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一、在激发兴趣和培养学习品质的基础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和心理教育资源,探索其关联的社会价值,赋予其时代意义和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增强他们在学习和交往中的自信心,使他们以高尚的情趣和价值追求来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人物、事例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既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情感教育的升华,又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又能够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而且教师也能够获得一种来自成就感之外的精神愉悦感,这是夯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础。方向和态度固然重要,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更新。我们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倡导新课程理念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讲究的是主体参与性的原则,要求学生在探索新知的道路上自己去体验和感知,这与我们倡导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初衷是一致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展了认知能力,他们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自我调控能力、耐受力和持久力等意志品质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在增强学生归属感和自主性的前提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在学生自觉性和毅力的培养上加强引导。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重思想内容的渗透,还要在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上下足功夫。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在意志品质、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上得到完美和谐的发展。这种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主动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关心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用他们的价值标准去感知外在世界,并能将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以此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知识贯穿学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持续地对自己充电,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并且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此外,教师还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既不是教育的命令者,也不是教育的执行者,只是教育的引导者,学生与教师有着同等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只有秉持这一原则和理念,我们才能营造更加和谐友善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自身的归属感和学习的自主性。

三、在采取和更新多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无定法,同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单单从教学设计的取向来看,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要以问题为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方面的训练,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具体的操作中,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指导、背景介绍、主题归纳、结构剖析、人物分析等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编印心理方面的阅读资料,向学生推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阅读刊物和视频讲座;在课堂教学时,针对课文中的某些历史性事件,让学生多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运用正确的方法、立场和观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在探讨文章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将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与现实社会问题相联系,从而对学生产生心理效应;在剖析结构和人物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其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进行人物分析时,都要深入人物内心,挖掘其性格特点,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完善自我人格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意识。

四、结语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地、平等地与学生沟通,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善于发现他们潜在的心理问题,及时予以关怀和疏导,使学生的心理状态逐渐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具备心理方面的自我调适能力。这既是一项挑战与创新并存的工作,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现状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在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接班人。

作者:曲湍雅 单位:河北省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