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自从推进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教育,技术人才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抗压能力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调节情绪,舒缓心情,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通过分析并讨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的心理状态

现如今政策的支持,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愈加完善,技术人才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已与普通高校相差无几,但人们意识里,高职院校一直比普通高校教育程度低。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进入高职院校意味着失败,被消极颓废的情绪影响,心理状态不稳定,逐渐影响课程跟进,影响周遭人际交往。由于适应不了高校学习生活,产生挫败感,导致恶性循环。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并未及时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状态,以至于心理健康问题由原本可调控,及时沟通,梳理认知意识问题便能有效解决的困惑逐渐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再与外界交流沟通。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上眼花缭乱的信息充斥人们的大脑,每日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时间越来越长,“低头族”等代名词反映出智能终端对人们造成的巨大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了现实中人与人的双方交流,转战到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长此以往,学生的身心健康急剧下降。课堂上无法跟上教学进度,体能方面逐渐下滑,社会交往能力差,人际交往不和谐,导致心理问题愈加严重。这些现象不仅仅只存在高职院校学生身上,一些普通高校的部分学生也同时因为消极情绪躲进虚拟网络,逐渐与社会脱节。更为严重的还存在一些心理失衡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案例。这些现状警醒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活动,及时发现、关注学生心理状态,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够

对于还未迈入社会的学生来说,平日接触最多的便是教师、辅导员、室友还有移动终端。大学课程不同于初中,高中阶段,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我掌控,对于一些缺乏性格内向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主要对着移动终端交流,很容易现实中的社会交流,导致整个人越来越孤僻。这种心理状态只要平日稍加留意,便能有所察觉。然而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一般只要求专业技能达标,完成教学目标即可,对心理健康教育未有充分的意识,出现伤人事件后再进行补救,往往为时已晚。

2.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不健全

根据近来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管理的数据报告可见,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忽视心理咨询机构的管理维护,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的宣传。根据一份调查报告,30%的高校学生不清楚校内心理咨询室所在处,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科学性、理论性综合的学科,普通的数月培训无法有效地疏通解决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根源往往不是表面原因,学校心理教师很难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难以真诚地交流沟通。

3.网络思想教育不足

网络思想教育经常在日常教育工作被忽视。部分学生缺乏自控力,时间观念的意识不强,对手机的依赖性很大。据相关的调查报告,高校学生每日面对手机等智能终端时间长达4个小时。长期以往,网络上的消极暴力信息被学生接触,导致价值观受到影响。学校对网络危害及合理使用移动终端的知识讲解未加入日常工作中,学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容易被网络不法分子的思想干扰欺骗,给自身及身边人带来危害。

三、解决方法与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相关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加强辅导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与工作责任感,日常工作留意心理状态不佳的同学,与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现问题并及时沟通,针对学生的心理矛盾进行疏通,给予引导,鼓励其参与到学校活动和社会生活交流中。学生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利于他们的走出自我世界,改善心理状态,进而打开心扉,逐步与人进行正常交流,影响周围人,形成良好的循环。

2.健全高校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高校应当健全心理咨询室设备,师资力量,解决心理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差距问题。相关政策应支持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健全,定期调查走访高校心理教师的工作开展情况。另外,高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帮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3.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积极宣传心理问题对思想、行为的危害,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普及心理知识,增加学生认知,从而合理地调控情绪。高校丰富活动种类,鼓励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参与活动,通过与人接触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改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适应社会交往、人际交往。

4.科学规范课程体系

高校应当规范课程安排,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将心理课纳入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同时注重培养授课教师的水平素质,使心理课真正地发挥效果,让学生在心底树立健康心理意识。高职院校在心理课着重于职业人格教育、社会心理适应交往与人际关系和谐教育,锻炼抗压能力与自控能力,帮助高职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生活环境。

5.开展多途径心理咨询渠道

“微时代”背景下,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可以进行一部分工作的展开,不受空间的限制。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接近学生。公众号日常推送正面积极的消息,如新闻、心理小知识,等等。通过现实中信息的刺激,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对外界生活感兴趣,帮助学生敞开心扉,鼓励他们到校内心理咨询室当面交流沟通。

6.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专项工作

高校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心理危机预防专项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获取学生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态度,根据数据分析,发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走出消极颓废的情绪。

四、结语

在高校生活中,消极情绪的出现不可避免,正确地处理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辅助教师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进行有效地沟通处理。高校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与工作。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普及心理知识,鼓励学生参加,接触生活的美好。另外,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挫折,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情绪的掌管,避免心理问题久久困扰学生无法解决,使其对自己或周围人做出过激的行为。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技术人员应当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和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8,(28):177.

[2]严雅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9):228.

[3]田艳梅.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7,(35):86.

作者:张丽 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