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学生能否客观有效地进行生涯规划,将对他们成长路径和职业发展产生影响。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意志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紧密的关联。当前“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和沉溺网络、受挫能力不强等心理特点,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困境。将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进行结合,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更主动、内容更具体、效果更显著。对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二者融合互通的意义,将为构建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规划;心理健康
大学时代是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转变的过渡期。大学生能否客观有效地进行生涯规划,将对其成长路径和职业发展产生影响。根据生涯发展的理论,大学生正处于探索、确定和进行职业选择的关键时期,能否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个体终身不断发展变化历程的角度来理解“生涯”,大学生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格、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对自身未来人生发展历程的筹划与安排[1]。俞国良认为,生涯规划概念的演变历程是生涯规划逐步迈入心理健康视野的历程,也是生涯规划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观日趋吻合的历程。个体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实现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继而影响着生涯规划的整个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2]。
1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
进行生涯规划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环境和职业世界,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人生目标,着重培养特定的职业能力。大学生生涯规划以心理健康为前提,同时大学生又在生涯的规划和发展中促进了心理健康的发展,两者存在紧密的关联。
1.1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作为基本心理能力的评价要素之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正确的自我认识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在生涯规划中,有一条公认的标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大学生要寻找“适合的”职业和工作,首先要从自我认识开始,了解自己的特质和期望。“我想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愿意做什么?”这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比较容易困惑的问题都是自我认识上的问题,而这些恰好分别对应生涯规划自我探索部分关于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探索的内容。大学生自我认识越客观、全面、具体,就越能充分地了解自身的特质和需求,生涯规划就更准确、合理,实施起来也就更加行之有效,从而促使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增加对职业和工作的满意度,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疲倦。如果对自我认识模糊或肤浅,面对职业选择时仅从是否好就业或者是否有优厚的薪资待遇等因素出发,就很难做到“适合”,从而会对工作感到不适应、不满意,甚至产生消极的心理,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1.2大学生生涯规划与社会适应
不论是刚步入校园的大学新生,还是即将走出校园开始职业生涯的职场新人,大学生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社会适应的问题。良好的社会适应作为内外协调适应的一个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生涯规划的职业探索和社会评估过程中,有很多动态探索的方法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在进行“生涯人物访谈”时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长进行小组成员分工时需要具备组织领导能力,组员间的互相配合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寻找锁定生涯人物需要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对生涯人物进行采访时需要具备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检验获取的职业信息是否准确,更广范围地结识业内人士,分析自身的条件和资源,并以此为基础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没有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焦虑、怯懦、自卑或自负等情绪,不仅可能会使自己失去工作机遇,而且可能会产生失落、烦躁甚至抑郁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如果大学生积极进行生涯规划,往往可以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会主动寻求师长和亲友的帮助,以获得有助于个人发展的信息,从而确定自己的生涯规划,在大学四年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每个阶段的目标,为将来就业不断增加砝码。这样的大学生更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和合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快速融入团队,受人欢迎。
1.3大学生生涯规划与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屈从于周围人的压力,按照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方式进行行动的品质,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从受家长、老师的约束到无人约束,不少大学生在刚刚踏进大学校门时会迷失自我,对学习不感兴趣,沉浸在网络世界无法自拔。这些学生缺乏自觉性、自制力或坚持性,说到底是意志品质的缺失。此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加强意志锻炼,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开展生涯规划,并以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激发潜能,将计划付诸行动。大学生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生涯规划首先要求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职业理想,即“立志”,这是大学生为之奋斗、不断进取的内动力。其次,它要求大学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即“持志”。在我们身边,不乏善于制订计划却不能坚持执行的同学,来自网络的诱惑、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一个小小的失败挫折都可能使大学生产生动摇或困惑。而顽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大学生避免任性和散漫,增强自我协调和控制的能力,自觉克服各种诱惑、干扰和困难,坚定不移地围绕人生目标而奋斗。
1.4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学习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大学生生活的重心依然和学习分不开。对大学生而言,大学学习更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更是为了兴趣和成长而学习。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即正常的智力、正确的自我认识、较强的适应能力、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等,对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个学习好的大学生,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涯规划,尽早制定考研或就业的生涯目标,并为之努力。反之,如果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甚至有心理疾病,则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业成绩,严重时甚至休学、退学。学习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大学生生涯规划的设计水平和执行能力。大学生生涯规划要求大学生从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自我探索,从职场、校园和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外界环境探索,这些需要全面的分析、深入的思考和准确的判断,才能使生涯规划符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并可行。在生涯规划的制定、实施、评估和反馈的过程中,需要大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所有环节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良好的学习能力。
2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通的意义
当前,“90后”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和沉溺网络、受挫能力不强等心理特点,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困境。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很多方面存在紧密的关联。如果在日常教育中,将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对于引导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更主动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般以老师灌输式的课堂讲授为主渠道,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生涯规划的设计和制订,需要大学生充分地发现自我、探索自我,通过完成相关的测评了解自己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的特质和期望,从生涯的角度探索职业世界、了解社会需要,再根据“人职匹配”的要求制订计划并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这不仅需要老师进行方法上的教授和引导,更需要大学生自主、自愿、自觉地参与和实践才能完成。因此,将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大学生主动地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反馈和修订计划,把生涯发展的要求不断内化成自身的需要,并在整个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自制和坚持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2.2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具体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优化心理素质、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心理调适方法和预防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由5个基本维度、22个评价要素构成,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很宽泛,这样反而没了抓手。将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具体。大学生生涯规划通过自我探索和职业分析,解决了“我是谁、我的目标是什么、我适合什么职业”等一系列问题。学校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全程化教育。大一,学校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索自我,确定专业学习方向;大二,学校带领学生了解职业世界和就业市场,形成初步职业印象;大三,学校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带学生参观实习,产生直观感受;大四,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等具体求职过程的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围绕学业、职业、就业依次递进展开,不再泛泛而谈,更加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3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更显著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求职就业成为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大学生生涯规划以职业为纽带,将学业、就业和事业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引导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并制订计划加以实施,解决大学生人生发展的相关问题。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内容具体、要求明确,贯穿大学生活始终,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可操作性。大学生在生涯规划的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优化了心理素质。因此,将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3结语
大学生生涯规划以心理健康为前提,同时,大学生又在生涯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两者在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意志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紧密的关联。将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结合,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更主动、内容更具体、效果更显著,从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对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二者融合互通的意义,将为构建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春峰.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5):118.
[2]俞国良,曾盼盼.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J].教育研究,2008(10):64.
作者:张万钰 孔读云 单位:三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三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