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变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变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变革

摘要:新课改是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新课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我们要将新课改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在语文学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有活力的高效语文课堂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主体性;高效课堂

“怎么样上好一堂语文课?”是困扰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互动,基本都是教师在讲,一讲就是一节课,偶尔提问几个学生,让学生回答一两个问题,教师给予评价之后继续讲课本上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强硬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看起来全班同学都在认认真真听课、做笔记,但是一堂课下来能把知识真正记在脑子里的学生寥寥无几。临近考试的时候,每个学生拿着平时记的笔记开始背,或者摇头晃脑的背课文、背古诗,其实,有的学生都不明白那首古诗的大意是什么,笔记里的象征手法又是什么意思。因此,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学生A考试前认真背过课文,但是考试题老是答不上来,导致语文成绩不及格,拉低了班级的平均分,这时,教师很恼火,觉得自己每天这么辛苦的给你教知识,你却吊儿郎当,不好好学习。然后教师就会请家长、严厉批评学生,要求学生下次一定要及格,如果不及格会受到怎样的惩罚。长此以往,学生会越来越消极,甚至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此厌恶这门学科,讨厌这位老师,最后放弃了学习。之所以造成这样后果,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去思考学生的成绩为什么不好,是因为学生自身不努力,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吸引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策略。同时,新课改提出,教师要“关爱学生”,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帮助、引导学生解决困难。而且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不能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贯彻落实新课改:

一、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活力、轻松课堂的前提是增强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新课改强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是友好的。只有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积极表现自己,做课堂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任老师,试问,学生要是对教师所教的这门课不感兴趣,那教师准备的教学设计还有意义吗?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比如,在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村子里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光秃秃的树,有几只寒鸦在黄昏里声声哀鸣着,地上满是那凋零了的黄叶,不远处有一座小桥,桥下是潺潺的流水,远远望去,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有一位饱经风霜的游子正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缓缓走向黄昏的尽头……这样萧条、孤寂的画面配上凄凉的音乐,学生更能直观的体会到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悲,与作者产生共鸣,上升到作者是如此的穷迫潦倒、颠沛流离。教师除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外,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式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是非常有学习效果的。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起来也会有代入感,从而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放手让学生做

学习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学会适当的“放手”,不要担心学生可能不会做,要相信他们都是有发展潜力的人,让学生多多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派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叙述出来,教师再加以评价和总结。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有时候学生的回答并不是正确答案,教师还是要表扬学生敢于发言的精神,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最终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评价学生不仅仅是看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更多的要看小组里的每个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讨论之中,要看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小组竞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和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

三、巧用多媒体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左手捧着课本,右手拿着粉笔,将重难点、板书写在黑板上,有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课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环境也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属于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既可以通过大屏幕塑造或还原当时的人物或场景,也可以通过播放各种音视频带领学生走近那个世界、那片天地并去领悟其中的美与不同,所以教师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有利于为课堂增色添彩,而且也有助于为学生创造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从多媒体中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拿《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举例,虽然现在人民富裕了,交通便利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桂林,所以当教师读到“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学生会想桂林的山水到底是什么样的?真的有作者说的那么美吗?如果加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视频画面配上音乐,营造美丽的桂林山水,让人心旷神怡,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领略到桂林山水的美,还能产生学习兴趣,想要进一步探索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应用到语文课堂之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文不单单是一本教材,一门学科,更是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讨论中学好语文,在活动中学好语文,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好的一堂语文课,是教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交流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徐美玲.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3.

[2]余福平.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39-140.

[3]邝兴弟.适应教育新时代,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2):57-57+63.

作者:贺丹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