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改革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了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主要从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趣性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促进小学阶段教育的发展,改善目前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使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也对我国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目前,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本文试图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分析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从而对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相应对策。
一、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质是对中小学课堂教学预期目标的圆满完成[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目标。这一要求的提出使得学校、教师都纷纷开始强调三维目标的教学。有的学校甚至为了改革而改革,只重视过程与方法或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与新课改的理念相悖,强调改革创新并不是要抛弃原有的东西,或者是对之前的做法全盘否定,而是要批判继承。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来说,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有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教学是第一位的,这是任何教学都不能忽视的。没有知识作为基础,掌握其他东西都如同空中楼阁。有效还意味着有效率,在一节课中如何有效率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如何更好地设计教学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三维目标如何体现出来。增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让课堂教学更加优质有效,对小学课堂教学来说十分必要。
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课堂上能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如果教师不采用一些方法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那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首先,教师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将所要教授的知识寓于一定的情境中,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情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第18课《称赞》为例,在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个大森林的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小刺猬和小獾,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中两个角色之间的感情,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其次,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革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有趣。随着教学白板、“智慧教室”等教育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有了更丰富的呈现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白板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使得知识的获得变得有声有色,充满趣味。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白板呈现预先制作好的课件,通过课件中设计的各种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能亲自上台参与活动,增加英语学习的乐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室环境的布置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可以改变桌椅的排列方式,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老师们也可以准备一些学生需要的材料,例如卡纸、彩笔、小木棒等,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教室四周的墙面老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做作品展示墙,也可以设计一些与语文、英语等科目相关的知识角,无形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趣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李秉德教授的《教学论》中提到教学主要有七个要素,分别是教师、学生、目的、方法、课程、环境、反馈。小学课堂教学的要素也无外乎这几点,要使课堂教学变得友善,应该从这些要素入手,下面主要就其中教师、学生、环境三个要素谈一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友善体现在言语、态度、动作、表情等方面,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易受外界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因此,友善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第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友善主要是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的友善,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第三,教学环境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教学环境包括校园环境、教师布置等,友善性应体现在教室环境整洁、卫生、舒适,布置温馨、合理。教师应努力创设积极向上的班风,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个友善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总之,改革课堂教学绝不比简单地否定课堂教学容易,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3]。改革小学课堂教学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从理论到实践坚持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而更好地培养新人。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杜亚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2007(5):52-53.
[3]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邓晓婉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