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的审视和深刻考量。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发,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可行性,并探讨如何运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介入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视角与实践。
【关键词】社会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承担着社会建设的重任。在校期间不仅要应对繁重的学业,还要承担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如处理不当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创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方式来完成,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和提升心理健康素质方面,预期效果不是太理想。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正处在成熟与非成熟的过度期,容易受到周围同辈群体的熏陶和大众传媒的负效应,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接踵而出。例如,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行为与意向;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敌对攻击、网络成瘾等;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
二、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一)价值目标的相似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认识正确的心理责任观,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在于“助人自助”,服务过程中需链接、整合、优化各方面资源,帮助受助者发掘并激发自身潜能,树立自我解困意识,具备解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关怀,运用三大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由此可见,两者具有价值目标的相似性,都是帮助有需要的个体摆脱困境,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因此,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高校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
(二)工作方法的互补性
当前,大部分高校依靠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和学生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运用诊断、测验和治疗的心理学介入过程以排解来访者的心理困扰,主要发挥着补救性和预防性的功能;而社会工作是将案主的心理问题与成才环境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运用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方法以提升案主的自身潜能和全面发展。社会工作者可以将患有轻微精神疾病的学生转介给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也可以将由家庭、社会等因素引起心理问题的学生交给社会工作者,双方可以在突出各自优势的同时,互相借鉴成功经验,形成协作机制,共建多维度参与介入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三、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个案工作介入
个案工作是一对一的服务,其认为“人在情境中”。个人问题的产生不仅与心理方面有关,还与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等社会因素息息相关。要解决个体问题,就要综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专业的社工知识,通过掌握受助大学生的三观和理想信念等问题,挖掘困扰情绪背后的不合理认知,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客观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同时让其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具备解困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利用自我效能感,将学生的偏差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增强社会生活适应力。
(二)小组工作介入
小组工作是运用团体经验和团体形成的动力,通过使成员经历密切的互助活动,改变其原有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以促进其转变与成长。在小组工作中,参与成员需要互相信任、接纳和认同,学会换位思考并遵守保密原则,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更要善于从小组的互动中发现学生的新需求、新问题,并及时开发满足学生需求的新型小组活动,从而有效预防其它心理问题的产生,将事后处理变成事前预防,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防功能。例如,大一新生出现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大二、大三学生出现的学业困难、学习困惑等问题,大四学生出现的考研或就业压力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小组工作来提供支持性、发展性服务。
(三)社区工作介入
社区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中,可以将高校宿舍视为生活社区,在全面了解学生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一是联合校内相关部门,调动生活社区内的各项资源,解决大学生因生活问题引发的心理问题。二是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营造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三是搭建志愿者服务平台,招募学生志愿者走进生活社区,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和服务工作,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同时,减弱或消除可能诱发大学生自身心理问题的负面因素,从而实现“助人自助”,帮助大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积极融入社会,以促进其健康成长和成才。
参考文献:
[1]岳瑞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D].西安:西北大学,2014.
[2]黄小珊.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学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新西部,2015(5):108.
[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石瑞宝.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6.
作者:张晓琳 马志强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