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在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体育锻炼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要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实施促进留守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
一、引言
由于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其中,有很多已婚且有子女的父亲或(和)母亲也在外出打工的队列中。而其未成年子女因长期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分离、仍留在当地生活学习的儿童被称作留守儿童。根据2015年6月18日在北京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全国17岁以下留守儿童有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他们的生存环境具有特殊性,且规模非常庞大。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促进其发展,是我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留守儿童发展进行研究有其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有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敌对、偏执等问题症状,有的甚至实施暴力和一系列反社会的行为。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的留守少年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意识及价值观上的指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呵护和抚育,所以他们很容易在思想观念、价值观上产生偏离,导致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部分留守儿童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儿童中出现极端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导致的悲剧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2、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国家的一系列促进人们心理健康政策的相继推出,关注心理健康这个主题已蔚然成风。由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悲剧性事件频繁发生,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很落后,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而大多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也比较淡薄,有的老师有这方面的意识,但由于缺乏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在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时也困难重重。在当前形势下,针对留守儿童聚集的农村中小学,如何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我们本课题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意图从体育锻炼入手,探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的融合路径。
三、通过体育锻炼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
1、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证据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也开始着眼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有研究己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我们的肌纤维、心肺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功能,从而提升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体育锻炼也在改善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及行为失调,促进智力、意志品质、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起到其他心理治疗方法达不到的效果。李俊钊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何种运动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女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Brawley在1979年的一项研究就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更容易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白震等人开展了运用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在日常的体育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把体育教育作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经过一年的实验,结果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自尊自信、意志品质、情绪稳定和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留守儿童的体育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让体育课程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阵地,为有效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而发力这是我们的主旨。
2、通过体育锻炼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1)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大量研究都表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农村中小学严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情况下,我们要解决而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到体育课程当中,让体育锻炼合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现有师资下让他们成为保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排头兵。(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而产生的孤独、焦虑、迷茫、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由这些负性情绪导致的攻击、人际关系不良等一系列失调行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在注重身体健康体质塑造的基础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留守儿童的真实心理状况,提出具体切实的解决方案和改善方法。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体育锻炼这一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合理融入课堂教学中。具体干预方案如下:第一,利用体育锻炼疏导留守儿童的负性情绪。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在调节人们的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上有显著成效,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师就可以通过加强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来转移和宣泄他们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让他们从自我封闭的消极情绪怪圈中走出去,让身心投入到更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达到身心和谐。比如针对焦虑这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传授一些简单有效的运动干预方式让学生体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延伸这种体育锻炼的方法改善心理焦虑现象。这种理念与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二,运用体育活动来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不良问题。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大多留守儿童普遍比较孤僻沉默,他们很难参加体育锻炼,难以向别人敞开心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自己编制的内心世界中,缺乏与人沟通交往的基本社会技能。针对学生人际关系不协调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强沟通,从而体验到班级带来的归属感,进而改善同学间的关系。针对不善与人沟通交流的学生,可以在课外组织他们成立篮球队或羽毛球队等各种形式的体育团队,在体育锻炼加强的同时,增加一些日常训练和友谊比赛等相关活动,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提升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的社交沟通技巧,从而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难于与人相处的心理问题。第三,利用体育锻炼培养留守儿童坚定的意志。体育锻炼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才能坚持下去,而很多体育锻炼的项目,如游泳、马拉松、引体向上等运动项目在培养留守儿童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体育教师有义务引导留守儿童把这种从体育运动项目中磨练出来的精神品质迁移到生活学习中去。体育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介绍成功运动员的生活经历让同学们产生共情,通过体验运动员坚持不放弃的精神品质,促进留守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3)实施促进留守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对体育建设项目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项目的投资。农村学校和教师们应鼓励留守儿童学习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体育教师应定制符合留守儿童身心成长的体育训练计划,使更多的留守儿童得到专业的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农村学校,应该引进有益于身心健康活动的体育设备,适时更新体育教学资源。在条件许可的状况下,丰富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器材,尽可能帮助留守儿童在体育锻炼中找回自信,增强意志,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4)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农村学校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体育锻炼能从根本上缓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问题,提升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可以通过板报、广播、网络、竞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锻炼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门类的体育项目,深刻理解体育精神的真正内涵;农村学校应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育人观,抓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教育,并且利用好体育课程这个阵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任何为了升学率抛弃体育运动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总之,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核心,以体育锻炼为主要抓手,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探索如何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体育锻炼中去,大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新角度、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亦菲.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中国皮书网,2015.7.
[2]罗静等.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5.990-995.
[3]刘霞等.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
[4]李俊钊.快走、慢跑及其组合运动对女大学生焦虑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5]白震,陈洪.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2.109-111.
[6]刘洋,漆昌柱.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09.70-75+118.
作者:杨光艳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