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高校的教育环境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相比对学生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当代大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大学生的心理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及时对这部分心理变化进行调整,那么就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教师可以通过目前“互联网+”模式,来找到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中主要研究了“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文中主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互联网+”提示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从而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来帮助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一)大学生的失落心理
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高中时代的学生,即使每次考试考得再不好,也不会出现挂科这一现象。而大学考试中,只要考试一旦不及格,那么便会出现挂科的现象,可是对于大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从高中阶段进入大学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日常的生活中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很多大学生应付考试的方式,并不是通过平时的刻苦练习,而是通过考试前的突击复习来通过考试。这样就会导致每场考试都经常性的有部分学生出现挂科的现象,而这些学生难免会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失落的心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出现挂科后,都会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安慰,缓解自身的失落情绪。
(二)大学生的好奇心理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位于20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段中的孩子都具备了基本的判断能力,但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们涉世未深,对社会中的很多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大学生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从而混淆了自己最基本的判断。随着目前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移动平板等相应的智能设备在大学生中普及,大学生每天会阅览着无数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对他们而言是有趣的、未知的,通过网络他们可以了解到自己想了解的任何事情,但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但是部分学生在网络世界里迷失了自我,由于自制力不足,被网络世界中的一些不良信息所误导,沉迷在游戏的世界中。
(三)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在当前的大学校园生活中,如果一个大学生特立独行,那么很可能被周边的学生视为异类。长期以来就很可能没有任何人愿意搭理这位学生,所以在大学中学生的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很多时候一个学生可能并不喜欢做某一件事,但是由于受到周边同学、室友等人的影响也会逐渐的参与到这件事中,而这种吸引力现象便是典型的从众心理支配。但是如果大学生将这种从众心理现象带入到网络信息中,很多学生认为网络语言是件有趣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把网络语言当成口头禅,当这类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发现某一个学生听不懂他所表达的网络语言意思,那么这位学生便很可能受到其他学生的嘲笑或是讽刺。
二、“互联网+”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
(一)“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
当前大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一定限制,教师在心理教育课堂上并不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但是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在不被他人知晓的情况下发送给老师,老师通过学生的心理求助便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同时这种心理健康咨询模式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极为可靠的方式,这主要源于很多学生在心理健康课堂上不好意思将自己的心理问题直接在课堂上提出来,但是通过网络学生就可以使用匿名的方式随时随地的向老师提出心理问题。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当前互联网上的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因此老师不仅可以通过书本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还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来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虽然具有较多的优点,但是随着目前网络的普及化,很多学校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所建议的制度并不完善,这样就导致了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会将学生误导。如果学生被网络中的信息误导,那么不仅无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进一步严重。同时老师在使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过低,正确的使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那么就会大幅度的降低心理健康咨询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
三、“互联网+”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通过“互联网+”模式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互联网+”模式下,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应用进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课堂中,这样教师在大学生心理教育课堂中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视频、PPT等形式的课件来给学生们讲一些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事例,来取代传统教学中的枯燥心理理论知识,在课堂中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样就会让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保持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具备影响力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将自己的启发和心理感悟在课堂上进行大胆发言,老师在一旁可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通过这种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便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当前大学心理健康的教学质量。
(二)通过“互联网+”模式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目前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实现远程交流,同时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也可以给心理健康咨询者提供一些帮助,这些资源信息也可以给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带来更为丰富的教学题材。教师也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帮助学生们构造出健康的网络心理,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便可以通过网络寻求心理慰藉,来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四、“互联网+”形势下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互联网+”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无非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讲述一些枯燥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对一些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但是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会随着目前网络的发展不断的变化,因此当前大学心理健康教师需要通过对网络环境的分析来重新创新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师需要明确网络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了解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利弊,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通过网络环境来提升心理健康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网络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培养出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只有教师将网络环境与传统的心理教育课堂进行融合,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二)通过“互联网+”可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高校中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特点可以说是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健康辅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详细的调查。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们填写一些高质量的心理问卷,然后教师通过问卷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打分,然后再为每个学生建立其对应的心理档案表。在档案表中教师需要详细的记录学生的基础信息、家庭成员等相关信息,同时这档案表也是日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主要依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学生的心理档案表进行归纳,这样就可以在日后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的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心理健康的教育效率。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校中的教学环境由于受到网络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网络来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来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龙章先.”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数字化用户,2017,23(42):190.
[2]郭智荣.“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信息记录材料,2017(9):126-127.
作者:魏信平 张俊华 单位:商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