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还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促进的措施,以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从而使学生快乐地度过青春时期。

一、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

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常常存在师资匮乏的问题。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二)学校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提升学校的升学率为目标。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只是注重对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学校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其他课程替代。有些教师与学生沟通比较少,不能听取学生的意见,在教学中缺乏沟通技巧。

(三)家庭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家庭中,学生家长只是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家长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心理学的知识,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些家长平时工作比较忙,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

(四)不良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一些不良信息也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负面影响。初中生年龄小,很难抵制外界的不良诱惑,当他们看到一些负面信息时,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心理成熟比较早,但是学生的心理发展却处于滞后的状态。很多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他们有时独立,有时又非常依赖家长和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都非常关注知识教育,但是忽视了心理教育。所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客观需要。

2.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比较叛逆,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和逃学问题。初中生在成长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常常会出现心理问题。如今,独生子女比较多,初中生在长期的溺爱下,容易产生自私、偏执、性格孤僻等特征,他们面对挫折手足无措。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健全初中生的人格,促进初中生健康发展。

3.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培训,使初中生形成坚韧的品格。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必要。

(二)可行性

1.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

国家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也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判断力。

2.思想品德课程包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正确地看待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合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勇敢地承受挫折等,这些内容都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设定教育目标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目标比较片面。教学中,教师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播,这种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导致教学目标非常单一。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设定更加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作为次级目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讲授知识为主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副线[1]。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教师应该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资源,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在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后,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健康目标。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应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应该耳濡目染地感化学生。

(二)完善课堂管理

教师要完善课堂管理,在教学中采用民主型的管理方式,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伤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合理地采用奖惩措施,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方式。教师应借助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氛围,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带动课堂气氛。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三)具体策略

1.采用有机渗透的形式

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在思想品德教学的同时,找出思想品德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的结合点。思想品德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学内容的渗透应该本着贴切和自然的原则,确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

2.采用适度渗透的方法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为5~15分钟,否则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质量不能保证。在心理健康课程渗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渗透的程度,不能过难。教师还要注重心理健康课程渗透的有效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采用灵活渗透的方法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环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没有固定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通过强化心理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环节中,教师可以采取分散式和集中式结合的方式。结语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相渗透,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洪艳.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必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61.

作者:陈文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