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

一、教师要做到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教师从主导者变成参与者

传统讲课模式一成不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后,课堂要交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天下,这个天下不是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而是解放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转为研讨会式的讨论交流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作实验,一起证明,一起查资料得结论。教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指导和补充,给正确的探究以表扬。课前,教师备好导学案和探究课题,导学案的编写重心放在学生参与和自由发挥上。课堂上,教师做好聆听者,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活泼自愿地参与导学案的学习,并且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大胆的想法要给予鼓励,重视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使学生逐渐形成高效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愉悦身心,提高能力。

(二)多样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前备课、写教案,课上满堂灌,课下留作业、判作业,教师久之也成了机器,一年又一年,一轮又一轮,周而复始。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时间不仅能停留在课堂上,课下、课间都能让学生学习,这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他爱学,可能不睡觉也要把不懂的弄会。如何达到这样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建立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例如,课堂上,教师可用多种实验手段,多用多媒体,可以简化计算,改变组织形式等来激发学生兴趣。近年来最常见的做法是分组探论,每组几个学生,当教师把问题提出来后,留给学生时间自由讨论,组内组外都可以探究互助学习,然后指派代表发言阐述,这样做教师不累,学生主动性高,还纠正了学生上课走神的坏毛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全面评价学生

传统的评价体系仍然是看分数,有利有弊。这样虽然造就了一大批学习型研究型人才,但是未必适应社会的需要。有一调查显示,历年全国高考中的状元在步入社会后成为社会精英的比例很低。反而是那些上学期间爱提问爱思索的挑战传统的学生更能够成为社会骨干,这正是传统教育的缺陷。课改后评价变为注重人文素养,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考试考核相结合,学生课堂参与占据评价的一项,这样把考核的主体从考试成绩转向学生综合素质。

二、如何让学生参与进来

(一)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是课堂的主力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课上讲的题再多,如果学生不参与也达不到传授的目的,只有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才能得到“渔”。导学案、教学辅助资料、多媒体都是为学生学好而铺设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动指导学生,参与学生活动。教师更要配合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及时对学生的自主探索予以帮助和鼓励,启发学生质问、设疑、反思、创造、汲取。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为范”这一教育理论使很多教师以为只要自己在课堂上充分地讲,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一不漏地讲出来,学生就能学好,甚至有时讲不完还要拖堂、补课,殊不知这是学生最反感的。信息时代互连网普及,学生动脑、动手意识很强,他们不想被动接受,面对教师的一言堂,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难以承受,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抵触教师。新课改要教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屏弃旧的观念,对学生一视同仁,和学生共同讨论,走到学生中间,变成学生参与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上多元发展,把45分钟从上课铃声响起就交给学生。这样做,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想方没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成功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中学生正值年少,求知欲望很强,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教师可采用口头表扬、课下暗示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管束和灌输、记笔记做作业这种浅层次的学习上升为自主学习研究,由兴趣而发的学习,去搜集资料,不耻下问。这就是稳定的高效的学习模式,也能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由分组,合作学习,共同提升

人是群居动物,什么事都离不开合作,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发现学习和思考中的不足,取他人之长,分析己短,共同提高。这样分组合作学习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达到良性竞争。但是有的教师往往把好学生分一组,差生分一组,这会造成组内同学无人完成学案的题目和讨论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教师不妨让学生自由结合,只要为了学习好,在哪个组都可以,组内讨论问题不聊天,组员彼此信任,组长和组员协作,互相帮助,互相约束,互相管理,共同提高。

作者:石冬菊 单位:河北省邢台现代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