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建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建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建议

[摘要]互联网已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社交和娱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新形势下,高校应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新方法,但目前还处于探索期,在实践中存在课程内容过于片面、缺少人文关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稳定、网络教育条件基础较弱、缺少合力教育等问题,需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档案和及时反馈制度,注重各部门协同教育,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互联网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各种移动电子产品于一体,能够即时地将多媒体信息传送到拥有终端接收设备的个人或群体。当代大学生很容易被互联网中的各种新奇事物所吸引,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固有特征因应了大学生的某些心理特点。

1.互联网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力。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社会资讯和不同观点的思想,其中既有正面信息,也有负面信息,甚至谣言。大学生阅历较浅,自主判断力不是很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很难进行判断,如果没有得到正确引导,一些不良信息就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形式。互联网的虚拟式人际交往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大学生发泄情绪的渠道。不过,在适当减压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网络交流是一把双刃剑,长期沉迷虚拟社交,可能导致大学生和身边的朋友、同学或家人产生隔阂,严重者会引发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或压抑的心理问题。

3.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向往过度自由,逃避现实压力。由于真实身份在互联网虚拟空间可以隐藏,因此,部分大学生抛开真实世界的限制,在网络上进行着各种角色扮演。他们向往虚拟空间中的自由和真实自我,将隐藏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逃避了现实中的各种压力,某种程度上弱化了道德感和个人控制能力,久而久之会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变化。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反思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比有着很多创新的方法,但目前尚处于探索期,在教育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反思。

1.课程内容过于片面。部分高校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实施网络教学过程中,片面地认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教授给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具体教学中主要是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健康案例宣传为主。然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并不能直接提升和完善个人的心理素质,更不能说明大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调节心理问题的技巧。那种认为网络教学就是将心理健康课堂搬到互联网平台的认识是不科学的,落实到实践中,这种简单的做法也难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特点。

2.缺少人文关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人文关怀,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必须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了解大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然而,当前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重视内容丰富、交流便捷,忽视了与大学生的情感交流。互联网平台上的师生双方处于虚拟状态,仅仅依靠文字或图片交流难以让大学生感受真实的心理体验,而一旦受教育者习惯了通过网络来建设自己的心理健康,就很容易在虚拟世界中流连忘返,以致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比较迷茫。

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稳定。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毕竟不是直接的交流,无法像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那样面对面地沟通,也无法建立一种持续的教育关系,很难实现更透彻的理解,而深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在双方坦诚和平等的交流基础之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方式不稳定,受教育的大学生在无法近距离接触教师的情况下,很难促成对教师的信任感,以致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提交的个人心理状态和信息是否真实、课后能否有跟进的反馈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4.网络教育条件基础较弱。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是互联网平台运行正常、沟通便捷,师生双方都具备上网访问能力。不过,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高校来说,还存在无法满足基础条件的现实问题,如教育工作者的网络办公场地、网络教育设备以及专业心理咨询预算、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等都比较匮乏,制约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经常使用的各种心理仪器、专业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治疗药物等较难落实到位,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比较难以通过互联网来确定和判断大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原因。

5.缺少合力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涉及高校众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只有各部门分工明确、各施其政、资源共享,才能较好地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互联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效。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内部各部门并没有针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达成共识,大部分还是心理教师个人孤军奋战。而且,高校的网络教育平台课程没有建立相互联系,教师之间缺少信息沟通的渠道,也无法形成信息资源整合威力,甚至有的时候还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

三、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发挥互联网的长处,并结合线上线下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以打造全新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1.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的心理教育形式,能够高效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日常学习生活的融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互联网的创新教育方式,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结合这个特点对其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解决他们的实际心理问题,使大学生提升心理抗压能力,树立更为阳光快乐的人生观,进而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激发学习潜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高校内部各个部门要达成共识,从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出发,增加网络平台建设经费投入;在网络子系统的设计上做到以学生为本;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紧贴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定期更新;在表现形式上要更加生动,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增强网络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同时,要加强互联网法律法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和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高校还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将其与学生德行学分制度结合起来,形成正面促进作用。也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加入到网络平台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先做好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的引导工作。首先,高校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通过互动考评及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树立学习自信心;其次,高校应完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诸如通过引导大学生参加知识竞赛、科技竞赛或校园活动等形式,减少大学生沉迷网络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个人特点引导其制定规划,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

4.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只有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才能实际解决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技能问题,充分保证师资队伍的高素质。同时,应积极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部门,必要时将其列为单独的机构,在人员编制、教育经费预算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同校内其他业务部门平级的待遇,真正改变以往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兼职状态和从属于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的问题,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开展。

5.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档案和及时反馈制度。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科学地认知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遵循大学生性格特点和互联网的特点,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档案,保证大学生所提交的心理健康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同时,要注意的是,大学生思想理念和生活学习习惯的转变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漫长过程,只有建立及时反馈机制,才能定期进行闭环管理,并根据当前大学生个人信息设计出新的管理方案,及时将出现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其所在院系的学生工作部门,为其接受专业化的心理治疗提供原始资料。

6.注重各部门协同教育,提升整体教育质量。高校必须加强网络心理健康同其他专业之间的协同教育。首先,要注重线上教育与课堂教育互补,扬长避短,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动;其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的沟通,针对大学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及时传递相关信息,使学生工作主管部门能提前预防并加以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可同步参与其中,共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薛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7(20).

[2]胡平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

[3]卢佩言,时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7).

[4]杜艳.网络青年自组织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

作者:杨敏 单位: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