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持续性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反映了对数学课程的新认识。为了使学生持续性的、长足的发展,使得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课堂上能够持续性地进行,有所收获,不在单一地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老师和学生在教育这一个过程中能够切实地体会到新课改理念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新课改理念持续性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教学理念持续更新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地方。
二、教师教学模式持续更新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课改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合情合理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形、往复递进、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教学能够从已知到未知,较难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个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基础,这样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三、教师对学生学情做持续性的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状态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对学情分析给予了高度关注。高中数学课程要体现大众数学的理念,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学好数学。因材施教是我国的教学传统,对学生数学基础应该有不同要求,高中数学的基础正在发生变化,大量的新内容,正在加入高中数学内容中。除了允许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做出选择外,对于每个学习内容要求的高低,也应该允许学生做出适当的选择。总之,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且还应该不断地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学生,为因材施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对教学评价做持续性的分析
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数学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实际上是从现实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是现实材料的形式化,它与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知识的检测上,在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成为评价的重点,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作者:付鑫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