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积极心理学注重积极情感的体验和积极人格的塑造,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地心态,增强主观幸福感,用正确的生活态度面对在校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简述了积极心理学在民办高校中的运用思路。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前言

在教育方面,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学交叉形成的积极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因为积极心理学不同于其他心理学分支,积极心理学研究如何生产快乐,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成长,而不是仅仅聚焦在一个人心理如何受损。所以,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延伸运用到其他专业学科教育中,对高校的教育教学都具有建设性的力量。

二、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

(一)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民办高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办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现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总结以下几个工作亮点:

1.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工作

2017年,广西外国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结合公共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探索心理学的奥秘》《图说人际关系心理》《幸福心理学》3门公共选修课,两个学期覆盖人数达到近5000人。为在校大学生认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提供了帮助。另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2017级新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创新课程改革工作。为了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首次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模式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工具进行线上自学,以达到补充课堂知识的目的。

2.高质量地完成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普查等日常工作

2017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受理咨询近160人次,另回答网络咨询提问近70人次。中心对每一位来访学生的咨询、诊断、处理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咨询记录,建立了心理咨询档案,为今后的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丰富翔实的个案资料。对于具有特殊性的个案,中心在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的前提下与来访学生所在二级学院的心理辅导员保持联系和沟通,及时提供相应的心理防御措施的指导和建议,减少和消除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广西外国语学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方式主要包括开展主题活动月,举办讲座和社团指导等方面。2017年心理健康协会共吸纳成员80余人,在专人对协会进行了详细指导、提出要求和考核监督下,真正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二)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主要担任预防、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角色。但在实际情况中,一些潜在的问题往往阻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充分发挥角色的功能作用。虽然广西外国语学院在获得尚可的工作成果,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管理模式不适应业务需求

在职能部门及其职责的设计上,广西外国语学院大量参照公办院校的模式。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设立也是照搬公办院校的机构设置。依葫芦画瓢的方式导致广西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需求。在日常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2.教育教学方式落后

广西外国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缺少考察学习机会,前沿理论的运用实践不足。教师常用比较直接的教学方法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给学生。传统一言堂的教育方式,抑制了学习者活跃大脑去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想法的能力,形成了负面的学习氛围。教育教学方式的落后,是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的表现。

3.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日益突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各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的严峻挑战,包括广西外国语学院在内的民办高校也正经受该问题的现实考验。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尚未成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要应对各类在校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新入学时环境和自我角色的变化,班级、宿舍中的人际交往,临近毕业时的就业压力等各类情况都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问题的诱因。

三、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足

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来源单一,不仅缺少政府的共建合作,而且办学资金多为自筹资金,无直接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对比公办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灵活性,民办高校单一稀缺的办学资金,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导致民办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存在投入少、关注少的情况。经费不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硬件设施配套不到位,缺少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在开展实际工作中困难重重。

(二)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发展不平衡

与公办高校优良的教学环境做对比,民办高校更注重自身的专业学科教学。唯有展现丰硕的教学成果,才能吸引到高中毕业生报考民办高校。而一味追赶公办高校的专业学科教学步伐,导致民办高校的发展不平衡,形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和民办高校不充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矛盾。民办高校侧重发展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充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体、美、劳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他教育教学门类。

(三)民办高校人员流动频繁

民办高校不如公办高校的健全体制,民办高校也没有公办高校稳定的人事体制体系。民办高校频繁的人员流动,给学校的人事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民办高校学生自我认同感低

民办高校的文凭含金量不如公办高校,且社会认可度低。对于学生而言,部分学生是在未能达到公办高校就读条件的情况下,才填报社会声誉不及公办高校的民办高校,这无疑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四、积极心理学在民办高校中的运用思路

(一)认识积极心理学在民办高校中运用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传统的工作方式侧重个体治疗,不能完全解决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问题,不利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通过强调人性的优点和价值,挖掘学生的个人优势和个人动机,开展积极地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而且在民办高校中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1.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如今,主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关心大学生在校生活中的负面影响。在诸如幸福和快乐等方面,虽然教师和学生们一直有兴趣,但这些内容并没有被任何有框架体系的理论知识所统一和教授予学生。而积极心理学正是一个研究积极方面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将积极心理学教育应用于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积极心理学研究运作的三个层面,即主观层面、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可以极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主观层面包括对幸福、快乐、满足等积极体验的研究。这个层面是教会大学生去感受和体验美好生活的乐观状态和积极情绪,特别是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对他或她生活认知和情感的评估。中国学者认为主观幸福感就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通过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肯定,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预防的难题。着眼于民办高校这个集体中,积极心理学有利于组织成员,即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积极地相互影响,促使整改组织系统产生积极地发展,最终达到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

2.积极心理学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引入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填补了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短板,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广泛覆盖到更多大学生。积极心理学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现状的一剂良药。不像从问题出发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积极心理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对积极情绪情感的体验和对积极人格特质的塑造。积极心理学教育大学生在信息爆炸的负责社会环境中,强化健康、乐观、快乐的积极情绪,抑制负面能量和消极情绪腐化“三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内心。

(二)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积极心理学在民办高校中的运用

健全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至关重要的是使用有效地方法。有效地方法对现实具有能动作用,只有有效地方法才会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在自身修养和人际关系上得到进步。

1.民办高校必须从校级层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无论是教育教学经费上,还是专职教师资源上,都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不解决心理教育专业人才资源流动快,学科团队建设弱等因素的限制,无论什么先进新兴的理论都只是纸上谈兵,不能真正付诸于实践。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全员育人理念。通过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集体层面,我们可以了解到个体的积极情绪和人格特质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熏陶。积极地校园集体环境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包括情感、信息、物质等各种正向的支持。积极地组织系统的构建从全局出发,真正做到以全体学生为本,避免了仅仅关注到部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的局限。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职能部门层面完善工作制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突出其教育本职,改变其作为心理咨询室的片面形象。积极心理学适用于任何对它感兴趣的学生,它能让幸福快乐的学生更幸福快乐,让不幸福不快乐的学生变得幸福快乐起来。通过设立积极心理学课程,使用新颖多元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大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植入体验式学习,增加幸福感的实践练习,这将有助于理论的理解和经验的积累。

3.一线专职辅导员活用积极心理学知识

辅导员队伍是分担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育人压力的排头兵。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处于最基层,永远在一线与学生打交道。他们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日常管理等活动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因为辅导员与学生平常生活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信赖辅导员给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首先,紧紧围绕班风建设运用积极心理学。班风不仅仅表现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上的共同倾向,还表现出强烈的心理情绪倾向。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班风建设中,有利于营造积极地班级学习氛围,为学生创作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整个班级积极地情绪体验。其次,依托课堂教学运用积极心理学。比如广西外国语学院开设《幸福心理学》公共选修课。幸福感这种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幸福心理学》这门课程鼓励学生去看自己的内心来研究自己,有效地帮助了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摆脱阻碍限制,从而学到获得幸福感的方法,为生活学习增添更多地积极体验。最后,在文化活动中运用积极心理学。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高校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通过举办心情征文大赛、心理漫画展、素质拓展活动、啦啦操编排表演、心理微电影比赛等琳琅满目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积极地校园文化实践与探索,鼓励大学生在活动中释放积极正能量,在集体层面,构建一个关系良好、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臧凯,李英,王钰淇.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0):83-85.

作者:郝鑫 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