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然后明确了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医学院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会面临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加严重的心理压力,为此需要进行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了解目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采取合适的解决措施。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保证学生发展的基础,所以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都非常重视。国内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问题要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加严重和复杂[1]。医学专业比较特殊,学生的职业有更强的定向性,所以学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导致医学院校的学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这也导致医学专业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同时,医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够胜任工作,因此医学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比其他专业有更高的要求,才能够保证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医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职业,工作的责任很大,而且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所以医生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同时也要具有足够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保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给病人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和其他专业相比,医学院校的专业程度更高,学生的课业任务非常重,不仅需要学量的理论知识,也需要经过系统的临床训练,保证自己可以获得足够的临床技能[2]。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从技能上成为医生,也需要从心理上成为医生,让学生逐渐转变角色,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疗工作者。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医生而言,必须要保证心理上的成熟,才能够对病人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行医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理性,客观地分析病情。同时,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学校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够保证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具备足够高的道德素质,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病人。

三、医学院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学习情况的影响

医学院校需要给社会培养技术精湛的医务人员,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上要从事医疗服务,而且还需要同时进行医学科研相关的工作。为此,医学专业都会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学习科目繁多,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医学理论。同时,由于医疗岗位是一种特殊的岗位,服务对象也十分特殊,在专业课程种类繁多的情况下,还需要做好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的结合,所以医学院校的学生还需要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知识,并且要不断培养自己和病人交谈的能力、应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这方面和医疗服务相关的能力,并且也需要保证自身具备极强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3]。所以,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压力比其他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大。和其他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同,国内的医学院校本科教育都是五年制,而且对于医学教育的要求也非常高,学生会有很大的学业压力,这就导致学生在考试压力上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为了满足学习的需要,学生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调整身心的相关活动。在比其他专业学生需要多付出一年学习时间的情况下,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问题。

(二)人际关系导致心理问题

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都比较单一,通常都只有医学专业及与医学专业相近的专业,和其他的综合型学校的专业设置很不相同[4]。在综合性大学中,学生能够和本专业之外的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不同的学习角度。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学生接触到的教师和同学都是和医学相关的,这就导致他们所讨论的话题也都是医学相关的内容。虽然学生可能会获得很多的朋友,但是从人际关系结构而言,依然是十分单一和狭隘的。随着课业的繁重,学生需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而且医学专业的课程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课程都不能松懈。很多医学院校的期末考试都需要持续一个月左右,足见医学院校学习任务的繁重。这种巨大的压力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人际关系上,首先,学生巨大的压力会导致他们容易情绪失控,更容易由于矛盾和冲突导致学生的人际关系受到破坏;其次,学习压力也会让学生在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产生人际关系的畏惧感,对于维持人际关系十分不利。在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体现出来,这种差异会使有些学生出现一些不好的情绪,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紧张,人际关系会变得不和谐。而且,不良的情绪也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医学院校学生的特殊心理

学习医学的学生需要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项工作,所以学生通常都会有比较认真的做事态度。但是,这也导致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如学习能力不够、动手能力不强等,有的学生会因为出身和家庭情况对自身的未来更加担忧,无论是先天的情况,还是出身的情况,都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甚至使其否定自己[5]。所以很多学生会认为自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成绩,或者由于家境的问题导致他们存在人际交往的负担。还有的学生正好相反,由于成绩很好或家境优渥,导致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尤其是在医学专业这种课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在取得了成绩之后,学生更会以自我为中心,只是追求自我利益,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这种情况下,就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自身前途问题上也会十分关注,尤其是在医学院校毕业生数量增多的情况下,他们会意识到自己在职业竞争上的压力。为了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多数医院都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才能够在未来进入医疗岗位。但是,农村和偏远地区却面临着医疗人员不足的问题,这些地区的医疗岗位也是学生未来可能工作的地方。对任何人而言,都希望能够进入水平比较高的三甲医院,并不愿意去落后的偏远山区。所以,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会非常大。和其他专业不同,医学院校学生很难转行,相比理工类不同专业的通用性来说,医学院校学生能够获得的转行机会很少。因此,就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往往其他专业更加严重。

四、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建立明确的目标体系

医学院校有四、五年制的大学生,也有七、八年制的学生,为了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就要结合医学院校自身的情况,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确定心理教育的目标,保证医学院校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结合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特点,设置如下目标:第一,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第三,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第四,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学生摆脱心理障碍。教师应针对不同的目标建立心理辅导策略,而且心理辅导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除了目标的明确之外,也需要保证教学的内容、过程、方式、评估和教学管理同样完整。在构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在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教学。比如,在大一的时候给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大二、大三以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为主,大四、大五时主要针对就业和面试心理进行讲授,并且对学生进行行为测试和训练。这样做的原因是大一的学生往往在心理上更加阳光向上,对心理辅导的需求并不是太高,所以要用理论知识让学生形成心理健康的观念[6]。在学生进入大二以后,由于比较清楚医学的就业方向狭窄,并且专业难度的提升让学生面临着一些学习上的挫折,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始爆发,在这个阶段开展自我认知等教育,可以教给学生调整自我的方法,并且解决当前的问题。进入大四、大五之后,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学校需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让学生的求职更加顺利。

(三)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为了保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要重点帮助,必须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给医学院校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服务的方式包括传统的现场咨询服务和电话咨询,也需要促进网络平台的建设,做好网络的咨询。心理咨询室要有沙盘室、宣泄室、放松室等,保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干预性治疗。此外,医学院校各个年级还要积极开拓新媒体平台,以“心理导航”工作室为依托,通过年级微博、微信公众号及QQ群等网络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增加心理弹性,坦然面对学业压力和情感困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主动制定成人成才目标。由于学习过程中压力很大,医学院校的学生很容易陷入突然的心理危机当中,所以学校要专门构建干预体系,通过建立领导小组,保证师生之间的配合,尤其要做好信息反馈队伍的建设,从而能够提早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总之,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往往会有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加严重的问题,为此医学院校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并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差异化帮助。在对学生心理进行调整的同时,也需要改变学生的思想,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马婷婷,杨凯,吴皓达.基于积极心理学构建大学生健康教育新模式[J].江苏科技信息,2015(20):20-21.

[2]刘倩,张燕.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过程评价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8):29-30.

[3]蒋玉莲.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42-45.

[4]岑雅影,王碧怡,蔡美燕.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过程评价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68-69.

[5]吕梁,陶英,陈智强.医学院辅导员在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178-179.

[6]喜俊霞.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9):122-124.

作者:高冠 孟荣 单位:成都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