选的音乐,通过歌曲的聆听和探讨,进一步增强团队的沟通和了解。在小组分享中大家谈到,熟悉的旋律带领同学们重回童年、感悟青春、珍惜现在,通过不同时期喜爱的歌曲进行讨论和交流,感受时间的变迁。有的同学勇敢的表达自己,中学时期最爱的一首歌是因为一段美好的暗恋;有的谈到当放出小时候(最早记忆)的歌曲,仿佛回到了童年,在妈妈温暖怀抱中,听着温柔的摇篮曲;而现阶段最喜爱的歌曲,更是能体现出最近的状态和喜好。通过这个主题活动开展,能进一步增强团体沟通、交流,在回忆过去、感悟现在的过程中认识自身在不同阶段的状态,从而更加了解自我、促进心灵成长。案例三:团体即兴演奏—宣泄情绪、共奏和谐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通过选择简单的打击乐器,由治疗师按照一定的技术,引导参与者随心所欲的演奏,从而改善团队人际交往、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一种方法。在集体即兴演奏中,团队成员围坐成一个圈,各类打击乐器放置于圆圈中间,每一个参与者先尝试和熟悉每种乐器的演奏、声音,再自由选择一种乐器,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自由即兴的开始演奏。在团队演奏中,初始通常杂乱无章,但随着演奏的进行,成员通常自觉或不自觉的调整各自节奏、速度、音响,以在音乐合奏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在即兴演奏结束后,小组进行讨论,每个成员说出自己和对他人演奏中感受。有的同学谈到,整体演奏中,大鼓的演奏一直很有节奏、持续、稳定,虽然声音不是很大,却很有厚度,而且开始、结束都是由大鼓完成的,让大家感到很有领导力和安全感;而谈到铃鼓的演奏,虽然这个乐器声音不大,但却一直坚持配合整体的节奏,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应该是个具有很强合作意识的同学演奏的。其实在整个即兴演奏的过程,同学们能在演奏中展现和感受出个人特点、性格以及人际交往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每一个成员的行为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对于了解自我、完善不足、促进人际关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即兴演奏的过程取向也十分明显,乐器的演奏能有效的宣泄情绪,而团队的合奏能使大家用音乐的表达相互沟通交流,进一步增强集体凝聚力。

三、“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整体效果和作用

“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的开展,根据参与者需求,量身设计活动方案,让大家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的体验和感悟,有效地改善和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自我意识、全面促进身心成长。团体音乐治疗的特点,不仅能在活动后的分享中增强沟通、认识自我,更重要的是音乐总是直指人心,最容易建立情绪情感体验,能让参与者在音乐活动中宣泄和成长。同时,音乐是一种伴随审美体验十分轻松的形式,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普通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来访者防御心过重,不容易打开心扉参与活动的弊端。这一系列的优势和特色,既能有效的提升同学参与热情、减少团队人员流失率,又能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发展,对于丰富和扩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结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专题特色活动,在提升学生身心素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此研究主要以通过与同学们的分享交流,了解和掌握团体音乐治疗对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质性研究,要进一步证实工作坊效果和团体辅导作用,扩展团体音乐治疗的应用范围,还必须要制定更为详细的方案,运用心理测量表,进行系统的量化研究。当然,有了“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的经验,更多主题团体音乐治疗工作坊也将陆续开展和实施。只有在团体音乐活动中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才能更好的探索出符合大学生需求的音乐治疗模式和方法,为团体音乐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钟代琴 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高天.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91-97.127-131.

[2]钟代琴.团体音乐治疗在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C].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13:110-113.

[3]于波,李晓玮.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个案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1):93-96

第六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视音乐欣赏意义

【摘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文化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大学生有一个健康、乐观的心理时,不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对待出了校门后的社会,都不会走错路,而是会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如何运用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通过情绪改变认知,进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自己的影视音乐欣赏课中积累了些许心得和研究,本文将从影视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进行探究。

【关键词】

影视欣赏;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影视音乐的魅力

平常大家在看电影或电视剧的时候,自己的感官有时会随着影视里的人物有所起伏,这个就要归功于背景音乐了。大家不是都说:音乐无国界。一段优美的音乐,往往能带给人们共鸣,也能洗涤人们的灵魂,甚至能给困境中的人以启发。而我,也逃不过音乐的魔力,在莱德曼用钢琴弹出的音符中,我感受到他本人身上深深的浪漫;在柏辽兹那广阔的幻想时间里,我在自由的奔跑;在舒曼悠然的小夜曲中,我梦到了温暖的故事;在女歌手恩雅的歌声中,我仿佛到达了世外桃源。要说我最喜欢的,还是《回家》这一首歌,在低沉的萨克斯旋律中,我仿佛能看到我的故乡,我也能在这音乐中,找到共鸣,那对于故乡的爱,想要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以及故乡在我梦中的样子。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这些年,大学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这说明有更多的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人数的增长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是不容小觑。虽然,高中的时候也是和同学们在一起上课、回家,但是,在你进入大学之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它已经不是你生活的那片地方了,并且你所要面对的也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更重要的是你已经身在大学,跟高中生已经彻底告别了,你的世界不只有数理化这些书本上的知识,你需要不断汲取更新、更多的知识,你自己要明白,步入大学,你开始远离学生这个身份,逐渐接触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了。可是,有些学生无法接受这种改变,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加强教育,保护大学生心理的健康,这对于每一个大学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出现了太多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造成恶意伤人、杀人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通过这些事件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大学生通常不爱跟同学们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只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在和同学们发生不和、争执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手段来报复,令人悲伤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在众多的大学生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没有信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的人会因为考试不如意,恋爱不顺利而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有的人会因为现实生活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而选择放弃生活;有的人则会因为不擅长交际,而将自己封闭等等。这些都是现代大学生会面对的问题,而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和别人有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会脱离群体,焦虑不安,严重一些会出现抑郁、神经衰弱等,甚至有些人会选择轻生来逃避这些问题。有些学校通过心理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们的心理,而得到的结果也是我们想不到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学生出现上述问题。由此可见,我们必须立刻、马上采取措施,否则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三、影视音乐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调适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

我们经过咨询专家知道:影视音乐缓解紧张的神经,尤其是大脑皮层,更是能取得直接的缓解。因为不同音乐演奏出的不同旋律,会给人体不同的地方产生缓解的作用。当人们听到某一段音乐时,人们会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而律动,这种律动也许是舒缓的,也许是轻松的,也许是幸福的,也许是亢奋的。这些律动能帮助人们改善睡眠,排忧解难,促进新陈代谢等。而影视音乐和其他音乐有所不同,它能更容易的接触到人们的神经,更能和人们产生共鸣,也正是因为它的这种优点,才可以起到缓解这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作用,达到最好的治疗,得到最好的效果。

(二)消除人际障碍,促进自我表达

正是由于影视音乐更容易接触到人们,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好的情感发泄出去了,好的情感才可以进入,自己才可以继续健康的成长。影视音乐也可以说是大众音乐,它被大多数群体接受,所以当患者听音乐时,身体的紧张感会减弱,对其他人也不会产生恶意的念头。

(三)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协作精神

患者通常会长时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来源于对其他人的不信任,而影视音乐则不必有这种顾虑,它被大多数人接受,因此,它可以让患者放下这种戒备,逐渐融入大家庭,逐渐能参与集体的各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从自己的小世界中走出来,融入这个大世界。也许一开始的改变并不大,但凡事都是从这一小步开始的,只要患者肯迈出这一小步,后面的步子只会越跨越大,这样,他可以打开自己的心防,慢慢的消除与他人的隔阂,慢慢的发现这个社会的美丽,然后,他能自己将自己融入这个社会,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之后还会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最后,让这个社会减少一个患者,多了一份阳光。

(四)陶冶良好性情,培养完善人格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洗涤人心,净化人们的灵魂,能够让迷途的人们找到回家的方向,它甚至超脱物质的束缚,达到精神的平衡。就像是贝多芬的“命运”,旋律激昂,充满了对命运的反抗;而《春江花月夜》旋律优美,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给了世界;《黄河大合唱》旋律震撼,我们既能看到奔腾咆哮的黄河,也能看到抗战时期的英雄。这些经典的音乐给我们的人生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它更能教育大学生们,让大学生更懂得团结,奋进!

四、影视音乐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前面我们提到影视音乐的作用,不同的音乐能应对不同的症状,如果你对生活没有了乐趣,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力不从心,那么你就需要《欢乐的天山》这样欢快的音乐,它会让你重新爱上生活;如果你感到焦虑不安,别担心,放轻松,听一听《春江花月夜》,在舒缓的音乐中感受一下祖国山河的壮阔,放空自己;如果你失眠了,《催眠曲》是最好的选择,在温柔的旋律中进入我梦乡吧。笔者曾经尝试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音乐欣赏打开学生心扉,帮助学生宣泄情绪,进而改变自我认知,对亲子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笔者播放了两个不同版本的mv,欣赏之后,请几位同学讲述感受,接着就是用音乐欣赏的方式,从词曲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原因为大学生解读,然后对每一句歌词进行剖析,并请学生再次谈感受,找到一句打动你的歌词,这里是在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回忆生活中的点滴,总有一句会促动人的泪点,即便不是因为亲情的缘故!再尝试欣赏一遍,学生的情感自然释放,大多都是含泪告白,表达对父母的内疚,遗憾。大学生的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平衡了许多。当潜意识的很多情感在意识层面得到释放之后,TA内心的愧疚和挣扎就会减少一分,人自然就会轻松愉悦,这样的音乐欣赏就开始有疗效了。紧接着,词曲作者的创作经历也是音乐欣赏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学生必然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坚持梦想的心理有着强大的困惑,把创作者经历的积极意义放到现实生活中,也是对大学生的激励和鞭策。这会在大学生内心划过一道彩虹,照亮他们前行的路。除此之外,影视音乐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的优势还在于:

(一)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影视音乐欣赏是音乐疗法众多治疗手段中的一种。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最经济最适合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从经济学角度讲,音乐欣赏是成本最低的教育。适合群体教育,音乐老师面对一整个班的学生,讲述各种不同类型的治愈系音乐。即便大家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但是音乐本身的魅力和作用一定会起作用。一首经典的曲子,对其曲风、歌词的解读,总有一个泪点会促动学生的心灵。

(二)最有针对性的方式之一

影视音乐已经对音乐做了一次筛选,它本身就是疗愈的良药。影视音乐欣赏除了娱乐功能还有教育和治疗功能。例如:消除疲劳的乐曲有:《抚摸》、《在你的怀里》、《蓝色的爱》、《假日的海滩》、维伐尔地的套曲《四季》中的《春》、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京剧《八月十五月光明》等。控制心绪不定的乐曲有:《春江花月夜》、贝多芬的《第八交响乐》、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仙女牧羊》、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减压的乐曲有:《小夜曲》、《圣母玛丽亚》、《圆舞曲》等。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新血液,社会的发展还是要靠我们的大学生。那么如何避免大学生们遇到各种各样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大概是避免不了的,因为大学是大学生成长的地方,如果不经历这些问题,那他们就无法成长,更不要说步入社会了,我们只能帮助他们度过这些难关,防止他们在这个道路上走偏,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心理抗压力,那么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抗压力就是当今社会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真探究影视音乐欣赏对普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起的积极作用,愿通过研究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尽绵薄之力!

作者:袁玲娟 单位:武进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孙福兵.学校心理辅导中音乐疗法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2]朱杰,朱文,李鼎生.乐者,药也——音乐与中医药的不解缘[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3]史琼.影视音乐疗法及其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

[4]王小露.影视音乐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D].河海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