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评判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求理解,自获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多重对话中的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这一角色很像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人自己并不滔滔不绝地发表见解,而是千方百计地让现场的来宾和观众畅所欲言,而且也不追求最终形成统一结论。当然教师的角色与主持人也有差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于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与必要的评说与指导。
二、在新的学习方法上注入人文精神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于是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现场表演等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流行,然而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赶潮流而追求形式。那么我门的教育应该寻求一种怎样的方式?我们把目光转向了――人文精神。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初中语文课中,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
三、注重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更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一般学生对它的兴趣不高,认为只是单纯的记忆课本知识,没有情趣,教师也只是讲解课文内容,没有新意,学习兴趣极度低下。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运用新颖教学策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头就用别出心裁的方式引出课题,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学生被深深的吸引,好奇心增强,有了探索知识的渴望,怀着一种高昂的激情去学习,学习效率提高。教师在讲课时同时要注意教学语言。语言要幽默风趣,充满激情,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素质。学生们听着教师有趣的讲解,对学习更加有兴趣。
四、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
语文教学中单靠教师的说教,学生会听得索然无味甚至根本不听。多媒体能把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既激发了学生兴趣,拓宽视野,又减轻了学生负担,所有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总之,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新课标刚刚启动,作为青年教师首先应适应课改,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敢于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小琴 单位:四川省邻水县邻水西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