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下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近年来由于学生家庭教育背景、基础知识、学习习惯以学校教学方式的不同,使学生的知识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一方面如何在教学中全面贯彻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长。面对这种问题,新课改所提倡的分层教学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根据教育学有关专家的研究,分层教学被定义为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水平相近的小组,并根据每个小组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制定出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其宗旨应该是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有差异的因材施教式的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老师应该维护学生的个性与品格,关心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特点,从而尽可能地达到学生的成长需求,创造性地提供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的学习环境。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教学模式的选择依据是全体学生整体需要,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体基础差异。这造成了教学针对性不强,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一方面,压抑了知识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知识拓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无法顾及基础知识薄弱,学生能力不强学生的实际。分层教学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的实际,为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创造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二、分层教学的宗旨分层教学打破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依据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层次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从而实现目标分层、小组合作、分层点拨、分层练习等方式的创新授课,为不同认知结构、认知方式、性格特征、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以及练习提高的训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获得进步,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对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要改变角色,授课方式也不能以讲授为主,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树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观念,即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博采众长,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实现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而不是工业化流水线上标准化生产产品那样,让学生成为“标准化产品”。
二、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具有感染性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处于聚精会神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使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
2.科学地进行分组。分组教学是按学生共同爱好和需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能最大限度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分组时应该本着为全体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不能区别化对待所分小组,更不能把学习后进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从而制造更大的差异。所分小组应和班级教学整体相一致,分组时教师要按照学生学习情况,合理搭配不同基础和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使他们能在组内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如果分组不合理、配合不恰当,不仅不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导致班级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更为严重的是,产生歧视、分类和新的差异,同时,教师应当随时关注组内学生间的关系和他们合作的默契性,在一定时间后,在小组间作出大稳定、小变动的调整,保持每个小组都能共同进步,形成赶超比拼的学习氛围。
3.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除了设计出针对全班学生的常规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还要根据所授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不同小组间学生的接受能力制订差异化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所有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对问题设计、教学速度的调控、组内自学的设计、随堂练习设置等都需要教师作出相应区分和权衡。在总结时,教师要给予每个小组公平而均等的发言机会。在分组辅导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动态,依据组际差异进行针对性辅导,布置差异性的课后作业。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时,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形式来,而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来进行动态化的、临时性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作者:郭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