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学生学习的多样性,带来了教学环境的迁移、教学主体的颠覆等变化,突显了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等劣势。为了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任课教师需要提高教学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要利用自媒体环境的特点,提升教学理念、知识储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设计能力、学生心理辅导能力、评价反馈能力和家校合作的能力九大自媒体教学能力,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以达到心理课堂育人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心理品质的重要渠道,对学生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自媒体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装有自媒体工具的智能设备或产品带入课堂。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感到“无聊、无趣”,远不如通过自媒体平台获取一些“心灵给养”来得便捷和有趣。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已失去了原本的知识学习、人际沟通、活动体验的意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思考如何利用新形势下自媒体的特点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是新时代的教学观和教学目的对教师的要求。
一、自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新变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7.88亿,占98.3%;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7.9%;主流社交应用微信、QQ、微博,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6.9%、64.7%和42.1%。显然,以微信、QQ、微博等代表的新兴自媒体工具结合手机客户端,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成为人们交流与获取资讯的主要平台,尤其受到青年大学生的热捧。了解自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教师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新增学习的“利器”与“帮手”
课堂上的“低头族”,更愿意利用手中的自媒体获取学习资源,不受教学教师、场所、时间和固定知识点的限制,他们可以随意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自媒体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利器”。对于课堂上不懂的知识点或想深入挖掘的知识内容,自媒体更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手”,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提供了可能。同时,以网络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形式呈现的自媒体信息,既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需求,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习的“个性”与“自由”
一般学习任务的下达,不会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状况,有的任务对于某些学生来说相对简单或过于容易,有的任务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还不足掌握,这种统一规制、强制安排的学习进度,对于存在个别发展需求的学生来说是不科学的,更与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目的是相悖的。在自媒体环境中长大的新一代大学生,显然已经适应了自主学习的步伐,并会因为他们某方面的突出表现被教师发掘或称赞而积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和自由创新素质,这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和改善。
(三)追求学习的“平等”与“互动”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普遍鸦雀无声”。新时代下,追求个性张扬和自我表达的当代大学生幸福地搭上了以微信、QQ等自媒体交流平台为信息载体的时代列车。在这里,每个用户都是有着平等地位和话语权的个体,享有平等获得和传播信息的权利,同时,自媒体的人机交互、人人交互技术的全面应用,实现了用户与网络服务器之间、同一网站和不同网站的不同用户之间信息的交互,实现了个体发声渠道的公平、平等和双向化。学生可以就某个话题进行大讨论,畅所欲言,也可以互通学习信息。
(四)强调学习的“及时”与“便捷”
习惯了使用自媒体的大学生,更加追求信息获得的“快”“便”“新”。在这个网络自媒体狂欢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在自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地获取和信息。任何消息一经发出,都有可能在几秒钟内被全国各地的网民转载,成为朋友圈的热谈。这种传播速度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地域和媒介的限制,以裂变式的速度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普及率。注重知识获得的速度性、便利性和新颖性,是学生学习进步的要求,也是新形势对学生学习的新要求。
二、自媒体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学生学习的多样性,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教学环境出现迁移
自媒体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灌输,学生“乖乖不动”接受。大量的“低头族”“手指族”成为课堂上的“风景线”,教师的无奈、学生的不理解,也给师生关系、教学效果造成了困扰。自媒体具有跨时空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结合的特点,要使线上线下同步活动,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自媒体工具,将线下课堂教学的部分活动场景迁移到线上虚拟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做自媒体教学的受益者。
(二)教学主体发生颠覆
自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可以脱离课堂进行,他们能快速获得各种信息,这给教师的“权威论”“主宰论”带来了挑战。自媒体的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学生是真正的教学主体,他们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和中心、知识的建构者和“演员”。教师是教学主导,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和助力,是知识的提供者和“导演”。让学生在“体验与训练”中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被动且滞后
微信、QQ、微博等自媒体工具,承载着海量的教学资源,俨然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全能教师和先知,这对传统课堂上有限、被动、滞后的教学知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自媒体为学生学习更多、更深的知识带来了便利,但是,它无法自动屏蔽网络资源中的不良信息和低俗内容,这些因素会对思想、行为等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如何提升学生心智,在增加可以增强学生心理抵抗力的教学内容上,需要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而不是从教学知识的数量上与网络资源进行攀比。
(四)教学方式显得单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大班教学,教师“一言堂”、学生记笔记等传统教学方式,基本不能使心理课程达到“要通过生活体验、心理练习来提升学生的内在心理品质,转化为其心理技能”的目的。尤其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网络体验丰富、见识增长,与教师在信息搜集、接受、理解上越来越趋于同步,他们对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毫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显得捉襟见肘。教师要与“手机控”“低头族”的学生互动,带动其积极热情地参加课堂活动,并实现多样化教学。然而,这样的教学环节是需要任课教师精心设计的。
(五)教学评价要求多元
追求个性表达的大学生,在自媒体盛行的年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每个人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却是有独特优势的个体,他们渴望被发现、挖掘,期望获得认可、赞美,而传统课堂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关注个性。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补充,在发现学生潜能、关心学生优势、注重多元评价的心理学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完全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监测学生学情、心情动态,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多元发展保驾护航。
三、自媒体环境下心理健康
教育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自媒体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教学管理能力、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还需要比其他课程教师有更进一步的要求,即体现在自媒体平台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心理辅导能力等。
(一)建立自媒体下的主体性教学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课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课程,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即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2]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一味地排斥、拒绝或者反感自媒体的存在与应用,无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应主动认识和研究自媒体环境的特点,主动转变身份,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心理健康课教师要挖掘网络视频、图像、案例等教学信息承载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用心理学的知识引领大学生在自媒体的世界里更好地成长,发挥其主体性潜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应对为积极发挥、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重视学生主体性人格教育和多元化素质发展。
(二)利用自媒体增强知识储备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功底要求较高,而好的教师是靠自己强大的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的。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在自媒体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要有自媒体平台信息知识检索能力,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筛选和整合的能力;[3]在不断更新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业务知识的同时,要熟练使用网络语言和网络思维,学会运用火星文、神马体、字符表情等媒体信息沟通形式,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话语对接;[4]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他们的世界和热点,及时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解读和探讨,引领学生方方面面的心理成长。
(三)结合自媒体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改革实验。”“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教师要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努力做“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这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延伸和发展。而自媒体在教育研究、信息共享、数据收集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结合各种自媒体应用软件APP,如智慧树、蓝墨云、雨课堂等,具备了动态化学情监测、精准化个体记录、整合分析学习数据等功能,对于教师挖掘有效数据、开展教育科研、取得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助力作用。每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都应具备并提升自身结合自媒体开展本校、本课程、本课堂研究的教育科研能力,将教学实践与心理学理论成果充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使用自媒体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教师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提出了要求[5]。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需要选用便于课程开展的自媒体工具且能熟练使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采用符合学生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的教育方式,学会基于自媒体工具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等技术,以及资源转载、信息、线上互动、合作讨论、学情监测、状态导出等可增强课堂吸引力、辅助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能够不断评估和提高教学信息技术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五)应用自媒体促进课堂组织的能力
自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还要求教师懂得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并能够在课堂上熟练操作、合理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和产品。[6]自媒体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要从根本上与学生使用的各种自媒体“为友”,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自媒体工具、主动参与在线学习。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普遍关心、奉为热点的话题结合起来,并为其答疑解惑、专题剖析;要通过情景模拟、游戏活动、翻转课堂、实践调研、头脑风暴等活动,利用自媒体的线上签到、互动弹幕等功能,让学生在心理课堂上“动”起来,动手、动嘴、动脑、用心,让学生运用手机参与教学过程[7],体验心理成长,增强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六)提高自媒体下课堂设计的能力
一门好的课堂在于课堂设计。教师要使教学活动贯穿整个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包括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风格的定义、教学评价的方式等。自媒体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教师需要研究和准备。教师要清楚什么样的心理专题需要线上问卷调研、心理测评,什么样的心理主题需要线上小组合作、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团体体验,什么样的心理内容需要视频录制、预置资源,什么样的时机开展线上签到、点评集赞……教师要挖掘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让学生通过使用自媒体增强自己的心理知识体验,使每个学生都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参与方式,真正感受心理课堂的心灵启迪魅力。
(七)开展自媒体下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承担着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双重角色,其专业能力既有一般教师专业能力的共性,又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特殊性。[8]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既需要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又要运用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相关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自媒体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要能够利用自媒体工具的虚拟性、互动性功能开展网络心理辅导,掌握共情、倾听、积极关注等心理咨询技术;要透过自媒体空间信息侦测学生个人心理动态、把握关键的危机信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及时性的专业指导;还需要遵循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如保密原则、转介原则等,对学生个体做到在网络世界和现实工作中“一碗水端平”,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八)增强自媒体下学习评价反馈的能力
自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教师可以很便捷地对学生开展发展性、形成性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心理优势、行为的发现与反馈。学生的线上自评、互评、点赞、转发、任务提交、活跃状态等任何自主性学习行为都可以得到相应分数并累计到个人的课程成绩单上。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者、点拨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和成长空间。自媒体下的教学评价和反馈,需要教师综合学生平时出勤、自学进度、课堂表现、个体自评、小组他评、小组分工、成果展示等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性潜力、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促进学生兴趣导向、多元化个人发展。
(九)组建自媒体下家校合作的能力
家庭是学生个体成长中的一部分,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关注的是学生整体,两者要立足未来,整合学生的过去、现在,引导他们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和自我成才。因此,家庭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媒介。自媒体的出现,为学校联合学生家庭,开展学生适应心理、恋爱心理、情绪心理等专题提供了素材和优势。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要积极利用自媒体平台,与学生家长远程连接,邀请家长参与在线式话题讨论、经验分享,参与心理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我整合中实现心理成长。
四、结语
自媒体冲击了传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比厌恶它、抛弃它更为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它、发挥它,而如何做到这些,关键就在于任课教师要提升教学能力。因此,不断适应新形势,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何炎芬.自媒体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观察,2016(9).
[2]吴盈英.基于主体性教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4(4).
[3]张可,杨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8(2).
[4]屈春芳,徐丽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5]李斌,翟雪峰,李德才,等.互联网时代高校推进教育信息化路径探索[J].教育探索,2016(12).
[6]潘淳.新媒体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5).
[7]李凌婧.手机冲击下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2017(1).
[8]周向华,杨青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及其结构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2(3).
作者:李惠 王自华 王亚萌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