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团体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团体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现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大学阶段,是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选拔考上大学,发现周围都是与自己能力水平差不多甚至高于自己的人,发现自己不如以前出类拔萃,以及远离熟悉环境开始独立生活等。如若不适时正确调整自身心态,就会有产生自卑、嫉妒甚至敌对等的心理的可能,进而使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对他人漠不关心,认为自己对别人来说可有可无,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阻碍大学生的综合发展。据统计,存在心里障碍,心理疾病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四点:1、关于学习(1)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2)学习目标、动力、兴趣等问题。2、关于人际关系处理。3、关于如何处理感情的问题。4、关于自我认知偏差。大量资料表明,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生活而休学和退学的大学生群体中受到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以上观点可以总结出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由此,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可回避的。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经常、及时、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使自我不断趋向完善,拥有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活。经项目实践得出团体辅导方法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团体辅导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一)团体辅导的内涵

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功效。因此,笔者认同贾晓波、陈世平的观点:团体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在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事件预防方面具有实效性。较之个别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讲座,其特点在于通过为团体成员提供彼此交往、相互作用的机会,使成员增加自我认识、自我肯定、促发积极交往行为。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创造信任的氛围来促进成员共同倾听、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通常采用的技术有“反映”(像镜子般反映出某位成员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澄清”(协助小组成员更加清晰的理解其所说所想)、“角色扮演”、“解析”(思考过去的决定与现在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二)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团体辅导可有效消除孤独感防止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在成员间的交流过程中他人对自己的反馈成为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使其了解到他人也有与自己相同的境遇,就会相应地弱化自我的自卑感与孤独情绪。也相应地为成员提供一个可实现的参考目标,可以在团体中相互鼓励、进步,增强自身发展的信心与勇气。团体辅导对消除孤独感有更重要的作用。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因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参与配合会形成感染气氛和支持效应,有利于社交障碍者勇敢地走出惧怕与孤独,并学会同别人交往与相处。这有利于丰富成员的人际交往经验,改变其不适应行为。

2.团体辅导与个案相比省时省力

团体辅导成员人数较个案多,相应地时间总和也就少,效率高,省时省力,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作人员较少的现状。相较于个案辅导的一对一帮助,团体辅导的一人对多人形式较有效地节省了人力和时间,经济、有效。

3.团体辅导可有效模仿社会现实环境

辅导为成员提供了一个模拟环境下的现实环境,更有利于将辅导产生的效果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如利富特(Lifton)所言“团体辅导提供给成员与真实生活类似的情景,接受多元刺激,来学习、面对、处理自己的困难与问题。”团体辅导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使得辅导的效果更容易巩固。且有利于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班杜拉在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综合。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提供了有指导的社会学习情境,通过团体的经验与现代心理学智慧,促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亦可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会参加到自我认知团体中的成员,多因缺乏社会支持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无助、无力和悲观。而在自我认知团体中因其赋予了平等意识和社区归属感、被肯定的社会场境以及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事实上又打造成或改善了成员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4.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找到了共同体归属感。在团体中因成员有着相同的经历或相同的愿望,所以成员间有着平等的感觉,有着强烈的被接纳感受,自己不再被边缘化,感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团体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可以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成员通过诚实地回应其他成员的成长,表达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肯定。这种接纳和肯定使成员彼此之间愿意和乐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三、团体辅导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团体交往的沟通网络一般被认为有五种形态,分别为:链式、轮式、圆周式、Y式与全通道式。很显然,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团体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即可以通过模拟相关训练使成员进行并习惯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训练。语言沟通方面可运用寻找共同点、共情、真诚赞美、学会拒绝等;非语言沟通方面可运用目光接触、面部表情、体态语言、触摸等技巧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二)自我认知团体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找到了共同体归属感。在团体中因成员有着相同的经历或相同的愿望,所以成员间有着平等的感觉,有着强烈的被接纳感受,自己不再被边缘化,感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团体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可以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成员通过诚实地回应其他成员的成长,表达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肯定。这种接纳和肯定使成员彼此之间愿意和乐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共同成长。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中。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而随着生活环境变化与社会活动变化,自我在生活环境中找到的共鸣就越来越少,从而产生对自我的怀疑、否认等负面态度。较敏感的大学生因为以上心理性压力源而焦虑,对自身莫名自卑起来。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感到不自在,封闭自己,超常地需要他人同情地尊重。希望同学们尊敬他,真情地爱护他,自己焦虑的对待考试,对于一切竞争的活动都不敢参加。自卑的焦虑,使其与人的关系上发生了各种障碍。会强颜欢笑地去向人表示友好的态度,因为做作与小心更容易使他人怀疑虚伪,又因为自己时时在做作与虚伪中,导致不敢相信他人对自己的夸奖。他人善意的批评会激怒他。不能听到和他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是看不起他的明显的表示;但又不放心别人会真心地采纳自己的意见。多疑、焦虑、敏感、封闭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过重。总觉得与他人缺少话题,难以交流。使人际关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使机体处于不平衡状态。而恰恰又因为得不到满足有与人恰当沟通的强烈愿望。经调查发现心理亚健康的大学生大都因为对自我意识存在偏颇的理解。理想我与现实我,主体我与客体我难以统一。如成就期望与现实失望间的冲突,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追求上进与消沉的冲突等。无法正常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言语沟通能力与情绪表达方式存在障碍,知、情、意、行、人格未协调,无法适应环境。为了减轻此群体的不安情绪,增强其适应能力,开发其潜在能力,建议此群体组成自助团体,在团体中深入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的发展。针对自身自卑而产生的沟通障碍的共性问题,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彼此提供建议、彼此之间加强沟通、协作、进行相互鼓励及情感支持。如对大多遭受过的共同经历,团体成员一起分享当时的情绪感受,并讨论出较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建立起能够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关系,达到相互支持的目的。在可以安全的自我暴露的环境下进行自我认知与探索,从而克服自身的不足,达到接纳自我、正常沟通的目的。

(三)激发自我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在团体中,在成员自我分享、自我暴露的过程中,会意识到他人的问题与困扰自己的问题是相似的,这样就会冲淡自我的自卑与担忧,从而改变对自我的不恰当评价,重建正确、健康、客观的自我意识。与此同时增加自己对面对问题的信心,正确激发自我潜能。团体安全、可信任、有共鸣的积极气氛也会促进成员从更多的方面重新了解自身的问题,并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氛围也很好的满足了成员的心理需要,消除心理的过度防御,对压力进行有效释放,在互动中进步,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雪 潘乐 魏鑫 杜冰洁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