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共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班级日常工作注重引导,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控制
班主任一定经常深入学生之中,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无微不至关心,消除学生不良的心态,让学生至始至终保持健康的心态,正如心理健康专家乔治斯蒂芬森博士所说:当你苦恼时,可找你所信任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当你的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感情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忘我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当你遇到较大刺激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辨别是非、知道荣辱、识别美丑、扬善抑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让每一名学生感悟周围世界的高尚、善良、真挚,对未来美好的人生充满信心,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召开班会进行舆论导向,提高学生对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班主任必须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舆论导向,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确定的主题一定精心设计,例如:面对挫折,我们怎么办?、如何看待逆境成才?我成功,因为……召开班会一定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查找一些伟人、名人遇到困难挫折时,不畏艰险、不屈不挠、镇定自若的典型事例,让学生知道这些伟人名人,了解这些伟人名人,从而进行心理、情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教育。教师可以进行现身说法,向学生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从学习生活到工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自己如何面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自己如何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此激励学生感染学生,必要的时候让成功的学生进行介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效的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创设氛围、制造声势,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网络
教育绝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师一定让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必须注重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教育。就初中学生而言,所受教育来自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教育,教师一定关注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注意对孩子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练,明确孩子学习生活中受挫折、失败是正常的,这并不是坏事,跌倒了再爬起来,经受挫折的考验。引导家长阅读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学习相关的学生健康教育的知识,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有效实施心理教育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靠几个专职教师,学校的教师都要参与这一教育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缩短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加强心灵沟通与理解,学生喜欢教师教学,学习兴趣浓厚,学业成绩自然提高,师生关系密切,坚定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完善了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家庭、社会和学校提供良好了的教育空间,教师一定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新世纪激烈的社会竞争。
作者:刘逊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教育学院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课堂教学中自主提问、相互提问的应用,进一步放宽了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教师应舍得“让位”,大胆地放开手脚,为学生营造开放学习的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促进他们积极学习的动机。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强烈的问题意识,将促使学生去探索、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通过作业、检测,突出亮点展示
一次我接到家长一个电话,内容是感谢我对其孩子的认可和鼓励,说她女儿比较内向,非常不自信,没想到她的期中历史检测试卷被当作示范贴到墙上,从此这个孩子在课堂上常常带着腼腆的笑容,眼睛有了光彩。这是一个中等学生,有一个简答题她写的格式比较规范、内容精炼,我用红笔做了批注,没想到对这个孩子会有这么大的鼓励。所以,我们用心观察,发现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和闪光点,通过个别谈话、作业展评、质量检测、总结等方式把这种肯定和欣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三、用尊重、理解和极大的耐心去帮扶后进生,为其开辟一席之地
班里的吴XX同学,早晨经常拿着卫生工具随同值日生进教室,课间操时,一直帮负责抱水的同学扛水,时间长了,好像变成了他份内的事。我心里清楚,他只是不愿意读书,不想和同学一起做操,甘愿冒迟到、旷操的风险,逃避课堂,躲避集体。语文12分、英语9分考试卷的尴尬把他逼进了孤独自卑的死角。对于基础不好、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必须寻找出课堂上能给以他们肯定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汲取知识的快乐,从中找回自信,让游离在外的心灵回归课堂。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地取决于他们的感情状态,而不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创造适宜不同层次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恰到好处的感受、把握自己及学生的情感,不失时机地送上感情真挚的赞美之词。它可以促使学生心底求知的微弱火花,使其在自我认识中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内心体验,这会给他下一步甚至以后的学习带来无尽的内驱力。特别是让那些所谓的“差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在体验成功中走向成功。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的学习,自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气氛,这样的学习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从而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积极向上。
四、总结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班主任工作的各个方面,只要班主任工作做到位,那么学生的性格、心理就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生生间、师生间交流就自然顺畅,班级氛围和谐愉悦,精神面貌昂扬向上。这样的班级、这样的学生自然就健康、积极、上进。
作者:葛兆辉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育才中学
第三篇: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高心理课堂的效率,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增进对心理健康了解
学校的教育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学校还可以定期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让学生的心理定期的能够进行洗涤。其实很多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就是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甚至有些问题出现时学生还不知道危害,这就导致学生走向一种不好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心理问题触及很多方面,比如,学习的成绩不好,自身长相的原因,或者家庭没有别人富裕,或者是父母的离异等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开创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心理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养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与家长和相关部门做好联合工作,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不能依靠老师,还要把家长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紧密地联系起来。当学生有问题时,家长要积极地与老师联系,共同找出一个对学生伤害最少,而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初中生的重大心理问题一般有五个阶段,分别是呆滞期、侵袭期、冲突期、消化器、重建期。
当发现学生有重大的心理问题时,学校心理工作处,老师,还有家长要紧密联合起来,在学生的不同阶段做好引导和疏导工作,积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要让学生相信家长和老师,当学生心理有问题时应及时告诉家人和老师,当学生有心理问题时一定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去解决,要让学生心平气和的想自己的问题,然后有一个冷静地心理去看待问题。切忌用武力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去面对未来。
三、总结
总之,初中生在心理方面有很多的问题,但是他们还不会懂得自己排解,学校在以教育为主的原则下,以各种手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每一名学生都以健康的心理去面对明天。
作者:李静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与积极心理学
一、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将积极心理学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积极心理学把人看成是有潜能的个体,强调人的主观性与能动性,认为心理学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开发潜能,使人乐观地面对生活,追求人生幸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人、人类及社会各种问题的预防与治疗。在当前的实践研究中,积极心理学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缺乏可操作的指导策略。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将积极心理学的观点纳入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中,比如可以在中学开发中学生积极心理学课程、或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团体心理活动中等。积极心理学的积极研究倾向必将赋予心理学工作者一个崭新的视角,深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很实用的应用方式。
二、教学中应以积极的心理体验为主要方法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主体性与发展性,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尊重人、关爱人、理解人、发展人,人是自身发展的主体,是自身心理建构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与出发点是强调主体性与发展性的学生。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层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课,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确定心理课主题,以此减少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达到预防和发展的目的。例如高一年级主要围绕新生的适应问题进行引导;高二在重新分班后,在班级重组的融合问题上加强指导;高三则着重于考试心理指导,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总体上各年级都穿插自我认识、自信、学习计划、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的活动,主要采用角色扮演、讨论、竞赛、游戏等方式进行。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怎么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与发展性,让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相信学生,注重与增强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就成了众多方法中最受到重视的方法。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注重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并不是积极心理教育模式的特有专利,但正如前文所述,只有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在对人性积极的认识上,这种方法才能充分地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与魅力,人的主体性与发展性才能充分被重视。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中学生群体中存在情绪困扰、人际交往问题、自卑等诸多心理问题,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借助积极心理学这种向上的力量对抗心理困扰、消除自卑,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注重发掘、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在传统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外显化,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于问题的解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或是掌握与具备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深入研究和充分发展人的积极品质,发展和提升现代人类人性的优点比修复人类心理的疾病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真实地理解与解释人的本质,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转向关注、研究人的光明面,应该研究与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因为,需要、乐观、实现、幸福、快乐、满意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核心要素,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从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复转移到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上来。在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情绪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从体验控制情绪进而有认知上的转变,还可通过心理活动来加强学生的这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因此,以积极的品质为研究内容是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思想所在。
四、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积极的解释方式来面对问题
对幸福的体验不能依靠对问题的修补与消解,相反必须转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强调用积极方式对心理问题作出适当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的这一思想启示我们用各种积极的正面的教育方式影响学生,充分展现积极方面,消解、克服消极因素。积极心理学倡导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塞里格曼用"解释风格"来对人格进行描述,他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并认为培养学生具有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人只有秉承着这种积极的解释的思想,我们才能从传统主流心理学悲观与消极的泥沼中走出来,才能摆脱传统主流心理学的问题意识,研究人的潜力和美德,致力于人的幸福生活才能成为可能。因此,是否具有积极的解释的倾向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消极与积极倾向。心理辅导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克服青少年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而是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或行为习惯。积极心理学认为,没有问题的人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一个健康、幸福的人。同样,消除学生学习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也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自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或行为模式。积极心理学强调用积极的方式来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心理问题本身虽然不能为人增添力量和优秀品质,但问题的出现也是为人提供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的机会,一个人积极心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一个处理和消解心理问题的过程。
五、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心理支持,但是我们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添砖加瓦。可以让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来,让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六、总结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股新的力量,它给原先略显沉闷与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活力,也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考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但积极心理学是否能如一些积极心理学家所讲的那样,给心理学带来一场根本的变革,则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审视。此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积极心理学也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它也存在诸如缺乏实证研究、纵向研究及表现出一定话语霸权等不足之处。因此,积极心理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马叶秋 单位:宁夏育才中学
第五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团体辅导
防治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有效组织团体辅导,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各自的心理困惑。让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安全、温暖的氛围里,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减少孤独感与无助感,恢复自信。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要针对学生实际,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具体的干预内容。除了情绪和意志力的训练,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社会性的培养,加强人际关系训练、职业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少理论多实践,围绕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个别心理咨询
个别咨询是学校心理辅导与其他教育活动相区别的最具有专业特色的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发现和鉴别学生心理问题是个别咨询的首要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写心情日记,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心情日记及时与学生沟通,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进行“邀请咨询”,主动约谈学生,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状况,通过教育干预矫治学生不良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与各学科教师、班主任合作进行教育干预。
3.优化校园环境,创设健康的心理氛围
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环境的不适应的结果,因此,创造宽松、优雅、和谐、友爱的学校人文环境,形成以人为本、寓教于乐的教育环境,建设洁净、优美、舒适的美丽校园,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校园中可以张贴醒目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激励。利用学生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咨询热线,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校园之声广播、小报、黑板报、橱窗专栏等,宣传心理卫生知识,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4.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心理剧、歌唱比赛、书画比赛、科技节等,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防御体系”
一级预防——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减少危险
为了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率,要对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优化,将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童年创伤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主要阵地,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氛围等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每一对父母都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学校是家庭的延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关注儿童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纠正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安全、温暖、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对于校园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予以处理,如学生团体中的欺凌现象、教师团体中的体罚现象、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等。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活动努力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感兴趣,愿意主动去探索未知事物,遇到心理困惑愿意与老师交流、沟通,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首先,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一方面,定期普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要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经常向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了解个别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及早发现问题,以便进行有效的处理。其次,团体咨询与个体咨询相结合,采取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最后,加强全校教师的主人公意识,营造“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三级预防——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家庭与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著名的生态系统理论,他认为真实自然的环境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主要源泉,儿童发展的环境由若干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无论是学生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微系统,即学校和家庭,还是学生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宏系统,都会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净化环境,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小结
众所周知,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构建防范学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辅导模式方面还缺乏经验,还需要大量实践和研究。
作者:任丹妮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第六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学院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对此,首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正确面对,实事求是地分析研判,理解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这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其次,筛查结果应引起学生辅导员等各级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各系、学生处和学院的足够重视,共同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大学生由于年轻、生活阅历相对较少、认知发展还不成熟,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因素,导致心理压力较大。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多理解,多尊重,多沟通、多帮助,使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对可能存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及帮助,对于学生共性的问题,可以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帮助解决,对有个别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心理辅导,帮助新生更好地渡过不适应期。
二、提高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控能力
在利用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讲授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定期举办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使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掌握一定的心理调控方法,自觉维护心理健康,顺利摆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真正做到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性教育。同时健全心理咨询机构,与学一起面对并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扰及心理问题,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注重建设校园文化创造优越的心理环境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系列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益于学生形成奋发、进取、乐观的心态,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将会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注重校园核心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净化学生心灵。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从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结果看,心理健康状况处于第一、第二类学生合计占35.01%。应关注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行之有效的对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服务类行业高技能人才。
作者:王丽丽 郭天骄 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