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摘要:“大思政”教育的提出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探索了“大思政”教育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构建,以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一、背景分析

(一)“大思政”理念的由来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颁布以来,很多专家和学者相继提出“大思政”教育理念。尤其是2017年以来,的多次讲话都着重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大思政”教育和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同,强调的是多方形成合力,综合所有力量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大思政”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要使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是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现。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背景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等文件的颁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逐渐受到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充分重视的大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都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大思政”教育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要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本应是受到关注和欢迎的,而现实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有的价值并未得到体现,具体如下:

(一)课程内容

以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过于强调理论讲授,趣味性不足,授课老师脱离了实际的纯理论讲授往往使课程变得枯燥、单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就大打折扣。

(二)实践教学

调研发现,几乎所有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实践内容都处于无管理的“放羊”状态,学生参与不参与没有要求,学生感兴趣的实践内容,学校也没有集中安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需求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并没有得到满足。

(三)课程团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团队大多属于“杂牌军”,出身于各种专业的辅导员或者没课带的教师都来带心理健康教育课,给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课谁都能带”的印象。

(四)教学资源

硬件设施严重缺乏,没有共享的教育资源,更别说购置团体训练设备、建设团体活动室、购买音像教学资料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知识的讲授方式缺乏师生互动,课堂气氛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课堂上死气沉沉。

(六)课程考核评价

任课老师出套试卷,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应对考试,或者给个题目写篇小论文,比较随意。

三、“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在新形式下,高校必须在“大思政”教育下,从整体上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课程内容体系

“大思政”教育具有主动性、预防性的特点,深化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由被动性、矫正性转为主动性、预防性,充分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目的。要利用“大思政”教育平台,充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不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发展性。从这个角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应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包含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例如,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咨询、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现象等综合性知识;其次应包含了解和发展自我的知识,如自我意识、人格发展等内容;最后还应包含关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提高的专题学习,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命教育等课题。

(二)实践教学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鼓励课程教学走出教室,进入更广阔的实践领域,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心理协会活动、心理志愿服务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以不同形式获得心理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职业心理教育,切实提高学生适应行业或岗位的能力。

(三)课程团队建设

现有条件下,要不断充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提升心理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由专业的心理学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担任教学工作;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安排现有教师参加各种必要的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支持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团队教学,提高团队教学业务水平。

(四)教学资源建设

“大思政”教育立足于教材,但又突破了指定教材的限制,以教材重难点串联社会热点开展教学,随着现代教育科技的发展,不断融入多媒体、微信、微博等新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并促进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积极吸取经验,开发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创造优质的教学条件,购置必要的设备和资料,投资建设智慧课堂,教师团队要进行教学改革,设计既能达到素养和能力培养目标,又符合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课程体系,认真制订教学大纲、制作丰富的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料,积极拍摄微课、慕课,充分利用校园智慧课堂进行教学资料和作业的推送、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大思政”教育强调教育方式多元化,以“理论、舆论、情操、作品”教育学生,改造他们的心理世界,提升其心理健康教育效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是组织者和辅导者,而学生则是具体的行动者,以实际行动认识和改造着自己的心理世界,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来提升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突出能力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运用能力,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任务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会。

(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应该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因此,考核标准应以是否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将课程成绩比例设为平时表现和考查成绩比例为6:4,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作为考核重点;考查内容将知识考核、能力考核、素养考核相结合,充分重视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培养。

四、“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保障

(一)物质保障

高职院校应尽快配齐教学设施及教学资料、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场地等硬件设施,为教学提供必备条件。

(二)人员保障

在“大思政”教育下,人是最关键的因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构建最强有力的保障。总之,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高校要从整体上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利用前所未有的好机遇,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张丽 张克新 单位: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