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语文教学研究(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语文教学研究(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课改语文教学研究(6篇)

第一篇: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古代诗歌教法

1.用演唱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

诗、乐、舞相结合就是最早的诗歌形式,因此诗歌本身具备一定的音乐性,而最早的诗歌究竟怎么唱在时展以及历史变迁的今天已经无法对其进行考证。然而,很多当代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演唱帮助我们将这一问题解决了。比如在对李煜的《虞美人》进行教学的时候,我国台湾的著名歌手邓丽君就曾经对该作品进行了演唱,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然后将其作为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对该歌曲所表现出的旋律和情感的分析,让学生真正地对本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有所体会。与此同时,在对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讲授的时候,就可以将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演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进行学习和体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当代歌唱家演唱的诗歌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用多种阅读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

在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的前提下,教师为了能够对学生感受诗歌的感情进行强化,就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比如采用引领读的方式,也就是要让学生对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解,这样就能够将学生和诗人之间的情感距离缩短,同时对学生理解和品读诗歌内容也十分有利。同时也可以采用吟唱读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的吟读,这样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诗歌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诗人所处的处境和诗歌本身的情感具有更加深刻的体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节奏读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诗歌作品的节奏划分出来,然后让学生通过诗歌节奏的快慢停转从而能够对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感知。在划分节奏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充分的把握住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比如要想将作者的惊惧、紧张、愤怒或者欢快、高昂、喜悦的情绪充分的表现出来,就需要采用较快的节奏;比如在对想念、痛苦和深思等情绪进行表现的时候,就需要采用比较慢的节奏。比如在对曹操的《短歌行》进行讲授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将诗人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时候在进行诵读的时候就需要对其中的延音和重音有所关注,将其中的节奏充分的处理好。在表达相对激动的情绪的时候要采用较为猛烈的节奏,在表达相对舒缓的情绪时要采用较为平缓的节奏,而通过对节奏上的轻重缓急以及张弛有度的利用就能够将作者情绪的舒缓紧张很好的表现出来。

3.用调整法进行诗歌教学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集合同一作者的作品一起进行讲授,比如可以对李白的《将进酒》和《蜀道难》这两首诗进行对比讲授,这样就能够对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进行充分的赏析,并且让学生对作者不可抑制的热烈奔放的情感具有充分的体会。同时教师也可以集合相关的重点教授的作品进行赏析,比如在对苏东坡的《念奴娇》和柳永的《雨霖铃》进行集中讲授,教师就可以对其中的主人公形象进行分析。柳永在《雨霖铃》中属于一个浪迹江湖的游子,因此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具有一种独特的感情,同样是对恋人的离别进行描写,柳永在描写的时候更多的是具有一种楚天开阔、烟波浩荡的景象。而苏轼在《念奴娇》这首词中描绘了亲眼所见的赤壁美景,并且将作者自己老大未成、功业未就、壮志难酬以及怀才不遇的一种忧愤之情曲折地表达了出来,而且还将作者人生的旷达胸怀以及对历史的一种别样诠释表现出来。这时候就可以对苏轼和柳永在这两首词中表现出来的形象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进行更好的体会,最终还能够将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的方法掌握住。

4.结语

目前在推行素质教育以及对新课程进行不断深化改革的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语文基础夯实,从而能够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史向前 陈兆辉 单位:吉林省实验中学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

第二篇: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质量提高

一、当前初中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人才选拔模式的现状是阻碍新课改推行的首要原因

分数高就能上好的高中、大学,这是目前人才选拔不可回避的现实。也难怪有的老师会说“:综合素质高不高没个标准,会考试、考高分才是最重要的。”直接命中了现在人才选拔模式的要害。在这种现状的前提下推行新课改,其难度和执行质量可想而知。

2.教师根深蒂固的教学习性是阻碍新课改推行的重要原因

教学习性是由历史生成的,因而是持久的行为倾向系统,教学习性的存在使教师习惯了某种生存状态。所以很多人都宁愿留在自己的“舒适地带”中,不理会外部环境的变迁,期望能够平安、稳当地生活。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大多数教师抵制新课改,都是由于他们对未知的恐惧或对超越自我舒适地带的犹豫而造成的结果。

3.学生根深蒂固的学习习性是阻碍新课改推行的直接原因

现在的初中生由于来自各个不同的小学,绝大部分都是在旧的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是完全适应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让他们感到“疲惫”,但是当面对新课改模式时“,陌生感”让他们明显有些不适。很多学生课后向老师反映,还是旧的模式比较能“吃得饱”,新课改课堂似乎“浪费”了好多时间。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堂却得到这样的课后反映,对教师无疑是一种沉痛的打击,“出力不讨好”的事以后自然就不会再做了。

二、提高新课改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面对新课改,教师必须要有“父母心”和“淡泊名利的心境”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我认为“师者亦应父母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思考“我希望老师应该怎样教育引导我的孩子?”这个问题,进而以“父母心”投入教学。新课改“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呼唤课堂教学形成学习者文化,即要求教育者从学科价值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情感体验、人格养成等,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使其完全融入课堂情境。试想一下,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这样的老师教呢?但是在以上综合素质中,只有分数能实实在在地很快表现,其他能力很难马上甚至要几年以后才会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淡泊名利的心境”去推行新课改,要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去培养,而不是简单地为完成教学任务,绝对要摈弃“会考试就行”的错误心态,务必要有“培养有用人才”的博大胸襟。

2.改变旧的教学习性,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毅力

在旧的教学模式下,按照我们现在教师的文化程度,也许十分钟就能备完一堂课。但是在新课改模式下,备一堂课的时间要长很多,因为我们不但要注重知识的灌输,同时还要考虑教学手段的使用、课堂氛围的调动、各种观点的引导与拨正等,这些都是我们上学时没有经历,工作后没有实践的或比较生疏的,更主要的还有一点,以上这些准备必须针对所授课学生的特点,当所教学生发生变化时,原来的那些方法、方式也要跟着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虽然上同样的课,但课堂的准备却年年要变,“吃老本”是不行了,因此新课改的备课难度变大了,时间用得多了。如果没有“吃大苦、耐大劳”的毅力,想改变旧的教学习性、推行新课改只能是一句空话。

3.要走出新课改教学中的误区

(1)重效仿“优秀教师”,轻自我创新

教学中绝不能一味地跟在别人的后面照抄照搬,全盘吸收。某些教师参与培训或听优秀教师示范课及学习时,只注重别人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把学生调动起来进行互动,在内容讲解时追求课堂热闹,花样越多越好,如何板书等。如果单纯是这样,这样的教师永远不会有独特的思想和建树。

(2)重教学技巧应用,轻专业知识的钻研和拓展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贯彻,某些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追求教学技巧及方法的应用,结果是课堂气氛活跃了,可是教学效果却甚微,特别是学困生一节课下来什么都没有学到,他们只知道课堂上一些所谓的“笑料”,甚至有时课堂上活跃得就像“孙悟空大闹花果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3)重教材使用,轻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仍然奉行传统的“教教材”作为教学手段,而不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就没有依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组织,这样就满足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也促进不了学生的发展。另外,教学也不能满足于“用教材教”,还要善于突破教材本身,广泛挖掘教学资源,以鲜活生动的素材给学生丰富的认知体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学变革的支持,课程改革只有引发一线教师日常教学实践活动的变革,才有可能实现课程改革的初衷。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敢于吃苦,就一定能实践出高质量的新课改课堂。

作者:韦明慧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立人学校

第三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的体现

1.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是打好基础的黄金阶段,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能否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学好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延伸一下课外相关知识,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学时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锻炼学生思维,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教师设定课时和内容时,可以设置一些文章名著阅读课程,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这样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设置一些观影教学,培养学生从中获得有用的知识,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到语文知识。

2.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能单单局限于字、词、句和文章的掌握及听、说、读和写的培养上。教师要更注重学生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把眼光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新事物和掌握知识的运用能力。将学生作为主体制定教学目标,实现学习目标多样化、生活化。

3.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开放性。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引导和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多样化、开放性教学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运用到学习中。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觉自主地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做好铺垫。

4.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在教学内容、目标和理念开放性的基础下,创新开放性教学方式。教师遵照课改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充分准备,加强教学资源和方式的丰富和延伸。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就某一问题组织小组讨论,锻炼他们集体及个人思考能力。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此知识点记忆深刻。

5.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将基础打牢,在教学中不能以点概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全面评价学生。例如:动手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德智体美劳、学习态度、价值观、思考能力等。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给予不同标准,只要学生进步了就给予学生鼓励。摆脱传统教育单方面以一个学期或几个学期的学习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现象,阶段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还对学生平时表现、活动参与活跃性、文章段落的闪光点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指导学生改正缺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实施策略

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甚至整个班级学习的好坏。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学习。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放松积极地学习。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游戏、表演等,让学生不知不觉掌握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图片、FLASH、PPT和电影等,生动形象地将课程内容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听课的集中度,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因材施教。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在实践课程中让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把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语文基础课程有效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4.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爱思考的能力。教学中尽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课堂提问中,积极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教学目标、内容、理念、方式和评价等方面开展开放性教学。为学生创造开放性学习环境,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并将学到的知识生活化,努力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作者:幺文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繁荣校区

第四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探讨

一、更新教学观念,制订合理目标

要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就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制订合理目标做起,这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前提,只有从认知上改观才能改变行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僵硬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的地位。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另外,教学目标的制订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支配整个教学过程,同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应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设计符合小学生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考虑到教师自身因素和未来发展方向,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

二、做好预习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措施,对于课堂教学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新课标也要求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预习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加强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具体来说,教师要传授学生科学、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步骤和要求,第一步应该流利正确地对课文进行阅读,弄清字词的音、形、义,标注重点词汇和优美的片段;第二步应该在预习时对作品有所了解,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料或使用网络工具搜索文章的背景知识和作者基本资料等,全面把握文章,加深理解;第三步要注意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包括课文的书写顺序、涵盖的内容、创作的手法、段落的大意等,要注意对文章进行批注。教师在进行预习作业的布置时,应该选择丰富多样、能够刺激学生、给学生以新鲜感的内容,作业形式也要多样,教师要从内容的难度、学生的兴趣度以及习惯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对预习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跟进,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预习的目的和意义,对预习产生兴趣,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转变教学方法,培养问题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句话表明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小学语文正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的学科,它囊括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需要以多种教学方法为载体向学生传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对话法、阅读法、实践法、电教法、研究法等,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考虑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实践,逐渐掌握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此外,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可以得到有效的课堂回馈,这也是进行师生交流的方法之一。小学生的思维处于逐渐完善的时期,语文课作为一门启发思考和锻炼理解力的学科,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贯穿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四、结语

总之,不同时期的课堂标准也不相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师生共同参与一定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徐红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第五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思考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自新课改以来,虽然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深,很多教师依旧在使用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其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无法有效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导致阅读教学非常缺乏实效性。

2.没有凸出学生主体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为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在学习,而不是教师,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也同样。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并没有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很少,更没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造成教学效率不高。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最终教学目的。再者,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要优化阅读教学的课堂配置,对各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精心设置每个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2.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

(1)诵读方法

阅读的关键在于“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个“读”特指的是“朗读”,“朗读”区别于“默读”,它需要学生进行出声地读,当学生富有感情和节奏地对一篇课文进行朗读后,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含义,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静夜思》《咏柳》《春晓》等古诗词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朗读可以是集体朗读,也可以是让一名学生单独朗读,而其他学生跟着体会,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诗词情感、理解诗词含义。

(2)比较方法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最基本基础,人们观察和理解这世间的一切正是通过比较而来。“”比较”同样适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比较来更加一目了然地理解语言的意思,同时,通过比较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度及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比较是理解的基础,有了比较才有鉴别,语言的运用好坏及合适与否都可以通过比较而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比较的范围和方式非常广泛,在实际教学之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句式、语序、词汇甚至标点等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明白句式、语序、词汇及标点等的正确用法,并使学生更加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方法

想象是思维的源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想象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简单来说,想象方法就是教师在讲述某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给文章故事想象另一个结局,或是为故事中的某个人物想象另一种选择等,这种方式在散文、诗歌及小说等体裁的课文的教学中具有非常有效的应用,其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如果魔王和渔夫各自做了其他的选择将会有什么不同的结局,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理解人物的思想,同时也会对这篇课文更加感兴趣。

3.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自主阅读机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学习。这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人阅读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更是提高阅读教学成效的有效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自新课改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当前教学必须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发现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改善,这样才能够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蒋国芳 单位:江西省铅山县永铜小学

第六篇:新课改语文教师教学探讨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课本之间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语文课堂上学生是求知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知识,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座桥梁,并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这座桥走进教材。在与教材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问题,如遇障碍教师应帮助排除。这时学生与教材可能发生感情上的变化,对难题疏远了,那么教师在当中一定要起纽带作用,切不可让学生远之。教师如何搭建好桥,真正起到纽带作用呢?首先,设法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自然地走上这座桥,通过后使学生达到流连忘返的程度,在那里如饥似渴地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乐趣。其次,教师在备课时备教材、备学生。要认真设计好教材中的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自己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性。使他们感受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这样教师只有在教材和学生之间穿行,互相勾引,使学生进入教材情境,难以脱身,这样他们从中汲取的知识是无量的。真正达到不绑难逃的目的。

二、新课改形势下,在阅读中教师应充当打开学生阅读读物大门的钥匙。

课堂教学的内容其实是有限的,而课外读物内涵的知识却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只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断的有选择性地把有益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帮学生打开课外读物的大门,在书海中寻找并学习适合自己的知识。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能整天领着学生围着课本转,反反复复地练啊、写啊!加重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使学生都有烦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带领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进课外阅读大门。如何将学生带入课外阅读的大门,大门如何打开呢?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给学生自由。比如阅读内容的选择,除不健康之外历史、科技、社会、天文、地理等都可以选读。其次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读等都要指导。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每天安排好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爱提出问题,认真做好读书笔记,阅读后写读后感总结自己的感悟,这样也能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语文教师应是艺术感染的使者。

人文精神不能靠说教强行传给学生,这样是不科学的,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感染和熏陶。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点儿汉语知识或修辞格等语文理论知识就可以的,我们要终生学习,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我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顺畅地传给学生。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使者,需要具备哪几方面的修养?教师准备的那桶水该含哪些成份呢?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教师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的风度主要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为人师表。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和创造更新的美。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和语文教学新课标的落实,我们语文教师对自己工作性质和任务应有新的认识,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做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为了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投身到新课改当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充当好“桥梁、纽带、钥匙、使者”的角色。

作者:隋士孝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四棵树乡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