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孤儿心理健康教育改善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我国当前还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孤儿群体,特殊的生活经历让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变化,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帮助孤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孤儿;心理健康
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孤儿数量为全体人数的4.5%左右,年龄分布主要在6-15岁之间。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孤儿数量约占全国孤儿总数的85%,居住在城市的孤儿数量约占全国孤儿总数的15%。由于长期缺乏亲人陪伴,孤儿群体往往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超过七成的孤儿会经常恐惧,约两成的孤儿会经常做噩梦或失眠,而超过三分之一的孤儿对未来生活失去希望。我国政府在近年更加关注孤儿的生活和成功,针对孤儿的政策也日益丰富起来,但分析发现当前政府的相关政策主要关注满足孤儿的物质和教育层面,针对孤儿心理健康改善的政策相对较少,对孤儿心理的关心不足。
一、我国孤儿心理需求现状
因文化背景和社会救济体系完善程度的不同,我国孤儿心理需求状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明显区别。从是否需要情感关心因素来看,5至10岁的孤儿的心灵更为脆弱,童年时期的精力可能会对其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孤儿往往需要更多的情感类关心。从交往需求来看,超过16岁的大龄孤儿大多已经进入常规学校就读,与社会不同背景个体的交往更加频发,希望能够在短时期内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内心更加渴望与人交往,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从生活方式来看,孤儿更加期望在家庭环境中成长。由于领养手续过于繁杂,领养难度过大,当前我国孤儿的主要养护方式仍是亲属寄养。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家庭角色的缺位将会对人的成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有条件对孤儿家庭角色缺位进行补救的话应及时寻找合适的方式尽早补救。
二、我国孤儿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孤独和自卑自闭心理。由于失去双亲的陪伴,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关怀,孤儿往往会认为自己是被社会抛弃的,跟正常孩子相比是有先天的差距的,这种想法会造成孤儿孤独和自卑自闭的心理,而且一旦这种心理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大的努力才会有所改变。
2.逆反和仇视心理。与生活在父母身边的正常孩子相比,孤儿的心理更加的敏感。随着年纪的长大,孤儿会对社会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会更加在意外界对待自己的方式和态度,而当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时,孤儿会表现的更为激烈,而这种激烈的表现会增加社会度孤儿的误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强烈的依赖感。与正常孩子相比,孤儿内心更加渴望被重视、被关心、被关爱,希望有个人可以代替父母的作用可以成为自己的精神依赖,并且一旦可以依赖的人出现后,孤儿往往会表现的非常绝对,希望这个人成为自己的专属,丝毫不允许外人染指。
4.自责心理。孤儿长期缺乏亲人关爱,遇到事情只能依靠自己去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孤儿很可能会表现的过分小心,而一旦出现行为失误,孤儿就会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而严重的自责心理又会造成孤儿心情压抑。
5.猜疑心理。出于自卑心理,孤儿具有敏感的内心,很难对身边的人和事建立充分的信心。由于长期缺少关爱和关心,孤儿内心又渴望得到身边人的关注和关心,但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内心,孤儿具有很重的防备心理,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不会让外人轻易的在资金内心占据重要的地位。
6.补偿心理。孤儿会在内心拿自己与正常儿童比较,而通过比较,会认为很多正常孩子拥有的东西缺失,内心对正常孩子的幸福生活非常渴望,但又非常嫉妒。在这种心理的暗示下,孤儿希望用其他的方式证明自己是幸福的,比如物质层面的获取或精神层面的补偿。
三、孤儿心理健康救助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孤儿群体,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孤儿往往具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为保证这类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倾听孤儿心声,了解心理状况。孤儿的心理有很多共性问题,但对于每个孤儿来说,其心理问题又有很多的特性。帮助孤儿建立健康心理的关键是要认真倾听孤儿的心声,准确评估心理状态,了解孤儿心理状况,分析心理需求。
2.帮助孤儿树立自信,引导孤儿独立。要加强对孤儿心理引导,帮助孤儿对自身状况进行分析,让孤儿认识到自身优势,切实树立自信,发挥优秀孤儿的示范作用,帮助周边孤儿建立属于自己的自信心。同时要帮助孤儿正确认识社会的残酷性,引导孤儿通过强化自身素质迎接社会挑战,帮助建立独立、乐观的人格。
3.引导孤儿学会宽容,宽容自己也宽容他人。首先要建立充分的自信心,一次的失败并不能代表未来的不顺,引导孤儿学会宽容自己的失误和错误。其次是要引导孤儿学会宽容别人的错误。通过开展集体活动,让孤儿体会到集团的温暖、大家庭的温暖,消除对社会的偏见,进而做到宽容他人的错误。
4.帮助战胜恐惧,教会孤儿成长。失去双亲的痛苦会让孤儿对世界产生难以言说的恐惧感,政府和社会需要给与孤儿家庭般的温暖,亲人般的亲情,让孤儿在温暖和亲情中战胜内心的恐惧。由于父母的缺失,孤儿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要填补孤儿对父母需求的空白,注重生活细节,多从生活上关心孤儿,让他们感受家庭般的温暖。
5.加强对寄养和助养家庭的支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孤儿寄养和助养家庭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加大对寄养和助养家庭的关注程度,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提升寄养和助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燕燕.孤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2011,19.
[2]杨志勇.家庭寄养对孤儿社会成长作用研究.心理科学,2002,25.
作者:杜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