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新课改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数学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只有以新课改标准为参考依据,并在教学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作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呢?
一、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数学知识相对枯燥和乏味,而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就无法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的关联,通过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实际上,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1]。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将其引入课堂,让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最终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为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具体情境,不仅仅是确实存在的生活情境,而且是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并在情境中渗透相应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暑假期间,小明的爸爸妈妈带他一起出去玩,他们开车沿公路向南行驶10km之后,又向东行驶了10km,那么应该怎样描述他们位置的变化呢?”这个问题对于有的学生来说非常简单,但是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却比较吃力。此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我们可以运用刚刚所学过的有理数来回答啊。”这时,学生都恍然大悟,在解答了问题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专注,全心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势,同时还能增进同学之间交流互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另外,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变得加活跃,通过分享经验和想法能够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设计讨论问题,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此外,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态度以及性格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教师围绕函数的重要知识点设计讨论问题:二次函数图像开口的方向以及开口大小和哪些条件有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讨论,小组成员踊跃发言,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最后小组统一结果,选派代表发言,和其他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也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结合学生个性特征,营造思维发展环境
现代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特别是结合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能力,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营造思维发展环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个性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开展教学,使学生思维能力快速提升。例如,在教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时候,为了锻炼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运用不等式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多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在不等式的运算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忘记数字的符号要随着移动方向而发生变化,这样一来,虽然解题的思路和运算步骤都没有错误,但得到的结果并不正确。因此,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强调数字符号的问题,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不等式性质,了解知识实质,学生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数字符号要根据移动方向而发生变化。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分析找到错误原因,弥补思维漏洞,会使学生的理解学习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如果教师直接将原因告诉学生,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还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出现思维惰性,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想法,如果学生说法不正确,教师也要耐心引导学生找出原因,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借助直观数学实验,促使学生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文字组合,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给出概念,学生死记硬背,而对于数学概念的本质并不理解,更别提熟练运用了[3]。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知识本质与内涵,并从数学背景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观察推理等一系列实验活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逐步完善数学概念,从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数学实验不同于物理、化学实验,对于实验器材的要求并不高,大都能从生活中获得,而且实验简单易操作,当学生接触周围事物时,会联想到数学实验和数学知识,不但能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和反思。因为,如果学生反复在脑海中回忆之前所看到的图像,就会陷入深层次的思考,这是人的思维规律,会由此产生新的灵感。例如,在教学“圆”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利用圆形的杯盖或瓶盖来演示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还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两个人分别拿着两个酒杯相碰时,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就是相切,拿开后,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就是相离。”这样的表述直观生动,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经常会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情景,所以特别容易产生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在设计数学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实验探究,探究问题直指教学重点和难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二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三是教师加强引导,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加深学生印象;四是实验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趣味性、可操作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实验质量。
五、利用现代技术优势,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运用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一张嘴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产生厌倦心理,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失去兴趣。而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将抽象烦琐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圆锥和圆柱体”时,教材中对于圆锥和圆柱体的概括是这样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经过360°旋转可得到一个圆锥体;一个矩形经过360°的旋转即可得到圆柱体。虽然学生可以快速记住这些概念,但是对于其中的旋转过程却并不知晓。这时,教师可以借助电教技术手段演示,从而直观形象地展现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此外,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数学知识的建模过程,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探究,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函数知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对“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感受函数图象与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动手探究,从而认真品味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向着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发展,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渗透与支持下,多媒体获得了充分地应用,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当然,不管信息技术如何先进,都是靠人来操作和运用的,所以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能仅仅考虑文字和图片的处理效果,也不能仅仅关注表现得光鲜亮丽,而是要关注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六、利用问题串复习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平时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想要提高复习的效率首先就要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其自发地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思维能力,从而保证复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复习“三角形的内切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本着循序渐进、逐层递进的原则设计一系列问题,保证问题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特征和性质,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第一,如何画一个三角形内切圆?第二,三角形内心是什么东西的交点,内心性质又是什么?第三,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和三角形三条边有什么关系?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学生通过发散思维主动探索求知,同时也能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去探寻答案,最终让学生加深理解三角形内切圆概念,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到练习分层和教学分层,同时还要进行分层评价,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传统评价方式以学生成绩作为考核唯一依据,这种评价模式不仅无法准确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同时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这种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开展教学,自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来量化要求,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变化,包括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应用以及思维敏捷程度,只有关注细微差异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层评价,保证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另外,教师在评价时要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化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只有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自发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才能真正获得成长,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再者,教师在设计考核题目也要进行分层设计,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挑战性试题,让学生得到思维锻炼的机会,同时,教师在点评试卷时还要进行分层点评,多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闪光点,用激励性评价,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这节课的时候,为了检验学生对图象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程度,教师对考核题目进行分层设计,除了图象绘制外还包括结合图象分析函数性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性质,强化理解记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要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以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誉慧.体验式学习: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J].江苏教育研究,2019(35):49-51.
[2]赵雯君.初中数学实验的理论探索与教学设计研究[J].中学数学,2019(22):73-74.
[3]何起红.巧妙设疑生成高效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9(36):47-48.
作者:王龙飞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