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小学数学真本教学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数学教学追求数学“真本”课堂,我们需要对“真本”数学有清晰的认识。所谓“真本”教学,是指突破传统教学的呆板、局限性,成功激活学生数学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自觉展开数学思考、分析、探究、归结、展示等学习活动,以便教师建立完善的数学认知体系。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学习需要作出教学设计和规划,以满足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心理需求。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适时投放数学思考问题、认真筛选数学课例、及时展开学习反思活动,都可以为真本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教学驱动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真本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大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有主体教学意识,围绕学生学习主体展开教学设计和发动,充分按照不同群体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调度,以突显数学真本教学属性特征。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投放数学问题、筛选数学课例、启动数学反思,都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历练学生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展开学法归结,为后面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真正体现数学真本教学思想。
一、数学情境创设,契合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教师不妨利用一些学习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无疑也是真本数学教学的基本追求。
1.媒体情境
多媒体、白板等媒体手段的广泛运用,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实际,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情境设计,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知体验,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这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思想,教师要注意与新课改基本精神要求接轨,以便作出针对性发动。实物展示、实地观测、问题设计等,都属于情境创设方法,教师不妨进行综合设计,将媒体手段运用渗透其中,也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游戏情境
小学生对游戏有特殊兴趣,教师在课堂情境创设中引入游戏活动,自然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游戏有其学科特点,教师要对游戏程序、游戏规则、游戏过程等因素展开整合创新处理,以提升游戏的调度效果。竞猜游戏、实践游戏、竞赛游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兴趣取向展开对应设计,有效对接学生认知思维,形成崭新学习促进动力。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给学生以问题布设: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笑笑打的是国内长途电话,每分钟0.3元,共花5.1元;而淘气打的是国际长途电话,每分钟需要7.2元,共花54元。这两个人谁打电话时间更长呢?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情境图片,对两个人打电话的时间进行估算,然后再进一步细致分析,找到计算途径,最后计算出结果,并进行比较。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学生都能够给出正确的展示。“5.1÷0.3=17(分钟),54÷7.2=7.5(分钟)。这样比较之后发现,笑笑打电话时间更长一些。”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媒体情境,成功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学生通过观察梳理操作,获得了丰富的学习认知。
二、数学问题投放,启动学生数学思维
在数学问题设计和投放时,教学需要观照意识,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实际,以及其思维接轨点展开教学操作,这样才能顺利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形成无穷学习促进动力。
1.教师设疑
教师利用数学问题展开教学调度,促进师生互动,这是最常见的教法运用。教师需要具备整合创新意识,对数学问题设计、问题呈现形式、问题投放时机等展开深度思考,以充分发挥问题导学的作用。为提升问题设计适合度,教师需要深入教材文本之中,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度解析,对学生数学认知基础、数学审美价值取向等因素展开研究,为学生投放更多数学悬疑问题,自然能够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2.学生质疑
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设计,这是最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之一。学生习惯教师设计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问题设计机会,让学生针对特定数学内容展开质疑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质疑角度、质疑方式、质疑价值等方面做出评估,以便给出针对性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问题设计取点。“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对质疑作用的科学归结。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再认识》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图案信息,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从轴对称角度展开问题设计,看谁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学生听说要自己设计数学问题,都显得特别兴奋,积极行动起来。经过一番观察思考,学生质疑问题不断涌现:这些图片都只是半边图案,另一半是什么样子呢?利用轴对称知识展开思考,所有的剪纸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轴对称图形,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设计呢?一些建筑都是轴对称形状,这样设计有什么特别用意?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自行设计思考问题,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对全面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重要帮助。
三、数学课例筛选,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从学生生活中筛选课例,让学生利用生活认知展开数学思考,不仅突出学生主体学习意识,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生活案例
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方面的数学案例,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数学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生活认知基础也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要有充分调研,以便为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数学课例。在课堂解读时,教师不妨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2.实践操作
数学训练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要有筛选意识,对训练题目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数学训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为学生布设一些实践性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实地测量、实物观察、生活调查、数据分析、数学实验、案例搜集、信息查找等实践操作,形成丰富的学习认知。例如,教学《平移》一课时,教师利用表格形式展示一个物品从甲处平移到乙处,并给学生布设了相似的操作任务: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同学给出指令,将一个物体从甲处平移到指定地点,另一个同学利用方格进行图示操作。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互动性实践操作活动,其学习呈现实践性。学生亲自通过实践具体操作,其学习感知自然是深刻的、鲜活的。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和提示,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
四、数学反思启动,强化学生学法运用
教师教学需要反思,学生学习同样需要反思,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反思的意识,体现数学真本属性。
1.反思学法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反思性的学习能力。学生反思学习行为时,教师主要针对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形式等方面展开考量,以便给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数学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关联,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反思提示,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学法运用。
2.反思效率
学生学习效率是最值得学生展开反思的内容。教师要给出正确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反思学习思维之中。学生通过对学习效率的分析与解析,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矫正的方向,以便学生顺利找到操作的方向,有助于学生反思学习的开展。例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倍数和因数定义进行解读,然后让学生进行互动性训练:老师给出一些数字,你能够快速找出其因数吗?学生听说有竞赛性训练,都积极行动起来。教师出示数字:18、27、36……学生快速给出答案。有学生出现了误差,找因数有遗漏现象。教师让学生展开反思,并自觉进行补偿训练。学生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梳理,并邀请同桌展开合作训练,找到寻找因数的规律。教师发动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获得不错的学习成效。教师从不同维度、不同方向展开教学设计和调度,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感知体验机会,以成功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形成丰富数学认知。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调度手段,启动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学力能力,自然成为重要追求。
参考文献:
[1]刘秀平.凸显数学思维,追求课堂本真[J].内蒙古教育,2017,(09).
[2]韩通清.情理相融: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2).
[3]卓嘉芳.打造“三味”课堂,追求小学数学的本真[J].基础教育研究,2018,(08).
作者:周达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