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看得非常重,似乎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也是最为重要的标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教师应该懂得分数并不能够衡量一个学生的全部能力,分数高不能够掩盖一个学生内在的缺漏,分数低不能够否决一个学生的内在闪光点。教师在平日的数学教学中应该紧紧地以新课改为依托,认真开展教学层面的改革创新,从而能够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
一、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偏重逻辑思维与理性的学科,很多学生在面对这门学科的时候必然会感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一是学生以前的数学基础不好,部分学生特别是缺乏自信的学生觉得自己数学差,怕数学,甚至对上数学的科任教师产生反感,这样就导致他不想学数学,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二是数学思维品质不高导致缺乏学习兴趣。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外界干扰,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长久下去,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数学越来越差,会觉得学好数学对自己来说是做不到的,没有兴趣学数学,以至于平常不认真对待,敷衍应付。事实上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教师不应该对此感到诧异。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便是帮助学生强化自己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仍旧是推动学生取得重大学习进步的有力武器,教师和学生都不应该忽略这点。
(二)师长偏重应试教育
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过分注意激发学生们的应试能力,以应试为目标,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并围绕考试来构建教学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它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其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这使学生只会解题,而缺乏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的能力、推理的能力以及了解知识和联系实际等终生受益的能力,虽然学习成绩很优秀,但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小学数学课缺乏活力亟待变革
因为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缺乏足够的教学创新,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所以小学数学课缺乏足够的创新活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教师发觉自己的课程缺少足够创新活力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地求新、求变,唯有变革才能真正革除那些制约本门学科成长和进步的因素,从而使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也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新课改背景下改革小学数学课的必要性
(一)推动学生的综合进步
教师之所以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数学课程进行相应变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取得真正的发展和进步,也能够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进步;不单单是学生数学成绩的进步,同时也包含着数学核心素养的进步。唯有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综合发展和综合进步,教师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得当。美籍华裔著名学者丁肇中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认真刻苦,并且也能够在重大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一旦遇到了极为重大的实验性任务时,需要真正使用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学生就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够真正释放出自己的全部能量,这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不利的。因此在当下的小学数学课上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突出目的便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综合进步。
(二)推动教师的教学能力进步
教师和学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上取得重大进步,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有道是“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对自己的授课方法也会变得更有自信心,更加坚定,更有勇气,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在正确的教学方法下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若干困难,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三)推动小学数学课内在品质的提升
小学数学课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旦教师的教学能力取得了相应的进步,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取得相应的进步,那么对于小学数学课而言也是一大幸事,能够使得小学数学课的内在品质有所提升和进步,使小学数学课变得丰富广袤、精彩有机。通过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收获,数学学习能力也更进一步。
三、如何依托新课改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教师如果想要开展教学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改革方向便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解决谁为核心的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自主性、开创性、探索性能够充分被激发出来,真正能够在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体系中释放自己全部的学习能量,并且让学生能够真正触摸到数学本身的质感和内在潜藏着的灵魂,从而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变得通畅,也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真正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化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班级座位入手,让学生介绍自己座位的周边都有谁,他们相对于自己的位置与距离,很自然地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讨论教师所在的位置,这样既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讨论之中,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互动教学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础。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去。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去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增长才干,发挥创造性。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以小组为单位,拼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观察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每行摆的个数、摆的行数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体会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操作、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展开争论,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计算公式。这整个推导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家”,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参与创造的能力。
(二)不断地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有机和丰富。教师如果能够构建起有机丰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以学习数学为苦,相反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的无限乐趣和美好,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真正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开展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教学时,建议教师使用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夯实自身的数学学习基础,并且懂得如何开启自己的数学学习之路。1.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重点概念。对数学概念理解到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所以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字、词、句,抓住每句话的重点。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远远胜过教师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实践是最好的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要自己一味地说,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比较贪玩,往往对枯燥的课堂没有兴趣,所以教师要学会寓教于乐,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快乐,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彩纸上把画好的圆平均分成几份,然后剪下来,拼凑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根据常见的图形想象圆面积的转化,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2.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把数学教学模式生活化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好数学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难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数学教学顺利实施。教师要在讲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例放在数学课中讲解,而不是按照传统的讲课方式,把硬生生的知识点念给学生听,让学生死记硬背。例如在讲解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有关植树活动的情境。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由小组长植树;然后让得小红花的7名女生站在第一排,8名男生站在第二排,教师提问学生“总共有多少名学生得小红花”。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3.把数学教学融入到情境模式中。小学生大多比较好动、贪玩,喜欢新鲜的事物,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其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小学数学教材上有很多色彩斑斓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趣味性强的脑筋急转弯,这些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挖掘其中的精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教学模式,从而为数学教学做好辅助。教师要善于把比较难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让学生融入特定的情境当中,理解数学课程中比较难懂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迎刃而解的成就感,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选择两个学生演绎青蛙,然后进行有关害虫捕食数量的对话,从而分析得出两者所吃害虫的数量,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及时掌握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运用好教材,让教学融入生活,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三)注重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齐头并进
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齐头并进,如果过分地执着于一端,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教育本身的不协调,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利,也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学习困难。教师应该通过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精细度、周密度、责任意识和上进心,而不仅仅局限在分数的进步上。通过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强大。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的数感有利于形成对数字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感知生活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分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例如在教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数学方法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及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对学生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各种解题策路的形成,数学视觉的培养都有助益。
(四)综合内外因素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一位真正的好教师能够不断地为学生调动起自己能够调动的一切有利因素和有利资源,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如果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仅局限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而未能从感性层面上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激情,也是一大败笔。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数学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能够调动自己全部的能量,真正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实现较大的突破。在教学“分类”时,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如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自己的思维,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应该站在一个教学的制高点上,对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做到紧密的把控,真正能够找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克服心理障碍,以学习数学为乐,真正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刘琴 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