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的实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的实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的实施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教师的教育使命,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对高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级高中生特点,为高中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德育与心育并重的方式与高中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高中生的习惯养成,发挥高中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高中生心灵成长;最后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根据新时期高中生心理特征和成长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心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不应是心理教师的专属,而应成为全体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对高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级的高中生特点,为高中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培养积极人格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稳定,自我整合的程度还不高,也常常会出现情绪上的困扰。加之学业压力逐步增大,高中生会感到面临更多心理困惑。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高中生创设温暖、和谐的心理成长环境,应该着力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发展高中生的积极人格上,这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大纲的要求。发展高中生的积极人格,就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悦纳自我、和谐人际、情绪调节等方面提升自己,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

二在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不应局限于心理课和有限的心理活动,而应该将其渗透到各个学科。这是因为从时间上来看,各个学科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而从教育资源上来看,各个学科蕴含了大量关于自我认知、潜能提升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加以挖掘;最后从学科教师的功能上来看,每一位教师都是育人者,通过自己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自然而然且较为经济的方式。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提升自信心,使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感到我能行,我很棒。即使暂时成绩落后,教师也能够注意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激励他们积极向上。2.开发学生的潜能,训练学生的智能。学科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正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智能的训练一般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力的训练。3.人际交往能力和集体意识的培养。心理课堂上常常有关于合作的教育内容,那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虚拟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的尝试。而在学科教学中,合作的进行可以更自然,如讨论一个学科问题,如小组共同完成一项学科作业等等。在这一情境中,学生可以增强对集体的认知,也能够提升合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合理地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课堂上参与各项活动,逐步培养热情、投入、活跃的性格。

三采用德育与心育并重的方式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既具备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又有一定的成熟度,在很多问题上有自己独立的看法。此时的他们既需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同时也需要春风化雨的抚慰,需要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声音,需要教师以做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方式和他们沟通。对于心理咨询的方式,我们需要了解最基本的三点:第一是什么叫作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项使人开心和不断成长的工作。使人开心是心理咨询的前奏曲,而使人成长才是心理咨询的主旋律。心理咨询通过助人自助的方式,帮助来访者将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当成自我成长的机会,它引导来访者从更为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所遭受的痛苦和挫折,以更为适应的方式面对自我和周围环境,从不合理走向合理,走向你好我也好的平衡认知。用马斯洛的话来讲,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获得“顶峰的体验”,这不就是“登天的感觉”吗?第二是心理咨询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心理咨询要使人自我完善,是通过引导人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或行为,形成更为合理的认知行为方式,从而实现自我的完善,成就和谐、愉悦的人生。第三是心理咨询之高明所在是什么。心理咨询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的助人自助,是通过挖掘来访者自身的潜能,而使得他变得更强大,更能够适应周围的环境,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心理咨询人员也只能帮着行人尽量认清自己要走的路,这也是我们学校心理老师平时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我们仅仅是陪伴孩子走一程,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心理力量,实现“助人自助”的心理咨询宗旨。

四注重高中生的习惯养成,发挥高中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高中生心灵成长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告诉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也会让人终身受益。“路径依赖”的理论和实例,证明高中生需要从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基本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避免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发生。从现有的学校教育效果来看,虽然我们教师任劳任怨,付出很多心血,却常常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高中生虽然有了知识,但是不懂得如何实践,有的高中生要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学习,自己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本质的要求是要高中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在自习时间能够在无监管的情况下专心学习,并能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计划的梳理和练习。爱比克泰德说:“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高中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高中生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的行为过程中逐步培养实现的。某一种学习行为在重复多次之后就会形成学习习惯而固定下来。好的学习习惯则会令人终身受益。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对高中生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甚至贻误终生。因此我们应该帮助高中生养成几种重要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高效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反思的习惯等。有了这些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就不再是事倍功半的苦差事,而成为愉快又高效的难忘旅程。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生就会发展出自主性和创造性,成长为心灵充盈而有力量的人。

五注重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只有让教师感觉幸福,他们才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引领学生。教师幸福感降低会使自身工作的成就感降低,使他们意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延误自身的发展。对学校来说,幸福感低落的教师会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这些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教师的幸福指数不仅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且这种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精神状态对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幸福感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实施者,其是否幸福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有专家提出,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自己的需要也是教师事业的需要。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幸福问题,它更牵涉到广泛的人类幸福英国ElizabethHolmes所撰写的《教师的幸福感》(2006)是国外关于教师幸福感研究的专著。作者从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的角度谈如何关心教师的成长,如何提升教师的幸福感。ElizabethHolmes认为幸福感是生活中各个维度所具有的平衡感和舒适感,它要求做到身心和谐。德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在年轻的时候,人们追求的往往是具体的物质幸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却开始追寻理想的幸福。因此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从具体的物质生活和理想的实现两个方面着手,促进教师幸福感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受到积极幸福的影响,成长为更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傅早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工作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林五星.传统德育方法的现代借鉴[J].教学与管理,2008(30).

[3]李倩倩.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6):281-282.

作者:张婧乔 单位:深圳坪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