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小学美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背景下,美术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体现出他们的美,以此来实现教育部门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所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十分关键,并逐渐发展为了美术教师始终努力探求的主要课题。对此,笔者以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为基础,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审美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构成环节,还是实现学生全面培养的关键。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研究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树立新型教育理念,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大部分是通过口头表达,继而安排课余作业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此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足。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冷清、对本学科的学习内容缺少积极性与热情。其后果就是学生不能全面的学到本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成绩长期得不到提升,不能完成开设美术课程的学习目标。所以,美术教师应放弃以往的教学方式,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设计并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把视线从书本上拉长到外界,通过细心观察生活,结合自身经历、体会,达到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丰富经验的目的,并在接触贴近大自然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的“走进大自然”时,如果只是依靠教师在讲台上抽象的讲解和描述,那么学生将很难对大自然进行感知,还会使学生的美术作品缺少真实性。所以,教师应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公园、著名景点等地实地参观,使他们可以切实投入到大自然中,从而更好的认识、了解大自然的美,提升其审美能力。
二、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而且非常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怎么选择并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显得十分关键了。现阶段,各类科技水平都有所提升,应用多媒体技术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事,而且还发展为了一种普遍的教学现象。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灵活的创设各类情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增姿添彩。例如,在学习“五彩缤纷生活”一课时,其难点就是生活是一个非常广泛抽象概念,学生在理解起来通常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生活相关的录像或影音,同时教师再加以详细的讲析与指导,帮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收获一定的启示,从而增加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如此一来,学生在所获得的启发下进行美术创作,展示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以此来提升其自主性的审美能力。
三、实现美术教学和生活的结合,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产生于日常生活,并非人们肆意杜撰出来的,它所体现的同样也是生活。要想使学生体验更加真实的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就应实现美术教学和生活的良好结合。单一凭借纸上谈兵方法所培养出审美能力缺少内涵,底蕴不足,难以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所以,教师需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切实实现理论知识和生活的有机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想象能力,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例如,在学习“丰富多彩的玩具”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课堂所需的玩具,并将其放在讲桌上展示,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识记这些玩具的外形特征,同时使他们充分思考还知道或见过哪种玩具,它们的特征是什么。最后,在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想要制作的玩具完成作业。对于这个教学过程而言,学生立足于真实的实物,在细心观察与想象之后,再进行美术制作,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最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
四、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不断进步的社会与宁静大自然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们充满了神奇色彩,蕴含着各种美,而这实际上也是对小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天然“教材”。安静的乡村,自然无限的山水丛林,美好的花草植物,形态各异的动物,它们都有着自身的美,而这种美是广泛的。教师带着学生亲密接触、感受这些美好的事物,使他们可以自由感知、欣赏、发现美,是落实美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同时还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学生处在大自然这样一个实际存在的环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讲解,不管是自然景色还是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一饱眼福,还会受到启发,产生爱美情怀。西方教育家曾提到,比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透彻的理解一个事物,人们就是在比较过程中了解这个世界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比较法,例如开展“美术作品比较”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的感受美。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评画、评作品。当学生做完家庭作业或经历过一定训练后,教师应带领学生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学生互评展示,使他们充分交流。如此一来,并可以在教师讲评,学生点评、小组讨论、教师升华等过程中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学习目标了。通常情况下,学生的美术作品水平大致都相同,所以有很强的对比性。加之这些作品又是学生完成的,所以他们的兴趣也会比较浓厚,在比较与讨论、展示的同时互相学习,明确不足之处、出彩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练习,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美术课是实现美育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是所有教师都应承担其的责任。要想实现学生美术学习态度的端正,并将他们从被动地位转换到主动地位上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就必须要加大对学生对美的认知、创新以及培养的教育力度,尤其是要重视学生审美意识的增强,把学生培养成了解美、理解美以及创造美的人才。如此一来,小学美术教学目标才可以达成,而素质教育要求也才可以满足。
作者:彭静 单位:贵州省兴义市桔山街道办事处金城小学
参考文献
[1]杨文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2(06)
[2]马洪玲.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2011(07)
[3]杨玉姣.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学周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