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缺少交流。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的要求把课本内容机械的传授给学生,学生毫无条件的接受。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单一,一问一答式;教学资源匮乏,粉笔黑板;教学氛围沉闷,只听见教师滔滔不绝的声音,没有学生的只言片语。最终使得学生在昏昏欲睡中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呼吁数学教学改革的声音越来越高,也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心声。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新课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呼之欲出的。它顺应了时展的要求,满足人们对数学教学的愿望,汲取了人本主义的理念。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推到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让他们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一步步完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和谐发展,极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兴趣是新课改的基础

新课改就是要改革传统数学教学中不合时宜的、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寻求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成为课改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兴趣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要想取得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兴趣是一条不可逾越的捷径。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各种手段,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的第一步。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一课时,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从不同的位置看立体图。整个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运用各种事物为学生演示。特别是由小立方块组成的立体图形。若教师采用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还会让学生因为没有直观事物的呈现,而无法想象具体的形状。考虑到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计算机中的Flash功能,制作成动态的课件。上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出示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让学生分别说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当学生依次说出看到的面时,课件上立马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此外,在“给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画出立体”这一教学环节中,多媒体也充分发挥其优势。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鼠标画面上就会以此呈现出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动态的演示、全新的视觉,让学生耳目一新,大大激起其学习的热情,优化教学过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合作是新课改的核心

自主与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学习,一方面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激活思维,启迪智慧。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散思维,在讨论中,释放智慧的火花。通过这两种方式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教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时,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的新课改教学,教师先让学生自主猜测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很多学生想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那么怎样验证你的猜想呢?这一问让学生陷入思考中。通过积极思考,有的学生想到“不改变长方体的其他两个条件,改变第三个条件,看长方体体积发生怎样的变化。”于是,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长方体的宽和高不变的条件下,把长拉长,学生很明显的就可以看到长方体所占的空间变大了,即体积变大了。”这充分说明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有关,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证明长方体的体积与宽和高有关,这样就完美的证明了学生的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怎样的具体关系呢?”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运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建长方体,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有效的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全面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潋艳.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10)

[2]陈德慧.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8(30)

作者:刘宏武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细巷镇刘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