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堂渗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若能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一、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新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找准学生的情感共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穿插些和数学有关的小故事、人物传记,都不失为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教二年级的《有趣的七巧板》时,可以简单介绍下七巧板的由来,使学生认识到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激发起学生对古代科学家的敬仰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使他们心中要学好数学的欲望更加强烈。
二、多激励,少批评,增强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说过:“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在我的课堂上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班里有个小姑娘Q,学习态度端正,但反应比较慢,接受新知识也比别人要慢些,而且总是习惯自我否定,对自己非常没有信心。刚开始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时,区分“>”和“<”是她的大难题。练习中遇到,她要么全对要么全错,完全看运气。有一次课上做练习,我正好走到她旁边,就想看看她做得怎么样,没想到我这一停顿,却让她乱了方寸。见我站着迟迟不走,她就抓起了橡皮把“>”换了个方向,接下来的几题便全部填反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我在心里盘算着,得想办法让她建立自信啊。在讲评作业的时候,我找到了好机会。我把Q的作业本投影给全班小朋友看。果然,不一会,就有小手举起来了:“Q的字写得好漂亮呀!”一个人开了头,学样的就多了:“对,她的本子看上去好干净啊!”“她的每个字都写得很认真的!”“我们都应该向她学习,把字写得清清楚楚的。”……我一直都在观察着Q的表情,听着同学们的赞美,她的小脸涨得红彤彤的,害羞的脸颊上有着藏不住的喜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明显能感觉到Q对学习的热情高涨了很多,上课举手发言也不再畏畏缩缩,自信了很多。可见,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的“被肯定”,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却是那么的重要。教学中,多运用各种激励性语言,如“回答得真响亮”“想得真仔细”“不要紧张,再说一次,肯定能说得更好”等,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的自信心。
三、引导实践思考,树立探索精神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丰富的探究性活动的素材。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认识角》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要比较四个钟面上的角的大小,最大的角和最小的角,学生只需直观的观察就可以发现了,但要比较两个大小接近的角的大小,这对学生的要求就较高了,学生一下子可能无从下手。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钟面入手,用“钟面上除了针还有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想办法借助于熟悉的钟面上的素材进行角的大小比较,难题一下子就变得“亲切”起来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高了,学习也更主动了,很快就发现可以“数格子”来比较角的大小,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把角复制下来,再比较。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自主动手、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日积月累,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逐步形成勇于探索、乐于探索的良好心理品质。
四、组织集体游戏,建立合作意识
集体游戏的开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彼此间的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统计》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出组内喜欢吃苹果、香蕉、西瓜和桃子的分别有几人。这个统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漏了谁都不行,还要分工明确,有人清点,有人记录,其他人也得都遵守秩序,否则很容易出现多数或者漏数。通过这样的集体游戏活动,学生对于“集体”的意识更加明确了,也知道有些事情必须要大家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这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同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体现尊重、信任与宽容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和谐、民主的。体现在何处?两个字:平等。学生和学生是平等的,没有三六九等的划分,没有优生差生的界定,学生和老师亦是平等的,没有大声呵斥、辱骂讽刺,没有畏惧和距离感,只有互相的尊重和信任,还有宽容。
六、重视挫折教育,锻炼意志品质
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正将我们推入一个“高压锅”,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会学生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显得尤为重要。
1.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他们受挫折较多,就要多鼓励,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赞扬他们直面困难、不怕困难的勇气,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2.对于学习相对轻松的学生,可人为设置一些难题,让他们“输得起”。可以结合数学实践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竞赛,比如算24点。教师也可参与,和学生比一比,若赢了,可以挫一挫学生的锐气,让他们明白“一山更比一山高”;若输了,也要给学生树立知难而进、越挫越勇的榜样。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炼,才能让学生从温室中走出来,敢于直面挫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管是数学还是其他任何学科,除了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这都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心理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所以,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作者:叶清莲 单位:苏州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