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拓宽学生认识范围。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意义,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实施的背景下,个性化阅读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合理规划,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阅读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主观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对于阅读的兴趣可以由课外到课外不断扩大。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教师需要准确定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要求在教学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来进行。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定位自己,并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意识。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少自主学习和能力,这时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与学生进行互动,明确区分教、学的区别,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狼和小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之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课件。“有一天,一只可爱的小羊在小溪边喝水(动画出示小羊),正在这时,从森林里走来了一只狼(动画出示狼),你们想知道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狼和小羊的故事。”在引入课文阅读后,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阅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想象,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学生进行讲述。或者,可以让学生作为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加深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正好符合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变成主动思考的状态,脱离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掌握阅读内容,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其安排相应的阅读任务,使学生在阅读领悟文章思想,掌握文章内容,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拉萨的天空》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拉萨的景象,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文章有哪些语句描写了拉萨的天空,并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既能激发学生阅读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自我阅读,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进而在提升个性化阅读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将学生引进方法暗示、结论预设以及思维陷阱中,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想法和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我国伦理本位非常浓厚的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是每名学生必须尊重的,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约束,导致小学教学变得越来越刻板,禁锢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灵感。所以,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由预设向生成转变,格外注重学生在阅读时的独特感受。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壁垒要及时拆除,用平等、民主的教学形式代替师道尊严,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辩论,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提高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水平。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负荆请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教师预设的答案是廉颇,而大部分学生的答案也是廉颇,因为该文章主要讲的是廉颇负荆请罪,体现了廉颇知错能改的个性。但是有的学生却有不同的观点,有学生说比较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顾全大局、深明大义,这种精神和行为值得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进而引导自主思考,使学生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体现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进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可以从教师需要准确定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阅读体验,进而增强自身的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仁权.以生为本,促进成长———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246.
[2]芦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225-226.
作者:徐幸媛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羊寨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应用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日渐显露出来。语文是我国小学教育过程中最基础的学科,只有学好语文的知识才能够为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改善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合作模式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对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有效交流也起到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适应改革的需要成为当今小学课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注重单方面的讲解,降低了同学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而我们所说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激发同学们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热情,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本文首先分析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合作学习的意义进行阐述,着重探讨如何使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的运用。
一、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存在的意义
(一)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单一讲解模式,使得同学们对问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降低。教师无法针对每个同学的疑惑进行一一解答,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丧失。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让同学们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同学相互讨论,互相解决彼此的疑问,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在解决疑惑的同时还能够扩大自身知识面,使得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合作学习的模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问题积压较多的情况,有效的提升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扩大阅读面,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每个段落的大意进行总结,在学生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思考之前就已经将知识强制性的灌输给每个同学[2]。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分组的自由讨论可以把自身的想法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时,同学之间的互相沟通和讨论也可有效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文章的内涵和魅力,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分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比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每个组4到5人,将不同的段落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可将自己理解的段落大意,最喜欢的句子等和同学们进行分享。对于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互相探讨解答,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协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同时教师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要了解每个同学的不同喜好,可将有共同喜好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讨论,促进小组成员之间能力的展现和发挥,相互之间扬长避短,快乐学习,快乐教学。
(二)竞争合作式学习模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良性的竞争模式对于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阅读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竞赛,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中提升每位同学的比赛意识和进取意识,这种积极向上的竞争可以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也可以帮助到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提升阅读水平,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课后合作学习模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合作模式中,课堂的教学是一部分,作为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课外合作学习的氛围。例如可以找到和课堂学习相似的文章,让同学们扩展思维进行讨论和学习。教师的教学理念不仅仅局限与课堂,可适度的为同学们提供延伸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主动钻研的能力。
三、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能够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保障语文教学更加顺利的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1]范朝华.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课程教学,2017(1):117.
[2]王爱婷.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38.
作者:王银花 单位:湖北省麻城师范附属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无论哪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起着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增强语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等重要作用,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更是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责任。但是现有语文教学,显然没有达到使学生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很多大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语言交际等方面还存在重大的问题,这都是和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不牢有直接关系。因此,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课堂质量,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手段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仅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一些探讨,力求能够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尽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教学手段僵化。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主要以分析课文为主,划分段落层次,查找中心思想依旧是主要的教学手段。虽然新课程实施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入了一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但主要还是分析文章的结构,解析内涵。即便是提倡自主学习,老师的思维方式也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心、分析段落大意等方面,只是将过去的老师直接讲变成了现在学生自己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到老师的思路上来,并没有真正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因此,所谓的教学方法改革变成了一句空话,没有达到改革的真正目的。(2)教学内容随意。语文教科书是固定的,教学文本是已经选择好了的,按理说教学内容已经定好,并没有随意修改的空间,可是,由于语文阅读的独特特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加以解读,这种不同的解读过程就给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来了不确定性,扩大了选择的空间。在语文新课标中,小学阶段的阅读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一点本身是极好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在对这一点的落实上,很多老师过于追求所谓的独特性,就使得课堂常常“跑题”,按照学生的思路随意修改调整教学内容,而且美其名曰“自主学习”,其结果便是割裂了教学体系,使得语文教学不系统,想到哪讲到哪,极大地破坏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3)教学评价呆板。虽然新课标有要求,让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可现实情况是,老师给出的练习答案是固定的,考试的阅读答案是固定的,如果学生没有按照这个固定答案回答,尽管很有看法,很是独特、新颖,事实上的结果依旧是错题,依旧要丢分,如此呆板的教学评价结果是无法刺激学生真正发挥自主学习能动性的。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设计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在进行教学实施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当前,很多老师还无法分辨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学习目的之间的区别,有的甚至就照搬照抄参考书上的学习目的或是教学目的,但其实三者之间是有着明确区别的。教学目的是指老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学习目的是指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而教学目标则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最终能够达到的一种知识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它既不是老师教的过程,也不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学习的状态、结果,它的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是有针对性的。而现实中,很多老师用“了解”“掌握”这样的词语来描述教学目标,这是十分不科学、不严谨的,请问你要如何检查学生的“了解”和“掌握”呢?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使用严谨、可查、明确、具体的言语描述,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所见》的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所见》中描写的情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所见》,并根据《所见》展开联想,写一篇小短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2)选择合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教学内容选择就要依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实施目标来进行,不能太过于随意。小学阶段的阅读课是为培养语文能力打基础的时候,因此教学内容还是应该以基础教学为主,偶有“想法”可以,但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跑题”。(3)丰富教学方法。利用科技手段,创建教学情境。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很多,比如VR虚拟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教学技术。在阅读教学中,早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想象层面上了,比如一首诗歌的讲授,其中的意境美过去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所以小学生只能选择枯燥的背诵,完全无法窥见诗中的美景、寓意。今天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用图片、声音、光电的手段,甚至直接用VR虚拟技术手段,将诗中的画面搬到课堂上来,不仅让学生能够看见,更能够身临其境,诗歌的寓意美变得不再遥远,而是触手可及,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作者的情绪波动,“背诵”才能真正变成“诵读”,带着真情实感去学习阅读,文字才能真正散发魅力。变被动为主动,系统化发现教学。发现教学法的提出与普及,让现在的教师都明白一点,让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退居引导地位,于是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引导,于是学生自己研究、讨论,他们以为这便是发现学习。而这么做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学习不系统,讨论不充分,老师也不知道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这是极不利于基础教育的。教师在改变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明白一点,发现教学法也是要有系统的,要讲求知识的连续性,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同时也要加以引导和指导,问题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连贯性的,有针对性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灵活多变,创建独特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具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不能将阅读课上成套路课,一上来就是分析段落大意、找中心思想,没上课学生就知道老师要干什么,就会使得阅读课失去其魅力和价值。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每一节课甚至同一节课都可以变着花样上课,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动使用,也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阅读教学变成一种期待。另外,教师在研究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增加自己课堂的魅力值,使学生更加喜欢阅读课。(4)激发阅读兴趣。增加阅读感受。阅读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与作者沟通的过程,与作者的思想发生情感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目前的小学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语言文字的理解,这对于打基础来讲,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方式也同时让一篇篇富有美感、饱含激情的文章变得冰冷起来,让学生体会不到字里行间的生动、多情,于是,学生的阅读更多的是完成声音和语句上的朗读而已,没有发生情感共鸣,就不会喜欢上阅读,更别提具有阅读兴趣。阅读课在注重字词教学的基础上,更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受文章的故事性、字里行间所饱含的感情,让学生看见一篇热热乎乎的文章,而不是冰冷的文字。小孩子情感是丰富的,有了真情实感他才会喜欢上阅读,培养出阅读兴趣。(5)改进言语评价。在言语评价上,要以激励性的言语指令为主,当学生的语音不标准的时候,教师的一句鼓励更胜过千言万语,而一点不耐烦的表情,或者是请其他学生代答,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是生动有趣的。按照不同年级孩子的特点和能力,给予孩子不同特点、不同教学风格的阅读课堂,不仅能够培养孩子识字、用词的基本能力。同时,每一篇课文都是标准的范文,通过范文的学习,阅读课也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写作功底。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课程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张进,韩丽.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1(9).
[3]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1).
作者:陈红玉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秀水镇腰围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在现代教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将眼光局限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部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它不仅要求学生有不错的理论基础,也要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对教学方案作出适当优化,体现阅读教学的针对性,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为他们未来的语文发展道路扫清障碍。阅读教学的开展是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要考虑到学生的语文阅读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激发阅读兴趣,保证下阶段语文教学开展的高效。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持有落后的教学观念,认为现阶段教学的重点是理论内容的讲述,没有为学生自主阅读和消化的时间,导致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中慢慢失去阅读兴趣,不会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在阅读技巧的提升上,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不利于下阶段语文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明确现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强调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用高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区别于传统的学习途径,进一步完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要明确自身在阅读课堂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为学生讲解基础阅读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让他们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体,减少对阅读思维的限制,在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语文综合能力。学生角色在阅读课堂中的转变打破了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刻板印象,慢慢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念,进而短时间内融入课堂中,在自由化的氛围下有效完成阅读任务。例如在进行《詹天佑》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我会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的体现。在教学开始,我会先带着学生一起阅读文章内容,为之后的教学开展打好基础。接着我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将詹天佑先生对国家的贡献总结起来,这对他们而言难度不大,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完成了阅读任务,建立了阅读理解的信心。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让他们以文章内容为基础,写一篇关于詹天佑的读后感,将他们真情实感和阅读感悟在文章中体现,使得学生意识到阅读能力提升对语文发展的重要作用。正确的教学观念是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教师要不断完成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发展道路扫清障碍。
二、创建阅读情境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各种各样新型的教学手段涌现,为课堂模式带来了变革,情境教学法作为其中作用较为突出的一种被大部分教师接受,它能以知识点为基础,创建贴近文章内容的学习情境,降低理解难度的同时有效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情境的设计需要教师不断丰富经验,积累相关素材,保证文章内容能通过情境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情境有很多类型,每一种对应的作用也不相同,如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挖掘文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融入适当素材,使得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环境中完成阅读任务,发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又如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将文章的主线用一个问题概括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阅读,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需求选择相应情境创建方式,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作用。例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时,我会选择使用生活化情境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我使用投影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污染现象,如大烟囱排烟,大型工厂直接排污和塑料垃圾等等,初步完成生活化情境的构建。然后我会带着学生一起深入阅读这篇文章,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了共鸣,对这些污染有了直观印象,理解效率大大提升,也激发了自身保护环境的热情。最后我会鼓励学生说出对环境保护的想法,进一步体现生活化情境的效果。情境教学的利用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途径,不会局限于单一的阅读模式中,很好地提高了阅读效率。
三、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的,教师需要适当拓展教学途径,鼓励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未来在语文发面的有效发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将课堂阅读内容在课外进行整合,构建相对完成的阅读知识体系,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提高阅读能力,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做好监督员这个角色,对学生每个阶段的阅读情况给出针对性的评价,使得他们及时料及自身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防止下阶段出现类似问题。教师也要起到榜样作用,向学生展示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更加主动地完成阅读任务,提高自身语文内涵。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构建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求最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方案,保证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阅读课堂中能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苏玉梅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冰溪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阅读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人格健全上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多数教师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进而影响学生阅读效率。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则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综合能力。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中不能够只是按照教学书籍的内容来讲解与灌输,而是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并且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富有活力的良好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前,其就能够利用课本中的具体内容来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来激发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以便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带有目的性的阅读。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来进一步的提高小学生阅读的针对性。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就能够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主要内容的特点来进行总结,然后在对其进行阅读,因而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除此之外,作为语文教师还能够将课本中的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因为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教师可以通过这两者的结合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对自身所阅读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都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则就自然而然的将读书当成一种自我享受,进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因而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能够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情境激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创设情境,以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教材作为突破口,找准其中主要的聚集点,然后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其次在将学生引进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的认识,还极大的增强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表演激情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状态,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其要想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持久,则就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对课本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然后在根据内容进行编排。这种方式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在其中享受到语文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阅读,交给学生阅读方法
(一)速度法
关于速度法,则就是一种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积极的读书方法。将这种阅读方法运用在学生阅读中,需要学生从文字材料中学会接受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要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阅读过程中不能够出声,将自身理解的思维过程进行一定的简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阅读速度。二是,阅读中最好能够推广视读广度,在其中要能够以句和段作为一个阅读单位,这样能够对文章阅读做到一目十行。
(二)精读法
在所有阅读方法中,精读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阅读方法,需要学生在阅读上能够细读多思,不断的研究和分析文章中的主旨,进而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掌握主要内容和精髓。对于这种阅读方式,得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跳读法
所谓的跳读法就是具有一定跳跃性的读书方法,应用这种阅读法,能够让学生将文章中不相关的内容跳过去,主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进行阅读,使其重点掌握不同段落中所呈现出的观点。当学生在阅读书籍中遇到一些疑问时,可将其暂时跳过去,往后阅读。这可能就会使其明白疑问出现的原因。
四、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阅读自觉性
结合当前《语文课程标准》能够了解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语文课堂阅读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以及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实际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按照自己课堂主体的地位来进行教学。进而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种阅读教学形式中,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无法真正的理解和认识课文。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则首先就要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在此过程中,其可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探索知识,感悟知识。
五、结语
综合上述,在小学阶段中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时期,因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这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本文所叙述的几种方式不仅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将阅读作为语文教学重点,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的探索阅读教学的方式,以便能够进一步提升现代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效率,从而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
作者:范丽敏 单位:山东省阳谷县阎楼联校骆驼巷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充斥着语文。语文作为小学主要课程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又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十分必要。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种类资源众多,内容也丰富多彩,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践,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审美能力。本文就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并就如何构建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做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审美能力;构建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的特点
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授课的重点,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启发学生独立学习、深入探究,从而养成正确的三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入阅读的情境,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感受美的意义,开发自身潜能,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小学生处在发展阶段,身心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阅读的审美框架,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的意义
小学是学生未来打好基础的关键期,在此时期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是最合适的。通过语文阅读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完善阅读审美框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审美框架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和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除此之外,语文与其他学科是相互联系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阅读渗透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三、如何科学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审美
(一)借助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随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只有学生对阅读真正感兴趣了,教师才能进一步的对他们进行审美教学,才可以顺利的开展一系列的审美教学活动。因为只有在学生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之上,他们自身才会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确保注意力集中,不分心,同时积极发散自身的思维,自然而言的也就形成了审美意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是首要的教学任务。新的教学大纲中就对教师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们积极地给学生们创建出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习,快乐阅读。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做充足的准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课件,带领学生们走进阅读中去,去用心体会文章中所传达出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对传统的“逐字逐句”式的教学方式作出转变,进行创新式教学,逐步的培养学生们的个人审美能力。
(二)利用朗诵让学生们去体会阅读中的审美
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朗诵的前提下,学生们才会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们构建一个比较好的朗读环境,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快地去融入到文章的具体情境之中去,更容易去揣摩作者的心境。现如今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教学设施也在不断的提升,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带来的便利,通过音频、视频教学,在学生们朗诵的时候配以一些符合情境的音乐播放,甚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文本朗诵,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投入到朗诵中去,有效地去领略作者的文章中的美。
(三)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审美教学
最新的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理念中指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以自身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有机会去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保持沟通交流,跟学生共同探讨文章,探讨文章所想表述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课余的时间多阅读多积累。看到优美的词句的时候可以记录下来,长时间的积累会大大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让学生们在学习掌握课堂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在知识层面做到进步和延伸,由此推动语文阅读中的审美教学。
(四)尝试采取分层递进式的审美教学
教师对学生们的审美情趣的教学的时候应该高度注意层次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能力而去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凭借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阅读审美的导入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自身作为教学的客体,最终通过分层式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完善自身,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意识。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和引导学生提升审美素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构建。
【参考文献】
[1]罗旭玲,丘聪雄.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J].华夏教师,2015.
[2]吴小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
[3]孟凡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作者:王霞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