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摘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学科课堂教与学的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也需要在新要求下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新举措

一、新理念指导教学

教师的教育理念会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而教学行为往往决定了教学结果和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下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完善教师对于学生们的评价机制,使教育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为学生们的终身成长服务。新的教学理念意味每一位一线的体育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深入的去了解和学习新课程的相关要求和具体的内容,提高教师的对于教学和课程本身的思想认知,这样才能够把新课改的新理念要求内化到教师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来,真正地去指导教学,影响教学,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把新课改的新要求更好地去落实,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们的学习、成长的需求。

二、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们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长期以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本身并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很多人还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上,导致体育课程本身不受重视,体育课程教学也存在着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教师的教还是以学习要求、特别是教材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而往往对于教育对象学生们的关注是比较少的,这无疑和新课改的要求是不一致的,也会影响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新课改下,对于学生们的角色有着清晰的定位,那就是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新要求就是新课程中以生为本理念的呈现,作为体育课程本身来说,其优势之一就是需要学生们实际参与,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充分的去研究学生,重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学生心理教育、品德培养,这不符合当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对此,新课程下的小学教学必须要把关注点放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身上,充分的去研究学生,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密切的结合起来,切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方面教学要求渗透其中,鼓励学生的参与,注重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使学生们学有所获。

三、开发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其目标是使学生们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一些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帮助学生们培养遵规守纪、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等品格。结合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就是要落实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的双重要求,使孩子们最终形成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结合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实际,来开发适合本学校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课程资源,例如一些地区可以把民族体育的一些内容渗透进来,这样不仅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中主动性,进而优化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切实利用好游戏教学的功能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学是孩子们的天职。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好动、爱玩,教师要充分利用其此阶段的特点,把游戏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要注意这两个方面:

1.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游戏相对于单个的体育动作而言,它自身具有非常多的优势,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欢。采用儿歌与游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游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一边朗读儿歌,一边愉快地进行游戏,既大大提高了游戏质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游戏目的,并且不同的儿歌内容具有不同的教育意义。

2.促进游戏的多样性

对于教师来讲,不要局限于一项游戏只有一种游戏方法,而是要不断创新游戏方式,使一项游戏至少有两种以上的游戏方法,比如,拔河游戏项目,可以女生对男生、男生对男生、随即挑选学生分组等多种玩法。多样的游戏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参与情绪,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让学生在富有教育内涵、富有美感、充满智慧与情趣的空间中尽情的遨游、尽情的欢笑。传统的游戏教学模式往往是单向式、指令式的,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情境教学是通过创造“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以及“美、趣、智”的学习情境缩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参与到游戏中去,并获得主动发展,提高体育学习能力。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具体的,不能够只局限在技术评价上,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其它方面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总之,新课程改革新要求意味着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要不断的去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多去关注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多种手段来落实教学要求,这样才能够把体育教学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张珍渠.论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中的误区[J].科学大众,2007(10).

[2]杜升长.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注重兴趣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科技信息,2009(09).

[3]倪志峰.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257.

[4]杨小羊.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4(12):20.

[5]娄贺.新课程下创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4):203.

作者:黄银华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源南镇和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