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语文教学探讨(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新课改语文教师素养探讨
摘要:
新课程改革格外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强调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应当具备的各方面素养。
关键词:
新课改;语文教师;素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服务作用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语文教师身在其位必须不懈努力,增强自身修养,提升各方面能力以顺应课程改革,做好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来说,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综合素养包括:知识素养、教学素养、人格素养。
1知识素养
教师身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才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教师只有自身预先学习领悟后方能够为他人解惑释疑。语文学科既包括基础字词、语法、文学,又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广,教好语文课程需要语文教师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对其他学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掌握。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包括知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除了少数学术界尚有争议的字词外,语文字词的读音与拼写都有既定的规范。语文教师必须准确掌握字词的读音与拼写才能准确教给学生,否则,一旦老师出错,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下降,不利于教学开展,同时也是对知识严谨性的亵渎,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于知识的准确把握只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知识素养,凭借渊博的知识来征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游刃有余才是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知识素养境界。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必须是正确的,也应当是具有一定深度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师威信不存,实际教学中往往也只是浅谈辄止,学生不能领会其精要,也没有更深知识可学,将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轻视。语文教师自身知识如果没有深度,即便知识广博也只是对于知识的浅层次把握,没有真正领会知识核心,很容易产生偏见,因而误导学生,实际教学中强词夺理,牵强附会,对重难点的点拨如蜻蜓点水,老师教得模棱两可,学生学得一知半解,严重伤害了语文教学的神圣性和学生家长对老师的信任。语文学科的知识面很广,语文教师必须对每个版块知识都有深度了解,都能为学生作深入浅出的讲解。语文教师应当在某些版块知识上有较高造诣,但不能在某些版块上形成短板,避免语文教学畸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必须保证对于知识的准确把握,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和其他资料,虚心向学识渊博的老教师请教,把握语文知识深刻内涵,例如对文学现象不仅能描述其状貌,更要了解其背景、成因以及发展趋势,结合社会、经济、历史等方面知识阐释文学现象的本质。在对语文知识的深化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将语文知识与其他方面知识联系起来,这是由知识如深渊一般深不可测而带动的广博,在此之外,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研究思考其他学科知识体系,广泛涉猎优秀典籍,在知识上做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综合性优秀语文教师。
2教学素养
有句谚语叫做“茶壶装汤圆——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这并不是说教师胸中学问倒不出来就肯定是知识不够。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年轻教师身上。年轻教师知识储备虽然不如老教师丰厚,但对于教学一般还是足够的,但实际教学中,年轻教师的教学效果总体来说不太好,其主要原因在于与学生接触时间不长,实际教学经验不足。且不说年轻教师有没有学习他人经验,总结他人教训,就是做过相应功课,也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尝试,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调整才能做好教学工作,而这种对于前人经验的教学实践是需要时间的,且往往会历经失败和挫折。同时,课程改革对于教学任务有新的要求,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复杂多样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但是年轻教师的任务,也是老教师的新挑战。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落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丰富语文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探究式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语文教师要实行多样化考核,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均衡发展,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和思想,鼓励和引导学生热爱语文,依靠兴趣的力量学好语文。
3人格素养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为人师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个人修养和高尚的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健全学生人格。以睿智的思想和渊博的学识打动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的人格修养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教师自身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同时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给学生。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学生对教师人格崇拜而亲近教师,模仿教师,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这些都是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带来的美妙结果。反之,如果教师不注重自身形象,人格卑劣,将引起学生厌恶,恶化师生关系,不但不利于教学工作,同时也为教师形象抹黑,损坏学校名誉,教师自身也难逃相应的惩处。健全的人格要求个人对自身充分了解和认识。人总是有缺陷的,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和气质,要扬长避短,注意自身性格和气质中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结合自身实际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性格和气质中的有益成分感染学生,促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成绩。
总之,时代在进步,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师更要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积极提高个人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语文学科发展,这是作为语文教师在新时代的新义务,更是教师个人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必修内容。
作者:王小宇 单位:河南省邓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建忠.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4).
[2]王鹏.浅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素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9).
[3]李飞.小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0,(12).
[4]焦春广.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素养提升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5]范小丽.新课改条件下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8).
第二篇:新课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综合素质的实现是在满足素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语文在教学中历来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有效教学可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同时还有利于提高语文学科的地位。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被人们所关注。在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已成为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应不断地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继承优良的教学内容,大胆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要满足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做到以学生为本,实现素质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有效教学可以促进教学的改进和发展,并为各个学科架起桥梁。语文是学科教学中的基础,所以,实现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势在必行。
一、采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情境中实现有效教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还未形成成熟的抽象思维,所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创建教学情境,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更加熟练,教育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内容与方式发生了变革。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适合的教学情境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为了让没有去过苏州园林的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苏州园林的魅力,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苏州园林的视频及图片,通过多媒体播放,最后将学生引入到课文中进行课文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苏州园林之美,教师还可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齐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语句之美。多媒体教学充分地将图画、文字、声音相结合,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赏事物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二、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在实践交流中实现有效教学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地创造出更多形式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才可有效增加学生的实践次数,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更加直接地接触教材中所提到的事物,进而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更为直观的语文知识体系。语文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掌握了基础书本知识后,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新课改中提到:“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以及实践机会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由此可见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活动模式多样,如在学习《背影》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文章主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在教学前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父母的背影,在上课时让几位事先带上面罩的学生站在讲台上,让其他的学生猜猜他们是谁,并让学生表达出他们在看到讲台上学生背影时的感受,与之前自己观察父母背影时的感觉有何不同。之后引入《背影》一文,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观察力。又如,在进行《论语》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告诉学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用在被人误解的情况下,然后分组,让各小组成员找出其他句子的运用场景,进行比赛。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改为教学的指导方针,将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三、加强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实现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反思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法,同时,在实现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则进一步提高了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要求。教学反思是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决策等多种步骤的实施之后得以进行的,教师应定期定时进行反思。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反思和总结,并将反思和总结运用在新一轮的教学中,才能实现最后的成功。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转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从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监督者,以做到有效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同时,教师还要使知识结构多元化,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不断地积累专业知识,并将知识融会贯通于实际教学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专家型的教师。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做到及时反思和总结,才可以创建出适合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情境,才可以使初中语文教学氛围更加浓厚、活泼。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有效教学应当积极地继承优良的传统教学,在教师的反思教学下,初中语文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都应当适时地进行改变,而且,新课改下的语文有效教学应当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综合发展的学生。
作者:许淑秀 单位:江苏省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第三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情景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情景教学中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使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的改革提高,情景教学的应用不但能够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还能够对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有提升作用,因此,应将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情景教学与教学大纲相结合并加以运用来丰富小学语文的情景教学。本文逼着则根据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来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策略
前言:
小学语文的情景教学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能够对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能够优化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中丰富的情景教学场景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协调各项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情景教学法主要是讲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感上进行有效的把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1有效的创设情景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更能够培养学生从小的情感倾向,对于学习的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小学教师应创设更多的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的体验学习上的成功,同时要将他们学习中的优异成绩进行表扬和激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中的每篇文章都能够在学生的心灵上打开一个不同的世界,很多情景都蕴含着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很多课文中都包含“鸟语花香”,“流光溢彩”,还有“波浪滔天”,还有的文章中有很多感人肺腑词句,还有名人名言,具有哲理的词句等。这让每一个作者都在生活经历和灵感中进行创作,同时也关乎着作者的世界、情感、心灵、生命等。如果教师在这些文章中渲染一定的情景,将字里行间的情感都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课文内容的情景就会接近还原,其中的较色让学生扮演和接入,进行课堂实景表演,那么就会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记忆深刻。在自然界中的很多诗意和没敢都会感受出来,同时也能够让生命报以最深情的感动。而在教学课堂中,学生感受不到花草的芬芳,也不能感受到莺歌燕舞的喜悦。只有设身处地在大自然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生物的菱形,因此,在激活学生情感细胞过程中可以将潜在的知觉放在自然中,在进行语文课文学习中进行适当的渗透,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与自然情景相结合。例如,可以再课时设计中组织学生到田间欣赏自然景观,听听青蛙的叫声和稻子的方向,学会什么事希望和丰收,同时,还可以带学生去工厂和农村看看,让学生体验什么叫劳动最光荣。
2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加强情景再现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语文课程学习与生活上的联系,通过语文课程的表述来让学生体验生活,要让学生知道语文课程内容和知识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紧密将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连接,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通过理解过程中艺术表现和设计的结合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趣,这也能够有效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习的场所,还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的乐园,只有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在开展情景教学中,可以将很多小的物品在课堂中加以利用,让其成为课堂数学的有用道具,引导学生细心地对观察周边的事物,认真地体验现实生活,并运用语文知识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解释及描述,提高其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加强其自主学习,不断培养其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在进行《珍珠鸟》这一课文的讲授时,着重对珍珠鸟的有关描写细节进行讲解,激起学生们对现实中鸟的特征、动作、呜叫的联想,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到课本中描写的技法及各种词语的妙处,让学生更加注重对生活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
3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角色
从学生密切关联的生活中去创造适宜学生认知的立体课程,即情境课程,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来,尽可能多地让他们的兴趣、情感即各种感官融入到所规定的立体体验情境中,使学生主体得到亲身实际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及感性认识,从而多方位、多角度感受、领悟将要获知的知识信息,唤醒学生的自觉需要,让学生在各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得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及感受。将课本平面信息转化为立体情境,将教材中的平面知识点和脑海中已有的表象和各种相关的感受紧密联系起来,设身处地将自己没想成为体验的对象,激活大脑的积极思考和丰富联想,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的反应、理性的运用,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可体验的情境教学活动,如:角色游戏、现场观摩等,在特定的教学气氛中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学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多维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然是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情景教学模式都是围绕学生来展开的,而在教学内容和情景教学模式的设计上,教师应通过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创设情景的相适应程度来融入感情色彩,并且能够通过自身丰富的感知体验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负荷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课程标准,才能更好的完善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内容。
作者:陈晓玲 单位:桓仁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黄忠.把笼中之鸟放飞天空———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2]乔芊.灵动的体验,活力的课堂———让体验渗透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1(05).
[3]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第四篇:新课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
从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及担任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出发,对比新课改前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变化,理性思考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要做到让学生在短期内学习好语文知识,同时又要避免不同学科之间的抢时间,让学生全面均衡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为了实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自新课改实施起,就不断研究和实践在农村地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高效课堂模式,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扎实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课前扎实备课,高效课堂的实现也依赖于此。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大都忙于批改作业,将学生作业的完成好坏看作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这样一方面导致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批改作业上,忽略了备课的重要性,很多教师都是依靠现成的参考教案盲目随意地进行教学;另外一方面,这一情况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直接影响高效课堂的有效建立。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突出。众所周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相比城市,有着更大的教学困难和障碍。因此,我们语文备课组一致认为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在于课前有没有扎实备课。
(一)重视研读课标要求
很多教师认为语文课最好教,这是因为他们都忽视了语文课标。在备课之前,必须做好对课标的研读,然后根据要求将课程标准分解到每个模块、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甚至是每节课中,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二)重视课本内容的鉴赏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自己首先要认真品味文章,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点对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更为重要。农村地区的小学生阅读量相比城市孩子较少,领悟能力也相对较弱,这个差距的弥补很大程度上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只有读透了文章,才能给农村的小学生讲透内容,才能做到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挖掘适宜的教学资源
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资源相对落后,很多地方还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缺乏这些设备的情况下,有些教学内容会让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和困难。因此,需要在承认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当地特有的教学资源,用类似的农村资源去替代,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实现高效课堂。在教学行为上,尽可能发挥农村地区的优势,弥补劣势,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比如教学中,让学生在亲近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中去有感情地朗读,这也是对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培养。
(四)重视学生学情分析
农村地区学生相比城市孩子,存在其特殊性。因此在备课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生活阅历以及心理需求,然后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和要求的语文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合理建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程相比传统教学的一大理念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因此,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进行语文教学。这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与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让农村地区的学生不再感到胆怯和羞涩,保证他们能够以更加旺盛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语文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
(二)及时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学习的动力一般来说不够持久。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良好表现适时地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不是单纯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要求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当然,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能随意化、扩大化以及无原则化。同时要明确,评价并不是单纯的表扬,教师要明白适当的批评也同样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和功能,要做到批评与赞赏相辅相成。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双边互动的,这点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要。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需求,做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作者:赵小平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兰渭希望小学
参考文献:
[1]周小燕.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0(8):19.
[2]李秀云.关于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J].学周刊,2015(7):101.
[3]李生堂.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实践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3(22):58.
第五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摘要: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四个方面,其中,又以阅读为最,学生在学习教材以及课外的很多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进行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有了很大改进。文章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相关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优化阅读课堂,增加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以及阅读习惯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进行优化,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高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无论什么课程的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把阅读当成自己的兴趣,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首先,教师要做出表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有很长的时间共处在一起,这会让教师的行为给学生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的,教师如果经常阅读,视阅读为自己的喜好,学生也会在与教师交流共处的过程中,受到教师的熏陶,渐渐培养自身对于阅读的兴趣。比如在教授《草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的末尾给学生进行拓展,为学生介绍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在介绍时,加入自己对作品的赏析,这样学生就会被教师的博览群书所折服,在听教师赏析时,也会对作品内容产生向往,产生阅读的兴趣。其次,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学习需要良好的氛围,阅读也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在每周的语文课程中,选出一节设为阅读课,让学生能够有统一的独立时间进行自由的阅读,同时,在阅读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阅读经验,这样,学生就会被他人所阅读的书籍内容所吸引,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前向同学们展示阅读成果,在学生展示完毕后,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小学生心思单纯,一点点的鼓励和肯定就能够激发学生很多的阅读热情和兴趣。
2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既然是一种能力,那么就有掌握能力的方法,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所以,增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从阅读方法的教授入手。基础的阅读方法有很多。其一,由浅入深,分层阅读。和其他内容的学习一样,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培养自身阅读能力。在进行阅读时,由于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前者的阅读过程可以分为这三层:读准,读通,读懂;后者的阅读过程可以分为“读通、读懂、赏析”三个层次。教师在教授学生课文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为文章划分层次,最后进行赏析,这样就能做到高效阅读,把握文章要点。其二,由内而外,延伸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单单靠教材内的阅读内容为学生锻炼阅读能力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教授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课堂上,学生并没有很多的阅读时间,所以在学习新的课文前,教师要提醒学生进行预习,并提前为学生指出阅读的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良好的预习方法,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预习的阅读习惯。在预习之后,再在课堂中进行课文的阅读赏析,就会更具效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更快得到提高。其次,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学生还要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使阅读达到最大的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随时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灵感与共鸣记录下来,遇到好的句子,也可以摘抄下来,在之后细细品读。同时,对于作品的品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一部好的作品,人们都能够从中品读出很多内涵,如果阅读方向过于片面,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展开,而多方面赏析,就能够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发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对阅读课堂进行优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把阅读变成自己的兴趣,以兴趣为基础,才能高效学习;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掌握了良好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学生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同时是学生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这样,多方面有效措施的采取,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作者:刘海军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服先镇向阳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付开梅.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三个立足点[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13.
[2]高连侠.探讨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3,(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