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3篇)

第一篇

一、目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正处于由个体向群体的转化发展过程中。专职咨询辅导老师缺乏,兼职辅导老师又往往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做不到位,更容易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如何做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项即时性工作,不是一股时髦的流行风。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学校运作机制中一项常规性工作,成为21世纪现代化学校改革走势的标志之一。

二、自主自助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的实践与探索

1.发展校园心理文化,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我校自建校起,就树立了“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行为养成训练模式,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近年来更是加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引导,通过定期下发心理方面的资料,心理报刊、心理展板、教室心理专栏、教室宿舍心理文化氛围的营造、广播站心理专栏的滚动播出、每周的心理电影的播放,多角度多方位宣讲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的理念,在学生中营造积极的氛围,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正确面对心理问题,当面对问题时能及时求助于老师或同学,早发现早解决。

2.培养专职心理委员,形成朋辈咨询的良好局面

一般来说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所能接触的学生也只不过是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难以直接接触学生,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很多时候只能被动地等待。我们在每个班级设立专职心理委员,对他们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培养,相比于老师,他们每天都要与同学接触,因此,能及时地了解身边的人,当身边的同学有异常时,他们往往能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或给辅导教师提供信息。并且因为同辈人之间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情感体验,相比于辅导老师而言,在辅导过程中,来访者与咨询员之间自然性的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双方具有较为可靠的信赖关系,沟通起来较为容易,因此,朋辈心理辅导能使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为及早发现学生心理疾病提供信息和帮助。

3.设置自主自助系统,实现自我调适,自我教育

心理健康自测模拟子系统包括心理健康自测模拟和心理咨询模拟,用于学生自测心理状况,并对个体的心理状况进行记录、分析,有的放矢地对个体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开展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专业性,同时,学生在自主自助的基础上,还能够更好地实现同伴间的互助。弥补了心理教师配备不足和专业性不高的缺憾,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是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

三、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应强调学生的自主自助,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强调体验式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调适,在调适中成长;强调自助助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真正提供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用教育来选择学生。

作者:仝建强 杨丽芳 单位:石家庄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二篇

一、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个人因素

引起中职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个人认知能力欠缺及承受能力差,如有的学生只看到自身的长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有的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心灰意冷、信心不足,害怕、回避、掩盖问题;有的学生对荣辱观的理解存在偏差。

2.家庭因素

笔者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发现,很多问题学生大多来自问题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3.学校因素

(1)环境、角色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不少学生带着美好的憧憬进入中职学校,却发现其环境与条件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于是萌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挫折感,从而滋生了孤独与紧张情绪。还有的学生在家里备受父母宠爱,对集体生活不适应,说话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受挫就无法接受。(2)教育过程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片面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追求高分数,忽视社会实践的锻炼,缺乏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不健康的校园文化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4.社会因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思想、情感和行为,以及社会上的一些堕落和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毒害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其身心健康。总之,上述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在观察、分析、诊断心理失调、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务必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逐一排除,作出全面正确的诊断,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适。

二、对策

1.树立先进、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新形势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为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心理潜质,从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其教育对象为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有心理疾病、有独特心理特点的学生;从功能上讲,应关注心理疾病的预防,而不是治疗,而且应倾向于心理潜质的挖掘,是一种发展性的心理教育,而不是矫正性的心理教育;从内容上讲,是对学生心理适应性的调节教育,并积极地面向心理潜能的开发;从方法上讲,积极发挥教育的系统性、目的性功能,重视认知与体验。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个共识,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新领域。受传统教育观念或错误认识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如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心理学家和医生的事,导致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力,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开展或难以向纵深拓展,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送进医院运用药物或医疗器械治疗,使心理健康教育呈医学化倾向。因此,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学校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只有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真正发展。

2.充实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充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我们从各年级中职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水平、特点及具体的培养目标要求出发,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和成长中普遍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各有侧重的培养和训练,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一般来说,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青春期心理教育。青春期心理教育包括青春期身心发育特点,青春期心理现象、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性心理。当前性健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中职生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律的教育势在必行。

(2)情感心理教育。中职生正是情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情绪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冲动性、极端化三大主要特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情感心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如何有效调节自身的情绪情感,情绪情感训练系列。

(3)个性化心理教育。个性化心理主要包括个体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通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个性心理的特点,克服个性心理障碍,培养健全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自信心、自尊心、自控力、独立性、成就动机,使其能够接纳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4)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职生许多心理矛盾来自学习的压力,加强中职生学习心理的引导尤为重要。对于学习心理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的动机、兴趣,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与策略,进而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5)适应心理教育。适应心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有一个科学而全面的认识;对生活环境的熟悉,对生活内容的调整,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生活技能的掌握;适应与各种交往对象的关系,掌握与不同对象交往的相应规范。

(6)创业心理教育:人人都要向社会索取,分享社会财富和文明,又要服务、奉献于社会,因此满怀希望、坚定信心、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开创事业、创造财富、完善人格、实现自我是十分重要的。开展中职生创业心理教育,使其克服恐惧、紧张、自卑情绪,树立大无畏精神,面对人生、面向未来,为构建一个美好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3.优化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学科,教育过程中应根据中职生心理特点和规律,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突出其应用性、实践性。一般来说,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针对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力争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在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心理现象、心理问题,将课堂时间无法完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延伸到课外,课堂教学与课外咨询、辅导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提升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这与教师职业本身的要求是一致的。作为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学校要逐步建立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是主体力量,班主任是基本队伍,是具体实施者。创设和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导师。

5.构建新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现行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要想有效地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一套新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校长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班主任为基本队伍,以心理健康课程教师为中坚力量,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其次,应开辟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学校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突出实践性和活动性;同时强调对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有所侧重。再次,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进行,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班主任工作、学校、班级或团体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最后,还要与学校外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相结合,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

6.构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支持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时代要求每位教师都应具备这种职业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少数专职人员的事情,并非只是针对学生自身。它要凭借全体教师和学校的力量,它要指向全体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

三、总结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如外出进修、校本培训、专家讲座、远程教育等手段,使专业心理辅导渠道和非专业渠道并驾齐驱,努力建设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与积极分子队伍,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的良好态势。教师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科教育的渗透、课外活动的熏陶和学校隐性教育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应使学校、社会和家庭齐抓共管,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利用整体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摒弃德育化、课程化和医学化的不良倾向,使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

作者:吴东旭 单位:江门市新会区卫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

课程一:愤怒危害身心健康

愤怒俗称生气,指人一旦发怒,则会在体内产生“气”,“生气”是一个中医名词,动物生气了之后,接下去是打斗,故生气是动物打斗之前身体的准备工作,身体通过生气调整其内分泌,使之达到打斗时的最佳状态,动物之生气有点像国家备战一样,当一个国家进入备战状态时,会投入大量资源,一旦战争威胁解除,这些投入的资源大多成为废物,就像前苏联解体后,必须花费很大力气销毁各种洲际飞弹和坦克。动物的生气和国家备战相似,身体将利用和调整许多资源以备即将到来的战斗,一旦状况消失,这些调整的资源就将变成废物,必须排出体外。所以,生气像国家备战一样,消耗大量资源,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黄帝内经•灵枢篇》对疾病的原因有一段说明:“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起居。”可见,老祖宗很早就知道生气是疾病根源之一,是人体各种疾病产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略述如下:易秃顶;怒伤肝;女性生气易引发小叶增生或乳癌,因生闷气会使气在腹腔中形成中医所谓的“横逆”气滞,气滞血淤,久之,易引发小叶增生,恶变则成血癌;易引发肝热,脾热,阴虚火旺,失眠烦躁,痰多气喘,甚至引发白血病,身体一直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这段讲解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中医学有关知识,并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加以讲解)。

课程二:愤怒情绪可能导致害人害己的严重后果

这个课程讲解可以用一些案例,如焦点访谈中的《夺命三秒钟》,一些校园暴力事件致人死伤而自身难逃法网等,让学生由衷地明白控制不了自己的愤怒情绪,采取伤害别人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自己和别人的父母亲承受巨大的损失和伤痛,警钟长鸣,避免伤害,源自有效制怒。该课程的讲解要求教师结合相关法律知识,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民法》等。前面的课程讲完了,笔者一般会问学生:“是什么东西给这些当事人带来了这么多身心伤害呢?”学生一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生气。”笔者一般会问学生:“我们要不要学习如何控制和转化自己愤怒的情绪,让它对我们有所帮助呢?”学生一般都会说:“老师,我们总是忍不住要生气,怎么办?”也有学生问:“老师,愤怒怎么还会对我们有所帮助呢?”对于这些问题,笔者一般会说:“欲详情,请听下回分解。”把课程引向下一部分。

课程三:有效制怒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一般是教师先提问学生,当他们忍不住生气时,是如何处理的,后由老师分析、归纳和总结,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理智调控:包括冷静克制,理性思考,遇事三思而后行,换位思考等,对这几个方法宜做讲解,最好创设情境进行讲解。如插入佛陀与恶人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几天,那个人一路上跟着佛陀,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谩骂他,最后,佛陀转身和蔼地对那个人说:“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归谁呢?”那个人回答:“属于送礼的那个人。”佛陀笑着说:“没错,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不就是在骂自己吗?”那个人无可奈何,摸摸鼻子走了。

(二)转移调控:包括转移环境、转移注意力、转移事件等。如当自己愤怒时,先行离开让自己生气的场所,或出去郊游,亲近大自然等。

(三)适度宣泄并适当放松:包括倾诉法、运动法、哭泣法、冲热水澡、深呼吸等,如击打沙包或枕头,到无人的地方大喊等。

(四)沟通协调,解决冲突,实现双赢。有的冲突是由误会引起的,宜以沟通,最终谅解,而不是把问题憋在心里,最后达到双赢的目的。可插入故事:鱼与渔竿:在沙漠里,有两个饥饿难当的人得到一个老者的赠予,甲得到一根渔竿,乙得到一篓鲜活的肥鱼,于是,他们分道扬镳。甲得到鱼后赶快生气煮鱼,狼吞虎咽,不久鱼吃光了,他也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乙提着鱼竿艰难地向海边行进,但饥饿难当,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撒手人间。后来,又有两个饥饿的人同样得到老者赠予的一根渔竿和一篓肥鱼,但他们没有分道扬镳,而是商定一起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终于来到蔚蓝的海边,开始以捕鱼为生的生活,后来他们分别有了自己的家和妻儿,有了自己的渔船,生活幸福安康。

(五)改变思维。这种调节方法的核心观点是个人对一件事情产生的情绪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我们对这个事件的解释引起的。因此,改变我们对这件事的态度和看法,就会改变自己的心情状态。

(六)主动寻求心理援助:每个人都可能有心理问题,当我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惑时,请走进心理咨询室。

课程四:团体拓展体验

活动《天堂与地狱》:活动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助人即自助的道理,形成关注别人、为别人着想的心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倾向。活动准备:(1)学生每四个人为一组,每组中间一张桌子,桌上一盘小石子;(2)每个学生一双筷子,每人面前一个纸盒。活动要求:每个人用筷子夹石子时,手臂手腕不能弯曲,在规定时间内看谁纸盒中的小石子多。活动做完了,请学生讨论如何让自己盒子里的小石子最多,学生讨论后一致回答,只有自己夹给别人,别人夹给自己,才能使盒子里的小石子最多。教师总结时,先对学生的答案表示赞许,为学生讲一个故事《天堂与地狱》: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人死后总想上天堂,不想下地狱,到底天堂跟地狱有什么区别?”上帝领着这个人到地狱,他看到地狱的人都瘦骨嶙峋,他们都用一个特别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很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最后桶里没粥了,大家互相抱怨,互相憎恨,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地狱。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天堂,他发现天堂的人一个个都长得胖乎乎的,笑逐颜开。他们用的是同样的勺子,吃的是同样的粥,但是他们把粥盛出来喂别人,你喂我,我喂你,结果大家都吃到粥。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天堂。

天堂地狱是人自己造成的,上帝给人的条件都是一样的,人要合作,实现双赢,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作者:赖秀梅 单位:福建省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